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31 17:46:3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你有遇事刨根問底、窮追不捨的習慣嗎?如果有,那麼一定有人會說:「你這孩子,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樣的語言是熟語的一種,叫歇後語。除了這個歇後語,你還知道有哪些歇後語嗎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下。
歇後語的語言形式很有意思,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前一部分「打破沙鍋」就像謎語中的謎面,而後一部分「問到底」就像謎語中的謎底。後一部分才是歇後語的真意所在。在「謎面」「謎底」之間有一個破折號,它的意思是「間歇」,有時「間歇」之後的部分不說出來,讓人們猜出它的含義,所以這種語言形式叫「歇後語」。
歇後語的類型有喻意的歇後語和諧音的歇後語等。喻意的歇後語,前部分是比喻,後部分是對前部分的解釋。如:
擀麵仗吹火——一竅不通
隔著門縫看人——把人看扁了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木頭眼鏡——看不透
石碑上釘釘子——硬碰硬
下雨潑街 颳風掃地——假積極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諧音的歇後語,它的後一部分藉助音同或音近的現象表達意思。這種說法妙語雙關,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味。
「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這種諧音的歇後語。其實「打破砂鍋」和「問到底」毫無關係。但是為什麼把它用在一塊了呢?原來這裡利用了「問」和「璺」的諧音。「璺」音同「問」,指陶瓷、玻璃器皿上出現的裂紋。砂鍋的特點是打破裂紋直到鍋底,人們將「問」代替了「璺」(wèi),於是就有了「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個歇後語了。這個歇後語,言在「打破砂鍋」,意在「追問到底」,非常巧妙。這樣的歇後語還有很多,如:
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
孔夫子搬家——儘是輸(書)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在寫文章時,能恰當的運用一些歇後語,文章就會顯得生動活潑,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但是一定要注意,歇後語的運用要和文章的風格一致。寫嚴肅的事情,在莊嚴的場面不宜使用。另外,也不要使用內容庸俗、不健康的歇後語。
這幅手抄報,色彩豐富充滿了活力,巧妙地運用了圖形的結合,版面豐富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