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由江蘇衛視和煜盛文化聯合出品的公益文化紀實類真人秀《從長江的盡頭回家》在江蘇衛視播出。本期節目嘉賓王茂蕾、劉儀偉、彭宇三人來到秭歸,通過一場對當地特產臍橙與屈原文化的探訪,不僅感受到了秭歸日新月異的發展,同時也帶領大家一睹博大精深的屈原文化,許多觀眾看完節目後表示:「想去秭歸轉轉,看看秭歸的好山好水好人文。」
王茂蕾、劉儀偉吟詩品臍橙
青山綠水間看秭歸致富路
秭歸有個著名的特產,就是「橙中之皇」臍橙,當地40萬人中有半數人口都在從事這項產業,眾人的秭歸之旅也從一場臍橙宴開始。按王茂蕾的說法:「臍橙宴我覺得特別能代表秭歸,很有地方特色,這是我們三峽秭歸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也是一個美食名片。擺一桌臍橙宴,吃著當地的特產,賞著三峽大壩,我覺得這是一種人生樂事。」
吃菜時採用了飛花令的方式來決定順序,幾張寫著「江、山、峽、猿、月、妃」的字牌分別對應著桌上一道美食,吟到哪個詞,便先吃哪道菜。彭宇「更立西山江壁,截斷巫山雲雨」信口拈來,王茂蕾看著三峽此情此景,不由想起千年前李白提筆寫下的「兩岸猿聲啼不住」之景,劉儀偉口中的「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對應著高山臘肉、橙皮豬蹄、粽橙之戀三道美食。玉盤珍饈,輔以朦朧煙雨下的秀麗江水,還有吟詩行飛花令的樂事,讓許多觀眾心馳神往,覺得這樣的體驗頗有著古人的雅趣。劉儀偉表示:「像這樣的乘船遊覽,品當地美食,可以做成一項特色文化產品,讓全國各地的人民都來到這裡,坐在船上吃橙子、看三峽。」
當橙子變成秭歸的名片,當傳統文化和經濟結合到一起,好生態好文化,就變成了金飯碗。臍橙這樣特產,在當地人民的努力栽培下,成為了堅實的經濟支柱。
探訪屈原故裡體驗端午習俗
高腔、鹹鴨蛋、賽龍舟引共鳴
秭歸不僅有臍橙,同時還是屈原的故鄉,一行人探訪的第二站便是秭歸的屈原故裡。首先是經歷了兩次搬遷的屈原祠,此時位於三峽大壩的正對岸,依山而建,依舊保有著傳統古建築的氣息。在青灘民俗館中,宛若天籟的秭歸高腔引起了眾人駐足,歌中內容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語調也是當地的方言。在高腔傳承人羅留英的帶領下,大家也跟唱了幾句高腔曲調,唱得很是投入,一個個臉上洋溢著遮不住的笑容,有觀眾評論:唱起這樣的歌謠,就好像身處生活中最融洽的時刻,自然而然地感到開心。
身為屈原的故鄉,端午節習俗館也是秭歸不得不去之處。眾人在習俗館內學著包起了當地的粽子,搭配粽子的還有鹹鴨蛋,王茂蕾看到鹹鴨蛋不由地感嘆:「看著那個鹹鴨蛋,我這個鄉愁的感覺就來了,舌尖上的味道,其實有時候也是記憶裡的味道。」龍舟是端午節的另一樣文化元素,秭歸是「中國龍舟之鄉」。三人了解了龍舟文化之後,決定一起體驗划龍舟。劉儀偉敲起划槳的節奏,王茂蕾、彭宇二人划槳,儘管是首次體驗,但都格外賣力,卯足了勁,不少觀眾都表示:「這三人哪裡是體驗,劃的有模有樣,分明像是身經百戰的老選手了。」劉儀偉在體驗完划龍舟後說道:「賽龍舟代代相傳,是要告訴大家,愛國主義是高尚的情懷,越是困難越要向前。龍舟所承載的愛國精神,讓划船者不由自主地劈波斬浪,破浪而前。」
本周長江之旅將走進湖北羅田,更多精彩關注每周五晚21:10江蘇衛視《從長江的盡頭回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江蘇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