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名《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是佛教淨土宗所奉持的一部經咒。全文八十四句,每一句都以音譯的方式流傳。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此經是觀世音菩薩為了利益眾生,使眾生消障除礙、離苦得樂而宣說。
關於此經的最早來歷,根據觀世音菩薩說,她以前在千光王靜住如來處因地(初地菩薩)修行的時候,千光王靜住如來為她宣說此大悲咒,觀世音菩薩聽聞後,立即由初地菩薩升至八地的不動菩薩。由此,可見大悲咒的威力,非同小可。
所謂的經典,就是歷經多少年,裡面的內容被人們充分的認可。大悲咒就是被無數人所認可的一部佛經。即使在現代這個社會,信持大悲咒的人數,仍然很多。
很多人念誦大悲咒獲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也有很多人說,她念了很多年的大悲咒,似乎也沒有什麼明顯的效果,她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大悲咒能除障消難,甚至能消除一個人的愚痴。但是如果你念誦的方法不對,很有可能就造成沒有效果的現象。今天,雲來就與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念誦大悲咒的兩個錯誤方式。念誦大悲咒,這兩點不要有,功德更圓滿。
一、心生疑惑
眾所周知,佛教中真正講究的就是一個信。俗話說,信則有,不信則無。其實這裡真正講的,就是一個修心的問題。因為真正的修行,其實就是修心,你如果心生疑惑,就是不信。你都不信了,當然佛菩薩也不會管你了。
當你抱著心生疑惑的心態去念誦大悲咒,就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那麼,無論你怎樣念誦,都會沒有效果。
《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講此經對於消除業障,消災積福威力無比,並說:「惟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
所以,大家在念誦大悲咒的時候,不能心生疑惑。如果做不到心無雜念,至少也要保持一心念誦此咒的狀態。如此,就能讓自己達到效果了。
二、心不至誠
一般的人,對於那些虔誠的佛教徒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們信佛,似乎能摒除身外的一切。其實關於這一點,每個行業的要求都差不多。一件事情,唯有不斷地堅持、專心致志地去做,你才會有所成就。
有些人說,念誦大悲咒能直接改變一個的心態,甚至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雖然有一定的誇張成分,但是同時也說明,念佛也是一個對人要求極高的「行業」。只有專心致志去做,才能達到你念誦它的目的。
《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說,念誦大悲咒,需要注意要至誠念佛。很多人達不到效果,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如此經中所說:「惟除不善,除不至誠。」一般來說,念誦大悲咒的人,平時也能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是,由於在生活中會遇到不同的事,心態也會不斷地發生變更。有時候,就會有心不至誠的時候。
雖然每個人都會有多愁善感的時候,心態也會發生各種變化,但是如果發現自己出現心不至誠的情況,就要及時改變過來。這樣會令你念誦大悲咒的功德更圓滿。
眾所周知,佛菩薩是不打誑語的。觀世音菩薩曾經在世尊前發下宏大誓願:「設若諸人天誠心念我名者,亦念本師阿彌陀如來名,然後誦此陀羅尼神咒(大悲咒)。如一夜能誦持五遍,則能除滅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所以,真正念誦大悲咒,只需一份至誠的信心、信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