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開關展竅)
展竅、開關,從頭到尾共經歷四層功夫,如今再祥細說一下,以便學者習練。
第一步:收心
心即是神,元神從先天而來,用不著收,已在心內。但是心內也有識神,就像雲遮月亮一樣,識神將元神遮蓋了起來。白天,識神接觸於事物,生出七情、六欲等感情與想念。夜晚入睡之後,識神又接於夢態而始終不讓元神顯露。
識神的性質是外馳而接於物,所以要將它收回,讓它滅亡,而露元神。
方法就是放鬆入靜,如前文所講授的。
第二步:尋氣
尋氣,就是在陰蹺一處尋得。陰蹺之內是活活潑潑,一塊不見不聞之處。我將收來之心(即行專氣致柔的調息法與抱神以靜的功夫),靜於類同會陰穴的陰蹺一處。如此數日之後,陰蹺處便會升起一股元氣,乃是元精所化,這也就是最初的練精化氣功夫。
化氣之後,我更加倍靜神以守,守到氣動之時,即以神去相會合。
此時的神氣會合(即交媾)之法,就是凝神的功夫。
第三步:凝神
凝神,就是將神意注於下關氣穴之處。氣穴在肚臍以內一寸三分處。然後自然而然,等到陰蹺的氣機萌動,但因火候不到故氣機萌動時還不能以神會合。
所謂以神會合的方法,就是氣機走在那裡,我就將神注在那裡。
一旦氣機萌動後,則會清楚的感到它在慢慢地由會陰(睪丸之後,肛門之前)處上升,此時氣尚在動,不能與神相合。至於什麼時候相合,就是丹經中所講的火候。當氣機運動著而忽然一停的時候,就是交媾的火候到了。一般人的氣機此時都在肚臍之後的那片地方,但不論此時氣機停於何處,都要將神注於其間,使神氣自然交媾。
如此漸漸地積累,忽然有一天,從內鼎(從臍下一寸三分處,再入內一寸五分,方圓一寸處為內鼎)之間,衝出一件物品。這件物品就是最初的藥物真氣。當真氣產生之後,就應該展竅了。
第四步:展竅
此時是展小竅,共十一處,前文已有祥細介紹。這時候展竅,完全不*我之神意,而是真氣充足,自然衝開,只覺得此氣由衝脈之路,直衝到胸口。
起初,這種衝突較弱,但漸漸地感覺明顯了。我於是改變不知不覺的神為意,但絕不是氣功學上的意念,當是神意。學者心到而神知,體證而明知,這時候很難言說。用神意將真氣引導,由尾閭的左右兩孔而進入尾閭關中,就已是開關的事了。
第五步、開關
如前一步,用神意將真氣引導而入尾閭關。入口就在尾閭的左右兩孔。此時如有針刺一般的感覺於尾閭左右兩端,那已經是將真氣引入了。如果沒有這種感覺,應當將神意置於尾閭深處,引真氣而如同託重物上陡坡一樣。
但大多數人都能一次通過,即自然而然的以神意略引即過,始終引不過關者,那麼說明真氣不足衝突不夠,當靜神守於陰蹺,使真氣充足衝突明顯後再引導過關。過尾閭後,只覺真氣循督脈返行而上,到脊椎中間處,有一夾脊關口,過時也有針刺之痛,再上去,就到了腦後的玉枕了。玉枕一遇刺痛,三關即全部打開。如此開關,展竅之後,就是要修練築基的功夫了。
五、行功指要
打坐一事,一定要做到形體端莊,但只是形體端莊,合眼閉目,則是假打坐矣。如果要行真打坐之事,須全天之中,行住坐臥,心似泰山,不動不搖,六根不出,七情不入。平時富貴就行於富貴,平時貧踐就行於貧踐,無遇不安,無人不得。知打坐法後,便須降心,其間湛然而不動,昏昏黑黑,不見萬物;杳杳冥冥,不分內外,直至不生出絲毫慾念,此為真定,如此則不必再降心,若是心逐境馳,而又有所感,生出念頭,尋頭覓尾,或者靜中有所見聞,現出無數的幻象,心生敗壞,道德有損,則必行湛然不動之法而降心。降心之後,則可練性。練性一事,如同彈琴,太快會使弦斷,太慢則不應,所謂緊慢得中,琴得調和。其又如同鑄劍,若其中鋼多,則易折斷,若其中鐵多,則易捲曲,唯有銅鐵得中,方才是一把利劍。練性之後,則當斷緣,即為斷絕塵緣之事。倘塵緣不斷,足以蔽心,那怕萬樣聰明,也皆為所蒙。凡是人皆不可能無榮辱得喪之心,若一旦有此種種之見,便有種種念生而不安寧,於是乎耘耘擾擾,心無片刻安,神無片刻定,如此便會促短壽命。古人云:「棄事則形不勞,無為則心自安,勿顯德而露能,勿障已而抑人,一切榮辱得喪之情,不繫於念。一切生老病死之事,不縈於心,則塵緣自斷矣!」斷緣之後,可以收心。收心則更進一層了,心乃是一身之主,全神之舍,所以靜淨則可生慧,動則味矣。當人情迷於幻境時,以為事事真實,甘願去受汙染,蒙蔽一天天加深,離道就越來越遠了。如能夠日新又新,絕塵離境,虛靈空洞,不著於物,心即可與道合,此曰歸根。歸根一刻不離,就是定靜。當歸根定靜之後,其心泰然,內無所著,外也無為不垢而不淨,非智也非愚,自然毀譽不生,利害不侵,此為上智。
人心如同眼睛,當纖塵入於眼內,眼常常不安,心遇小事來縈,便常不得安。不安不定,其病最深。故應隨起而隨制,務令其不動,調和純熟,自得安閒。無晝無夜,行住坐臥,應事而接物,著意而安。心若是得定,即須安養,從而令其不生煩惱,收心之後,當知簡事,也即遇世事不宜求之過分。比如食中的山珍,衣中的綾羅,身中的名位,則中的金玉,這些都分外引人,足以亂我心神,自當遠遠避開。
人生當中,最難除者莫過色慾。當知道色由想生,想若不生,最終也無色事。色即是空,而想則是幻。心一冰冷,還有何事不能除去呢?遇有真見之人,早已看破,不受其害,是以:「觀真者,達人之先覺也!」定之一事,乃是出俗之極也,而為致道之初基,習靜一旦成功,持安一事便完畢了。即便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無心於定,而心無時不定,方為泰定。
心乃載道之器,靜極則道居,而慧生也自生。生慧乃是本性之固有,非今日才有,所以叫無光。又心亂則昏,心靜則明。慧即是明,故不要以多智而傷損於定,生慧並不難,生慧而不用才難。自古乃望名者多,而忘名者寡。慧而不用就是忘名。莊子曰:「以恬養靜,智生而不用其智,謂之以智養恬」若能悟智雙養,和理自出其本性。恬智是定慧,和理則是道德。
其實人壽的短與長,乃是元氣之所稟,元氣是有厚薄之別。善於養生的人,雖然其本為薄,然而卻能善保並護持,自然也可以延年。不善於養身的人,雖然稟受厚氣,卻不加善護且濫用無度,亦足以促短壽命。如同燭之有長短,若置長燭於風中,那麼其焰必然快滅,但能護短燭於籠內,那麼其滅也就必遲。養生之道,也是如此。道無處不在,慧光乍現,萬事萬物皆為道師矣!
天地之氣,周於一年而循環。人身之氣,只周於一日而為循環。人身之陽氣,從子時開始,自左足而上循到左股,經左脅,左肩,左腦,橫過右腦,右肩,右臂,右脅,右足,則剛好又是子時。人身之陰氣,從午時開始,自右手心通向右臂,右肩,橫過左肩,左臂,左脅,左足,外腎,右足,右脅,則又是午時。二氣的運行,晝夜不停息,必以一日為一周。天地之氣,以一歲為一呼吸。人身之氣,以一出一入為呼吸,一呼一吸就是一息。天地之悠久,人類之壽夭,全是賴此一息,而權以造化,改天命,奪神工,也莫不是賴此一息。所以這一息,實乃為操縱陰陽生滅之權,萬物存亡之柄。所以道家以胎息為入道之根基。而想長生延齡之人,當行呼吸引年之訣。胎息本來是養氣習靜的功夫,須要喜怒不幹,使心不亂,雜慮不留,使志不分,然後面向東方,端坐,厚鋪氈褥,使身體不倦,解帶寬衣,使氣不促。謹閉六門,使神不散。端坐良久之後,神氣清定,一念觀中,萬緣俱寂,移神於氣穴之內。不一念別移,也不必用意注想,只要神息相依,不令一息外馳,而吸氣時,心即隨之而到氣穴氣海之中,呼氣時心即隨之而到靈臺,綿綿不絕,若存若忘,目不離視,觀無所觀,神不離照,而照無所照。坐到澄澄湛湛,物我兩忘,元神真氣,凝入黃庭。內不出,而外也不入,如同在胎中一般,神息相交,則呼吸不調也可自勻。只是不可間斷,那黃庭熱氣,自然湧沸。於是就縮頭聳肩,蹲身如猴子一樣,行十二息,微脅小腹,緊閉谷道,以意引此熱氣至尾閭,又行十二息,至夾脊雙關,又行十二息,便覺得夾脊中微癢微熱,直達玉枕。這一關最實,這一關也最小,用目上視泥丸,仰首昂鼻,將目九開九閉,存氣注滿泥丸。即通泥丸之後,低頭行二十四息,便閉目下視,使泥丸之氣,轉過明堂,下山根而逼動承漿,舌舐上顎,從而引氣過鵲橋,緊閉鼻息,虛咽氣下重樓,過絳宮,以意引下其氣,歸於黃庭。如此後上前下,始為一轉,謂為小周天,這樣運行六次,可得乾之策而陽升,並坤之數,而陰降。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陽升陰降,共合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數,每天子、午時前後,按時行功,遇有身中一陽發動,即我身活子時,久久行之,其關自開,其竅自展。
六、老年衰敗之體借異性開關展竅之法
開關展竅可以用異性伴侶,也可以自力更生。上面介紹的就是一個人自力更生的方法,適合中年人用。如果是年老過衰,陽生極難,則當以伴侶外鼎相助。我們下面就來講一下男女合修的展竅、開關之法。
一、選擇異性之標準。
此時是因為自己年老體衰而陽生難起,所以須借異性開關展竅。它不同於築基時的男女雙修。因此這裡的擇侶標準,只限於用作開關展竅。
要求:
1、月經正常,而無性病的女子,最好是沒有生育過的,也沒有婦科病。
2、心地善良正直,性格無怪弊。
3、能與自己配合,明白雙修為「男不寬衣,女不解帶」的絕對文明功法,使其不生怪念。
二、男女雙方姿勢:
男、女雙方面對而坐,分別盤坐於地上,地面上以被褥鋪蓋,使雙方盤坐均舒適為好。雙方距離在1米以外,1。5米以內。
三、法物:
因為此時是發起陽生,而不是採藥。所以尚不須琴劍。琴劍一事,可見後文「琴劍要訣明指」一章。雖然不要琴劍,但是卻須要外在物質,以配合去邪融合。這就是法物。
取紅土燒成的碗一個,盛新鮮狗血(公狗血)半碗。另將菖蒲二兩(60克左右),橫放於碗上。菖蒲上再放一公雞頭。並將此法物放於男、女之間。
四、心法:
(一)男子心法:輕閉雙目,慢慢調整呼吸。覺得呼吸平和以後,則於腦中存想。並以目光微微向頭頂一看,覺得微明猶如黑夜中的月色一樣,隨之便用意念引此月光映照於大腦內的中央部位。也即泥丸,直到自覺得腦中光照已滿,就好像水晶一般。
(二)女子心法:此法對女子最為重要,首先要等到女子的時機到來,才能雙修,否則無益。
所謂女子的時機,也是整個雙修過程的最主要的時機。在女子而言,就是月經的來潮。
但是月經的來潮卻有壬癸之分。剛開始的時候,是壬水初來,而癸未來(癸水指經血),這就是丹經中所講的信到。而信到時,女性自己可以感覺到頭昏或者腰疼。這個信,就是時機,只有在這時候才可以行心法而與男子同修。所謂心法,乃是以意而注於兩乳之中間交匯處,並久久不動,直到覺得對方男性頭如水晶般閃亮,便立刻將意注於臍下二寸而入內一寸之處,又久久不動。
(三)男子心法:當如前段所講,腦中光滿如水晶一樣,則必然是得外鼎之力。我於是又將此光明慢慢從喉節(重樓)處下達於胸口絳宮,再存之半響功夫。絳宮有神,此時可將其引出絳宮,若不能引出,則當於下次行功時再引,直至引出為至。神出便有突然入靜的感覺(註:以神而引,法於自然,而又不落於自然,此時是用神而非意,神與意絕然不同。此間奧妙,須體認到此方可心到神知,卻仍難以言喻)
靜而後自然有陽生,陽生之真氣,漸漸地充足,此時雖然不見女性用功,而其實又全*女性用功,如女性不守住臍二寸內一寸之處,根本就不可能使我陽生真氣足。真氣不足,就無法展竅開關。而真氣一足,不須引領,只須異性信機準確,臍下守住,自然就可以開關展竅,而我只是坐享其成。
(開關展竅 完 )
第二節內容:空虛陰陽雙修築基真訣整理中 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