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鄭爽又在節目《奇妙小森林》中哭上了熱搜。
其實事情很簡單,節目中的任務是要與其他幾位藝人集體生活幾天,同時合作照顧幾位小朋友。但在節目剛開始,鄭爽融不進集體生活,既沒法接受與大家一起吃一樣的飯菜,也在剛體驗一天帶娃生活後,因為壓力太大,發脾氣要退出。
其實鄭爽在節目中哭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讓生活好看》中,鄭爽又顯露了自己的真實情緒。視頻中的鄭爽看上去非常難過,看著手機不斷嘆氣,後來看到微信好友被拉黑的信息,情緒更是陷入崩潰狀態,淚流不止。
從鄭爽的表現來看,她完全被情緒牽著鼻子走,在節目中表現出的情緒,不單單讓身邊的朋友對她有所看法,更可能讓喜歡她的粉絲們對她的印象有所動搖。可也許在生活中的情緒失控不僅僅只是朋友拉黑,事業受挫,更可能是付出生命的代價。
還記得當年發生的老虎傷人事件嗎?某女在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與老公發生口角,一言不合就下車去拉車門,瞬間被老虎拖走,老母親救女心切衝出去,也當場斃命。
我們每個人都有情緒,那情緒背後的誘因又是什麼呢?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有這麼嚴重的情緒反應?
1、災難性思維 「萬一。。。怎麼辦」
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們總是在擔心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例如 「萬一我丟了工作」,「萬一我沒有了工作,下一份工作也找不到了」 ,「萬一到了那個時候,他不要我了,怎麼辦?」 等等。我們總是擔心,然後把情況往最糟糕的方向想,並且下定了結論。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一直想辭職,想離開體制,但仍然在公司裡幹了十幾年,每天在抱怨工作如何無聊糟糕,上司如何百般刁難,卻不見他有換公司的跡象。
2、絕對論者思維 「我必須…」 「他應該…「等等
這種思維最典型的是從我們孩提時代開始的,我們最常聽到的應該是 」你應該考得更好」 「你應該與人分享你的玩具」 「你應該知道你的錯誤」 。可能是從小建立起的這個觀念,對自己的要求特別嚴格,因此只要有一點事情沒有完成到自己的理想狀態,就顯得特別焦慮。
3、合理化思維
這種思維就是覺得任何事情都合理,覺得很多不合理,不符合不道德的行為合理化。騙自己接受這種行為,逆來順受,讓自己的軟弱來應對無法晉升,求愛遭到拒絕,沒有達到理想的收入方式等等。
在意識到自己有以上3種病態思維以後,很可能就會情緒化,甚至是情緒失控的狀態。而第四種思維方式便是教我們如何規避病態思維。那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比如「我想要…」 「我更喜歡…」 ,「如果…就更好了」。 在《我的情緒為何總是被別人左右》中,作者提醒到,這種方式不是讓大家一直保持積極心態,而是要讓自己有勇於嘗試。
我們以交友作為例子,假設有個朋友因為小事情誤會你了,那麼:
災難性思維:萬一他再也不理我怎麼辦?會不會在其他朋友中間說我壞話?會不會讓我難堪?結果:焦慮,緊張。
絕對論思維:他作為我的朋友,他應該理解我,他應該相信我,這個人真討厭,我應該遠離他,不再跟他做朋友,讓他後悔難受!結果:對朋友閒話不斷,放棄難得的友誼。
合理化思維:所有人都一個樣,他們就是不在乎我,我只要做我自己就可以了,反正他也不值得我在乎。結果:對朋友不冷不熱,時間長了,無法融入群體。
更好的選擇:我不希望他誤會我,當然,他也有錯,我可以找他談談,不妄加評論他,也不去多想。結果:給自己和朋友一個和解的機會,無論他是否能夠聽進去,你都嘗試過挽回了,那就不應該再後悔和糾結。
你看,情緒其實都是自己的思維影響的,我們每天都會處理很多事情,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堅持自我,不要讓其他的人和事牽著鼻子走。要記住,我們可以難過,傷心,憤怒,害怕,緊張,但一定要將這些情緒保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而你只有承認了自己反應過激了,意識到了自己過分的行為,一遍一遍的去練習改變,才能得到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