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鬥牛的人認為這是藝術,不喜歡的人認為這是殘忍的殺戮,應該被禁止。
著名西班牙鬥牛士拉菲力諾(Rafaelillo)在西班牙聖佛明節(San Fermin Festival)上的表演。聖佛明節又被稱為「奔牛節」。
殺戮還是藝術?
文/吳可言 攝影/Daniel Ochoa de Olza
發於《中國慈善家》2020年第4期
華麗的鬥牛士服裝、血腥的場面、奄奄一息的公牛⋯⋯這項誕生於18世紀中葉的西班牙傳統表演如今仍令許多觀眾趨之若鶩;同時它也飽受爭議,以動物殺戮為樂的鬥牛表演正在減少。
西班牙攝影師丹尼爾·奧喬亞花了7年時間、觀看上百場鬥牛表演後拍攝出這組照片,「愛它的人為之瘋狂,恨它的人嗤之以鼻。」奧喬亞告訴《中國慈善家》。
不得不勇敢的鬥牛士
奧喬亞出生在西班牙北部的小鎮納瓦拉,20歲之前從未在現場看過鬥牛表演。在西班牙,鬥牛表演興盛於南部。奧喬亞對於鬥牛表演最初的好奇,來自於他對所成長和生活的國家的好奇。「我想儘可能了解、理解我的國家,因為我不確定這項運動會持續多久,但我至少可以記錄下來。」
奧喬亞清楚地記得第一次進入公牛表演現場的情景。在開場前,奧喬亞去了鬥牛士在後臺的休息室。相比較於觀眾席的熱鬧和按耐不住的興奮,休息室裡安靜極了。鬥牛士的服裝大多華麗而複雜,需要他人的協助才能穿好。奧喬亞以為他會在後臺聽到鼓勵的聲音,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給鬥牛士穿衣服的是另一名鬥牛士,他們從不交流。」奧喬亞記得這種氣氛緊張的狀態。
鬥牛士的服裝華麗但穿著繁瑣,通常都需要多名鬥牛士幫忙。在準備過程中,他們保持安靜,不互相交流。
來自於鬥牛士服裝的細節,代表著哭泣著的聖母瑪利亞。多數鬥牛士是基督教徒,他們服裝上的圖案通常會選擇聖母瑪利亞和耶穌基督的頭像。
奧喬亞拍攝過這樣一張照片:鬥牛士在上場前躲在場邊的圍欄裡面,眼神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堅定但又有一絲絲膽怯。「因為只要跨過圍欄,鬥牛士就要直面公牛了。」
鬥牛士在表演前會躲在場邊圍欄後方觀察公牛的動向,一旦越過圍欄,鬥牛士就必須直面公牛。
鬥牛士上場前的緊張不無道理,奧喬亞形容公牛是一種「極具攻擊性的動物」。「儘管看起來是鬥牛士要徵服公牛,實際上是公牛在控制鬥牛士,他們一刻也不能放鬆。」對於鬥牛士來說,他們必須勇敢,哪怕心中非常害怕,也需要「假裝」勇敢,「因為公牛隻會比你想像中的更難控制。」
在西班牙鬥牛表演中,鬥牛士受傷非常常見,一旦放鬆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公牛的攻擊。
在西班牙,大部分的鬥牛士在12歲時就開始接受訓練。起初,選擇成為鬥牛士的少年大多來自社會底層,他們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鬥牛士,並因此獲得社會地位和財富。如今,大部分鬥牛士的職業選擇源自熱愛。但熱愛並不意味著時時刻刻的勇敢。這些小鬥牛士需要經過非常嚴苛的訓練,他們面臨的挑戰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越來越大。
最終戰勝公牛的鬥牛士會被人們當作「英雄」一般簇擁,得到人們的歡呼和掌聲。
每年都會有鬥牛士因鬥牛表演而受傷,甚至導致死亡。然而,受傷或者死亡也意味著失敗。奧喬亞說起一場「無聊的鬥牛表演」。在比賽的大部分時候,公牛和鬥牛士似乎都不在狀態。現場觀眾有些不耐煩了,發出噓聲希望比賽快一些結束。鬥牛士似乎受到了現場觀眾的幹擾,「他走神了,公牛突然衝向鬥牛士發起攻擊。」奧喬亞記錄下了這一刻。整件事突如其來,奧喬亞說這是在鬥牛場上最經常發生的事。「受傷就意味著失敗,沒有鬥牛士希望這一刻被記錄。」
2011年馬德裡一場精彩的鬥牛表演,主人公伊萬·范迪諾(Ivan Fandino)是西班牙著名的鬥牛士。六年後,範迪諾在一場鬥牛表演中被公牛突然攻擊刺穿肺部和胃部,大量出血後不幸身亡。
對於受傷的鬥牛士來說,失敗是一種恥辱。他們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疼痛,還要承受觀眾對於比賽的不滿。「觀眾之所以會為鬥牛表演感動,是因為鬥牛士願意將生命置於危險之中。」
動物殺戮不是藝術
2016年,西班牙媒體的調查顯示,有58%的西班牙人反對鬥牛表演,19%的人依然選擇支持這項運動。鬥牛運動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動物保護組織的反對,認為這種以動物殺戮為樂的運動應該被禁止。2010年,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就已修改動物保護法令,禁止鬥牛表演的舉行。
事實上,大部分的鬥牛運動都在南部地區,越來越多的西班牙地方政府出臺措施禁止鬥牛,或改變鬥牛運動的規則僅保留其觀賞性,而不殺死公牛。
「我和大部分人一樣,覺得鬥牛表演是血腥的。但對於鬥牛士來說,他們似乎認為這是一項藝術。」奧喬亞告訴《中國慈善家》,鬥牛表演是很複雜的,喜歡鬥牛的人認為這是藝術,不喜歡他們的人則認為殺戮是殘忍的,應該被禁止的。「對我來說,殺戮是另一件事情,但不是藝術。」奧喬亞在描述鬥牛場景時顯得很平靜,他認為這是西班牙的一部分。
鬥牛場地的座位分為太陽區和陰影區。太陽區座位的價格較為便宜,但由於離鬥牛區域較近,觀眾被要求表演全程不得離開座位,以免打擾鬥牛士。同時,坐在太陽區的觀眾必須忍受兩小時以上的陽光直射。
反對鬥牛的動物保護組織認為,每一次鬥牛表演,公牛都會經歷一次大屠殺。而這樣的現象並不僅僅在鬥牛場內,當鬥牛士不幸身亡時,那頭公牛的母親也會在場外被殺害。這些動物保護組織表示「這是非常殘忍的事情」。
鬥牛表演結束後,人們從一頭被殺死的公牛身邊走過。這頭公牛會被帶到屠宰場,隨後被銷往市場。
每年,西班牙都會舉行反對鬥牛表演的遊行。這些遊行示威的人擔憂的不僅僅是施加在公牛身上的痛苦,他們認為不應該繼續讓這樣的血腥文化成為西班牙的標誌。「應該讓鬥牛文化成為歷史,存在在博物館裡。」在反對鬥牛的西班牙人看來,通過這樣所謂的表演將一頭公牛折磨至死並不是文化,更不是藝術。
據媒體統計,在2015年,有6.9%的西班牙人觀看過鬥牛表演,這一數字比起2006年的9.8%已有大幅度的下降。
鬥牛場地陰影區的座位需要提前預定,價格也更昂貴。觀眾通常是遵循傳統生活方式的老派西班牙人。
奧喬亞告訴《中國慈善家》,作為一個攝影師很難去評判鬥牛文化的對與錯,但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記錄,讓更多人去了解這樣的文化,從而做出自己的判斷。
圖片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肖冉
新刊搶購
▼
點擊上圖,一鍵下單或掃描下圖二維碼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