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看一遍這部動畫 丨景觀

2021-02-26 文景

時隔18年,《千與千尋》終於要在國內院線上映了。當年在網絡上,買盜版DVD看這部片子的少年少女們,如今都長大成人,甚至步入中年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觀看這部電影時心中的感動:勇敢的童心、貪婪的父母、金錢也無法消解的孤獨、危及生存的環境汙染、回歸樸素原點的決心……

《千與千尋》初次在日本上映的時間是2001年。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碎。片中處處可見宮崎駿對工業文明和泡沫經濟的反思,以及對樸素、自給自足的古典生活的嚮往。動畫反思的現實不由得讓人聯想起目下的某些境況,而影片豐富的隱喻使得它成為一則常看常新的現代寓言。就像友人所說:「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看一遍《千與千尋》,現在仍然要去看。」

 

01

對古典傳統的回歸與嚮往

 

神隱:民間神話敘事的沿用

《千與千尋》這個故事的大框架,是一個日本傳統民間神話傳說常用的情節構造——神隱。事實上,這部電影的日文原題,就叫「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千與千尋的神隱》)。

「神隱」一詞,在現代日文中意為:「突然失蹤,下落不明」。在民間神話和傳說中,常有「神隱」的故事。這裡的「神隱」,指的是小孩子或是女性某一天突然從日常生活中消失,受到神明、天狗、妖怪等的誘惑,去到異世界體驗一番,再重返人世。

我們可以在日本的民間傳說與文學作品中,找到許多「神隱」主題的故事。

■ 浦島太郎

其中最家喻戶曉的,是浦島太郎的故事:

浦島太郎從一群惡作劇的孩子手中救下了一隻烏龜,烏龜為了報恩將他帶到龍宮。浦島太郎在龍宮領略一番異世界的奢華,臨別獲龍宮公主贈予寶箱一隻,並被叮囑「千萬不可打開寶箱」。「天上三天世間千年」。待到浦島太郎回到原本居住的村莊,早已物是人非。他打開了寶箱,瞬間變成了頭髮花白的老人。

在《千與千尋》中,我們能看到不少與這個故事相似的情節設置。例如:

千尋到了異世界歷險,並在離開後依然擁有完整的記憶,她的父母卻在異世界變成了豬,並在離開後忘記了一切與那個世界有關的事情。這與日本民間傳說中「神隱」一般發生在孩子身上相呼應。

千尋遇到的「白龍」,其實是琥珀川的神明,因人類建造住宅填埋了河流而失去住所,為學習法術做了湯婆婆的弟子。他曾在千尋兒時救過千尋,也因此他雖然失去了一切記憶,包括自己的名字,卻記得千尋。千尋也為了救白龍不畏艱險。救助與報恩的主題,令人聯想到浦島太郎與那隻帶他去龍宮的烏龜。

千尋在湯婆婆經營的油屋中見識到的繁華奇異世界,與浦島太郎在龍宮見到蝦兵蟹將,以及無數的金錢珠寶,有異曲同工之處。

電影的最後,千尋和父母看到車裡積滿了灰塵,來時的道路上也積滿了灰塵。在異世界的短短幾天,原本世界的時間不知已過去了多久。

 

宮崎駿自己也曾說:「千尋闖入的異界其實就是現實的日本社會, 其實我所描繪的油屋就是日本。」就像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龍之介的《鼻》,選取平安時代的故事和人物,講述當代人的心理困境。《千與千尋》也是如此,借古喻今,以旁觀者的角度,更輕鬆地直面現實,客觀看待自己及自己所處的世界。

日本學者小松和彥曾在《神隱:來自異世界的邀請》中說:「神隱這個詞不僅有黑暗悲慘的意蘊,同時還有從痛苦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來而感受到的柔和、甜美的一面。」我們跟隨千尋的「神隱」之旅,進入到了神明的異世界。在那個世界,千尋找回了與白龍的回憶,也許正隱喻著人們重新與神明和好,再次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的過程。

而在這個神明的世界當中,宮崎駿放置了許多失落的傳統文化意象。這些意象,同樣是幫助我們解讀這則寓言的秘鑰。

 

油屋:清洗靈魂之所

 

在美國社會學家本尼迪克特那本著名的《菊與刀》中,提到日本人最喜愛的肉體享受是泡澡:「他們對泡澡的重視中還帶著一種被動放縱的藝術感」,「城鎮中有像遊泳池一樣的公共大浴池,人們在同一個池子裡泡澡,也有機會和鄰居聊上幾句」。

《千與千尋》故事發生的場地是由湯婆婆經營的油屋(油在日文中與湯諧音。湯,即熱水。湯屋,即浴場),是供眾神休息、消除疲勞的公共浴池。

日本的公共浴池,即湯屋,起源於6世紀寺廟為了救濟眾生和傳教而設立的「浴堂」。人們相信這是一個清洗汙穢,淨化身心,能夠得到治癒,獲得功德的神聖場所。即便在今日,日本的浴場中也有許多禮儀和規範,比如不可在浴池中使用香皂等洗劑,不能大聲喧譁等等。在家中,入浴仍舊有許多禮節。一家人共用一浴池水(泡澡之前必須先衝洗乾淨),入浴順序由長及幼。若有客人造訪,則為了盛情款待客人,會讓客人第一個入浴。

在《千與千尋》中,千尋用珍貴的藥湯幫助一位渾身髒汙不堪,被誤認為是「腐神」的河神洗淨汙穢,結果洗出了各式各樣的汙染物,最終使河神「重獲新生」。這說明湯婆婆經營的湯屋,就是幫助各界神明淨化身心的地方。而河神身上的汙穢,則是人類生活與工業生產的汙染物。

千尋「神隱」的故事發生在擁有淨化靈魂功能的浴池(即油屋),而洗浴又是為了洗去工業生產的汙穢,這就進一步揭示了《千與千尋》的主旨。


萬物有靈:對自然的敬畏

 

日本的傳統宗教信仰,是一種泛神論的信仰。產生於早期的繩文時代,如今稱為「神道教」,最初沒有教宗,沒有教典,相信萬物有靈,本質上是一種自然崇拜。這種信仰認為,人類世界與神的世界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融合、渾然一體的。《夏目友人帳》等動漫的核心理念就是:現代社會,人與自然(神明)關係的惡化,導致人與神的世界隔絕,現代人不再能看到神明。在《千與千尋》中,千尋與白龍(琥珀川的原河神)的相識、彼此遺忘、重逢,仿佛就隱喻著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反思。

 

此外,這種信仰還認為世間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魚蟲,都寄宿和依附著神靈。日語中有句俗語叫作「一粒米上有七個神靈」,以比喻神明無處不在。《千與千尋》中來「油屋」(浴場)消除疲勞的各路神仙就是如此,八百萬眾神形態各異,但都源自自然界中某一物。

比如「蘿蔔大神」(おしら様),外表是一個白蘿蔔,在電梯裡偶遇千尋,表現得很淡定,並且還用身體擋住千尋,幫她躲過了蛙人的追查,並替玲把千尋送到了湯婆婆處,是一位非常和善的神。「白蠶神」(おしら様)是日本東北地區所信仰的家神、蠶神、農業之神。此外還有「春日神」(春日様),「牛鬼神」(ウシオニ),「大鳥神」(オオトリ様)。

影片主角白龍,其實也是琥珀川的河神。人物如此設置,顯示了導演的用心:離開現實,來到這個清洗靈魂的高尚之所的,都是萬物化來的神明,人與自然的關係在這裡重新被塑造為古典「神道教」的模式。人敬畏自然,需要自然的庇佑(千尋與蘿蔔神);同時,人也能造福於自然(千尋與河神),最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千尋與白龍)。

 

好好對待你的名字:言靈信仰

 

除卻回復了古典的「萬物有靈」的信仰,《千與千尋》還重塑了日本傳統文化中重要的言靈信仰。在《千與千尋》中,白龍和錢婆婆都曾對千尋說:「要好好對待自己的名字。」

在人類社會中,名字象徵著身份、人生、家庭、社會責任、人格等一切構成自我認同的成分。名字的外延是名譽、信用、名聲。

而在《千與千尋》這部電影裡,名字代表了真實世界的記憶,是每個在浴場的人真實身份的載體。所以浴場的人要想回到現實世界就必須記住自己在現實世界的名字。

千尋通過籤下自己的名字,達成與湯婆婆的協議。而湯婆婆則通過剝奪他人的姓名,使其為自己所用。這也是為什麼千尋漸漸記不起自己的真實姓名,只記得湯婆婆給她的名字:「千」。而白龍,則是在千尋說出兩人相識的回憶時,才終於想起了自己的真實名字,同時找回了失去的記憶。

這裡可以看到「姓名崇拜」的印跡。而「姓名崇拜」是語言崇拜的一種。語言崇拜,在日文中叫「言靈信仰」(「言霊信仰」)。

在《巖波古語詞典》中,「言靈」一詞的解釋為:

言靈是指語言所擁有的神秘力量。在原始社會,人們堅信,就像人類有靈魂一樣,語言也有靈魂,支配著事物的發展變化。語言和事物的區別非常細微,言即事,語言即是事實。例如,因為人的名字即是其自身,所以告訴異性自己的名字就意味著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了對方。另外,名字受到損傷,或者受到詛咒,其人本身就會受傷。

「言靈信仰」,認為語言具有魔力,是人和神之間的紐帶。因此日本古代就有專門向神祈禱的「祝詞」,日本古代歌謠也是從古代祭祀活動中誕生的。而日本最早的女王,邪馬臺國的女王——卑彌呼,據說就是能夠使用語言與神明溝通的巫女。

■ 遊戲中的卑彌呼形象

對於語言的力量的敬畏,衍生出「言必信」和重視名譽的準則,這種重義輕利的古典行為規範在商業世界是多麼的彌足珍貴。

同時,如果說姓名是對個體的指認,這種指認又與私人的記憶緊密相連,那麼影片又在另一層面顯示出與現代工業社會不同的對於擁有獨立完整人格的個體的尊重。

02

對工業社會與泡沫經濟的反思

 

「神隱」的敘事結構、潔淨靈魂的浴池場景、萬物有靈和言靈信仰的重塑,影片種種對於傳統的復歸,是出於對現實的反抗。

河神沐浴時,洗出了自行車等人類生活工業垃圾,白龍因人類住宅建設填埋河流而失去了家,這令人聯想到日本工業發展過程中遭受的慘痛經歷,比如最驚世駭人的水俁病。

而影片的開頭,爸爸看到異世界裡的建築和河流,猜測說:「果然是主題公園的殘跡啊。九十年代各處都在建這種東西,泡沫經濟破碎之後都破產了,這肯定也是其中之一。」

《千與千尋》是2001年的電影,推算起來,千尋的父母,應當正好經歷了泡沫經濟。

而他們貪婪地吃掉免費食物的模樣,也令人聯想到人們靠信貸不斷買房買車瘋狂消費的年代。據說在泡沫時代的最盛期,人們曾經拿著一沓沓厚厚的鈔票,在街頭甩著,叫計程車。而計程車會通過判斷哪一沓鈔票最厚來選擇載哪位客人。千尋的父母因為吃了給神明準備的食物而遭到了懲罰,日本也因一代人的貪婪,讓往後的幾代人在經濟低迷中苦苦掙扎。這就是日本的「失去的二十年」。

如果說湯婆婆與其經營的「油屋」(湯屋,浴場),充斥著窮奢極欲的享樂主義,令人難免聯想到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的話,那麼錢婆婆則象徵著自給自足的樸素生活。

由浮華奢侈回歸踏實樸素的過程是痛苦的,因孤獨而用金錢換取陪伴的無臉男必須承受痛苦才能回復原貌。但腳踏實地的樸素勞動,也是快樂的。錢婆婆就是用勞動的快樂,讓「少爺」(坊)得以自己站立起來,也讓孤獨的無臉男獲得了真正的陪伴。

 

太陽底下並無新事。我們是否也會或者正在經歷著與日本相似的生活?究竟是回歸還是發展,才可以最終解決現代人面臨的種種問題呢?回歸,又真的可能實現嗎?身在其中的我們,對這些重大問題的答案,不得而知。

但至少,我們可以盡力為自己選擇一條更符合內心聲音的道路。也許就是無臉男拿出金子給千尋時,千尋說的那句話:「我不需要。」很多時候,清楚自己不需要什麼,比知道自己要什麼更重要。

《瓦爾登湖》的譯者序裡,徐遲先生說,在白晝的繁忙生活中,會懷疑這本書的價值,但一旦心寂寞恬靜下來,便又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心肺,動我衷腸」。

《千與千尋》於如今的我們,是否也正如此呢?

-End-



創作者言

清泉淺井

日文譯者,日語私塾先生,閱讀喝茶寫作愛好者,重度貓奴。

譯有《深夜食堂》系列等。

寫這篇文章時,想到一件小事。之前看了一個宮崎駿工作的紀錄片。

片中,一些用新科技做動漫的年輕人,非常驕傲地給宮崎駿看自己的製作成果:用3d動作技術製作而成的「畸形的人」,可以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行走,畫面極其扭曲。

宮崎駿勃然大怒,大意是做動畫最重要的是一顆溫柔的心,這樣的動漫,如果是真的身體殘疾的人看到,會非常痛苦。而他從這個動漫中感受不到任何值得驕傲的地方。

在現在這個講究效率、技術、創新的時代,也許他那顆質樸的童心,真的顯得有些「落伍」「過時」,或者說「不夠有意思」了。

這個世界的主流,是一味追逐效率,而忽略倫理。宮崎駿的思想和他的動畫,是一種屬於少數派的反思。不管它是否真實有效,是否符合嚴密的邏輯,又有沒有足夠多的實證支持,都是值得我們注意並且時刻放在心中的「逆耳忠言」。

就像河神給千尋的那顆苦藥。

如此而已。

記得點擊「在看」哦~

相關焦點

  • 鄭秀文《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丨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領悟
    她解釋:「我覺得人生系每個階段都會有唔同領悟,人系會長大,會有所不同。賴到呢個階段,我經歷左好多,人生有好多噶沉澱,亦有好多考驗。所以今次揀左一首慢歌作為主題曲,但無霖過hit過曬我過往噶主題曲,我深信係因為歌詞好觸動到每一個人,其實系我地成長過程,每個人都有開心、每個人都有唔同噶眼淚,有屬於自己噶經歷,但唔緊要,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 《王的男人》好的作品就是這樣,每個階段看都會看到不同的東西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我13歲,作為李準基的顏狗看完我的女孩去找了他別的作品,當年的感慨只有他好美,13年後再看這部劇,哭的稀裡譁啦,現在以至於姻緣這首歌一出,我就想哭,感覺再過一個13年,對這部電影又會有新的感悟,好的作品就是這樣,每個階段看都會看到不同的東西。喜歡李準基13年了,已經從當時的顏狗變為演技粉了。
  • 魯豫:這部電影簡單直白充滿套路,但我每年都會重溫一遍
    備受打擊之後,她獨自回到cottage裡,一邊餵貓,一邊燒水,一邊痛哭,然後居然把頭伸到煤氣灶上閉著眼睛深吸了兩口氣,突然她清醒過來,打開窗戶開始狠抽自己,這大約就是所謂的人生谷底吧。兩個為情所傷的女人在一個換房度假的網站上相識了,她們約著聖誕期間各自遠離傷心地,去對方的家裡借宿休假。然後從這兒開始,影片就正式地進入套路階段。
  • 《當幸福來敲門》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人生感悟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值得去看10遍的電影,因為你每去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人生感悟!我看第一遍的時候是什麼都沒有看懂的,之後就感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這到底是一部什麼劇呢?電影劇情無不印證著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自己扛著所有的壓力,努力地去工作,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在迷途中的年輕人,我強烈推薦你去看一下這部電影!會對你的人生有很多啟發!人,一定要有夢想!
  • 《每個世界蘇一遍》甄慄子丨一部洗白攻略的快穿修羅場小說
    最後你們還不是都會成為我的裙下之臣。----#我有特殊的洗白技巧#隨便叨叨喜歡這類題材的小夥伴都很喜歡這篇小說呢,我也是三刷過的人。每個小世界簡直就是激情四射,作者大大腦洞也很大,我之前看這篇文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眼花繚亂,看啥都新奇,哈哈。在這篇文中,女主聞櫻有心機,能力強,最擅長演戲。每個世界都有競爭對手,兩人目的一樣,只不過一個是驅逐者,一個是背叛者。
  • 灌籃高手:不同年齡階段看SD的感受!你現在屬於哪個階段呢?
    因為我們的人生經歷還有籃球生涯的一些磨礪,導致我們會用不同的視線角度去看這部動漫,可以說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了!今天,小K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看看你們是屬於哪個階段的SD粉吧!10歲以下首次接觸《灌籃高手》這部動漫,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應該就是在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那時的我僅僅只有九歲,很多一屆的同學甚至只有八歲,在這樣的年紀,我們甚至都不能很好的打正規大小的籃球,只能玩那種小一號的籃球。那時看SD的感覺,最多的還是在櫻木花道和流川楓的層次上,總覺得一個好帥,以後一定要長得和他一樣帥,然後一個又好燃,以後自己也要和櫻木一樣熱血。
  • 超級好動畫推薦:這部讓我驚呼Amazing的諾貝爾獎科普動畫片,值得每個孩子反覆看!
    不誇張的說 ,這部動畫片絕對會讓你目瞪口呆,讓你驚呼Amazing!!動畫片第一季一共52集,每集13分鐘左右,中文配音。我們全部找到了,並且全部分享給大家!一打開,我就被這部動畫的片頭給感動了。主題聽起來很嚴肅,但是每一集動畫看起來又很上頭,通過動畫視頻的表現形式,把複雜的概念說的通俗易懂,很多我我們大人平常都不會想到的東西,在這個動畫片裡被展現的淋漓盡致。比方說這集《生命密碼DNA》:名字聽起來嚴肅,畫風確很可愛,完全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
  • 這部國產成人動畫,少兒不宜入內
    期待這部電影理由很多。它是首部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的華語動畫電影,亞洲上次入圍三大的還是宮崎駿的神作《千與千尋》。這個故事中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欲望與煩惱,每個人物在導演的筆下呈現得如此醜陋卻又如此自然。社會、欲望、人性,短短77分鐘它們被命運聚合在一起。
  • 看了這部新番動畫,我發現自己是個弱智,思維跟不上「換頻」速度
    今年的新番動畫完全就是「神仙打架」,讓我應接不暇。有一部新番給我印象很深刻,畢竟這是一部讓我覺得自己是弱智的動畫。這部動畫就是最近很火的《異度侵入》,雖然還在更新中,但是劇情一環扣一環,我已經完全陷進去了。
  • 網友:這三部動畫,是我人生中看過的最好的動畫!
    相信大家至少也都看了差不多10年左右的動畫吧?那麼在這麼長時間當中,你們覺得有哪3部作品稱得上是「人生中最好的動畫」呢?我是從2008年左右才開始看動畫的,距今正好10年左右呢。在這段期間,我接觸過最棒的作品顯然是《輕音少女》了。由於它的影響,導致我現在每個季度都會堅持去找日常百合系的作品觀看。
  • 這部「成都造」動畫被看了8000萬次
    不過,咳咳,有人把你的夢想做成動畫了,來,一部真正的成都造動畫《漢化日記》,了解一下!各位已在追番路上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作為一部成都造,在這部番裡,製作團隊對豐富的成都元素可謂信手拈來。這個名詞是從朝聖而來的,原先是指宗教上尋覓靈性意義的過程那麼,這部動畫,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魅力?接下來,小都就帶你來揭秘。來,先亮數據!
  • 這部電影,送給每個陷入俗套的人生
    不往前看往回看,他覺得這樣挺好的。這個人特別能等,等待簡直是除了生存之外最強大的能力。他也擅長原諒,那些對他做過糟糕事情的人,回頭想想彼此之間還有情分可言,就能輕易言歸於好。這個小孩,就是《大鬧天竺》裡在印度的花花世界裡打得落花流水的武空,臉是王寶強的臉,但表演透出的味道,屬於我們最熟悉的孫悟空。
  • 2016年你最想再看一遍的20部動畫
    ,而今年又會有哪些讓動漫迷們一看再看的動畫呢?不僅是在Animate Times的投票中,在各大網站投票幾乎都拿下堂堂第一名的《冰上的尤裡》,要說是今年最強大的動畫也不為過。為何說強大?因為這部花滑動畫在情感描述上十分細膩,主角勇利跟維克多的男男愛戀也讓許多女孩兒看得如痴如醉、淚流滿面。 另一點十分強大的是,這部不僅紅到國外,就連許多花滑選手都有在看!
  • 評分9.3,這部動漫霸氣側漏,讓我每年都會重看一遍
    《滑頭鬼之孫》由日本漫畫家椎橋寬老師創作,這部漫畫也是他的成名作,我在日本的相關網站翻閱,發現椎橋寬老師的作品裡只有這部動漫是我看過的,其餘作品基本都熱度較低。2009年11月,《滑頭鬼之孫》正式宣布動畫化,由日本動畫公司studio DEEN擔任製作,之前推薦的《浪客劍心》、《昭和元祿落語心中》等動漫均出自studio DEEN之手,是一個各類經驗十分豐富的公司。
  • 看3D動畫電影《小王子》 大人小孩都會被感動
    與愛女多多一起為影片站臺的黃磊表示《小王子》是每個人少年時代讀的一本書,「雖然會長大,但不要遺忘。就像影片中說的,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是他們忘記了。」黃渤也打趣稱,想起黃磊長發飄飄的青春歲月,「我很高興為這個動畫片配音,一開始只是以為是個不錯的動畫片,配音完看到全片就陷在沙發裡了。這是偉大的動畫片,有感動和感悟,不管大人小孩子都會被感動。」
  • 對不起,看完這部動畫我可恥的硬了
    大家在看動畫時,是否有過情緒失控的情況?
  • 今天,我又看了一遍《霸王別姬》
    幾天前就決定了要在今天再重溫一遍《霸王別姬》,所以我在早上定了七點的鬧鐘,起床後隨意吃了點麵包就開始了我的《霸王別姬》之旅。《霸王別姬》被很多影評人譽為是華語電影的最高峰,相信每個人都在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後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只要你認真看過這部影片,就一定有你所想要表達的東西。如果你今天有空,建議再看一遍《霸王別姬》。
  • 《三十而已》: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會遇到困惑,最重要的是學會自洽
    下了一整天的雨,沒有出門,把《三十而已》追了十幾集,作為一個即將奔三的單身女青年,對這部劇感觸極深。同樣的年紀,卻面臨的不同的煩惱,看完你會發現,其實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很多難題,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面臨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18歲的女孩嚮往天真浪漫的愛情,20歲出頭的女孩無論是感情還是工作都無所畏懼,而30歲的女人,每一步都活得小心翼翼。
  • 看了老美這部成人動畫,我決定放棄治療了
    馬男波傑克 BoJack Horseman 主演: 亞倫·保爾、威爾·阿奈特類型: 動畫單集片長: 25分鐘  這部18禁動畫目前播出了兩季,在豆瓣都拿到超高評分。  當被問到這部劇是不是標誌著阿奈特的事業真正打開局面時,鮑勃-瓦克斯伯格的回答是:「我很高興聽到這個,不過我不清楚當事人心裡會怎麼想。」 當初跟Netflix首席內容官泰德·薩蘭多斯聊這部劇時,祭出的寶器便是威爾·阿奈特和亞倫·保爾。
  • 情報Talk.06丨專訪資深影評人、臺灣電影節評委焚紙樓:動畫是我的妻子,電影是我的情婦
    不過當時有兩部動畫對我影響非常深,一個是《魔神英雄傳》(大陸譯為《神龍鬥士》)。《魔神英雄傳》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我都非常喜歡,因為那個時候很喜歡機器人嘛,所以就拉著父母去租片,現在來看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租碟回來看。後來就是我國中的時候,有一部動畫叫《少年偵探·推理之絆》(作者也是後來創作《虛構推理》的城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