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想買張機票飛到長沙
4 月 19 日,Apollo 迎來全新裡程碑。
故事要從一封郵件說起。4 月 19 日,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發了一份內部信,為 Apollo 慶生,細數這三年來成長的點點滴滴,同時透露了一個新的訊息:「就在今天,我們向長沙所有市民開放了 Robotaxi 約車服務——通過百度 App、百度地圖,就可以約到聯合一汽紅旗打造的 Robotaxi。」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Apollo Robotaxi 服務向公眾全面開放,這意味著百度 Apollo Robotaxi 從小規模試運營進入到規模化運營階段。
具體來說,這項服務目前只在長沙開放,由阿波羅智行負責運營,覆蓋面積 130 平方公裡,行車路線將覆蓋長沙當地的居民區、商業休閒區及工業園區等多維度實用生活場景。長沙用戶可以在百度地圖以及百度 APP 搜索「Dutaxi」體驗 Robotaxi 服務,系統會給出推薦上下車站點,如果所在區域內有可供搭乘的 Robotaxi,地圖將優先推薦無人車免費出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Apollo Robotaxi 新的大幕已經展開。
百度 Apollo Robataxi 的進擊之路
百度,是我國最早開始在無人駕駛領域布局的企業。
2013 年百度無人車項目起步,2017 年 4 月的上海車展上,正式公布 Apollo 計劃,在接下來的 2 年時間,百度 Apollo 逐漸完成在封閉場景、固定車道、簡單城市路況、限定區域高速、複雜城市道路、城市點對點等一系列自動駕駛能力的開放,在能力增強的同時,百度 Apollo 也在推進 Robotaxi 的量產和落地。
2018 年 11 月,百度與一汽紅旗達成合作,共同推進 L4 自動駕駛的量產落地;2019 年 7 月,百度與紅旗攜手打造的中國首條 L4 乘用車前裝產線在長春投產下線;同年 8 月,首批量產車在長沙 135 公裡的城市開發測試道路上開展測試;同年 9 月,Apollo Robotaxi 面向普通市民的 Robotaxi 試運營項目正式開啟,不過彼時,普通用戶需要申請成為種子用戶才能參與試乘;2020 年 4 月,普通用戶可以直接通過百度地圖和百度 APP 體驗無人計程車服務,相比於此前的種子用戶階段,此次開放的 Robotaxi 打車流程更便捷、覆蓋的出行場景更豐富、約車時段更自由。
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 Robataxi 的量產到規模化運營,這個速度不可謂不快。而在這種「神速」背後,是因為百度有明確的技術路徑作為指引。
「聰明的車+智能的路」車路協同,這就是百度 Apollo 實現中國特色自動駕駛的技術路徑,這是其實現自動駕駛量產落地迅速商業化的保障。
就在這個月,百度 Apollo 對外發布了「ACE 交通引擎」,將 Apollo 的「車路協同」理念升華到更高維度的智能交通。它是依託百度在車、路、雲、圖多端多年技術積累推出的當前市面上最完整、最成熟的車路行融合的全棧式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長沙正是國內第一座全面落地百度「ACE 交通引擎」的王牌城市。在長沙車路協同示範區域,Apollo Robotaxi 可與智能道路基礎設施聯動,實時獲取紅綠燈倒計時及全量對象級路側感知結果,通過車端與路端感知融合,應對惡劣天氣、遮擋盲區、超視距等駕駛風險,使得自動駕駛更安全更高效。這也是為什麼百度可以這麼快落地 L4 自動駕駛的原因。
李震宇曾表示,大抵在 2024 年,某些城市可以叫到無人計程車。
Apollo 下一步要做什麼,不言而喻。
Robotaxi 行業中的姣姣者
目前,同樣在無人駕駛領域布局的企業多如牛毛,但是真正實現 L4 自動駕駛的量產以及落地運營的企業屈指可數。
Waymo 是其中之一,2017 年啟動「騎手計劃」,邀請用戶進行體驗;2018 年 12 月,Waymo 順勢推出了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Waymo One」,在鳳凰城市郊的四個區域(Chandler、Mesa、Tempe、Gilbert)將近 100 平方英裡的範圍內提供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目前已經是常態化運營;2019 年夏天,完全無人駕駛項目加入到了「騎手計劃」中,為了拿掉車上的安全員做準備。
其次就是供應商巨頭安波福,2018 年安波福與 Lfyt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推出了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進行小規模商業運營。目前這個項目已經接待了超過 5 萬用戶的付費無人駕駛服務,測試裡程也超過了一百萬英裡。國內初創企業小馬智行則是聯合現代汽車在美國加州推出了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BotRide,不過受眾比較小,只有數百人。
有的企業激流勇進,有些企業反而推遲了自動駕駛的落地時間表,比如通用 Cruise,此前原定計劃是在 2019 年年底前完成 Robotaxi 的部署,但是基於安全性考慮 Cruise 推遲了該計劃。這裡再多說一句,去年一年 Cruise 燒了 10 億美元。由此你能體會到無人駕駛落地有多難。
再來看看國內,同樣有很多自動駕駛公司推出了 Robotaxi 服務,但大都處於小規模試運營階段,同時範圍也比較小。比如文遠知行成立聯合廣州市白雲計程車集團、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合資成立智能出行公司文遠粵行,在廣州推出限定區域開展 Robotaxi 載客試運營;去年,AutoX 以及滴滴自動駕駛公司均表示將在今年年初在上海進行 Robotaxi 的試運營……
相較之下,百度已經實現了 L4 自動駕駛的規模量產,同時將 Robotaxi 服務開放給大眾,已經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可以預見的是,隨著 Robotaxi 的更大規模的布局,Apollo 的優勢將進一步提升。
意義何在?
百度 Apollo 內部將自動駕駛分為兩大部分:測試階段和運營階段,同時又細分為 6 個小模塊:封閉道路測試、開放道路測試、區域路網測試、小規模試運營、規模化試運營、多城市商業運營。
對於百度來說,Apollo Robotaxi 服務的開放,意味著百度 Apollo 邁入規模運營新階段,距離商業化運營也只是臨門一腳,這對於 Apollo 乃至整個中國自動駕駛行業來說,都是一個裡程碑事件。
同時規模化運營也是對其技術路徑選擇的最好明證,說明車路協同這條路的可行性,也為國內自動駕駛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可預見的是,憑藉百度地圖以及百度 APP 龐大的用戶基盤,將有更多的用戶可以體驗到 Apollo Robotaxi,進而對其理解加深,這些用戶所提供的反饋以及意見將提升 Robotaxi 的產品服務以及體驗,同時增加百度 Apollo 的運營經驗,這對於 Apollo 未來實現多城市商業化落地大有裨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對於用戶自動駕駛的教育必不可少。
反觀國外,Waymo 雖然商業化落地很早,但是遲遲沒有擴大運營範圍,究其原因,可能是考慮到技術成熟度和安全性,但沒有一個全民化入口註定會影響它的用戶規模擴張,這也是為何其與打車巨頭 Lyft 達成合作的原因——獲取流量入口。
相較於美國,中國人對於「計程車」的需求和依賴都要更強,「用戶」或許會成為決定中美 robotaxi 商業化進程的重要一環。如果從這個角度理解,robotaxi 在中國的前景或許要比美國更樂觀,而自帶龐大用戶群的百度有著先天優勢。
加之國內對於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的大力扶持,很有能力更快速的實現商業化運營,這對於行業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這裡再多說一句,自動駕駛的到來可能並不會那麼快。即便是商業化運營更早一步的 Waymo,也沒能做到將安全員完全拿掉,而且仍有一些難題需要解決:比如在面臨令人頭痛的左轉難題時,策略相對保守,傳感器要確認周遭環境完全安全,才會完成左轉動作,體驗較差;跟車距離不小,容易被加塞;除了這些小的細節,還有大量難以被預測的長尾場景(種類繁多、發生概率較低或者突發的場景)需要去驗證處理……所以在我們保有熱情的同時,也應該理性的認識到實現自動駕駛並非那麼容易。
4 月 19 日是 Apollo 的生日,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三年,Apollo 的成長依然歷歷在目。如今,它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自動駕駛之路,同時即將開啟新的篇章,Robotaxi 的規模化運營是 Apollo 送給自己最好的生日禮物。
最後,謹以李震宇在 Apollo 三周年當天的一段話作為收尾:「我們是 Apollo,我們選擇了一條持續攀登的路。與阿波羅登月計劃一樣,我們選擇它,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是因為它無比艱難。結伴同行的路上,我們要感謝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的所有夥伴,更要祝福」不一樣「的我們!」
點擊菜單欄「文章專欄」
閱讀你更喜歡的分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