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關注陳氏在線
「動如濤,靜如嶽;起如猿,落如鵲。」招式利落,拳拳到肉,刀光劍影中盡顯英雄豪氣,這就是中華武術。
在風雨飄搖的清朝末年,廣東的街頭有著這樣一群武力高強的壯士們,他們行俠仗義,懲惡揚善,深受當地民眾的崇敬,被冠以「廣東十虎」的美譽。他們究竟是何方神聖,可以得到百姓們的愛戴?他們又有著何等高強的武功,就連萬夫莫敵的黃飛鴻都不能入其列?
一、第一位:俠家拳——王隱林
俠家拳掌門人王隱林的習武之路,令人嘖嘖稱奇。他本是慶雲寺中的一個普通僧人,每日念經打坐,暮鼓晨鐘。某日,南拳大俠李鬍子雲遊至此,見王隱林身量結實,頗有俠風,便把俠家拳法毫無保留的傳給了他。
俠家拳的招式頗多,悉心苦練後,功夫已成的王隱林告別寺廟,在廣州還了俗。他於兼善街開設武館,廣收門徒。據史料記載,「俠家拳」武館學徒分布眾多,在廣東地區繁盛一時。
二、第二位:九龍拳——黃澄可幼失怙恃的黃澄可,自小便在街上四處遊蕩。他生性善良,不願參與街頭幫派的鬥爭,但這種低調的作風,反而被對手視為「窩囊」。於是,黃澄可受到了變本加厲的欺凌。不願屈居人下的他開始自學武功。在一代宗師陸阿採等人的指點下,黃澄可的武藝愈發精進起來。
在生與死的鬼門關走了幾遭,黃澄可終於創造出了一套剛柔並濟、變化莫測的「九龍拳」。彼時動蕩的時局之下,黃澄可利用這套變幻莫測的九龍拳法,將「俠義精神」發揚得淋漓盡致。
三、第三位:鐵砂掌——蘇黑虎
蘇黑虎是順德北崗鄉人士,自幼習武的他,在某次大會上目睹了兆德和尚的絕技後,下定決心要追隨他學藝。之後的整整三年裡,兆德和尚只訓練他一些簡單的基礎功夫,日復一日,不曾更改。就這樣,蘇黑虎練就了一身銅打鐵鑄的筋骨,瞧見這番情景,兆德和尚才滿意的將黑虎十形拳親授於他。
領悟了絕學精髓的蘇黑虎出山後,在西關一帶開設武館。由於高超的功夫,慕名前來拜師的人愈來愈多。更因蘇黑虎行俠仗義的風範,使得他名震羊城,時稱其「廣東十虎」之一。
練鐵砂掌的手
人人皆知功高蓋世的黃飛鴻,其實,黃飛鴻的父親,正是「無影腳」黃麒英。黃麒英乃南海西樵人,年輕時以街頭賣武藝求生。某天,他在鎮粵將軍署前的空地上賣藝時,被一代宗師陸阿採瞧見了。陸阿採見黃麒英實乃良材,便收他為徒,傳授於他武學精髓。
腿上功夫了得的黃麒英,把畢生絕學傳給了兒子黃飛鴻,黃飛鴻再傳於林世榮、梁寬等,「無影腳」的絕學得以發揚光大。所以,黃飛鴻沒有位列「廣東十虎」之中,也就不足為奇了。
黃飛鴻
周泰自幼習武,他俠骨丹心,功力了得;卻也心高氣傲,眼高於頂。
繼承了祖傳周家拳法的周泰,卻在一次比武受挫之後鑽了牛角尖,囿於武學的「象牙塔」內。幸而後來周泰得到了高人指點,他掙脫出祖傳拳法的桎梏,悟出了一套以柔為主、柔中帶剛、行掌綿長的掌法,世人稱其為「軟綿掌」。醉心武學的周泰,作為 「廣東十虎」中的「武痴」,將自己一生的事業都奉獻給了武學。
軟綿掌
六、第六位:七星拳——黎仁超身為「廣東十虎」中的智多星,黎仁超為人靈活多變,是個善於察言觀色,心機頗深的人。
他的絕招「七星拳」猶如北鬥七星般,靜時按兵不動,動時迴轉折旋。初入社會時,黎仁超為了向上爬而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利用舊友的感情來為自己牟利。但善良的本性最終使他幡然醒悟,在國有危時棄暗投明,不負「廣東十虎」的威名。
七星拳法
七、第七位:鶴陽拳——譚濟筠譚濟筠本是個性格直率的灑脫之人,在師從梁贊學習詠春之後,他不僅武力大有長進,連整個人都變得沉穩持重起來。
在掌握了詠春拳法之後,他融會了多套招式,自創出「鶴陽拳」。這套剛烈威猛的拳法如蛟龍迅猛,以衝鋒拋拳為主,進攻起來十分勇猛快速。在這之後,譚濟筠廣開武館,收授門徒,將鶴陽拳的要萃發揚光大。
鶴陽拳
八、第八位:鷹爪王——陳鐵志與「七星拳」黎仁超的經歷相似,陳鐵志也是條迷途知返的錚錚漢子。武功剛猛雄勁的他,指力雄渾,疾如閃電,世人因此稱其為「鷹爪王」。
陳鐵志作為一名出身低下的莽夫,也如市井小人般惟利是圖。他讀書甚少,雖有攀附權貴之心,卻處事魯莽,所以只能淪為犬馬。後來戰事四起,浪子回頭的陳鐵志選擇與朋友們一同抵禦外敵,立下了赫赫戰功。
九、第九位:醉拳——蘇燦
綽號「蘇乞兒」的蘇燦,含著金湯匙降生,本過著富足安逸的日子。但是,黑幫勢力的介入和洋人的陰謀使得蘇家家破人亡,戀人的轉身離去更是成為了壓垮蘇燦的最後一根稻草。
心如死灰的他,從此淪為江湖中的一名乞丐。與酒為伍的蘇乞兒,竟在參悟中把酒意融入了武學,獨創出蓋世無雙的「醉拳」,這份人生經歷不可不謂之傳奇。可惜的是,蘇燦的弟子卻幾乎無人繼承醉拳,以至於這門功夫已然失傳。
醉拳
十、第十位:洪拳——梁坤有洪拳大師之稱的梁坤,論其功夫,本可位於廣東十虎之首,然而因其劣行,世人只是將他排在了「廣東十虎」的末位。
梁坤年少時,於少林寺中求學,拜於名師膝下,練就了一雙堅硬如鐵的拳掌,在本地頗有威名。然而,他在研習三十六點銅環棍一技時,不慎積勞成疾。為了治病,梁坤不惜吸食大煙,卻無濟於事,最終染病而死,終年七十歲。
洪拳
「德藝雙修,技道並重。」作為傳統文化之一,中華武術根植於民族文明的土壤中,幾千年來革新至今,在新時代的大地上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從古至今,無論境地如何,以「廣東十虎」為代表的堅韌不拔的中國的武者們,都在以獨一無二的態度和方式,來詮釋他們心中的武道文化。這群習武之人傳承著國人百折不撓、窮當益堅的奮發精神,值得世人向他們致以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