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發現一個現象,同一個環境下做相同工作的兩個人總結的經驗和分析形成的認知完全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案例:領導讓寫活動軟文或者拍攝活動視頻發布到兩個網站上,然後進行一段時間總結分析匯總。
首先我們先看夥伴A的總結和數據,第一個網站文章流量高,閱讀人數多,視頻瀏覽量高,第二個網站文章閱讀量基本為0,沒有什麼流量,反而視頻流量遠遠高於第一個網站。綜合對比,A網站更適合發布文章,B網站更適合發布視頻。(具體數值略)
再來看看夥伴B的數據分析。第一個網站的文章流量高,視頻量高,想對帶來的資源和收益多。第二個網站文章流量高,視頻量很低,資源和收益比第一個網站低很多,綜合對比,兩個網站都適合發布文章,第一個網站更適合視頻的播放。(具體數值略)
先排除拿到的數據時間短的問題。從他們兩個人自身的情況分析。拿他們兩個寫的文章和製作的視頻對比以及網站的情況分析發現:他們兩個人的性格和風格不同,文章寫的側重或者說帶給閱讀者的感覺不一樣,視頻製作上兩個人的內容製作和質量上有差異,兩個網站的目標人群和對文章和視頻質量帶來的流量也不一樣。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平時每個人工作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部分,對信息收集,同事間交流分享少,最後得出的結論和總結讓自己現有的認知和數據得來的,不能代表整體情況。如果不交流不發現,你就會在自己總結和分析的數據中持續下去,越做越精深,陷入能力陷阱,結果不一定是正確的,這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抱怨付出了很多缺結果背道而馳的原因。
從上面的案例中告訴我們,你自己的視角分析和總結的數據,不一定是正確的,要多交流,讓信息對等,在正確的道路上深耕,否則努力的最後就是空歡喜一場,十分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