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路軍序列中的「獨立團」,同教導團、警衛團一樣,是因應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不允許擴軍的實際情況而採取的變通措施,所謂「獨立」,是指沒有正式的番號,原來八路軍只有3個師、6個旅、12個團,後來晉綏某一仗打得好,蔣很高興地給它加了兩個團的番號,但旋即表示不合時宜,整個八路軍序列中只有3個師、6個旅、12個團是由黨領導的,八路軍的「獨立」,不是由國府承認,也不發軍餉的,但是在延安方面,這些「獨立團」,和一般團一樣,都是由黨領導的,不能做任何事,不能叫「獨立」。
第二,人民軍隊中有軍事和政治兩個指導員,通常政委的地位高於軍事領導人,1942年6月以前甚至一直規定政委在軍事活動中也有最後決定權,後來軍事活動的應機決定權交給了軍事幹部,但是,任何脫離了政治主官的獨立行動,在八路軍的鐵紀律面前,都是不能允許的,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有一次慘痛的教訓,請你自己去找邢仁甫和單德貴,《亮劍》中的政委基本上是一個笑話,讓李雲龍插嘴。
第三,是在整個抗戰中,特別是相持階段,民軍的主要戰法是化整為零,打遊擊戰,打麻雀戰,不搞攻堅,華中有個最牢固的根據地——淮南,在大反攻之前,只攻佔過一個縣城(來安),在華北一個主要根據地——淮海地區,第一次攻佔這個縣城,已是1944年的事了,在「五一大掃蕩」前後,為了討好媳婦,強攻平安縣城,八路軍不是八路軍,是個敗家子。
第四、如前所述,人民軍隊紀律嚴明,上下指揮關係嚴格,《亮劍》中讓李雲龍調集整個戰區的友軍攻打平安縣城,不要說八路,就是軍閥的軍隊,這樣做也是為了槍斃。
第五,是此後一系列較為離譜的抗日神劇雖有情節誇誇其談的,但基本上都是按照"亮劍模板"設置,即獨立團"、"政委"化"、"沒事打縣城""下級調動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