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斌
1961年生於北京
1988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
1994年在深圳建立第一個個人陶藝工作室
1998年建立深圳雕塑院陶藝工作室
-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陶藝協會會員(IAC)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中國美協陶瓷藝委會委員
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陶藝委員會副主任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
陶瓷的創新不是那種抽掉了人文關懷,哲學思考,瀰漫著唯美的精緻與完整,而應該是真正體現當代文化在陶瓷藝術領域裡的重建,強調藝術社會性與公眾性的建立。「大悲咒」系列以陶瓷材料摹擬具有符號意義的宗教聖物,並記錄其逐漸碎裂化的過程,試圖以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來詮釋現代化進程與人們精神生活的關係,以悲天憫人的說教來借喻眾生物質世界的虛無與苦難的源泉。坍塌和碎裂的不僅是物質的塔和經卷,還包括信仰和精神世界。建造浮屠時的喧囂與崩塌後塵埃落定的寂靜,也許就是我們所處世界的現實與未來的寫照。
—— 陸 斌
這組作品是梵文版《心經》部分內容,用絲網轉印的方法將部分佛經的內容印在陶瓷泥片上,再高溫燒制而成。部分經卷在加入特殊材料後,在展覽期間會慢慢自動破碎。
期待陸斌老師的「梵文經書系列」4.30在藝術北京的震撼視覺呈現。
經書系列 | 33.5×10×6cm
陸斌說,時間對於任何生命都是公平的。他試圖以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來詮釋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與人們信仰與精神生活的關係,以佛經悲天憫人的說教來借喻眾生物質世界的虛無與苦難的源泉。
長久以來,我們總是說中國文化是「歷史的、輝煌的」。然而,現在的中國文化卻很難再說是「歷史的」了。因為「昨天」剛剛過去,並被迅速遺忘,甚至有意篡改、摧毀。不用多久,有關昨天的記憶可能就會成為忘卻乾乾淨淨的「白茫茫一片大地」。在《大悲咒》中,陸斌通過陶瓷燒制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佛塔、佛經文獻、青花器皿等,以及將其逐漸破碎化的過程,針對和所表現出來的是歷史的模糊、信仰的喪失殆盡、文化無所歸屬的現狀。他在一種社會歷史與現實的表徵中,將標示歷史、信仰的佛塔建築被坍塌的過程,多媒介地任意地混合在一起,從而構成了陸斌的藝術方式。
· 節選《破碎的塵殤—關於陸斌的藝術》 馮博一
陸斌作品的當代性首先在於,在保留對於材料的敏感,保留著技術上較大的燒制難度的基礎上,著重於開拓陶藝上可能進入當代文化的自身資源。
陸斌作品題材的通俗性與創造選材新穎性是相一致的,在傳統的陶藝中,類似這種生活化的對象並沒有進入陶藝中,而在現代主義的陶芒中,陶藝團抽象和原創,使它的題材日益遠離日常生活的內容,當陸斌將目光對準我們熟悉的生活本身的時候,這種題材的擴大,使陶藝呈現出一種日益開敞和姿態,陶藝家的目光到哪裡,他對生活的現實關懷也就輻射到哪裡。
· 節選《走出藩籬—陸斌的近作與當代陶藝》 孫振華
· 發表於《江蘇畫刊》2002 | 澳洲《陶藝與視覺》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