超過145萬人正在關注
10月14日 哈爾濱
晴 0℃~10℃
3-4級轉微風
編者按:今年初至今,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旗下的多個基地,共繁育成活幼仔42隻,包括15對雙胞胎,是大熊貓人工繁育史上的最好成績,幼仔成活率達到98%。昨天上午,其中的36隻大熊貓寶寶分別在雅安碧峰峽和臥龍神樹坪基地同時亮相。
現在,小編帶你見識下什麼叫↓↓
▼
第一次正式亮相的🐼寶寶們
集體賣萌
可是有一隻怯場了😆
「奶爸,怕怕,要抱抱…」
▼
「嗨,我們是不是見過?😉」
▼
世界那麼大
我們想去瞅瞅
「就在剛剛!
我們成功策劃了一起——
失敗的逃跑…」
▼
「好吧!
那就打個招呼——
你好哇!🙃」
▼
「讓我來找找鏡頭,
跟你談談『熊生』🐼」
△視頻:奶爸奶媽和大熊貓寶寶的親密接觸
雙胞胎寶寶出生後,大熊貓媽媽一般只會照顧一個寶寶,所以,需要定期從媽媽手中輪換,讓它們都能得到母愛。經過多年科研,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人工育幼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來看看奶爸奶媽是如何工作的。
△Zzzzzzzzzzzz……
大熊貓寶寶每天就是睡大覺,但飼養員一刻不能閒著,必須24小時盯著它們。一聽到寶寶的叫聲,就知道它們餓了。吃奶前,為了促進消化,先要排便。
△羞羞⁄(⁄ ⁄•⁄ω⁄•⁄ ⁄)⁄
由於熊貓寶寶不會自己排便,需要媽媽舔屁屁才會被刺激排便。飼養員就模仿熊貓寶寶的母親,用帶溫水的棉球不停敲擊它的肛門,這樣,寶寶就能排便了。
排便以後,就迎來了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刻。
△mia~mia~好喝極了~我要回味一下~~~
最初,研究中心缺乏育幼經驗,給新生寶寶嘗試過人奶、羊奶、奶粉,但都失敗了。經過多年嘗試,科研人員終於發現,有一種搭配,寶寶很喜歡,也能完全吸收營養。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飼養員曾文介紹,現在配置的這個人工配方奶很適合熊貓寶寶體質,它的最主要成分是狗奶粉和嬰兒奶粉。
給寶寶餵奶也有竅門,不僅要掌握好它們的吞咽速度,還得吊吊胃口,不能一次吃太飽。從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要吃一次,到比較有規律的生活,需要飼養員一年時間的精心照顧。
△我們的口號是:拒絕竹筍,衝向奶盆!
剛出生的大熊貓寶寶主食是奶粉,而到了一歲多,不僅要喝奶,還要吃竹筍。但是,最有誘惑的,還是奶的美味兒。
△吃著自己碗裡的,也想吃著別熊碗裡的~
一盆還沒喝完,就盯上同伴的奶盆。但事實上,一盆奶已經夠飽。吃完奶,還不願意擦嘴,依然在享受剛才的美味兒。
△視頻:大熊貓媽媽帶仔記
寶寶出生以後,一般要跟著媽媽生活到一歲多,直到自然斷奶,才獨立生活。熊貓媽媽究竟是怎樣帶仔的?
△日常「坑娃」系列
大熊貓喬喬,雖然之前已經當過媽媽,不過,經驗並不是特別豐富。這天,媽媽坐在圈舍裡享受午餐,寶寶在一旁睡覺,這個過程持續了近十分鐘。媽媽一不留神,把竹子蓋在了寶寶的身上,到最後,寶寶忍不住探出了頭,但也沒弄明白,剛才到底發生了什麼。
△「媽媽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看你慢慢長大」
大熊貓媽媽怡然,對寶寶就呵護有加。雖然是第一次當媽媽,但它母性特別強,不管是坐著還是躺著,都把寶寶摟在懷裡,讓旁邊的喬喬仔羨慕不已。
△日常「吸娃」系列
大熊貓蘇珊今年產的是雙胞胎姐弟。由於大熊貓媽媽一般只會同時帶一個寶寶,所以,飼養員都要定期輪換。
△別動!讓麻麻親一個ლ(°◕‵ƹ′◕ლ)
與寶寶短暫分別後的重逢,總有千言萬語,愛不釋手。這樣的溫馨畫面,也正是飼養員最期待的帶仔過程。
△「我白!」「我白!!」「我更白!」「不對,我才是最白的!!」
雖然個個憨態可掬,有沒有發現熊貓寶寶們的身上也是「白裡不一」?飼養員介紹,這與熊貓媽媽的呵護程度有關。如果寶寶的媽媽母性十足,親自撫養幼仔,總是將幼仔攬在懷裡,用舌頭舔,那麼寶寶的毛髮顏色就相對更潔白一些。反之,呵護不夠的熊貓寶寶,就偏粉或偏紅。
當然,不是每個大熊貓媽媽都有帶仔經驗,所以,工作人員必須24小時觀察它們的一舉一動,幫助幼仔順利成長。經過多年努力,研究中心已攻克大熊貓發情難、配種受孕難、育幼成活難這三大世界性難題。
▼
「雖然還想陪你玩一會兒
但是我又困了
麻麻說休息不好會有黑眼圈的
『債見』
喜歡我的小夥伴」
🐼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重磅!2017全國百強縣市、百強區出爐!黑龍江這些地方上榜了,看看有你家鄉沒?
▶這個長假最後一天傳來的好消息,比某些明星那點小事有意義得多!
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新聞夜航》熱線:0451-82898289
商務合作:13796212350
責編:孫宜辰
審核:段君凱、小 翟、史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