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晶片更緊迫,美國幾乎壟斷全球市場,中國用20年才嶄露頭角

2021-01-07 數碼密探

「缺芯少魂」一直是中國信息產業的痛點。而無論是晶片還是作業系統,美國都處於壟斷地位。

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就因為沒有掌握晶片的核心智慧財產權,而處處受制於美方。華為、中芯國際等在晶片技術的研發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的中國科技巨頭,更是成為美國商務部制裁的主要目標。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多年來我國一直在加大晶片研發方面的資源投入,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扶持國內的晶片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號稱信息產業的「魂」的作業系統的攻關,比晶片要更緊迫。畢竟,在作業系統領域,美國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

在手機行業,谷歌Android和蘋果iOS處於絕對壟斷的地位;在PC領域,微軟Windows以及Linux更是絕對的王者。

如果美國想要在作業系統上搞小動作甚至實施制裁的話,全球各國恐怕都難逃一劫。故而,我國很早便開始自研國產作業系統,至今為止已經摸索了20年。

資料顯示,上個世紀末期,我國便開始展開作業系統的自主研發,2002年「國產伺服器作業系統內核」也被列入國家863項目。

雖說在系統生態上,國產作業系統還不能與美國Android、Windows相抗衡,但經過數十年的探索,國產作業系統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優勢。

在PC領域,麒麟系、統信UOS和Deepin處於行業龍頭地位。

以統信UOS為例,該系統由Deepin團隊開發而來,主攻商用領域。目前,統信UOS已經發布了社區版、個人版、企業版等六個版本,積累了超100萬開源社區用戶。

可以說,統信UOS是目前信創領域適用度最好的民用國產作業系統。

至於手機端,熱度最高且最值得期待的當屬鴻蒙OS。

數據顯示,華為鴻蒙全球註冊開發者數量已經超過180萬,全球集成HMS Core的應用數量超9.6萬個。12月初,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版本開啟內側,預計2021年,符合條件的華為手機將全面升級鴻蒙OS 2.0手機版。

由此可見,在國產作業系統上,我國歷經20多年的努力終於嶄露頭角。雖然還不能打敗美國作業系統,但已經能夠實現國產替代,向擺脫「卡脖子」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上述提及的國產作業系統,你知道哪一個?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

相關焦點

  • 比晶片更容易被卡脖!美國壟斷95%市場,中國花20年時間嶄露頭角
    科技霸權是美國維持其霸主地位的4大霸權之一,儘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的科技水平大幅度領先世界上其它國家,但是隨著美國產業空心化以及中國的持續發展,中國的科技正在快速追趕美國,儘管美國仍舊有著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但是由於缺乏市場跟產業鏈,要真正推動相關科技的發展極為困難。
  • 比晶片更「迫切」!美國壟斷95%市場,中國花20年時間嶄露頭角!
    「缺芯少魂」是中國信息產業之痛。如今美國已經在晶片領域卡中國脖子,未來它是否會在其它領域做出某些「瘋狂舉動」還很難說,所以,儘快突破卡脖子技術對我們來說迫在眉睫。接下來就來談談我國另外一個容易被卡脖子的領域——作業系統。
  • 比晶片需求更迫切!美國壟斷全球95%市場,我們花20年難成氣候
    而在這些智能化設備裡,作業系統就是關鍵之一,該種操作程序控制著電子設備裡面的信息運轉方向,不過,這項核心技術幾乎是被美國壟斷,不僅僅是在科技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的東方大國,其實世界上相當之多的一部分國家都使用的是美國所研發的作業系統。
  • 95%的市場被美國壟斷!比晶片更重要,國產作業系統能否翻身?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晶片半導體行業的壟斷地位,對中國晶片企業打壓不斷升級。 但中國下有華為海思、中芯國際、上海微電子等一大批半導體後備企業,上有02專項和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晶片困境只是暫時的,破局的過程是艱難的,但結果是光明的。
  • 比晶片更迫切!95%的市場被美壟斷,能依仗的還是華為
    在如今這個現代化的社會,任何一種自動化設備都離不開晶片,也是因此晶片一直被大家當成現代工業之"心"。如今全球在晶片製造領域最為領先的就是美國的技術,這種強"技術壟斷"能力最終導致了華為在過往的1、2年中接連遭受打壓。
  • 國產廠商強勢崛起,晶片、系統全自研,壟斷美國75%市場份額!
    導讀:國產廠商強勢崛起,晶片、系統全自研,壟斷美國75%市場份額!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正在不斷的加深,作為現代科技領域發展的核心,半導體晶片對於整個科技領域發展的重要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由於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再加上長期以來「造不如買」思想的嚴重影響,也導致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始終比較落後!
  • 比晶片更迫切!美國壟斷95%作業系統市場,中國是如何應對的?
    自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屢屢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展開攻擊,從華為到中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兩家頂尖設計和生產公司全部被納入美國的制裁範圍之內,在國人大呼不公,大感惋惜之餘,其實,在作業系統的領域,中國差距美國差距的更大,可以說,中國尚且沒有出現值得被美國制裁的對象。
  • 日本媒體:美國打開潘多拉魔盒,中國獠牙漸顯有望壟斷晶片市場
    當然,這還是因為中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迅速,我一直都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同樣的,我們現在也能感受到中國科技在世界上有怎樣的影響力。我國的科技在世界上也是開始佔據了更大的比重,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美國才開始打壓中國的發展的,尤其是美國開始打壓中國的科技企業,其中先後就有聯想,大疆,華為等企業遭到了美國的「襲擊」,其中華為無疑是被美國針對的最慘的中國企業。
  • 手機上的關鍵晶片,幾乎被日美壟斷,中國晶片公司打破技術封鎖
    這導致目前,在許多與晶片相關的行業仍處處受制於人,例如光刻機製造、晶片製造等方面。 雖說華為、聯發科等巨頭已經掌握了手機處理器設計能力,但手機上的另外一種關鍵晶片,目前依舊被日美企業壟斷,該產品正是射頻晶片。
  • 比晶片被「卡脖子」更讓人擔心!被國外壟斷95%...
    中興事件之後,晶片問題就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科技霸權,在晶片領域卡住中企的脖子。一年多的時間內三次升級出口禁令,切斷華為自研手機晶片和向第三方採購的途徑,美國的PC處理器企業英特爾和AMD也一度斷供華為。此外,美國還把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限制其生產10納米以下製程的晶片。
  • 中國最大半導體企業研發Risc-V晶片,打破ARM的壟斷局面
    目前移動處理器市場已幾乎完全由ARM壟斷,ARM佔有移動處理器市場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不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越來越擔憂這種過於依賴ARM架構對於中國晶片產業的來說存在隱患
  • 比晶片還要重要?中國企業苦研20年,終於打破西方技術壟斷
    但是縱觀半導體產業誕生的這幾十年時間裡,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想要掌握領先的晶片技術,因為只有將晶片做到了新的高度,科技水平才能進一步提高。有人曾說:晶片是二十世紀最關鍵的科技產物,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現在看來,這種說法一點也沒錯,別看一顆晶片只有指甲蓋大小,但是它卻蘊含著難以想像的能量,我們的手機和電腦之所以能發揮出這麼多功能,就是因為得到了晶片的支持。
  • 美國專家:當初就不該逼迫中國自研光刻機,中國或將壟斷晶片市場
    美國針對我們國家的晶片禁令令我們國家深刻的知道了半導體行業的重要性,並且我們也是深刻的了解到了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只有我們自己掌握了核心技術,這樣我們國家才能夠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掌握主動權,否則就只會像現在這樣,在美國的打壓下無可奈何。
  • 晶片的榜樣「大型盾構機」,從被封鎖到壟斷全球
    晶片的榜樣「大型盾構機」,從被封鎖到壟斷全球。「大型盾構機」,從被封鎖到壟斷全球我國現在有一款出口量佔世界3分之2的重工機械——盾構機,不僅能為我國帶來不菲的經濟收入,還能使我國收穫許多國家的友誼。我國在這樣的環境下,花了20年時間,突破了層層技術封鎖,並且大量進行技術創新,反奪了3分之2的國際市場,還在這個過程中收購了幾家國際巨頭企業。中國盾構機反敗為勝的傳奇,從被封鎖到壟斷全球,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 三星職員:美國不及時止損,不珍惜半導體市場,如今或被中國壟斷
    所以說,中國科技能夠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是殊為不易了,畢竟我們國家原本落後了發達國家那麼多如今照樣是追趕上來了,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就感到懈怠。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成功就開始驕傲自滿,實際上我們國家科技實力和美國之間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
  • 打破美日韓壟斷?中國晶片加速國產化,國家開始「放大招」了
    如果說中國沒有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在電子商務上會分分鐘取而代之;如果說中國沒有了華為,又有哪一家公司可以替代,或許華為的兄弟企業中興通訊會扛起我國通訊的大旗。美國對華為科技封鎖以及晶片限制,驚動了整個晶片產業,非要用一句話形容華為的話,就是「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 晶片為什麼是個「大坑」?中國晶片市場的真實困境是什麼?
    #2020年因為美國的原因,晶片成了熱門詞,OV開始做晶片,就連曾經解散了澎湃的小米也在今年流出來了S2的小道消息,2017年澎湃發布會上,雷軍曾說過,晶片是手機科技的制高點,小米要成為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但和我認知不同,作為科技代名詞的晶片,卻是一門血虧的生意,也可以說是富人的韭菜收割機。
  • 國產CPU年售50萬顆!中企用20年時間,打破了美國壟斷的核心技術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國產CPU年售50萬顆!中企用20年時間,打破了美國壟斷的核心技術。半導體領域核心技術的缺失,一直以來都困擾著我們,長期以來面臨的缺芯少屏,也成為了國內科技發展最大的一顆絆腳石,好在目前國內的科技企業明白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摒棄掉了「造不如買」的商人思維,開始走科研的道路。
  • 失去中國手機企業支持,高通首次在全球手機晶片市場敗給中國晶片
    2011年中國手機企業小米首次推出手機,高通選擇支持小米並成為後者的股東,它給予小米以強力支持,它的高端晶片都優先供應給小米。在高通的支持下,小米的饑渴營銷模式才能得以推行。 小米也借著高通的支持,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就做到了中國手機第一名、全球手機市場第三名,由此高通聲名鵲起,此後中國的其他手機企業如OPPO、vivo紛紛選擇與高通合作,高通迅速奪下了全球手機晶片一哥的位置。
  • 中國晶片為何難做到自主?就算主導半導體的美國都無法獨立製造!
    全球高科技產業的市場研究機構集邦諮詢在12月7日稱,美國對中芯國際的制裁不但會威脅到該公司本身的上遊設備供應鏈,而且將「嚴重危及」中國矢志在半導體領域自力更生的戰略目標。由於沙子是用於生產矽、也就是絕大多數半導體的原材料,所以全球高科技的繁榮被形容為是建立在「沙子」之上的。對中國來說,這一說法還更具一層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