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哥」,棉田擊鼓上演「搖滾獨秀」

2020-12-28 新華網客戶端

「我就是個農民,不是啥網紅。」說這話的時候,張宏遠曬出油的皮膚在陽光下透著健康的色澤。

張宏遠,一個地道的新疆棉農,中等身材,樸實的性格裡藏著份堅毅與自信。因為在抖音拍視頻,這位「新疆棉花哥」成了網紅。

在一段廣為傳播的視頻裡,他頭戴草帽,在自家棉田裡,架起「私人訂製」的架子鼓,略帶沙啞的嗓音合著激情的鼓點,棉田裡的搖滾秀就開始了。

張宏遠今年50歲,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山丹戶村村民。他的視頻在短短一個月裡積累了過千萬的瀏覽量,他覺得這是因為粉絲喜歡他的與眾不同,喜歡他樂天派的精神。

在棉花哥張宏遠看來,抖音等社交網絡已成為他記錄新時代農家生活的最佳平臺。

與眾不同的鼓手

每個看過「棉花哥」張宏遠視頻的人,都對他的架子鼓十分好奇。

這款鼓為「私人訂製」,僅此一架。大小不一的四個鼓,用木棍、鐵釘、麻繩、鐵絲捆綁成排,兩根木棍支起鐵片做的吊鑔,在架子上釘兩個摞起來的鐵皮篦子充當踩鑔,旁邊立個低音大鼓,再配兩根紅柳木鼓棒,齊活兒。因為張宏遠腳有舊疾,架子鼓腳踩部分被他改成了打擊樂器。

「粉絲看到這麼簡陋的架子鼓,說要送我一套,我拒絕了,那種我不會,自己這個更稱手。」聊起自己的架子鼓,「棉花哥」張宏遠很自豪。

今年春節,張宏遠在瑪納斯縣自家樓下垃圾桶旁,發現了這架被人丟棄的架子鼓。他把鼓撿回家,拾掇一番,開啟了「鼓手人生」。

「在家隔離的日子,我找老師上網課,一小時100元,很貴,上了10節課開始自己摸索。」張宏遠說在家練習太擾民,就把鼓搬到地下室,但房間太小回聲太大,根本聽不清自己敲啥。熬到隔離結束,就把鼓運到了棉花地。

家鄉的大棉田綿延好幾公裡,除了幹農活的人,幾乎見不著別人。空曠遼闊的田間地頭,成了棉花哥張宏遠的舞臺。

農忙開始,張宏遠一家搬進了地頭小院居住;待到農閒時,他就坐在院裡的葡萄架下練習打鼓,日積月累,總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擊鼓方式。

「苦」中作樂的平凡人

「棉花哥」張宏遠形容自己擊鼓的感受時說:「坐在棉田、敲擊鼓面時特別痛快,是一種情感的釋放。」他說自己是平凡人,有順境也有逆境,有喜怒哀樂,在音樂裡能尋得一份精神。

具體是什麼精神?他笑著,卻沒說話。

張宏遠是「70後」,跟村裡同輩比,他有更豐富的人生經歷:賣過菜,開過飯館,搞過服裝批發和零售,跟朋友合辦服裝廠,有過年入百萬,也曾負債纍纍……無論人生如何大起大落,他似乎從沒繞開過棉花。

「1990年新疆包產到戶,父輩開始種棉花,那時種棉花很苦,繁重的農活讓我立誓只要有能力,再也不跟棉花打交道。命運總是捉弄人,每次遭受失敗,我總能在棉田裡找到歸屬。」

2013年生意失敗,張宏遠回到新疆,一蹶不振。生活並沒給他鬆懈的時間,自家的地已經承包給別人,他就承包別人家的地自己種。200畝棉田,在當地算是很小的面積了,即使這樣,棉花哥張宏遠一開始還是擔憂,畢竟自己很多年沒有種過,不知道跟棉花還有沒有「緣分」。

「開始種棉花才覺得自己多慮了,現在種田早跟以往不同了,機械化播種、滴灌覆蓋、無人機植保,有啥不懂的農資店上門服務,效率又高,產量還不低,一個人管800畝地都不是問題,空閒時候多了,我就能拍抖音段子、玩音樂,『70後』也能有青春。」

說起青春,他笑著說自己跟小虎隊的吳奇隆同歲,年輕時都是聽他的歌。現在他自己也能唱,放到網上讓那麼多人看到,覺著自己跟偶像更近了。

「我雖然是農民,也是新時代的農民,會關注國家大事。今年全球疫情,大家日子都會很艱難,生活還得繼續,需要『苦』中作樂的精神一起渡過難關。」

記錄生活的農民

因為豐富的人生經歷,棉花哥張宏遠對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觀察。他喜歡在抖音分享日常生活,有時是歡樂的情景劇,有時會跟妻子合唱幾曲……都是張宏遠自導自演。

他說靈感都來自生活,被很多人點讚的一個視頻,就取材於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小時候,都是人工拾花,每到9月、10月就需要全家一起下地拾棉花,我老偷懶,家裡人沒辦法,就讓我跟我姐比賽,誰贏了就有獎勵。我哪能比過我姐,就只能跟在她屁股後面,趁她不注意偷她袋裡的棉花,回憶起來覺得有意思,就跟妻子拍了類似的視頻。」

對於「棉花哥」張宏遠來說,太酷炫的視頻自己不會,也不擅長,反而是生活中的點滴更讓他有創作衝動。如果有人苦悶或無聊的時候能因為自己的段子開心一會兒,他覺得自己的目的就達到了。

除了拍抖音,張宏遠巧用自己的「流量」,還做了多場直播,向網友銷售新疆棉花加工做成的網套(棉被芯),4個多月賣出3000多條加工網套,幫棉農打開了銷路,鼓了錢袋子。

張宏遠在抖音上以「新疆棉花哥」的身份火了以後,很多粉絲慕名前來,有的是為了能跟他在棉田合唱一曲,有的則是前來取經讓棉花哥傳授拍視頻經驗,張宏遠都耐心傳授。他喜歡粉絲為這個偏遠農家小院帶來的這份熱鬧。

除了模仿,「新疆棉花哥」張宏遠還改編了歌曲《家鄉》,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對音樂的執著。

「我的家鄉,是大美新疆,曾經是戈壁,一片荒涼。而今的故鄉,要另眼相望,遍地金黃,瓜果飄香,天山上的雪水,匯流成河……」(周曄、孫哲)

相關焦點

  • 棉花進入採摘期 科技助力新疆棉田「無人作業」
    在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採棉機在棉田中來回穿梭進行機械化採收。 熱孜萬古 攝 中新網新疆喀什10月6日電(熱孜萬古)眼下,中國棉花主產區——新疆迎來棉花豐收。在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伴隨著機械轟鳴聲,採棉機在棉田中來回穿梭進行機械化採收。當地棉農阿布都卡地爾·麥麥提說:「如今通過大型採棉機採收,效率高了很多。」
  • 棉田裡來了「下蛋機」
    這個季節本來是棉農最忙碌的時候,而徐少兵並沒有在地裡摘棉花,因為有了「下蛋機」,往年要用一季才能摘完的棉花,如今一天就全部「歸倉」。徐少兵是新疆產棉大縣瑪納斯縣北五岔鎮的棉花種植大戶,讓他不用再為摘棉花而煩惱的,是棉田裡來回穿梭的一臺臺大型採棉機。原先幾百人的工作量,現在只需一臺採棉機就可以勝任。
  • 豐南區南孫莊鄉:喜看棉田千重浪(圖)
    喜看棉田千重浪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成熟!  日前,記者來到我市重要的產棉區——豐南區南孫莊鄉。隨著車輪飛馳,車窗外是一片片棉田,仿佛千重白浪一樣綻放著成熟的信息;一些地塊裡,棉農已經在忙著採摘,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圖為棉農正在採摘棉花。
  • 當前棉花長勢長相談水肥和化學調控技術問題
    一、棉花的長相長勢(一)旱情對於北疆棉田來說,4月份棉花播種以來,持續的高溫少雨天氣的影響,棉花初花期之前,棉田棉苗普遍發育進程快,棉花早現蕾早開花,在棉花初花期較往年早了10天以上,但從5由於旱情的影響,一些棉田株高生長受到一定的影響,這類棉田株高在40~50釐米;而進水早管理正常的棉田株高普遍在50~80釐米。不管是旱棉花還是不缺水的棉花都進入了棉花的開花期至打頂期。
  • 棉花一般什麼時候種植?幾月收穫?棉花播種前應做好那些準備
    棉花播種前應注意什麼?棉花的種植時間由於各個地區天氣氣候的不同,棉花種植時間也不同,一般而言棉花種植時間在每年的4月份左右。我國棉花分為三大產棉區,它們分別是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新疆。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播種期為每年的3、4月份(具體時間與品種、緯度等因素有關),新疆棉花播種期為4、5月間,棉花成熟採摘期都是九、十月份。
  • [我是奮鬥者]「新農人」康正華帶領一群大學生棉田裡創業
    [我是奮鬥者]「新農人」康正華帶領一群大學生棉田裡創業 2020-12-26 13: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棉花預計今年產量增長4.1% 農業無人機助力棉花收穫
    時值九月,新疆棉花產區進入高產期,是噴灑棉花脫葉劑的關鍵時期。經過多年普及,農業無人機已成為棉農進行脫葉劑作業的首選智能農機。據了解,新疆棉花產量佔全國近八成,也是全國棉花主要存儲地,國家把新疆棉花收購列為重點工作。今年,儘管特殊情況減少了新疆的勞動人口流動,但智能農機的進一步普及保證了棉花生產效率不受影響。
  • 談當前棉田防治棉薊馬亂打藥、化控和補種問題的看法
    近日多個棉農微信群在發災害的視頻和圖片,但也熱議了一些突出問題,天山植保就當前棉田防治棉薊馬亂打藥、化控和補種等問題,談一談看法。一、防治薊馬亂打藥問題據有關技術人員調查來看,棉田薊馬目前發展緩慢,田間很難調查到棉薊馬。但是一些微信或平臺上還在發薊馬防治問題。
  • 南疆第三師棉花幹播溼出技術推廣情況調查及建議
    因此,2020年南疆三師棉區對「幹播溼出」播種技術進行了推廣示範,即在棉花播種前既不冬灌也不春灌,而是直接整地播種,待播後48 h內通過膜下滴灌方式少量滴水,使膜下土壤墒情達到棉花種子出苗的要求。2 幹播溼出棉田棉花出苗情況對第三師四十四團(17 連和9 連)和五十一團(4連、5連、19連)示範田棉苗缺苗情況進行調查,各調查點幹播溼出缺苗情況見表2。由表2可知,調查點棉花出苗及缺苗情況均有差異。棉花幹播溼出缺苗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土壤板結造成的「卡脖子」「酒瓶子」現象,主要是因為土壤溼度過大,4 月中下旬的雨水天氣及過多的滴水是出現這類現象的主要原因。
  • 做好技術措施,膨好桃,增鈴重,2020年棉花產量高希望大!
    進入8月份棉花處於盛花至吐絮時期。是保伏桃、爭秋桃的關鍵時期,棉田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改善棉田的通風透光條件,維持根系活力,防貪青晚熟,防早衰,為以後的優質高產做準備。一、補桃肥,防早衰。對於出現棉花顯衰的棉田應及時補施桃肥,防止棉花早衰,促使多結鈴;對於前期結鈴較多的棉田,為了滿足大量結鈴對養分的需要,提高鈴重,8月10日左右補施蓋頂肥;對於地塊乾旱部分可採用葉面噴肥配合礦源黃腐酸一起使用,可提高棉田耐旱及抗早衰能力,為了爭取秋桃,通常需補施二次蓋頂肥,蓋頂肥施用時間通常跟上次施肥間隔10日前後。
  • 棉花產量上不去的原因到底在哪裡?
    種棉花的朋友經常會發現一些棉花在摘棉桃時還沒有摘多少,它們就快要落完了,而且快要落的棉桃還比較小,顏色暗淡,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提早預防。另外,棉花是常異花授粉作物,保純難度較大,品種種性的退化也是導致棉花後期早衰的一個重要因素。02肥料因素1、不施有機肥,種「衛生田」。不施有機肥,只施化肥,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造成土壤板結,土壤供肥能力下降,營養失衡,形成微量元素供應失衡抑制產量的木桶短板效應。2、鉀肥使用量較小。
  • 什麼樣的棉花才是最適合加工棉花被的好棉花!
    很多人都希望用上好的棉花被,但不知道什麼樣的棉花才是適合加工棉花被的棉花,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一、當季新棉,新疆的棉花每年4月播種,9月採摘,新疆的當季新棉基本上都是白棉級,我們七師的錦牌棉花98%以上的棉花都是白棉級別,其中90%以上的棉花都是白棉三級以上的棉花,加工棉花被一般採用白棉二級,即21(第一個數字2代表等級,第二個數字1代表白棉級),一級也有,但是相當相當少,我們七師20萬噸錦牌棉花,1129佔比不到0.2%,因為是國家公檢
  • 棉花中空的原因是什麼?這裡教你幾招!
    棉花落蕾嚴重,前期結的花蕾都落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 棉花栽培中存在問題,及田間管理方法,你知道嗎?
    本文對當前棉花生產的現狀進行了科學的分析,並對未來棉花生產的前景提出了對策。2 棉花栽培及田間管理還存在不足2. 1整得不科學收穫後的棉田中殘留許多農膜,嚴重影響了自然降水的能力。此外,常年的旋耕導致耕層變淺,犁底層堅硬,棉花根系難以下扎,抗倒伏能力減弱。
  • 棉花最後一水怎麼滴?脫葉劑怎麼打?管用的方法在這裡,不要錯過喲
    由於今年上半年的氣候以及棉花品種的因素,南北疆大部分棉花生育進程提前.目前,棉花管理到了中後期,對於農戶們來說,主要工作就是如何滴好最後一兩水和如何打好脫葉劑這兩項工作了。一、做好棉田管理滴好最後一水在棉花吐絮期間,高產的棉田在長勢長相上應該是早熟不早衰,晚蕾很少,不見開花及枯蕾。
  • 【生活筆記】山東 蘇健 ‖棉花,棉花
    朋友們看到織布機、線撐子、牽機刷子等老物件,很是好奇,嘮了會兒關於種棉花、紡棉花以及織布的事,便動身驅車直奔景區。時值暮春,風和日麗,鶯歌燕語,楊柳拂堤。農忙剛剛開始,望著一片片平整的土地,我腦海裡浮現出農家種棉花、紡棉花、織棉布的那些場景。家鄉在魯北產棉區,棉花是當地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棉花的原產地是印度和阿拉伯,棉花的傳入則至遲在南北朝時期,起初多在邊疆種植。
  • 棉花出現紅葉怎麼辦?教你這幾招,挺管用的
    這兩天,周圍農戶反映,進入8月後自己的棉花葉片開始發紅了,目前有的頂部幾臺果枝花鈴都落了,葉片老象發黑。棉花從點片到大面積開始葉片發紅,這種情況對棉花後期產量影響很大。總體來說防治紅葉出現就是防棉花早衰,防棉花早衰就是延長根系活力,延長根系活力就是要改變土壤理化性質。
  • 回憶小時候在新疆拾棉花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為棉花種植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棉花可製成布料、棉籽可榨出食用油及提取物可做成飼料等諸多功效,深受大眾青睞和喜愛。由此,目前新疆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優質棉生產基地,在生產面積、單產和調出量方面持續多年位居全國之首。作為土生土長的新疆人,從小耳濡目染當農工的父母在秋收時節去地裡拾棉花、入冬季節一家人圍在火爐邊剝棉桃的景象。
  • 新疆託喀依鄉:棉花種植戶阮祥倫兄弟倆的窩心事
    然而,最讓他們感到有壓力的還是棉田灌溉用水問題。水是農業之本,沒有水源,任何的養地措施都是空談。阮祥倫兄弟倆的半荒地,沒有任何現成的水利設施,最近的水源地是三公裡之外的塔裡木河。他們夜以繼日花了幾個月時間,自行修建了渠道,塔裡木河水經三個水泵站加壓中轉後才勉強被引到了棉田。
  • 施磷能提高棉花單株鈴數,對棉花增產顯著,你知道嗎?
    依據棉花生長發育的需磷規律,合理施用磷肥,在提高棉花的產量和品質同時,提高磷肥利用率,對實現新疆棉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磷肥能夠增加棉花產量,有利於提高棉纖維品質。磷是新疆棉田土壤的養分限制因子,為提高棉花產量,大量施用磷肥,未被吸收利用的磷素在土壤內積累,磷肥當季利用率不斷下降。研究施磷對棉花磷素積累、分配、利用及產量的影響。隨棉花的生長發育,所需養分積累量逐漸增加,且呈現出前期少,中期增多,後期又開始減少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