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功德利益
聽聞持誦《大悲咒》,可以滅除累劫重罪障難,獲得一切安樂圓滿,掃盡一切不吉祥的惡死,遮止一切惡因惡果,即乃至成就無量功德善法。
現生便能得到的十二種功德利益
(1)離三惡道苦;(2)現生所求皆果遂;(3)滅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4)往生佛國;(5)免惡死,得善生;(6)消除一切病患;(7)得智慧、三昧、辯才,降伏魔外;(8)常得諸神龍天護衛;(9)速超上地;(10)成為加持之源;(11)成為無盡功德藏;(12)於諸實際問題能有所饒益。
得十五種善生
(1)所生之處,常逢善王;(2)常生善國;(3)常值好時;(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純熟;(7)不犯淨戒;(8)所有眷屬,恩義和順;(9)資具財食,常得豐足;(10)恆得他人,恭敬扶持;(11)所有財寶,無他劫奪;(12)意欲所求,皆悉稱遂;(13)龍天善神,恆常護衛;(14)所生之處,見佛聞法;(15)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免十五種惡死
(1)不為飢餓困苦死;(2)不為枷系杖擊死;(3)不為冤家仇對死;(4)不為軍陣相殺死;(5)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6)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7)不為水火焚漂死;(8)不為毒藥所中死;(9)不為蠱害死;(10)不為狂亂失念死;(11)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12)不為惡人魔魅死,(13)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14)不為惡病纏身死;(15)不為非分自害死。
【誦大悲咒】
(每天最少7遍;日誦21遍所求如願;建議108遍以上)
— 2 —
修持感應
因修持大悲咒感應眾多,
今僅揀擇數例,供養大眾,
以增大眾信心。
●廣恩禪師:
閉門絕食,念誦大悲咒。時值隆冬酷寒,霍氏的兒子在榛莽中獲得二枚桃子,鮮潔可愛,獻給法師吃下。從此,他誦咒更靈驗,火不能燒,暴不能害,以至雞啄香而燃,牛受戒而馴化,甘泉能從已乾涸的井中流出來,鬥米能供萬人食用。有人發心布施而中途變心的,回家看箱篋中,蓮花遍滿。靈異非常,人們稱他為菩薩。《角虎集》
持念大悲咒,咒水能救人百病,病人飲水後多痊癒。每天供水無數,人們稱他為「大悲和尚」。相國(宰相)裴休,女兒被鬼神附體,請神智誦咒,七天康復。裴休於是奏請皇帝為寺院題寫匾額,皇帝題書「大中聖壽」。
每天誦大悲咒一百零八遍。夢見大士脫袈裟覆蓋他身體,放光奪目。《高僧傳三集》
官任翰林學士,課大悲咒十萬遍,求生西方。他患病,對人說:「西方淨土,只在堂屋西邊,翁兒在蓮池邊金沙地上,禮拜嬉戲。」翁兒,即張抗的孫子,多年前早亡。
陳氏的妻子。她修念佛三昧,持齋、放生,每天念誦《行願品》一卷、大悲咒十五遍、佛號三萬,數十年如一日。她去世後,桌上現出蓮花,影像不滅。《聖賢錄》
浙江台州人。八歲出家,不久受戒。其師教誦大悲咒及觀世音菩薩聖號,每天誦咒四十八遍,其他時間專持聖號,未曾間斷。視名利如泡影,習氣嗜好,淨盡無餘。他為人治病,應手而愈,也不受報酬。住小廟,遇匪徒搶劫,除了破衲,別無餘物。匪徒惱恨,開槍射擊,法師右額中二彈,右臂中一彈,未死,不久即愈,槍痕宛然。忽到寧波阿育王寺暫住,管堂師催他遷單離開,他說:「我住不久,即將往生西方,請慈悲!」不久,他告訴大眾說:「觀世音菩薩手執銀臺,時現我前,三日內即往生。奉勸同參,老實念佛,或念菩薩,一心稱名,必定生西,佛不妄語。」到期,他向管堂師說:「午後一時,我即生西。」眾人仍以為是妄語。午餐如常,法師到各殿禮佛完畢,面西坐化。
●清初,譚憲卿,家富,但無子。同族侄子們覬覦(音記餘)他家富有,準備瓜分他家財產。憲卿很憤怒,花費五千金,設大悲懺壇。禮懺四十九天,妾即生下兒子,孩子胞衣白色。妻於是發心捐獻千金,建了一座白衣閣。不久,妻子也生下兒子,胞衣也是白色。後來,兄弟都作了遊庠(音詳)。《現果隨錄》
●湖南嶽州(今嶽陽)的楊心齋,朝拜普陀山。夢見大士折瓶中柳枝給他,說:「給你為子。」後來生下男孩,起名「嗣柳」。《獪園》
●清朝雍正年間,江西臨川的鄒魯,虔誦《觀音經》,生下兩子。心中暗想,這未必是菩薩的力量,心中漸漸鬆弛。兩子忽然夭亡。於是悔悟,虔禱大士,發願施送經書。妻夢見白衣大士笑容可掬,抱來一孩放在床上,次日生子。一年多後,又如前夢,再生一子。《南海慈航》
●浙江桐鄉的馮氏,世代行善植德。馮錦,在山西做官,無子。妻持念大悲咒非常虔誠。鄰家婦人,夢見一老婦抱肥瘦兩孩來,自接肥胖孩子,墮地破碎,就去取瘦孩。老婦說:「這個孩子將送給馮家。」鄰婦生子,夭折。馮夫人生下兒子馮浩,幼時瘦弱,長大,漸漸變得魁偉,官職由詞林轉為御史,凡見善事,無不力行。現七十五歲,齊眉矍鑠(音決朔。健旺),有三個兒子,均登仕榜。《勸誡類鈔》
●明人沈見泉的祖父,遊覽破廟,看見一尊觀音像,頭上頂著箬笠。嘆息道:「菩薩慈悲,能給人智慧,我願重新修此佛殿,求子孫中能有讀書人。」不久,棟宇法相,煥然鼎新。孫子沈堯中、曾孫沈夢鬥,相繼登第。《鞭心錄》
●晉時,南宮子敖,戍守新平(今陝西彬縣),被長樂公攻破,全城數千人,都被殺害。子敖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將要殺子敖時,群刀交相砍下,或高或低,持刀人忽然疲勞倦怠,四肢不聽使喚。長樂公很驚異,問他原因,子敖回答:我能製作馬鞍。於是釋放了。子敖自己也並不知道,為什麼會隨口說出此話。後來,他造了一尊觀音菩薩小像,行則頂戴在頭上,住則頂禮。《冥祥記》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