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領域遭遇西方掣肘,「中國芯」邁出關鍵一步,打破國外壟斷

2020-12-23 虎妞洋洋說

文/南風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近年來,我國都在研究晶片領域。天樞處理器的發布就代表著我國的自主研發晶片的技術又向前邁了一大步,是打破國外晶片技術領域壟斷的最重要的一步。意味著我國的晶片不再需要依賴於西方國家。

在21世紀,科學技術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只有掌握了核心的技術才會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全球發展半導體晶片行業時,如何製造晶片一直是各大加工廠商的核心秘密。在數十年前,半導體行業騰飛的時候,中國很遺憾沒有趕上,現在大多數國內的電子產品的晶片一直是依賴著西方國家的進口。因為在內存和處理器方面我國的晶片都和進口的晶片有著較大的差距。

在工業化時代下,工業的「糧食」是鋼鐵,那麼在現在的21世紀,信息化如此發達的時代,現代工業的「糧食」就成了晶片。國內的晶片行業一直有一句這樣的話:除了空氣和水,其他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大家都知道,在晶片領域中國一直落後於美國,對此,他們一直都在這個領域裡卡著我們國家。比如2019年華為的事件,18年的中興,這其中晶片都是最為關鍵的,在一直被卡之後,我們一直壓著一口悶氣,但是卻又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但是我們對此也是非常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晶片的研究。中國芯火熱進行中,大量的人才和資金都開始造芯,並在此取得了重大的成績。

不過隨著我國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晶片天樞處理器的發布,代表著「中國芯」已經邁出了最為關鍵的一步。天樞系列處理器面向高性能計算機需求的企業用戶。可以在PC、機器學習、移動終端等領域實現廣泛的應用。幫助企業的算法加速。這款處理器具備了處理性能上的優勢,是目前處理性能和效率全球領先的處理器產品。

根據天樞處理器的推出,行業裡的專家們表示,對於我國晶片領域的發展意義很大。代表著我國的「中國芯」打破了國外的壟斷,對於中國國產晶片領域的技術方面實現國產替代。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們國家現在研究晶片領域的企業比去年增長了24.6%。由此可見,我國國產晶片研究領域正在開始大範圍發力。

相關焦點

  • 比晶片還要重要?中國企業苦研20年,終於打破西方技術壟斷
    但是縱觀半導體產業誕生的這幾十年時間裡,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想要掌握領先的晶片技術,因為只有將晶片做到了新的高度,科技水平才能進一步提高。有人曾說:晶片是二十世紀最關鍵的科技產物,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現在看來,這種說法一點也沒錯,別看一顆晶片只有指甲蓋大小,但是它卻蘊含著難以想像的能量,我們的手機和電腦之所以能發揮出這麼多功能,就是因為得到了晶片的支持。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只不過光刻膠一直被日本企業壟斷。包括東京應化,富士膠片等日本企業都是光刻膠領域的巨頭。 因為在光刻膠產業有著極大的話語權,所以不少國家都要選擇與日本合作,進購光刻膠。日本長期維持對光刻膠的壟斷,但中國企業傳來好消息,突破了關鍵晶片材料,打破壟斷。
  • 手機上的關鍵晶片,幾乎被日美壟斷,中國晶片公司打破技術封鎖
    由於多方面因素,我國在半導體領域掌握的話語權微乎其微。這導致目前,在許多與晶片相關的行業仍處處受制於人,例如光刻機製造、晶片製造等方面。 雖說華為、聯發科等巨頭已經掌握了手機處理器設計能力,但手機上的另外一種關鍵晶片,目前依舊被日美企業壟斷,該產品正是射頻晶片。
  • 中國邁出關鍵一步,6nm晶片強勢官宣,美國的封鎖不攻自破
    科技水平是評判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標準之一,而以往我國受到了許多國家的處處「針對」,通過技術上的封鎖,來令中國發展停滯不前。但中國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這段時間展現的淋漓盡致,依靠自主研發成為了世界上又一科技大國。
  • 打破美日韓壟斷?中國晶片加速國產化,國家開始「放大招」了
    如果說中國沒有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在電子商務上會分分鐘取而代之;如果說中國沒有了華為,又有哪一家公司可以替代,或許華為的兄弟企業中興通訊會扛起我國通訊的大旗。美國對華為科技封鎖以及晶片限制,驚動了整個晶片產業,非要用一句話形容華為的話,就是「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 危急關頭華為迎來強援,多家中企攜手打破西方壟斷,美日如坐針氈
    這款晶片是全球首款採用5納米製程工藝的SOC,集成了超過150億個電晶體!足以證明中方的晶片設計能力之強。不過依舊要面對現實,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不過在晶片領域依舊處於較落後的狀態,就連國內最大的晶片生產企業,相比於臺積電也落後了兩代左右。
  • 中國晶片打破日韓壟斷,國產化加速進行中
    國家的支持在晶片領域,各國都紛紛投入巨大的生產力量。由於晶片集成度過於負責,所有不是單獨某一家企業,或者某個國家就能掌握的。比如ASML負責光刻機,臺積電負責晶片製造,華為海思負責晶片設計,還有更多的企業負責晶片封裝,光刻膠等等。
  • 比晶片被「卡脖子」更讓人擔心!被國外壟斷95%...
    中興事件之後,晶片問題就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科技霸權,在晶片領域卡住中企的脖子。一年多的時間內三次升級出口禁令,切斷華為自研手機晶片和向第三方採購的途徑,美國的PC處理器企業英特爾和AMD也一度斷供華為。此外,美國還把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限制其生產10納米以下製程的晶片。
  • 可打破日企壟斷地位: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當然光刻膠不僅僅可用於晶片製造,還可以應用到印刷工業領域等等,具有非常廣的應用能力,但就是這樣一個關鍵的半導體材料,卻一直都被日本企業所壟斷,例如東京應化,富士膠片等日本企業,都是全球光刻膠的龍頭企業,在全球光刻膠市場中,掌握著絕大的行業話語權,長期維持對光刻膠的壟斷,導致很多晶片代工企業,都必須要和日本企業合作,前一段時間爆發的日韓半導體事件,三星、SK海力士等等
  • 比晶片更「迫切」!美國壟斷95%市場,中國花20年時間嶄露頭角!
    美國是世界上科技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掌握了科技霸權,然而隨著中美科技摩擦日趨激烈,近年來美國升級晶片出口管制,卡我們的脖子,一時間「缺芯少魂」引發廣泛關注。所謂的「芯」指的就是晶片,而「魂」則指的是作業系統。
  • 比亞迪為蘋果代工iPad,打破IGBT晶片壟斷,市值暴漲創下歷史新高
    現在的比亞迪,不僅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汽車銷量也非常可觀,是實至名歸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NO.1。除了車企這個本職之外,比亞迪的加工製造能力也非常強。今年年初,國內疫情全面爆發,防疫用品嚴重短缺之時,比亞迪跟隨五菱的腳步開始生產口罩。
  • 「芯科技」新銳企業50強:晶片運動被叫停背後的全國產業熱力圖
    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表示,前些年,在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領域存在著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包括光伏等新興產業也出現過重複建設,目前晶片製造等行業也出現了盲目投資和爛尾項目,前一階段集成電路製造方面的投資也被爆出造成巨大的損失,需要規劃和加強監督。
  • 華為和小米的2020晶片投資版圖
    此前我們有談到,華為和小米都共同看中了安防晶片和射頻晶片兩大機會。今年12月,兩家又共同投資了3D光學晶片廠商縱慧芯光。 華為和小米作為兩大手機廠商,手機終端的通信模塊主要由天線、射頻前端模塊、射頻收發模塊、基帶信號處理等組成。射頻前端介於天線和射頻收發模塊之間,是移動智能終端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射頻晶片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看中領域。
  • 晶片領域最關鍵技術:晶片IP方面,中國大陸份額僅1.8%
    眾所周知,目前的晶片領域,不再像以前靠一家廠商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全部搞定所有環節,從IP到設計,再到製造、封測等,而是大家各自分工合作。比如有專業的EDA軟體廠商,有專業的IP企業,還有隻做代工的,只做設計的,只做封測的企業,大家分工明確,又高度合作,最終推動晶片產業向前發展。而在這整個產業鏈中,EDA、IP被譽為是最最上遊的技術,因為EDA是用來設計晶片的必備工具,IP則是設計晶片必不可少的一種技術。
  • 「中國IC風雲榜技術突破獎候選1」上海南芯:用「芯」管「電」
    評選將由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129家會員單位及400多位半導體行業CEO共同擔任評選評委。獎項的結果將在2021年1月份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年會暨中國IC風雲榜頒獎典禮上揭曉。執國產化電源管理晶片之牛耳上海南芯專注於升降壓和充電器以及電源管理產品領域,在適配器等配件市場,與另外一些優秀國產廠家共同引領國產替代,在手機充電器領域,尤其是最新的第三代大功率電荷泵充電產品上,率先打破國外壟斷,目前是唯一在品牌手機量產電荷泵實現可控電源管理的國產廠家。
  • 落地AI智慧賦能、鍛造晶片製造基石,芯力量初賽等你參與!
    另一方面,半導體設備作為晶片製造的基石,長期為國外壟斷,設備及其技術自給率不足,即使中下遊市場貢獻再多,仍有被「卡脖子「的風險。「芯力量」項目評選大賽「尋找中國好項目,匯聚中國芯力量」初賽評選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中。7月10日,初賽第四場雲路演成功舉行,本期匯聚了AI晶片和半導體設備領域的5個優質項目,與評審團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交流。
  • 中再集團:打破國外巨災風險管理技術壟斷 打造平安中國
    原標題:中再集團:打破國外巨災風險管理技術壟斷 打造平安中國   12月24日,第266場
  • 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創辦大陸首家晶片代工廠,唯一12寸晶圓廠
    眾所周知,為了中國芯能夠崛起,國內眾多的企業、眾多的有識之士,都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大名鼎鼎如倪光南院士,時至今日依然在為中國芯崛起而奔走,還有像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等等。但真要說起來,從對整個中國芯的貢獻來看,我認為張汝京博士,或許是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為何說他才是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呢?有兩大典型事例可以說明,第一是他創辦了中國大陸首家晶片代工企業,它就是中芯國際。第二是他創辦了中國大陸唯一一家12寸晶圓廠,它就是上海新昇。
  • 業內首創ASIC晶片新模式,歡創科技入選畢馬威中國「芯科技」新銳...
    近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畢馬威中國發布了「芯科技」新銳企業50榜單,深圳市歡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歡創科技)憑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優秀的市場表現力入選此次榜單。在本次頒獎儀式中,歡創科技榮獲了第一屆畢馬威中國「芯科技」新銳企業50評選。該榜單評選出的企業為晶片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的50家非上市企業,來自5G通信、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物聯網等領域。
  • 半導體製造的關鍵設備基本為什麼由美國、日本企業所壟斷?
    半導體製造的關鍵設備基本為什麼由美國、日本企業所壟斷?備胎換主力,實際操作起來需要一個磨合測試的時間,最終產品線的良率可能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實為一步險招。 半導體製造的關鍵設備基本由美國、日本企業所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