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電影場景變為現實,百度邁出的「關鍵一步」難在哪?

2020-11-17 騰訊網

作者:張香雪

來源:正和島

《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裡面神盾局局長尼克的座駕,是很多人的夢想之車。

這輛車能夠跟尼克直接對話,包括在遇到襲擊後隨時匯報車輛狀態,給出損傷評估;能夠給出反擊建議,並自動規劃脫離險境的路線;能在駕駛人受傷的情況下自動接管車輛,同時也能在駕駛人的要求下移交車輛控制權,等等。

如果沒有這輛車,尼克很可能無法從一場致命的襲擊中逃出生天。

這部電影上映於2014年,當時被認為是好萊塢對於「未來之車」的一種天馬行空的想像。

但是大約兩周前百度公司在北京推出的無人駕駛計程車表明,僅僅6年之後,電影裡的情節就已經變成了現實——無人車開上街頭,並且開始正式載客。

無論是否承認,我們都在見證歷史,實際上我們也有類似的經驗——因為手機就從只會打電話發簡訊的功能手機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代,顯而易見汽車正在經歷類似的過程——從一輛只會單向執行人類駕駛員指令的機器,變成能夠在需要的時候接管車輛控制權的智能無人車。

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代表了智慧型手機對於功能手機的顛覆,而百度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正在上演著一場蘋果式的創新——以無人駕駛汽車的名義。

但與此同時,作為一個絕對意義上的新生事物,無人車出現在北京街頭也出現了各種爭議,這並不新鮮——這就像是剛被發明出來的火車曾經因為速度慢而受到非議一樣。

01、被嘲笑的火車

英國人喬治.史蒂文森發明了火車之後,一些人看到了這個發明背後的前景,但也有一些人明確反對。

比如那些馬車業主。

當時的馬車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種一匹或者幾匹馬拉著一個有著巨大車輪和車廂的馬車——這些是載人的,而史蒂文森的馬車對標的主要是同樣行駛在軌道上的馬車——這在當時被稱為「有軌馬車」,主要用來載貨。

顯而易見,競爭是不可避免的。

無論是在英國,還是在美國,早期的火車和馬車之間的競速都出現過,結果自然是輸多贏少,也因此受到了嘲弄——火車沒有馬車跑的快。

但是當火車不斷提升可靠性、速度、載重量,而馬車的這些技術指標卻一直維持不變時,人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火車。

所以史蒂文斯的火車大獲成功。

從馬車到火車,再到汽車,以及電動汽車,乃至「貌似屬於未來,但正在變為現實」的無人駕駛,交通領域的每一個偉大發明和技術進步都在改變著人類出行的方式。

拿無人駕駛來說,最早在2015年,百度開始大規模投入無人車的技術研發,並於當年年底在北京進行了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全自動無人駕駛測試。

2016年9月,百度獲得了美國加州的無人駕駛路測牌照,年底也在浙江烏鎮的公開道路的無人駕駛試運營。

2017年,百度正式推出了阿波羅計劃,向汽車行業提供開放的自動駕駛技術平臺,利用自己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優勢,快速搭建自動駕駛系統。也是在這一年,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開著無人車上了北京的五環,當年同樣引發了諸多爭議,而他也因此吃到了罰單。

2019年,百度在長沙的100輛無人駕駛計程車開始試運營,直至兩周前在北京開放無人駕駛計程車,再次引發廣泛關注。

02、引發好奇的無人計程車

10月10日開始,北京街頭突然出現了一些來自百度的「無人駕駛計程車」,而且是免費開放,瞬間就引爆了話題。

到了百度無人計程車正式上崗的第三天,呼叫量就突破了2600單。

普通體驗者可以通過百度地圖,以及Apollo Go呼叫免費無人駕駛計程車,目前一共有大約40輛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活躍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幾十個站點。

這些無人駕駛計程車有什麼能耐?

遇到行人、紅綠燈等日常路況時,車輛均可以自動識別並避讓,但是車輛的駕駛位上依然有隨車「安全員」,負責在遇到事故等突發狀況時可以隨時接管車輛,另外就是極端天氣下還不能提供服務,而且目前的站點是固定的,到了規定站點乘客必須下車。

沒有任何意外,在引發了好奇之外,百度的無人車也引發了足夠多的抱怨,甚至是質疑。

這些質疑主要集中在:無人計程車行駛速度太慢(看上去時速可能只有大約40-50公裡),車上有安全員,並非真正的「無人駕駛」,站點固定便利性不高等等。

其實,相關質疑是由信息不對稱引起的。根據百度的回應,無人計程車的實際速度要比體驗者的感受快得多,最高達到了時速60公裡,速度不能更快是因為政策規定不能超過60公裡,以確保安全;同樣,配置經過極高標準培訓和考核的安全員同樣是為了確保試乘者的安全體驗。畢竟汽車是交通工具,安全是第一位的。

至於站點太少的問題,據了解,百度就是按照網約車的模式在走。大家用現在的滴滴和首汽打車也能看到虛擬站點,在附近會提供一個參考點,叫車的時候會自動吸附到那個點上叫車,而不是任意一個點都可叫車。所以實際上當站點足夠密集的時候,就是網約車的模式,就是任意點到點的模式。

目前在測試中,其實百度完全準備好了的站點已經超過100多個了,隨著後期的陸續開放,讓這些站點足夠密集。比如亦莊有一兩百個站點的時候,大家感覺到就跟具體的網約車類似了。

但就像火車終將成為主流而馬車終將退出歷史舞臺一樣,如果人們了解了無人車帶來的巨變,很快就會像使用二維碼那樣,扔掉錢包。

其中最直觀的改變,就是駕駛體驗的顛覆。

03、無人車的「藍海」

現在人們的駕駛方式是這樣的:坐進駕駛位,系好安全帶,打火啟動車子後,雙手握著方向盤,並且根據路況進行前進、剎車、加速、倒車等各種動作。

在這個過程中,駕駛人實際上是在操控一臺大型機械,所以不能有任何分心的動作或者情況發生,要不然就會導致可怕的交通事故。

但是在一輛技術成熟的無人駕駛車裡,很多動作都是不必要的。

一種可預見的情況是,坐進車之後,剩下的就由車子自動完成——包括啟動車子,尋找目的地,自主駕駛,語音對話等等——你就像是坐在自家的客廳,可以喝咖啡玩手機,除非在必要時,或者在你自己想接管時,才去操控車輛。

這是汽車發明100多年來,駕駛體驗方面的顛覆式創新,當然也是蘋果改變手機行業的那種創新。

好萊塢電影《美國隊長2》、《我,機器人》以及《霹靂遊俠》,展示了一些有關無人駕駛的場景,但那只是電影——現在百度把電影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當然,百度的無人駕駛計程車還達不到電影中的那些效果驚人的橋段,但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至少在全球範圍內,百度阿波羅無人駕駛平臺的技術水準處於第一梯隊,而且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完善和數據的積累,將會成為這個行業的領先者。

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百度無人車帶來的最現實的利益就在於,特斯拉已經打算把自動駕駛套件的價格從8000美元調升至1萬美元,百度的無人駕駛系統或許能從競爭角度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實惠。

這就是競爭紅利,絕對有用。

這也決定了在駕駛體驗之外,無人車對於行業的影響也是顛覆性的。

其中一個方面在於,車企或許不再售賣汽車,而是成為出行公司。

因為所有車輛都無人駕駛化了,這讓人們不再需要購買一輛汽車——你可以在需要時召喚一輛無人車,在到達目的地後還車——這就是「共享化」,就跟騎著一輛共享單車一樣。

從包括奔馳在內的一大波車企紛紛成立移動出行公司就可以看出,這些巨頭正在布局這種無人化的運營模式。

這是一個行業的新藍海。

在產業競爭層面,誰先掌握了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標準,誰就將掌握這個行業的話語權——百度作為中國公司能夠掌握無人駕駛的核心技術,對於一大波國產車企來說,總要好過採購英偉達、博世的無人駕駛系統,因為華為被打壓的遭遇還歷歷在目,一旦在無人駕駛技術上被卡脖子,那將是致命的,因為車子馬上成為一堆廢鐵。

而從城市創新的角度看,北京能夠開放百度的無人駕駛計程車進行測試,也正源於其背後的產業機遇。

這事關另一個關鍵話題——創新的土壤。

04、創新的「土壤」

蘋果公司誕生在矽谷不是偶然的。

這不僅僅在於賈伯斯的家裡剛好有一個閒置的車庫,可以用來創業,更重要的是這裡的人才,以及創業氛圍,早就了這裡獨特的「創業土壤」,尤其是其中的「失敗文化」。

這是一種在矽谷流行已久的文化,甚至已經成為矽谷的基因。

在矽谷遭遇失敗的企業家或者創業者不會遭遇各種白眼,以及無情的拋棄或者打壓,他們無需一個人黯然神傷,更不用因為曾經的失敗而一蹶不振,與之相反的是,他們甚至還會被追捧,因為他們製造了一種「有意義的失敗」——證明了某種模式在商業上難以為繼,這能讓其他創業者從中獲得經驗,避免掉入同一個坑中。

這種對失敗的包容,讓矽谷的創新前赴後繼。

比如電動汽車製造商菲斯克(Fisker)倒下了,但特斯拉又接過了這杆大旗。

與矽谷相似的就是以色列——後者是一個沙漠遍地、嚴重缺水的國度,當然不是以製造業為主,而是以最前沿的顛覆式創新為主。

從國內的角度看,騰訊、華為能夠出現在深圳,當然也不是偶然的——市場導向和競爭導向,以及多元包容(來了就是深圳人)決定了深圳的創新土壤。

對於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以及其推行的阿波羅無人駕駛平臺來說,同樣如此。

這是一種顛覆性的創新,在真正價值釋放之前受到一些質疑或者非議都是正常的,但與此同時,也要給予這種創新足夠的容錯空間。

《從0到1》作者彼得·蒂爾說,創業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平庸,是抄襲和重複別人的工作。創業最興奮的不是賺錢,而是把一個天才的想法變成現實,變成消費者能夠享受的產品和服務。

百度的無人車,正在把中國的無人駕駛變成現實。而短短幾天就接到幾千單的試乘體驗表明,中國的創新土壤正在獲得巨大提升。

蒸汽機代表的蒸汽革命,中國人錯過了;以電力技術為代表的電氣化工業革命,中國人也錯過了;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革命,中國人稍微抓住了一些紅利尾巴,但顯然不是主角;現在到了以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一次中國終於完整的參與,並成為主角。

有一點可以確定:無人駕駛技術作為一個關鍵領域,同時又背靠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先進技術應用場景最豐富的國度,這次亮相北京街頭的百度無人計程車只是一個開始,新的產業藍海正在湧現。

相關焦點

  • 第四代核電技術邁出關鍵一步
    冷試的成功,有效檢驗了示範工程核島設備製造和安裝質量的可靠性,標誌著加快高溫氣冷堆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推廣、實現全球第四代核電技術引領又邁出了關鍵一步。目前,示範工程第二臺反應堆冷試也已啟動,兩臺反應堆冷態試驗目標的實現,將為後續熱態功能試驗、裝料奠定堅實的基礎。
  • 以色列核潛艇來到波斯灣,伊朗核武研究邁出關鍵一步,鋌而走險
    這也就意味著,伊朗的核武研究邁出了關鍵一步。提煉濃縮鈾豐度20%意味著什麼?這是民用核設施的最高上限,根據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標準,民用核研究濃縮鈾上限就是20%,也就是說,只要再突破一點點,伊朗就可以研製核武器了,或者說,伊朗已經有了製造核武器的必要前提了。畢竟,在技術上,提高到20%和提高到90%,並沒有巨大技術壁壘。
  • 晶片領域遭遇西方掣肘,「中國芯」邁出關鍵一步,打破國外壟斷
    天樞處理器的發布就代表著我國的自主研發晶片的技術又向前邁了一大步,是打破國外晶片技術領域壟斷的最重要的一步。意味著我國的晶片不再需要依賴於西方國家。在21世紀,科學技術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只有掌握了核心的技術才會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全球發展半導體晶片行業時,如何製造晶片一直是各大加工廠商的核心秘密。
  • 青春記錄:「我決定要去演電影了」,樸寶劍向夢想邁出了關鍵一步
    樸寶劍飾演的韓劇《青春記錄》正在熱播之中,在最新一集的結尾,司惠俊終於勇敢的和爸爸大聲的說出了"我決定要去演電影了"。夢想和現實的衝突,終究是夢想佔據了上風,這得益於經紀人姐姐的不懈努力,不然以司惠俊本身的力量,並不能解開身邊環境因素對他的壓力和束縛。
  • 青春記錄:"我決定要去演電影了",樸寶劍向夢想邁出了關鍵一步
    夢想和現實的衝突,終究是夢想佔據了上風,這得益於經紀人姐姐的不懈努力,依然是惠俊試鏡過的導演崔世勳的那部電影,只是這次角色不同。這個角色只有5場戲,其中三場有臺詞,另外兩場只是站在旁邊。這個角色雖然看起來很龍套,但是,這是一個會有記憶點的角色。
  • 大連港擬「吞下」營口港:股價雙雙大漲,遼寧港口整合邁出關鍵一步
    大連港擬「吞下」營口港:股價雙雙大漲,遼寧港口整合邁出關鍵一步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08 14:47:
  • 富森美:首家新零售自營店正式開業 發力「中國版宜家」邁出關鍵一步
    有分析指出,這標誌著富森美發力「新零售時代的中國版宜家」戰略邁出了關鍵性一步:這一「線下可複製,線上賣全國」的新零售發展模式既是建立在公司原有商業模式上的優化升級,更是富森美走出川渝、大舉邁向全國市場的重要舉措。
  • 中國邁出關鍵一步,6nm晶片強勢官宣,美國的封鎖不攻自破
    以往我國的晶片或是光刻機,還需要從國外進口才能夠順利製造出來。
  • 百度Apollo的車與路
    11月8日,我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認為:百度Apollo很可能會將智能交通的戰略高度再次提升,整合和豐富智能交通相關的技術能力,整合更多交通產業合作夥伴共同創新,我認為,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也是百度順勢而為的必然。1個月後,我的預測變為現實。12月6日,百度Apollo組織架構升級消息被傳出,在將自動駕駛、車聯網兩大業務組升級外,新增智能交通業務組。
  • 印度海軍邁出關鍵一步,首艘國產航母系泊成功,山東艦迎來對手
    有印度網友稱,印度海軍邁出關鍵一步,終於擁有了一艘可以抗衡中國山東艦的航母。不過,從「維克蘭特」號的建造歷史來看,這艘航母未來能否如期服役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因為早在1999年,印度就已經開始研製設計這艘航母,直到2009年才開始正式動工鋪設龍骨。
  • 小品 稍等邁出下一步
    拉爾夫搖搖頭,「不,入伍之前我也覺得人生長著呢,即使錯過什麼,以後也總有機會彌補,但戰爭教給我另外一種態度。」接著中尉解釋說,他所在的小分隊負責清除地雷,很多次他親眼看見剛剛還走在身邊的戰友頃刻間被炸得面目全非。  「那時候,我們的生命是用每一步的長度來丈量的,每一步都有可能踏進死神的領地。慢
  • 百度吳甜:從基礎設施到場景應用,百度AI系統的基本功|超級沙龍
    2019年,百度大腦進一步升級為軟硬一體AI大生產平臺。在這段時間裡,百度大腦也進入到了AI的能力和應用場景融合創新的階段,和各行各業的場景廣泛結合成為了AI時代的大生產平臺。圖二AI大生產平臺,是一個什麼樣的平臺?
  • 國臺辦:臺方若給陸配合理待遇,是向人性化邁出一步
    國臺辦:臺方若給陸配合理待遇,是向人性化邁出一步 海外網12月26日消息,26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 徐聞縣禁毒協會揭牌成立,禁毒工作邁出重要一步
    這標誌著徐聞縣禁毒工作又邁出了重要一步。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周仔洪,副縣長、公安局局長於慶功參加了揭牌儀式。會上,禁毒協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大隊長潘林肯匯報協會籌備工作情況,並對協會章程(草案)作了說明。
  • 發布會聚焦直播,百度聯手全民TV加速直播場景革命
    會上,全民TV創始人李然表示,全民TV此次牽手百度雲,除了因為百度雲能給全民TV提供許多技術層面的支持,更因為在大數據方面,百度雲能與全民TV提出的「場景革命」概念深度結合,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多直播+場景的個性化服務。
  • 知與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全面小康的憧憬即將變為現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從歷史和現實相統一的視野審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光輝歷程和重大成就,對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具有重要意義。
  • 動漫中那些貼近現實的科幻設定,你認為哪一種會在將來實現?
    在動漫領域也有著科幻作品,人們對於未來的科技和世界加以譜寫,形成了基礎的設定,而下面的這些設定十分的貼近現實,你認為哪一種會最先實現呢?人形機器人機器人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接受人們的指揮,代替人們完成一些工作。
  • 別拿智能當噱頭,能主動解決問題的場景才是真智慧!
    事實上,這就是智慧家庭場景。隨著IoT、AI、5G等新技術日臻成熟,所有家電廠商都開始著手做智能產品,試圖打造智能化產品矩陣讓這些科幻場景從電影走進現實。於是,為了提高產品的智能性、娛樂性,產品搭載上了手機APP,還增加了看視頻、聽音樂等功能,甚至可以通過語音控制來下達指令。但這樣的智慧場景真得能夠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麼?
  • 野生救援北京首席代表:中國為保護野生動物和人類健康邁出關鍵一步
    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舉措,不僅能夠緩解過度利用對野生動物生存造成的巨大壓力,也為亞洲和非洲等其他大量消費野生動物的國家和地區做出示範——為保護野生動物和人類健康邁出關鍵一步。「完善的法律、強有力的執法和監管固然十分必要,而公眾自覺抵制的意願對真正杜絕這一經常存在危險的消費行為同樣至關重要。這需要在提升公眾意識方面繼續做更多工作,」史蒂夫說。
  • 嫦娥五號背後的五大黑科技,讓電影暢想變為現實
    整個探月項目中,藏著不少「黑科技」,一些我們之前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技術,已變成了現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哪挖哪的「神臂」返回器安全著陸挖完月球土壤,展示了五星紅旗,接下來就是探月工程最重要的一步,安全返回地球,可是如果返回器返回地球時「車速過快」,可能導致月球樣本徹底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