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男子徵戰沙場,對內保家,對外衛國,盡顯英雄本色。在清代末期之時,社會格局動蕩不安,全國人民處於一個相對尷尬的"無政府"局面。此時的人民不能再依賴政府與官兵來守護安全,維持秩序,亡命之徒們也趁機打砸搶燒,讓許多良民叫苦連天。
既然群眾再也不能依賴政府獲得安全感,那麼他們就要從自身處發掘安全感。為了保護自己和全家的安全,在坊間開始有不少人自發地學習武術,一本本武術典藏成為當時"最流行的期刊"。在廣東,有一個十分著名的武術文化產物:廣東十虎。
但令人驚奇的是,最著名的武術大師黃飛鴻居然不在"廣東十虎"之列,反而聲望較小的蘇乞兒位在其中,但地位很低,這都為什麼呢?
近代武術文化的偉大產物
清末時期,身居嶺南的廣東省不算太過發達,即便是清帝在位時期,廣東這一片區域依舊可謂是"山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地方官吏壓榨本就不多的百姓,即便是全天耕作把身體練得力量強大,也只夠用於充公,長期積攢的民怨一觸即發。
為了重返安居樂業的生活,老百姓們自發形成了一支支安保隊伍,而安保隊成員,皆是身強力壯的精壯男子,但美中不足是,他們空有一身蠻力而無技巧,在抵抗軍隊的欺凌之時,安保隊的青年們只可以命相搏,因此死傷的結果也十分慘烈。
這時候,各大鄉村的村民開始聚集起來,一起商討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有人說道:"不如我們都學學武功,不管是精通還是皮毛,最起碼能自保!"這一建議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可,就此,全民學武之風正式拉開帷幕。
這個學武風氣在著名的中國武術之鄉——廣東佛山尤為興盛,在當時的佛山,早已有一位武功高強的師傅黃麒英坐鎮,大家紛紛熱切地上門請求拜師學藝。
一向低調的黃麒英師傅豪爽的答應了他們,開始獨立開設武館教學,這武館,是全廣東的第一家正式掛旗武館,為後來四面八方的武館起到了模範作用。
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地,兩廣地區都知道了佛山創立的這個"學武自保"先河。因此,各地的武術大師便也開始開班授徒,如雨後春筍般乍現在武術長河中。而佛山,更成為了許多武術大師的交流切磋之地,各個武術大師們被老百姓冠以"廣東十虎"的美名。
佛山,這一個以武術聞名世界的一線城市,便是"廣東十虎"成名之地。 "廣東十虎"這一名號,威震天下,聲名遠播,廣東也因為這一名號,成為了世界聞名的中華武術之鄉。
那"廣東十虎"有資格在列的到底都有誰?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黎仁超、譚濟筠、陳鐵志、蘇燦、梁坤。個個身手不凡,無愧在列"十虎"。
黃家子弟鐵血錚錚
"前清十虎說太公,麒英衣缽傳飛鴻;西樵山下顯三傑,祿舟一村現虎龍。"1856年7月9日,黃飛鴻出生在佛山南海縣西樵祿舟村,原名黃錫祥。
黃飛鴻是中國著名的武術大師,也是一位杏林聖手,在黃飛鴻的武功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拳之中的"洪拳",而黃飛鴻的父親,就是"佛山無影腳"的創始人,一代宗師——黃麒英。
三歲學武,七八歲開始跟隨父親闖蕩江湖,賣武為生。自幼習武的黃飛鴻自然養成了一套強健有力的底盤基礎,同時,黃飛鴻還多次因為學武而受傷,也因此對跌打損傷頗有研究,在他長大成人後,一邊開班授徒,一邊懸壺濟世。
同治十一年,黃飛鴻移居廣州開設了屬於他自己的第一家武館,秉承著父親從小的教導,黃飛鴻與人為善,濟世為懷,得到了眾多百姓相親的愛戴。也因此,黃飛鴻聲名遠播。
光緒十二年,黃飛鴻在廣州仁安街開設了跌打醫館"寶芝林",從起初專治跌打損傷,到後來攻克各種疑難雜症,黃飛鴻也不斷地在學習,1911年8月,他成功受聘為廣東民團總教練,負責教導老百姓武術,以求自保。
然而如此受愛戴的黃飛鴻並沒有位列於"廣東十虎"之中。這是因為"廣東十虎"的評選年代早在黃飛鴻出生前就已結束,而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正是"廣東十虎"中的一員,那正是黃麒英的全盛時代。
雖說黃飛鴻沒有位列"廣東十虎",但他的功績和造詣一樣德高望重,值得我們敬服,如果說有"新廣東十虎"的評選,黃飛鴻必定位在前列。
"十虎"之中的"倒數八虎"
"廣東十虎"之中,有一位名字非常不"正式",他的名字叫蘇乞兒,原是湖南籍人士。"乞兒"是嶺南地區粵語發音詞,與國語"乞丐"同義,顧名思義就是一位"流浪的乞討者",那麼為什麼一位乞丐也可以位列於"廣東十虎"之中呢?
蘇乞兒,原名蘇燦,生卒年已無從考證,但在歷史上的確存在如此一位傳奇人物。蘇燦身為乞丐,加入了丐幫,並通過自己的足智多謀成為了第五十二代丐幫幫主,一生為人仗義,行走江湖。
但因為出身落魄,常常受到流氓惡人的欺負和羞辱,因此蘇乞兒為了自保也被迫練出一身意氣,成為丐幫幫主之後,更是"黑化"成為了一鄉土惡霸。
乞丐的標配,是一雙竹筷子和一隻泥瓷碗,但蘇乞兒把著傢伙什成為"金碗鐵筷"。日常用作吃飯工具,到危難之時,這份碗筷還能救他一命。筷子做武器,碗做防具,這位乞丐高強的本領讓人為之震驚。漸漸的,沒有惡霸上門欺負蘇乞兒,因為蘇乞兒本身也是一個惡霸,他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廣東。
縱然蘇乞兒性情古怪,但為人的確坦蕩磊落,可為朋友兩肋插刀。在廣東,他結識了同為"廣東十虎"的鐵橋三,經過一輪"改造"後,蘇乞兒的人品與雙商不斷提高,成為了一名匡扶正義的武術大師,在廣州開設的武館更是往來人不絕。
雖說蘇乞兒經過後期改造成功脫胎換骨,但身為"廣東十虎",除了武藝高強,在待人處世方面也必須仗義施恩,現今的悔改抹不去曾經所作的惡,如此看來,蘇乞兒在"廣東十虎"中的排名靠後,也是有原因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論在"廣東十虎"之中的排位如何,這個威武霸氣的稱號,都寄託了廣大百姓對他們的認可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