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近百萬人微信好友已近5000人 微信將提高上限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張小龍:近百萬人微信好友已近5000人,微信將提高上限

1月9日,微信在廣州舉行微信公開課Pro活動,這是微信一年一度「秀肌肉」的時刻。過去幾屆,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長達數小時的演講都是被網際網路圈津津樂道的熱點。

但今年,張小龍未現身演講,而是通過一段10多分鐘的視頻與現場的觀眾分享了對於信息傳播互聯的思考,張小龍稱,「其實我是故意不來現場的。」

張小龍解釋,對團隊來說,早期是考驗產品能力,現在更考驗的是組織能力,因此,「今年,我更樂意把時間讓給我的同事們,讓他們來給大家帶來我們團隊的思考。」

「信息的寬廣度和質量,一直是微信要解決的問題。」

在視頻中,張小龍簡單談及了對信息廣泛連接帶來影響的思考。

一是隱私的出讓。

張小龍談到,精準廣告和用戶隱私其實是有矛盾的。「作為平臺,因為我們有大量的數據,什麼該用,什麼不該用,其實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在這裡也倡導同行一起重視這個問題。」

二是信息獲取的被動。

張小龍說,推送什麼信息,決定了用戶會看什麼信息,決定了他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裡。「所以,我很少說分發這個詞,我覺得推薦可能更尊重一些。」

三是社會關係的擴大和複雜。

微信好友的上限是5000人,張小龍說,現在有將近一百萬人已經接近5000好友,「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友,但也促使我們要擴大好友數目了。」但擴大好友的數量限制,「對於它帶來的影響,說實話誠惶誠恐,我們會反覆思考。」張小龍說。

四是信息傳播的快速。

張小龍說,有一句話叫「謠言傳千裡」,聳人聽聞的內容,可能能獲得更大的傳播機會,這是人性使然。因此,張小龍稱,作為信息傳遞的平臺,我們也有很多辦法,譬如說用更多的參與者和強大的機制,來幫助平臺作出仲裁。

五是信息選擇的困難。

張小龍指出,包括公眾號,看似可以隨便關注,但選擇其實是有限的。對於微信近來新推出的看一看中的社交推薦,張小龍稱,看起來效果還不錯,它是一種通過好友之間的互相推薦來擴大人的選擇範圍。

六是信息的多樣性。

張小龍稱,雖然頭部大號會有最大的瀏覽量,但是在一個人人皆可創作的年代,希望長尾的小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七是搜索的困難。

微信1月份宣布微信搜索升級為「微信搜一搜」,張小龍說,希望搜索能進入到每一個小程序的內部,這樣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撐起各種長尾的搜索需求。

在視頻分享中,張小龍還談到微信的發展歷程上「有兩個小小失誤」。

「一個是,公眾平臺很長時間都只有pc web版,這限制了內容創作者的範圍。」

「另一個是,也是更重要的,公眾平臺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簡訊成為一種基於連接品牌和訂戶的群發工具,並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簡訊,群發的內容並不是重點,應該是各種各樣的形式的內容都應該是可以的,如文字,圖片,視頻等。但我們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文章作為內容的載體,使得其他的短內容的形式沒有呈現出來,那使得我們在短內容方面有一定的缺失。」

張小龍對微信的新功能做出劇透稱:微信的短內容一直是要發力的方向,順利的話可能近期也會和大家見面,春節即將到來,微信在紅包上,也有一些新的創造。

以下為張小龍微信公開課PRO演講全文:信息互聯的7個思考

公開課的朋友們,大家好。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微信公開課。很抱歉這次沒有來到現場,在這裡跟大家打個招呼。

其實我是故意不來現場的。記得第一次公開課,我提到說,參加各種會議可能是很浪費時間的。

我還說過,用產品說話,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大家也看到,微信從來沒有開過發布會。我認為,新版本的啟動頁,就是微信的發布會,它直接覆蓋幾億用戶。

但同事們說服我說,公開課不是發布會,而是面向開發者的會議。確實,外界可能也會對微信有好奇甚至誤解,所以公開課確實是一個微信對外闡述自己想法、理念的一個很好的機會。

但去年,我就想,微信團隊現在這麼大了,我們面臨的問題,從早期的「怎麼做」,到現在的「做什麼」。早期我們聚焦於每一項功能,思考怎麼做才是最完美的。

現在是思考,什麼才是我們應該去嘗試的,以及如何組織起來做。對團隊來說,早期是考驗我們的產品能力,現在更考驗的是我們的組織能力。

我希望我們團隊,在每一個領域都有傑出的深入的思考者。所以去年,我就在想,我不一定每年都來公開課講。今年,我更樂意把時間讓給我的同事們,讓他們來給大家帶來我們團隊的思考。

當然,我個人也有一些小的思考點,可以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信息互聯的影響

可能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每天有數億人花這麼多時間,花在手機裡面瀏覽各種信息。而微信,可能是人們花時間最多的應用。

所以我也經常會思考,微信作為一個基礎的信息傳遞的工具或者說平臺,我們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可能會引起信息洪流的流向的變化。

我們知道,基因編輯是一種非自然的選擇。因為人類強行的改變了自然進化的進展。類似的,技術的進步同樣改變了自然的選擇。

人們看到屏幕上的視覺信息,超過了現實中眼睛看到的信息。人們看到的是遠方的圖像,聽到的是遠方的聲音。從前一個人的世界,他的大小,是由他的腳的行走半徑來決定的,現在一個人的世界的大小,是由他所獲得的信息的寬廣度來決定的。信息的寬廣度和質量,一直是微信要解決的問題。

但人類對於信息的廣泛連接帶來的影響的思考,是落後於網絡的發展速度的。網絡的發展,尤其是最近幾年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人人都隨時在線,並且面臨海量的信息。

這在歷史上,甚至十年前,都是難以想像的。人們真的能駕馭這種信息互聯嗎?還是說,技術在引導甚至控制人們的生活方式?

可以從幾個維度來看一看這種影響,包括隱私的出讓,信息獲取的被動,社會關係的擴大和複雜,信息傳播的快速,信息選擇的困難、信息的多樣性,搜索的困難。

一. 隱私的出讓

從歷史來看,科技越發達,個人隱私會越少。人們在獲取便利性的同時,其實也在不知不覺地一點一點把自己的隱私範圍縮小。

比如精準廣告和用戶隱私其實是有矛盾的。作為平臺,因為我們有大量的數據,什麼該用,什麼不該用,其實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在這裡也倡導同行一起重視這個問題。

二. 信息獲取的被動

你所看見的,或者說,你所閱讀的,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想法。網際網路讓信息唾手可得。可是,從信息的海洋中獲取什麼樣的信息是個很有挑戰的問題。

事實上,很多人並不願意主動去獲取信息,而是更傾向於被動獲取。記得好幾年前,我說過一句話,「推送改變世界,因為用戶更懶了」。包括微信,也是基於推送的。你收到的每一條消息,都被你把優先級排得比你要真正要獲取的信息的優先級要更高一些。

那麼,推送什麼信息,決定了用戶會看什麼信息,決定了他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裡。這是一個我們要經常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努力的方向。

所以,我很少說分發這個詞,我覺得推薦可能更尊重一些。

三. 社會關係的擴大和複雜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而如今,社會關係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微信好友,群,朋友圈的互動裡面。比如,中學、大學同學,因群而活躍起來。

過去,學術上有個詞,叫鄧巴數,是說一個人最多有150個好友。但在微信裡,顯然它被打破了。人們對於好友的維繫能力,和移動網際網路之前的年代相比,突然增大了很多。

之前我們限定一個人最多5000個好友,現在有將近一百萬人已經接近5000好友。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友,但也促使我們要擴大好友數目了。

我記得附近的人上線時,我自己其實都有隱隱的不安,因為從前我們和附近的人的界限將被打破,我不知道它是好是壞。

這種思考,其實會一直貫穿在微信的進化裡面。就像我們擴大5000好友這個限定非常容易,但是對於它帶來的影響,說實話誠惶誠恐,我們會反覆思考。

四. 信息傳播的快速

一方面,是信息比之前更快速地傳播,可能一個瞬間,一個事件就可以迅速在很多個群裡面,迅速的幾何級數的傳播。

另一方面,有一句話叫「謠言傳千裡」,聳人聽聞的內容,可能能獲得更大的傳播機會。這是人性使然。

我們可能很難用技術手段作為一個判定內容的質量的標準,但作為信息傳遞的平臺,我們也有很多辦法,譬如說用更多的參與者和強大的機制,來幫助平臺作出仲裁,就像我們對待原創和抄襲的做法很類似。

五. 信息選擇的困難

看似我們面對海量信息可以自由選擇哪一些看、哪一些不看,但事實上,我們不可能有時間去一一篩選,導致我們看到的總是局部。

包括公眾號,看似可以隨便關注,但是你的選擇其實是有限空間的。我們在看一看裡實驗了社交推薦,看起來效果還不錯。它是一種通過好友之間的互相推薦來擴大人的選擇範圍。

六. 信息的多樣性

雖然頭部大號會有最大的瀏覽量,但是在一個人人皆可創作的年代,我們希望長尾的小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這也是之前公眾號一個忽略了的部分。等一下會再講一下。

七. 搜索的困難

與web網際網路相比,移動網際網路的各個app更加割裂,信息難以打通、搜索。我們做小程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搜索能進入到每一個小程序的內部,這樣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撐起各種長尾的搜索需求。

當然,小程序仍然是我們一直要改進的領域,只有小程序足夠繁榮,才能支撐起搜索的內容的豐富度。

關於「信息的多樣性」的延伸

這裡講了我們對於信息普及、對於生活的影響,其中提到信息的多樣性。這裡也要說一下。

在微信的起步階段,我就說過,我們基於手機來做app,不基於pc來做。pc端只是輔助。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沒有辦法將我們的產品普及到每一個人都能用。

回過頭來看,我們當年有兩個小小失誤,一個是,公眾平臺。很長時間都只有pc web版,這限制了內容創作者的範圍。

另一個是,也是更重要的,公眾平臺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簡訊成為一種基於連接品牌和訂戶的群發工具,並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簡訊。

群發的內容並不是重點,應該是各種各樣的形式的內容都應該是可以的,如文字,圖片,視頻等。

但我們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文章作為內容的載體,使得其他的短內容的形式沒有呈現出來,那使得我們在短內容方面有一定的缺失。這也是為什麼之前我說,公眾號本身並不是為媒體準備的這樣一個原因。

我們很重視人人都可創造的內容。朋友圈之所以默認是發照片視頻的,是因為當時我有一個認知,對於十億人來說,讓每個人發文字是不容易的,但是,發照片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所以,相對公眾號而言,我們缺少了一個人人可以創作的載體。因為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能天天寫文章。

所以,就像之前在公開課所說的一樣,微信的短內容一直是我們要發力的方向,順利的話可能近期也會和大家見面。畢竟,表達是每個人天然的需求。所以這裡,也是作為一個對新版本的小預告吧。

春節即將到來,我們在紅包上,也有一些新的創造,可能也會吸引你來發揮你的創造力,這裡也預告一下。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裡。雖然這次我沒有參與現場的演講,但是我相信我的同事們同樣會給你帶來精彩的報告。

再次感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張小龍:近百萬微信用戶的朋友數接近5000人,考慮提高微信好友上限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2456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在1月8日的2020微信公開課PRO上,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微信創始人張小龍選擇「故意不來現場」。張小龍通過視頻演講解釋,希望把機會留給團隊,「因為微信早期,考驗的是產品能力,現在考驗的是組織能力「。
  • 近百萬人微信好友接近五千
    昨天,微信創始人、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小龍在微信年度大會上表示,將近一百萬微信用戶的好友數量接近5000個人,迫使微信考慮提高好友數量的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微信好友數量設置上限為5000人。    微信或突破5000人好友上限    去年,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整整演講了4個小時。
  • 微信解除5000人好友上限,添加新的限制,你的好友達到上限了嗎?
    Hello,大家好,我是老孫長久以來有一個關於微信的問題困擾著很多人,微信添加好友的上限是多少?有人說是5000人,也有人說是5040人。根據微信官方給出的數據上線就是5000人,但是現在開始微信好友人數的上限取消了。
  • 微信放開5000人好友上限,卻遭網友質疑:朋友圈成了「廣告圈」?
    微信放開5000人好友上限,卻遭網友質疑:朋友圈成了「廣告圈」?在網際網路資訊時代,人們的社交生活,也建立在網絡之上,而微信作為國內用戶量最多的社交軟體,目前已經擁有了超過11.2億用戶,覆蓋了各個年齡段的用戶,而且還兼具支付功能,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便利,而大家都知道,微信一直專注於「熟人社交」,所以才不支持批量刪除好友、雙向刪除好友等設定。
  • 微信好友上限將擴大!快看看你加了多少個好友?
    驅動中國 2020年1月9日消息 今日,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發表微信公開課
  • 每經11點丨微信將提高好友上限,微信短內容將上線;iPhone SE2渲染...
    1丨騰訊張小龍:考慮提高微信好友上限 微信短內容將上線微信創始人、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小龍今日在微信年度大會上表示,過去學術上有個鄧巴數原則,一個人的好友數量最多是150個人,現在已經大大突破,將近一百萬微信用戶的好友數量接近5000個人,迫使我們考慮提高好友數量的問題。目前微信好友數量設置上限為5000人。
  • 微信好友上限突破5000,對私域流量來說意味什麼?
    2020年1月9日,「微信之父」張小龍今天以視頻形式現身一年一度的微信公開課,正式確認了微信將突破5000個好友限制,引發關注。除了好友上限問題,他還在演講中表示,微信短內容是微信發力的方向,相信近期會與大家見面。
  • 為什麼微信好友上限是5040?
    你知道微信好友的上限是多少嗎?很多人說是5000,但準確的來說是5040。微信之所以這麼來設定,是因為這個數字包含了很深的哲學意義。古代雅典的民主制是由原始的部落聯盟進化而來的。土地和人口在這個制度下都會進行合理的劃分。
  • 微信終於解除好友上限,但新好友只算半個~
    比如微信的好友限制,在此之前,一個微信號的微信的好友上限為5000人,微信好友滿5000個之後,就無法再添加了。而現在,即使你微信好友已經滿了5000個,依舊還是可以繼續添加對方好友的,只是...將通訊錄裡其他幾乎不聯繫的好友權限改為「僅聊天」;再將剛剛添加的好友,權限改為「聊天、朋友圈、微信運動」即可;關於微信解除好友限制,微信創始人張小龍今天也在微信公開課Pro演講:
  • 微信好友開放5000人限制,少數用戶的需求有必要被滿足嗎?
    1月9日一年一度的微信公開課PRO正式舉辦,這次有點特別,微信之父張小龍雖然沒有在現場出現,但是事先錄製了一段視頻,以視頻方式出現在公開課現場。視頻中張小龍在十幾分鐘中主要談到了自己對信息互聯的七點思考,其中談到微信好友開放5000人限制引起一些網友的討論。
  • 微信放開5000人好友上限,新好友不能看朋友圈,你有多少好友?
    頁面顯示,已有較多的朋友能看到你朋友圈等內容,暫時不能把該朋友權限改成聊天、朋友圈、微信運動等。雖然超過5000人的好友,仍然不能看到朋友圈,但如今已經可以進行聊天和拉群操作了,並且微信將掃碼建群不能超過100人的限制放寬到了200人。目前,騰訊官方客服仍然稱微信好友數量上限為5000人。因此,尚不確定此次微信開放好友數量上限具體是多少。
  • ...突擊式盡孝」爆發;360回應「免裁券」;微信或放開5000人好友上限
    原標題:90後「突擊式盡孝」爆發;360回應「免裁券」;微信或放開5000人好友上限綜述網商君你平日喜歡做家務嗎?《2020年婚戀家務觀報告》顯示,63.5%的年輕人主張家務平等、平均分攤,過半認同「分工式婚姻」。馬上過年了,年輕人「突擊式盡孝」集中爆發,淘寶親情帳號發起綁定數環比增四成。
  • 微信隱藏功能更新,好友群聊突破上限
    微信好友人數突破5000上限這項功能的開放可以說解決不少用戶的需求,特別是那些微商或者超多好友的用戶,微信好友達到5000上限後,仍然可以繼續添加。在今天上午2020年微信公開課Pro上,張小龍以視頻形式也給大家介紹了微信朋友數量突破5000人限制的新特性。
  • 陌陌2019《報告》24%職業主播月入過萬;微信放開5000人好友上限...
    科技自媒體 / 鏡像娛樂 微信放開5000人好友上限 但新好友無法查看朋友圈1月8日,據網友發現,微信放開了5000人好友上限好友超過5000的微信號,可以繼續添加新好友,但添加時會出現「僅限聊天」的提示,意味著新添加的好友無法查看朋友圈。對此,有網友猜測微信官方是為了避免好友數量過多導致朋友圈體驗差等問題,而限制新增好友的朋友權限。不過,更多網友則是吐槽功能無用,認為一般人並沒有這麼多好友。
  • 微信新版本隱藏大更新!群邀請和好友上限終於解限
    微信現在終於開放了好友上限,可以在5000位好友之後繼續添加好友了,這對於微商或者是好友超多的用戶來說可謂是意義重大。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微信之前最高只能加5000位好友,超過之後則無法繼續添加,XC當時為了這個問題非常煩擾,只能隔三差五的刪除殭屍好友,才能繼續加好友。
  • 微信春節紅包新花樣、好友人數超5000!這些新變化你get到了嗎?
    ——張小龍"2020微信公開課張小龍演講完整視頻25000好友上限終被突破微信給你發了兩顆「糖」在100人之後,大大降低了入群效率。現在,上限正式突破至200人。也就是說,當群聊人數超過100人後,仍可通過二維碼掃碼進群。
  • 微信悄悄更新,解除好友5000人限制,另外一個功能非常實用!
    解除微信好友5000人限制在之前的版本中,微信限制了添加好友的上限為5000人,超過此上限就會導致添加好友失敗。儘管微信官方並沒有公開宣布,但是在最新版的微信中卻悄悄解除了微信好友5000人的限制。不過,經過小雨測試發現。
  • 蘋果稱App Store每周逾5億人訪問;微信放開5000人好友上限;韓國多...
    自2008年App Store以來推出,開發者的收入已超過1550億美元,並且其中四分之一的收入(也就是近400億美元)都來自去年。這意味著,App Store的營收規模也在不斷加速。減持後,劉熾平仍持有5219.04萬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約0.55%。(來源:彭博)微信放開5000人好友上限,但「僅限聊天」PingWest品玩1月8日訊,據三言財經報導,測試發現,微信好友超過5000的微信號,可以繼續添加新好友,但是添加時都會出現「僅限聊天」的提示。頁面顯示,「已有較多的朋友能看到你朋友圈等內容,新添加的朋友只能設為『僅聊天』。」
  • 企業微信添加外部聯繫人,上限是多少?每天可以加多少人?
    企業微信怎麼添加微信客戶?企業微信添加外部客戶方式分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添加就是企業或員工主動添加客戶的方式;被動添加則是由客戶主動添加企業或員工的方式。1.主動加人搜索對方手機號添加;掃一掃添加對方為好友;通過綁定的微信號中的好友添加;微信群聊中主動申請添加客戶為好友。
  • 陌陌《報告》2019年24%職業主播月入過萬;火山小視頻改名抖音火山版;微信放開5000好友上限
    整理:劉欣雨微信放開5000好友上限但新好友無法查看朋友圈1月8日,據網友發現,微信放開了5000人好友上限。好友超過5000的微信號,可以繼續添加新好友,但添加時會出現「僅限聊天」的提示,意味著新添加的好友無法查看朋友圈。對此,有網友猜測微信官方是為了避免好友數量過多導致朋友圈體驗差等問題,而限制新增好友的朋友權限。不過,更多網友則是吐槽功能無用,認為一般人並沒有這麼多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