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的關鍵晶片,幾乎被日美壟斷,中國晶片公司打破技術封鎖

2020-12-24 騰訊網

由於多方面因素,我國在半導體領域掌握的話語權微乎其微。這導致目前,在許多與晶片相關的行業仍處處受制於人,例如光刻機製造、晶片製造等方面。

雖說華為、聯發科等巨頭已經掌握了手機處理器設計能力,但手機上的另外一種關鍵晶片,目前依舊被日美企業壟斷,該產品正是射頻晶片。

據Qorvo公布的數據,在全球射頻晶片市場,日美廠商佔據的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博通、思佳訊、村田等均為美日兩國的射頻晶片龍頭,常年壟斷著全球市場

同時,全球射頻前端市場規模激增。根據QYR 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預測,2018年至2023年,全球射頻前端市場規模預計會以16%的年複合增長率持續高速增長;2023年有望達到313.1美元。

而愈發龐大的市場將為參與者帶來更豐厚的收益。如果中國依舊沒有掌握射頻前端技術的話,不僅會失去這部分市場,而且還會繼續充當「魚肉」的角色,任人宰割。

好在,有一家中國晶片公司已經成功打破海外的技術封鎖,這家公司正是卓勝微。

公開資料顯示,卓勝微是目前國內射頻晶片設計領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同時也是國內行業龍頭。

卓勝微成立之初,全球射頻前端市場就被掌握在外企手中,這家中國晶片公司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為了能夠儘快立足、儘可能掌握話語權,卓勝微避開巨頭鋒芒,選擇了技術難度小但產品需求量大的LNA(低噪聲放大器)和開關賽道。

獨闢蹊徑的卓勝微,還選擇了產能更靈活的fabless(無晶圓代工設計)模式。經過10多年的潛心研發,卓勝微不但掌握了LNA和射頻開關的核心技術,而且還憑藉靈活的產能贏得了三星、華米OV等大廠的青睞。

筆者了解到,在射頻開關和LNA器件上,卓勝微已經佔據世界領先地位。不過,公司在完整的射頻器件上,與頭部企業還有很大差距。

不過,有可能在完整射頻晶片設計上成功的卓勝微,依舊是華為等重點扶持的對象。

時至今日,卓勝微還沒有走到沒巨頭圍攻的那一步,但如果卓勝微能夠實現國產完整射頻晶片的研發,終將要挑戰博通、思佳訊等頭部企業。

你認為,卓勝微能夠在將來真正實現完整射頻晶片的國產替代嗎?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

相關焦點

  • 打破美日韓壟斷?中國晶片加速國產化,國家開始「放大招」了
    如果說中國沒有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在電子商務上會分分鐘取而代之;如果說中國沒有了華為,又有哪一家公司可以替代,或許華為的兄弟企業中興通訊會扛起我國通訊的大旗。美國對華為科技封鎖以及晶片限制,驚動了整個晶片產業,非要用一句話形容華為的話,就是「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 比晶片還要重要?中國企業苦研20年,終於打破西方技術壟斷
    但是縱觀半導體產業誕生的這幾十年時間裡,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想要掌握領先的晶片技術,因為只有將晶片做到了新的高度,科技水平才能進一步提高。有人曾說:晶片是二十世紀最關鍵的科技產物,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現在看來,這種說法一點也沒錯,別看一顆晶片只有指甲蓋大小,但是它卻蘊含著難以想像的能量,我們的手機和電腦之所以能發揮出這麼多功能,就是因為得到了晶片的支持。
  • 國產盾構機的崛起,打破德日美三國壟斷,銷量蟬聯3年全球第一
    如今,我國正遭遇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技術壟斷和封鎖,由於基礎薄弱、幾乎毫無經驗,因此在高端光刻機的製造上一籌莫展。但要知道,建國初期我國在盾構機等高端設備的研發製造方面,何嘗不是如此。更令人氣憤的是,德國維修師在維修過程中,嚴禁中國工程師在場。海外對中國技術封鎖的態度十分囂張。2008年以前,盾構機的關鍵技術一直被海外掌控,忙於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在高度依賴進口的情況下,只能暫時忍下外國坐地起價這口氣。
  • 晶片領域遭遇西方掣肘,「中國芯」邁出關鍵一步,打破國外壟斷
    近年來,我國都在研究晶片領域。天樞處理器的發布就代表著我國的自主研發晶片的技術又向前邁了一大步,是打破國外晶片技術領域壟斷的最重要的一步。意味著我國的晶片不再需要依賴於西方國家。在21世紀,科學技術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只有掌握了核心的技術才會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全球發展半導體晶片行業時,如何製造晶片一直是各大加工廠商的核心秘密。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晶片製造關鍵之一——光刻膠 晶片生產過程整體上可以分為三個環節,分別是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和晶片封裝。其中晶片製造是最硬核的一個步驟,涉及到各種頂尖的技術,設備和材料等等。 任何一個細節出現紕漏,都有可能影響晶片製造的效果。
  • 中國最大半導體企業研發Risc-V晶片,打破ARM的壟斷局面
    目前移動處理器市場已幾乎完全由ARM壟斷,ARM佔有移動處理器市場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不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越來越擔憂這種過於依賴ARM架構對於中國晶片產業的來說存在隱患
  • 晶片的榜樣「大型盾構機」,從被封鎖到壟斷全球
    尤其是最近,川普下令封鎖大部分晶片相關企業與華為的合作,一石激起千層浪,網際網路上討論不斷。看衰華為、看衰我國晶片事業者大有人在。誠然,對於目前的中國來說,晶片技術是一個短期內難以攻克的險關。就仿佛兩個高手同臺競技,結果我們上來就被人扼住了喉嚨。
  • 中國邁出關鍵一步,6nm晶片強勢官宣,美國的封鎖不攻自破
    科技水平是評判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標準之一,而以往我國受到了許多國家的處處「針對」,通過技術上的封鎖,來令中國發展停滯不前。但中國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這段時間展現的淋漓盡致,依靠自主研發成為了世界上又一科技大國。
  • 中國晶片再傳佳音,打破美國技術封鎖,速度之快讓美方始料未及
    在如今這個智能網際網路時代,手機等終端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手機已經完全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在手機中,最核心的東西就是處理器,而處理器的核心又是CPU晶片。所以,對於手機等智能設備來說,晶片才是重中之重。但對於絕大多數國家而言,晶片製造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原因是太難了。
  • 打破美日韓壟斷!中企強勢「突圍」,晶片月產擬翻倍至10萬片
    近年來,加速晶片國產化進程已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當下較為重要的議題之一。據日經亞洲評論1月12日報導,中國存儲晶片製造商——揚子存儲正在加速生產。 報導指出,揚子儲存計劃於2021年實現每月的存儲晶片產量增加一倍,達到10萬片晶圓,約佔全球總產量的7%。
  • 中國晶片打破日韓壟斷,國產化加速進行中
    這一系列的設備,材料和技術構成了晶片組織架構。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卻讓世界晶片發展了幾十年。而關鍵在於,我國發展的幾十年把晶片做到了世界第一,而我國用同樣的幾十年,把房地產做到了世界第一。所以說在資源的傾斜上,造成了國內外晶片差異化。
  • 比亞迪為蘋果代工iPad,打破IGBT晶片壟斷,市值暴漲創下歷史新高
    比亞迪遵循「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始終堅持自主研發和自主生產。現在的比亞迪,不僅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汽車銷量也非常可觀,是實至名歸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NO.1。除了車企這個本職之外,比亞迪的加工製造能力也非常強。今年年初,國內疫情全面爆發,防疫用品嚴重短缺之時,比亞迪跟隨五菱的腳步開始生產口罩。
  • 國產晶片迎來突破,中國巨頭造出光刻膠,打破日本技術壟斷
    光刻膠是一種對光敏感的混合液體,是半導體晶片製造過程中所需的關鍵材料,主要用於光刻曝光環節。光刻膠巨頭技術壁壘高的特點、市場集中度高的特點,給我國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長時間來,KrF、ArF高端光刻膠市場,被日本企業所壟斷。日本信越化學、東京應化、合成橡膠等企業,都在ArF光刻膠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其次是美國、韓國企業。
  • 比晶片更緊迫,美國幾乎壟斷全球市場,中國用20年才嶄露頭角
    「缺芯少魂」一直是中國信息產業的痛點。而無論是晶片還是作業系統,美國都處於壟斷地位。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就因為沒有掌握晶片的核心智慧財產權,而處處受制於美方。華為、中芯國際等在晶片技術的研發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的中國科技巨頭,更是成為美國商務部制裁的主要目標。
  • 短短29天時間,中國晶片巨頭「猛虎出籠」,打破美方晶片封鎖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近年來,國家對晶片領域扶持力度增大,而在華為尋求臺積電代工受阻後,作為中國內陸晶片代工巨頭的中芯國際更是受到大眾的關注在5月5日,中國國際宣布將於科創板上市的消息,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6月1日,中芯國際的遞交的申請被受理,6月19日,成功過會。同月29日,中芯國際的科創板註冊申請獲得證監會的同意。中芯國際僅用29天的時間,便走完其他公司或許要費上幾年才能通過的上市流程,堪稱神速,創下了科創板最快紀錄。
  • 中國芯傳來捷報,國產光刻機打破技術封鎖,沒有ASML照樣獨立自主
    大家都知道,在全球科技發展史中,我國一直都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即便在科技強國的道理下,我國在通信、網際網路等層面的發展程度已經超過了歐美國家,但最為關鍵的晶片,我國企業依舊受限於人。要知道,晶片作為電子產品的核心零件部分,直接決定了產品的性能,所以在缺乏晶片技術的情況下,也使得我國龐大電子產業結構不可避免需要面臨風險。在一般情況下,晶片當前普遍被應用在通信、航天、醫療等重要領域,由於做工和對精細度的要求較高,因此科研實力較為薄弱的公司,很難在晶片技術上實現突破。
  • 中再集團:打破國外巨災風險管理技術壟斷 打造平安中國
    原標題:中再集團:打破國外巨災風險管理技術壟斷 打造平安中國   12月24日,第266場
  • 晶片為什麼是個「大坑」?中國晶片市場的真實困境是什麼?
    #2020年因為美國的原因,晶片成了熱門詞,OV開始做晶片,就連曾經解散了澎湃的小米也在今年流出來了S2的小道消息,2017年澎湃發布會上,雷軍曾說過,晶片是手機科技的制高點,小米要成為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但和我認知不同,作為科技代名詞的晶片,卻是一門血虧的生意,也可以說是富人的韭菜收割機。
  • 比晶片更迫切!95%的市場被美壟斷,能依仗的還是華為
    在如今這個現代化的社會,任何一種自動化設備都離不開晶片,也是因此晶片一直被大家當成現代工業之"心"。如今全球在晶片製造領域最為領先的就是美國的技術,這種強"技術壟斷"能力最終導致了華為在過往的1、2年中接連遭受打壓。
  • 美系晶片在華收縮:大廠急備貨 國產替代機會來了?
    經銷商也從另一家美系晶片美光科技(Micron)的代理商處聽聞了物料短缺、晶片不夠的消息。美光科技是存儲器晶片的寡頭之一,壟斷全球1/4的產能,存儲器晶片也是智慧型手機的關鍵部件。一時間,兩大美系晶片巨頭均在中國出現收縮跡象。經濟觀察報以郵件的形式向TI求證代理商取消的原因,至截稿時尚未獲得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