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人民都愛大熊貓,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文 | 杜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杜紹斐」(ID:shaofeidu),原文發於2018年12月31日,標題為《老外到底多愛大熊貓?》,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If you don't like pandas,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you. - 如果你不喜歡大熊貓,你肯定有毛病。」
這句斬釘截鐵的大實話,出自華爾街之神「Jim Rogers - 吉姆·羅傑斯」11歲的小女兒Beeland Anderson。
這並不是11歲小姑娘對毛絨絨生物本能的熱愛,全世界人民都愛大熊貓,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多數中國人知道大熊貓在國外受歡迎,但從來不知道到底有多受歡迎,最直觀的例子就是中國官方媒體靠大熊貓在外網吸粉,效果是你們想像不到的好。
CCTV在臉書上發布了一條視頻「What is a Panda Nanny? - 大熊貓保姆是啥?」畫麵糊了吧唧,剪輯毫不用心,內容更是簡單,一位飼養員小姐姐抓著只熊貓寶寶拍腦袋,把這貨抱來抱去。
就這條視頻,瞬間獲得1000多萬點擊,17萬分享,直到3年後的今天,都還有外國用戶在視頻下面留言,對熊貓保姆這個職業羨慕得五體投地。
從此,CCTV每隔一陣子就發一條熊貓視頻,10萬+是起步點擊量,50萬+也屬正常,粉絲數也跟著水漲船高,如今已高達4800萬,比BBC多100萬,比CNN多1000萬。
足以見得,網際網路用戶們對熊貓的熱愛不分國界。
但大熊貓絕不僅僅是個網紅,在各國都是備受追捧的巨星,從9個月到90歲的男女老少一網打盡。其中,英國是箇中翹楚,從他們的官方媒體BBC的動作就能發現。
2011年中國贈送給英國2隻大熊貓「天天」和「楊光」,作為以嚴謹公正聞名的公營媒體,拿著皇家特許狀的世界最大新聞機構之一,BBC開始了它的大熊貓狂熱報導之路。
天天的美顏
首先是扛住輿論批判,把天天評為「Faces of the year 2011 - 2011年度女性面孔」,跟西班牙億萬富翁Alba(阿爾芭)公爵夫人、凱特王妃的妹妹Pippa Middleton(皮帕·米德爾頓)和摩納哥王妃Charlene Wittstock(夏琳·維斯託克)排在一起:
接著,連篇累牘報導關於大熊貓的每一件事:「Baby pandas team up to resist their medication - 熊貓寶寶組隊拒絕吃藥」「Giant panda cub tries to find his feet - 熊貓寶寶找不到它的腳啦」之類屁大的瑣事。
不但關心自己家熊貓,還關心別人家熊貓:「Finland's new pandas enjoy snow - 芬蘭的新熊貓喜歡雪」「Baby panda born in Belgium zoo is 'true miracle - 在比利時動物園出生的熊貓寶寶是真正的奇蹟」:
當然,它最愛報導的還是天天懷孕的消息,比英國王妃懷孕的消息都來勁,雖然最後基本都被證明是假孕,但並沒有影響BBC對熊貓後代的密切關注,「Giant panda breeding programme at Edinburgh Zoo suspended - 愛丁堡動物園的大熊貓繁殖計劃暫停」之類的消息層出不窮。
前陣子,楊光因為發現腫瘤而被閹割,BBC第一時間發推特:「Edinburgh Zoo panda Yang Guang is "recovering well" from surgery after having both testicles removed - 楊光被閹割以後恢復得不錯」,為大熊貓的繁衍事業操碎了心:
不怪BBC對大熊貓狂熱,主要是英國人民喜歡大熊貓喜歡得發狂,這事在蘇格蘭獨立公投時展現得淋漓盡致。
2014年,全世界目光都放在蘇格蘭獨立公投這件大事上,連國內中考高考的政治試題都把這事作為熱點事件分析得底朝天。
然而,在攸關地區獨立的大是大非面前,蘇格蘭人民卻因為2隻大熊貓的歸屬問題陷入兩難境地。「天天」和「楊光」雖然是中國贈送給英國政府的,但3年來一直養在蘇格蘭愛丁堡動物園,一旦蘇格蘭獨立,熊貓就要歸還給英國。
楊光英俊的臉
對此,蘇格蘭人民對英國首相卡梅隆只有一句話:「Keep You Hands Off Our Pandas!- 把你的爪子從我們的熊貓身上拿開!」
哪怕不獨立,但熊貓永遠屬於我們蘇格蘭,「You'll never take our pandas - 你永遠也得不到我們的熊貓」是蘇格蘭人民最後的驕傲。
在熱愛大熊貓這件事上,加拿大人民也不遑多讓。
2013年3月二順和大毛這一對大熊貓乘坐專機到多倫多市時,全加拿大人民沸騰了,能去現場的就舉著牌子去機場迎接,去不了的怎麼辦?沒事,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廣播電視臺CBC開了個在線直播節目「The star power of pandas - 熊貓的巨星之力」。
從大熊貓在飛機上吭哧吭哧啃竹子,到落地以後加拿大前總理Stephen Harper(史蒂芬·哈珀)親自迎接,事無巨細一點不落,加拿大人民面露傻笑跟著看了好幾個小時:
CBC還邀請多倫多動物園哺乳動物負責人、負責協調大熊貓運輸的加拿大聯邦快遞發言人、還有多倫多議員Raymond Cho(雷蒙德·卓)作為特邀嘉賓,一起討論大熊貓討論了整整一周。
這一年,多倫多動物園的遊客數量高達140萬人次,要知道加拿大總人口才3600多萬。
看不出是二順還是大毛
特別是兩隻熊貓寶寶「加盼盼」「加悅悅」一周年生日時,多倫多動物園專門為寶寶開了個盛大的周歲Party,CBC全程直播,全民參與為寶寶慶祝生日,包括現任總理Justin Trudeau(賈斯廷·特魯多):
Trudeau(特魯多)摟著熊貓寶寶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加拿大還整了個「National Panda Day - 國家熊貓日」,每年3月16日,全國小朋友一起慶祝滾滾的節日,比過兒童節還熱鬧:
最誇張的是,加拿大內部為了爭奪大熊貓,還有議員親自擼袖子開撕。
按照中國和加拿大租借大熊貓的協議,大熊貓要在多倫多和卡爾加裡各呆5年,今年年初就得把它們送去卡爾加裡。
但多倫多市議員Georgio Mammoliti(喬治·馬莫裡提)一心只想把熊貓寶寶留在多倫多,直接放狠話:
You're not getting the cubs. Even if you want them you can't get them, they're going back to China in 2018。
你們別想得到幼崽,就算想要也得不到,它們2018年都得回中國。
還打算跟中國告個狀,把熊貓們留在多倫多:
然而,卡裡加爾動物園的發言人不吃這一套,拿出合同以理服人:
Just wanted to clarify that we have a very clear contract that states we will receive both adult pandas from Toronto as well as the two cubs。
大哥,合同上說好了我們應該收到多倫多送來的2隻成年大熊貓,還有2隻幼崽別忘了。
被爭奪的加盼盼和加悅悅
不止加拿大人民,凡是獲得租借大熊貓資格的國家狂熱起來都一個樣。
2017年,柏林動物園斥資1000萬歐元建了個熊貓館,以國賓之禮把「夢夢」和「嬌慶」迎接到德國,德國人民全都樂瘋了。
作為首都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動物園每年有140萬人參觀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數字,但自從倆熊貓來了以後,這個數字暴漲到490萬人次。
柏林動物園園長Andreas Knieriem(安德烈亞斯·克尼利姆)更是因為安頓大熊貓有功,直接被評為「Berliner des Jahres - 年度柏林人物」。
更誇張的國家是比利時,2014年,「好好」和「星徽」抵達比利時,斥資1000萬歐元建的熊貓館已經是標配,總理Elio Di Rupo(埃利奧·迪呂波)拎著個熊貓玩具在布魯塞爾機場親自迎接,100名記者現場直播採訪迎接大熊貓的全過程:
特別是幼崽誕生以後,周末要排隊3、4個小時才能看一眼熊貓寶寶,連工作日都得排1小時隊:
但這都不是最瘋狂的,關於這2隻大熊貓到底應該住在哪個動物園,直接引發比利時南北局勢緊張。
比利時南邊講法語,北邊講荷蘭語,南北差異分歧一向很大,但南北比利時人民對熊貓的熱愛是一致的,所以當大熊貓安排在南部蒙斯市附近的Pairi Daiza動物園(天堂動物園)時,北部人民直接炸了。
Pairi Daiza動物園裡的好好和星徽
比利時副首相Kris Peeters代表北部人民親自吵架,質問政府不尊重北部法蘭德斯地區170多年歷史的安特衛普動物園,把大熊貓放在南邊就是偏心。
身為法語社會黨領導人的比利時首相Di Rupo表示:你在胡扯,我們選動物園只看專業性不看血統。
求熊貓而不得的安特衛普動物園
兩方吵得不可開交,每日郵報、衛報、BBC在旁邊看熱鬧不嫌事大,一條不落全部報導,全是挑事標題:「China's panda gift aggravates Belgian tensions - 中國的熊貓禮物加速比利時局勢緊張」,一副比利時明天就要分裂的樣子:
在爭搶熊貓這件事上,比利時人民的熱情超過了他的歐洲朋友,但比起日本還是差的太遠。
早在1972年,中國就向日本贈送過2隻大熊貓「康康」和「蘭蘭」,用「轟動日本」這個詞根本不配描述當時的盛況:
2000名記者擁到機場搶新聞,熊貓向公眾開放後,隊伍排出好幾公裡,甚至還有3000人徹夜排隊就為了看10秒鐘大熊貓,1年內有920萬人次參觀過大熊貓,當時日本總人口才不過1億出頭:
對熊貓的狂熱一直延續到今天,全日本最古老名氣最大的東京都恩賜上野動物園,養著兩隻2010年租借給日本的大熊貓「真真」和「力力」:
真真和力力
先不說遊客有多瘋狂,堂堂上野動物園,136年歷史,佔地面積和動物種類比北京動物園還多,主頁居然全是熊貓,怎麼看熊貓吃飯,怎麼參加熊貓日紀念活動等等信息一應俱全,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熊貓館主頁,這讓動物園裡其他507種動物怎麼想?
特別是2017年真真和力力的寶寶誕生後,整個東京都瘋了:
所有紀念品都變成跟熊貓有關,東京最著名的伴手禮Tokyo Banana蛋糕,從曾經的豹紋、斑點變成熊貓臉:
為了給熊貓寶寶起個好名字,在全日本範圍內開展徵集活動,半個月內收到25萬份投稿,最後才把寶寶名字定為「シャンシャン - 香香」:
香香的百日照
從此,香香的任何動靜都變成全日本人人關注的大新聞,香香長牙啦,香香最新體重37.8公斤啦,香香1歲啦,香香自己住啦…據網友說,日本電車上滾動的新聞,香香在前,新任天皇登基在後:
並且,要看香香得搖號,為了避免遊人過多讓香香受驚影響健康,上野動物園只提供2000個參觀名額,但參觀申請最多收到過24萬個,中籤率跟北京汽車搖號差不多:
為了滿足日本人民雲吸熊貓的生理需求,動物園還開了個熊貓直播網頁,總共分8個區域,休息區、用餐區、遊戲區,想看哪裡點哪裡,已經非常貼心了。
點擊量具體怎樣不知道,但負責直播業務的日本視頻運營商J-Stream在直播上線當天股價漲停倒是真的:
無論全世界人民有多熱愛大熊貓,在中國它們似乎已經司空見慣:
北京動物園加5塊錢就能守著看一天,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80多隻網紅熊貓,58塊錢一天任君選擇。全國各地還有將近70個地區的動物園都養著大熊貓,ipanda頻道上24小時不間斷直播,熊貓吃喝拉撒無所不包。
看熊貓太過容易讓我們忘記,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全球圈養數量也才548隻,真正參與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的大熊貓才僅僅58隻,它們一直處於瀕危狀態。
這讓我想起知乎上一位名叫兔妖精的網友的親身經歷:
她在廣島留學期間打工時,跟一起打工的日本朋友講自己摸熊貓的經歷,結果凡是聽到她講這件事的日本人,都要跟她摸過熊貓那隻手握手,就為了沾沾大熊貓的貴氣,居然還有個老太太眼泛淚光跟她說:
「あなたホンマ幸せだね! - 您真是幸福啊!」
是啊,我們真的很幸福啊。
延伸閱讀:
這兩天,很多人都被《我們誕生在中國》這部講述中國珍稀野生動物的紀錄片刷了屏。
而就在大家沉溺於片中胖達君的萌寵臉時,一個叫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簡稱IUCN)的國際組織卻宣布了一個讓很多人「無法承受」的消息——
大熊貓不再處於世界瀕危動物之列
他們給出的原因是:
每段時期,IUCN會通過種群數量、分布區面積與質量、成熟個體數量,數量波動等調查數據,套入一定指標對某種生物的生存受威脅等級進行評估。
據最新的估算,成年大熊貓數量已達1864隻,幼崽的數量估計至少有196隻。
並且,目前大熊貓種群數量已停止減少,呈現增長趨勢。
因此,IUCN決定把大熊貓的生存受威脅等級從「瀕危」降低到「易危」。
消息一出,中國人民上上下下都爆炸了。
這不,IUCN前腳公布完這個消息,中國動保界的大BOSS——國家林業局便立刻發布了一篇長微博反駁,稱「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將大熊貓瀕危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是根據相關數據和技術指標,從理論上做出的判斷。國家林業局作為大熊貓保護管理部門,著眼於實際工作情況和保護形勢,認為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廣大網友也表示了一片支持之聲:
「你們歪果仁什麼都不懂有啥資格說?」
「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就算之後漲到十萬隻,也是國寶胖達。」
文︱胖達君十級愛好者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那麼首先,我們不妨來看看,中國人民為啥這麼鍾愛胖達君。
首先,不管你想不想承認,「顏值即正義」就是很多人的最終信仰。
總結一下那些給我們留下過「萌」印象的人類or動物,你會發現:
凡是大眼睛的生物必有萌點;
凡是肥嘟嘟的生物必然有萌點;
凡是有毛絨絨的生物必有萌點;
凡是三瓣嘴、有犬齒的生物必有萌點;
凡是笨拙行動遲緩的動物必有萌點;
凡是與人親近的動物必有萌點……
而上面所有的特點,這貨都做到了——
並且,這一點已經得到了科學的證明。
英國的一群動物學專家曾經進行了一項「動物外表與人類保護欲相關性」的研究,並在BBC上發布了一篇文章《我們為什麼熱愛大熊貓》:
這篇文章提到,如果動物具有相比人類自身比例大得多或者小得多的器官,就會讓人類覺得特別萌。
這一點在熊貓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就是眼睛大。
黑眼圈襯託與周圍白色體毛對比強烈,讓其看起來比較友善的感覺,自然比一臉幽怨的棕熊或者一臉仇恨的北極熊要討人喜歡,所謂化妝的自然比不化妝的好看一點,有天生的PS裝甲在 ,豈能不萌。
PS:眼睛大小可以算上黑眼圈,同理,人類可以算上臥蠶
再加上大熊貓擁有天生的,且不隨年齡變化的娃娃臉,便更好地喚醒了人們「護幼」的本能。
敲!黑!板!這裡的「不隨年齡變化」很重要。不信你看長大了的林永健,哦不,北極熊……
熊貓的萌不僅體現在靜態上,更是體現在動態上。胖達的日常隨便截幾段,都能讓你萌吐血:
比如睡覺姿勢獨特
偶爾來個「熊貓癱」創造新睡姿
吃飯認真的不得了
呼…… 一口氣吃了仨窩頭,好累……
認真也要分場合???
放大看……歪?妖妖靈嘛?
爬樹的時候是熊貓串
各種歪頭求工作人員抱抱
和小夥伴滑滑梯
玩木馬蠢蠢的
好不容易遇上下雪,更是打滾抱頭撒嬌啃腳丫,玩的不亦樂乎——
麻麻OS:你個死熊孩子快回家吃飯。
(這裡向大家推薦IPANDA熊貓頻道的B站和微博帳號,高萌指數爆表)
除了顏值和氣質,中國人對於大熊貓的特殊情感還在於我們持續多年的「熊貓外交」。胖達君曾經多次出國擔任友好使者,為發展對外友好關係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中國人心目中,國寶嘛,總不能總是殺氣騰騰的東西吧!相比於面相兇猛的龍,人畜無害的熊貓更能代表我們國家友好的形象。
而在很多外國人心目中,熊貓更是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的象徵。幾乎沒有誰能夠抵擋它的魅力,歪果仁們都甘願拜倒在胖達君的黑白皮草下,被萌得不要不要的。
這一點,可以參考Youtube熊貓視頻下面的評論。這簡直是最和諧的地方了,國際友人在評論中對於熊貓有著滿滿的熱愛,隊形一致正能量爆棚堪比「好人一生平安」。
也可以參考外國影視作品中對於熊貓形象的塑造,什麼《功夫熊貓》裡的阿寶啦,《櫻桃小丸子》裡小丸子全家看熊貓啦——
再加上大火的《白熊咖啡廳》和《咱們裸熊》兩部動畫……熊貓文化簡直是入侵了歪果仁生活的各個角落。
於是中國人民決定,看在你們都辣麼喜歡胖達的份上,就借你們幾隻玩玩吧!
據考證,中國「熊貓外交」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據日本《皇家年鑑》記載,早在武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臨朝稱制的太后武則天就曾送給日本天武天皇兩隻白熊和70張白熊毛皮,此處的「白熊」就是大熊貓。(毛皮這件事情絕!對!不!可!取!)
自1957年起,中國政府先後將24隻大熊貓贈送給前蘇聯、朝鮮、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墨西哥、西班牙、前聯邦德國等9個國家。
而在1982年以後,鑑於大熊貓生態環境惡化導致其數量急劇減少,中國停止了向外國贈送大熊貓的做法,改為短期租借巡展和長期合作研究,目前全球也已有12個國家的17個動物園與中國建立了大熊貓長期合作研究關係。
這樣一來,至少不用出現像下面這個義大利動物園一樣,把兩隻松獅染了點色,裝成熊貓演出,還被人認出來的尷尬局面吧……
這可是大大促進了與國際友人之間的友誼,畢竟歪果仁看到熊貓可都是開心的挪不動腳步的新聞可數不勝數呢。
1961年,大熊貓姬姬到英國倫敦動物園借展,造成萬人空巷的場面。
姬姬由此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熊貓。連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都將姬姬的形象作為自己的標誌,一直沿用至今——
胖達在美國的受歡迎程度更是不可思議。
2005年,大熊貓泰山首次在美國華盛頓動物園亮相,1.3萬張門票2小時內就被搶訂一空,動物園官方網站甚至崩潰。本應於2007年就回中國的它,因為美方的強烈要求兩度延期回國。最終在2010年不得不離開時,眾多美國群眾在鵝毛大雪中與泰山道別,流下了不舍的淚水——
由於過於受歡迎,就連華盛頓的地鐵票上,都是兩隻吃貨熊貓。多年來,只有在歐巴馬就職典禮期間,歐巴馬的頭像才暫時取代了地鐵票上的熊貓,就職典禮一過,就又被換回來了——
2012年,中國租借給法國的兩隻大熊貓歡歡和圓仔飛抵巴黎時,有幾百名記者和當地群眾守候在現場。小朋友們都帶著胖達帽,畫著胖達臉,翹首以待。被贈予胖達君的動物園,在熊貓到來當年,遊客人數增長60%,成為當地遊客最多的旅遊目的地——
同年7月,日本上野動物園的大熊貓真真生下了一個可愛的熊貓寶寶,為處於核電事故期間的日本歡喜不已,當即成為日本的特大新聞,日本各商店紛紛推出關於熊貓的商品。
但不到一個星期,熊貓幼崽就不幸夭折,上野動物園園長在新聞直播中痛哭流涕,自責不已。不少日本遊客前往動物園,為死去的熊貓寶寶獻上鮮花。
再比如2013年被送到加拿大的大毛和二順,到機場有前總理大人親自迎接——
兩隻小傢伙剛剛長大一點,當地動物園就開始在網上廣泛徵集創意,給它們起名字。最後,人們決定給這兩隻熊貓起名為「加盼盼」和「加悅悅」,還搞了一個超級隆重的命名儀式……
就算換了一任總理,它倆仍然是寵兒,現任總理大人看到胖達君各種求抱抱,還專門發Twitter顯擺:
為了爭奪一隻中國來的胖達,比利時一度引發政治緊張。
比利時南部法語區的人們不滿首相偏心讓熊貓入駐自己的老家北部法語區,並要求其出來說明。南北雙方還就各自養熊貓的優勢進行了陳述,鬧得不可開交。最後獲得熊貓的比利時天堂動物園,作為上市公司的股價水平一年就翻了一倍。
大熊貓的稀少成就了國寶的傳奇,國寶的名片又強調了大熊貓的珍貴。這樣看來,我們喜愛熊貓無容置否,給熊貓降級這一「藐視」胖達君地位的行為觸犯眾怒也有情可原。
然而,換個角度想想也不必生氣。
一方面,IUCN這次給熊貓降級初衷不是不重視大熊貓,而是讚賞中國對於保護大熊貓所做出的努力。
經過多年的努力,不僅熊貓的自然保護區增多,野外大熊貓的數量也增加了14%,脫離滅絕的邊緣。消息一出,大部分外國媒體都持喜大普奔的態度——
CNN:撒花花~大熊貓終於不再瀕危啦~
BuzzFeed:這對全世界的動物保護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喜歡胖達的外國網友更是開心的不得了——
甚至有網友在Twitter上曬出了自己的熊貓紋身來慶祝——
報告中,IUCN還特地提到了大熊貓保對於整個生態保護髮揮的傘物種和旗艦種的作用。
這是生物學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所謂傘護種,指的是此物種所需要的生存環境能覆蓋很多其它物種,圍繞傘護種建立動物保護區始終是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方向。值得驕傲的是,多年來大熊貓的保護區也成了許多其他瀕危野生動物的避風港,尤其是臥龍地區的生態環境為更多的野生物種提供了賴以生存的條件,生態系統得到了非常大的保護。
而所謂旗艦種,在生物學中的定義為:
popular, charismatic species that serve as symbols and rallying points to stimulate conservation awareness and action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長得好看,人見人愛,可以讓人們一眼記住,從而起到向民眾宣傳動物保護重要性的作用。
大熊貓足夠奇特,能賣萌,能招人喜愛,能吸引眼球,連帶還有民族象徵的意義,基本上就是最完美的旗艦種,即引發了大家的關愛,又讓中國人在這些年越來越重視保護動物的必要性。
不信???你看看同樣是瀕危動物的這貨……
(友情提示:這貨叫做水滴魚,剛剛吃完飯的泥萌最好不!要!輕易百度哦~)
另一方面,就算大熊貓已經脫離了「瀕危」行列,也不意味著不需要保護。
IUCN將物種的受威脅程度分為以下8個等級:
絕滅Extinct(EX);野外絕滅Extinct in the Wild(EW);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瀕危Endangered(EN);易危Vulnerable(VU);近危Near Threatened(NT);低危Least Concern(LC);數據缺乏Data Deficient(DD)
此次IUCN宣布大熊貓降級,只是將大熊貓由EN降為了VU,說明大熊貓滅絕的可能性變小了,而並不代表大熊貓不再受到滅絕的威脅。IUCN提醒道,大熊貓數量的增長很有可能是曇花一現,氣候變化造成大熊貓賴以生存的竹林面積縮小——
預計在未來80年內,超過1/3的大熊貓棲息地將因氣候原因有可能被毀滅。因此持續有效的森林保護措施必不可少,同時也要應對不斷出現的新威脅。
在中國林業局發布的長文章中,也指出棲息地碎片化更是極大地威脅了大熊貓的生存——
大熊貓僅分布於川、陝、甘三省的狹窄地區,由於自然隔離和人為幹擾等因素的影響,大熊貓野外種群被分割成33個局域種群。其中,具有高度滅絕風險的局域種群有18個,個體數量小於10隻。
綜上,我們要對胖達君的保護會是一項需要各界努力的持久戰,希望胖達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更何況,依照目前全世界群眾對熊貓的重視,就算有一天我們的動保工作真的做得好到讓它們變成低危,熊貓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動保界,永遠會是旗艦種。
也期待大家對於熊貓的熱情,也會讓更多的政策和經費投入到對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其他23928個面臨滅絕,甚至很多在這些年一直被我們疏於保護的物種上。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果麥文化為庫叔提供7本《讀唐詩》贈予熱心讀者。易中天2019年最新作,以攝影家視角,解讀心目中56首極品唐詩。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的第1名(數量超過30)將得到贈書。
總監製:王磊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張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