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少魂」一直是中國信息產業的痛點。而無論是晶片還是作業系統,美國都處於壟斷地位。
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就因為沒有掌握晶片的核心智慧財產權,而處處受制於美方。華為、中芯國際等在晶片技術的研發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的中國科技巨頭,更是成為美國商務部制裁的主要目標。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多年來我國一直在加大晶片研發方面的資源投入,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扶持國內的晶片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號稱信息產業的「魂」的作業系統的攻關,比晶片要更緊迫。畢竟,在作業系統領域,美國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
在手機行業,谷歌Android和蘋果iOS處於絕對壟斷的地位;在PC領域,微軟Windows以及Linux更是絕對的王者。
如果美國想要在作業系統上搞小動作甚至實施制裁的話,全球各國恐怕都難逃一劫。故而,我國很早便開始自研國產作業系統,至今為止已經摸索了20年。
資料顯示,上個世紀末期,我國便開始展開作業系統的自主研發,2002年「國產伺服器作業系統內核」也被列入國家863項目。
雖說在系統生態上,國產作業系統還不能與美國Android、Windows相抗衡,但經過數十年的探索,國產作業系統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優勢。
在PC領域,麒麟系、統信UOS和Deepin處於行業龍頭地位。
以統信UOS為例,該系統由Deepin團隊開發而來,主攻商用領域。目前,統信UOS已經發布了社區版、個人版、企業版等六個版本,積累了超100萬開源社區用戶。
可以說,統信UOS是目前信創領域適用度最好的民用國產作業系統。
至於手機端,熱度最高且最值得期待的當屬鴻蒙OS。
數據顯示,華為鴻蒙全球註冊開發者數量已經超過180萬,全球集成HMS Core的應用數量超9.6萬個。12月初,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版本開啟內側,預計2021年,符合條件的華為手機將全面升級鴻蒙OS 2.0手機版。
由此可見,在國產作業系統上,我國歷經20多年的努力終於嶄露頭角。雖然還不能打敗美國作業系統,但已經能夠實現國產替代,向擺脫「卡脖子」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上述提及的國產作業系統,你知道哪一個?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