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背後的故事:根據巴金的小說《團圓》改編的電影《英雄兒女》

2020-08-19 連趣網趙剛


導演小傳:

武兆堤(1920-1992),原名董鋼,原籍山西襄汾,生於美國匹茲堡,1925年回國。1936年參加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1938年去延安,之後在抗大文工團、東北軍政大學文工團、中央軍政大學文工團任戲劇隊長、演員、導演。1948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影片《回到自己隊伍來》中飾演主角。1949年起在文化部電影局劇本創作所任編劇。1953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80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副廠長。

代表作:《平原遊擊隊》(與蘇裡聯合導演)、《地下尖兵》、《冰上姐妹》、《英雄兒女》等。



電影改編自巴金(上)的小說《團圓》(下),小說發表於1961年8月號的《上海文學》。《團圓》也是他在建國後創作的為數不多的作品之一。


這是編劇毛烽,他和武兆堤一起把巴金的小說改成了電影劇本。毛烽在朝鮮戰場呆過三年多,1000多個日日夜夜給他留下的是難以磨滅的激情回憶。



洪爐(上)當年是抗美援朝志願軍的宣傳幹部,他寫的通訊《向我開炮》(下),批露了蔣慶泉和於樹昌兩個戰士的英勇事跡,引起了影片編導的注意。



王成」是眾多抗美援朝英雄的集合體,楊根思(1922-1950)(上)和於樹昌(?-1953)(下)是原型中的兩個。




公木(1910-1998)(上)用一個晚上寫出了歌詞,再加上劉熾(1921-1998)(中)的曲、張映哲(1928-2005)(下)飽滿的演唱,《歌唱王成》(即《英雄讚歌》)成為整個影片的點睛之筆,幾十年來,久唱不衰。


工作照。劇組的外景選在了遼寧本溪。


田方(1911-1974)扮演王文清,表演深沉內在。他是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戲裡戲外都是可親可敬的首長,在年輕演員的眼裡,他像慈父一樣親切。「王文清」成了田方電影生涯中最重要的角色。


扮演王成的劉世龍拍犧牲這場戲時,頭髮燎了、眉毛燒了,胳膊上起了許多大泡。拍戲相當艱苦,當年在東北補拍河裡的戲時,劇組裡的一個場工因為泡在零下四十度的冰水中時間過長而導致癱瘓。


劉尚嫻扮演王芳。因為拍《英雄兒女》,她學會了跳正宗的朝鮮長鼓舞,還學會了西河大鼓


電影海報《英雄兒女》



這是我們組織上色出版的史上第一本全上色彩色電影連環畫《英雄兒女》部分內頁,請欣賞:
















































謝謝欣賞!

相關焦點

  • 電影背後的故事:根據巴金的小說《團圓》改編的電影《英雄兒女》
    1948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影片《回到自己隊伍來》中飾演主角。1949年起在文化部電影局劇本創作所任編劇。1953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80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副廠長。代表作:《平原遊擊隊》(與蘇裡聯合導演)、《地下尖兵》、《冰上姐妹》、《英雄兒女》等。電影改編自巴金(上)的小說《團圓》(下),小說發表於1961年8月號的《上海文學》。
  • 溯源小說《團圓》與電影《英雄兒女》,讓我們記住了一個英雄的年代
    當我們談到這段歷史時,很多上了年紀的朋友便自然會想起曾經風靡全國、家喻戶曉的一部電影《英雄兒女》。無論是主人公王成的英雄形象,還是那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經典臺詞,抑或是廣為傳唱的電影插曲《英雄讚歌》,都給一代代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時代記憶,這份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懷伴隨著影像流傳至今。
  • 經典電影《英雄兒女》幕後的故事
    劇本是怎麼「煉成」的劇本乃「一劇之本」,《英雄兒女》劇本改編自中國當代大文豪巴金先生的小說《團圓》。抗美援朝炮聲隆隆,1952年、1958年,巴金曾經兩赴朝鮮慰問、採訪。在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某團六連的事跡最令他難以忘懷,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支部隊,他曾在這個部隊生活過兩個月。
  • ——電影《英雄兒女》的幕後故事
    這氣壯山河的呼叫出自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抗美援朝電影《英雄兒女》,震撼了幾代中國觀眾。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日前,記者來到長影集團,追尋這部影響深遠影片背後的故事。在長影舊址博物館展廳,有一件珍貴的手稿展品,上面詳細記錄了電影《英雄兒女》創作過程中各方面專家、領導對劇中人物、情感表達、情節設置等方面的討論、修改意見。
  • 把巴金故居講解搬上大銀幕,上海 「紅色電影之旅」疫後重啟
    本次影展包括《我的戰爭》《毛澤東和他的兒子》《英雄兒女》《上甘嶺》《長空比翼》《鐵道衛士》《集結號》7部影片,展現中國人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必勝信念。根據巴金小說《團圓》改編的《英雄兒女》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中國電影資料館2K修復,大家耳熟能詳的臺詞「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正是出自這裡。《上甘嶺》取材於真實的「上甘嶺戰役」,電影插曲《我的祖國》曾紅遍全國。
  • 《英雄兒女》:銀幕內外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有文章憶述,電影《英雄兒女》在劇本階段,名為《他鄉遇故知》,編劇是毛烽和武兆堤。劇本初稿經長春電影製片廠藝委會討論後報送文化部及電影局,當時主管電影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和電影局局長陳荒煤等看後表示滿意,認為是「很重要」的題材,不過片名可用影片所改編的巴金原小說的名字「團圓」。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
  • 《英雄兒女》:銀幕內外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作者:丁亞平(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有文章憶述,電影《英雄兒女》在劇本階段,名為《他鄉遇故知》,編劇是毛烽和武兆堤。劇本初稿經長春電影製片廠藝委會討論後報送文化部及電影局,當時主管電影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和電影局局長陳荒煤等看後表示滿意,認為是「很重要」的題材,不過片名可用影片所改編的巴金原小說的名字「團圓」。
  • 【往事】電影《英雄兒女》導演和拍攝的故事
    夏衍指示:膠片要用英國進口的       1962年3月的一天,長春電影製片廠副廠長胡蘇接到文化部電影局打來的電話,交代了他一項重要的任務。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在1962年第一期《上海文學》雜誌上,看到了巴金寫的中篇小說《團圓》後很受感動,指示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其作為文化部的年度重點影片搬上銀幕。
  • 經典老電影《英雄兒女》的幕前幕後
    《英雄兒女》拍攝任務在這裡完成。1964年《英雄兒女》電影攝製組就住在本溪橋頭190師部招待所,電影裡所有的武器裝備、車輛人員全部由我們這支第一機械化師的英雄部隊提供保障。片名從《團圓》--《他鄉遇故知》--《團圓》--《英雄兒女
  • 《英雄兒女》導演武兆堤誕辰百年,巴金贊他有才,夫人是知名演員
    No.1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已經70年了,談起那段「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艱苦歲月,我們便自然會想起曾經享譽大江南北的電影作品《英雄兒女》,想起王成、王芳、王政委、張團長等群體英雄,想起廣為傳唱的《英雄讚歌》,想起「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經典臺詞,更忘不了這部抗美援朝經典巨作的導演
  • 《英雄兒女》主題曲《英雄讚歌》超感動
    《英雄兒女》主題曲《英雄讚歌》超感動今》依然在傳唱,電影中的情節至今難忘,她一生的經歷依然值得我們來回味、學習,也祝福她老人家健康長壽。▲劉尚嫻與劉世龍<劇照>20多歲成名,卻對觀眾「內疚」上個世紀的中國影壇,有太多令人難忘的影人,他們如今大多已進入耄耋之年,雖然鮮少露面,但觀眾依舊對他們難以忘懷,比如美神楊麗坤、王丹鳳、張瑞芳,以及《英雄兒女》的主演劉尚嫻、劉世龍。
  • 用《英雄兒女》講好「英雄兒女」故事|《故事裡的中國2》再現經典
    繼上一期節目用新時代扶貧幹部黃文秀的故事感動全網之後,第三期節目跟隨經典電影《英雄兒女》重溫英雄歲月,聆聽英雄頌歌。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故事裡的中國》延續節目用實證精神和藝術創新講好中國故事的獨特手法,以重新演繹的經典文藝作品為媒介,證史之實,傳史之真,為英雄故事補足有血有肉的真實細節。
  • 都知道電影《英雄兒女》,可導演是誰你知道嗎
    【編輯/王向明 統籌/王海榮】你也許看過電影《英雄兒女》,也曾經被電影裡王成手握爆破筒衝向敵人的英勇所感動。你是否還記得電影裡那首《英雄讚歌》的插曲,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是不是感覺熱雪沸騰?你知道這部影片的導演是誰嗎,這部電影是如何拍攝出來的?2020年11月18日,時逢武兆堤導演誕辰100周年之際,請跟隨紅船編輯部一起,深入了解這部影片創作的全過程吧。
  • [電影賞析] 英雄兒女
    [電影賞析] 英雄兒女 2020-10-26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雄兒女》故事,戰場細節高度還原,王成原型到底是誰
    本文帶你看一看經典電影《英雄兒女》背後的故事。經過七八年的沉澱,巴金將朝鮮前線的一些故事整合,寫出了一部中篇小說《團圓》,發表在《上海文學》上,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看到了這部小說,他指示長春電影製片廠,將這部感人至深的小說拍成電影。
  • 致敬英雄!電影頻道19日起播出抗美援朝系列影片
    隨著振奮人心的歌聲,紅色經典電影《英雄兒女》的故事徐徐展開。巴金聽後非常感動,經過多年的準備,在1961年寫出了不朽的抗美援朝題材的中篇小說 《團圓》。基於小說《團圓》描述的真實故事,長春電影製片廠完成了新中國電影史上不朽的巔峰之作《英雄兒女》。
  • 《故事裡的中國》真情講述「英雄兒女」的決然吶喊
    《英雄兒女》編劇後人還原創作始末  翻爛史料、融入經歷、飽蘸深情寫出「王成的犧牲」  對於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來說,對抗美援朝英雄的認知往往來自於小學課本、黑白電影以及一個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以重新演繹的經典文藝作品為橋梁,讓今天的人們更好地理解英雄的選擇和犧牲,銘記歷史的不屈與奮進,是《故事裡的中國》努力破題的目標。
  • 《故事裡的中國》講述抗美援朝「英雄兒女」的決然吶喊
    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對著步話機大喊「為了勝利,向我開炮!」他手握爆破筒衝向敵人的形象,像一尊雕塑般,矗立在觀眾的記憶深處。11月7日晚八點檔,《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第二期將要跟隨《英雄兒女》走近英雄歲月裡的真人真事。
  • 巴金一語道真情!
    我很愛看根據巴金小說《團圓》改編的電影《英雄兒女》,每當主題歌「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兩腳熊熊趟烈火,渾身閃閃披彩虹……」一響起來,我就心潮澎湃,一次次想起趙先友烈士。3、巴金一語道真情既然電影《英雄兒女》是根據巴金《團圓》改編的,那誰是王成的原型,只有巴金最清楚。我聽說這個團政治處原副主任戴秀斌專門拜訪過巴金,就找上門來。戴秀斌同志向我詳細介紹了拜見巴金的情景:1991年夏天,團黨委為了給部隊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決定在營區給趙先友烈士立一座3米多高的塑像,想請巴金題詞。
  • 《故事裡的中國》真情講述抗美援朝「英雄兒女」的決然吶喊
    以重新演繹的經典文藝作品為橋梁,讓今天的人們更好地理解英雄的選擇和犧牲,銘記歷史的不屈與奮進,是《故事裡的中國》努力破題的目標。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故事裡的中國》在眾多題材中精心選擇了《英雄兒女》這部極具情感共振能力和時空穿透能力的優秀作品。《英雄兒女》改編自巴金先生的《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