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晶片更迫切!95%的市場被美壟斷,能依仗的還是華為

2021-01-07 網易

2021-01-05 00:39:48 來源: 紫荊

舉報

  晶片有多重要?

  在如今這個現代化的社會,任何一種自動化設備都離不開晶片,也是因此晶片一直被大家當成現代工業之"心"。如今全球在晶片製造領域最為領先的就是美國的技術,這種強"技術壟斷"能力最終導致了華為在過往的1、2年中接連遭受打壓。

  

  而打壓的目的就是因為華為在5G技術上體現出的先進能力,對方怕我們繼續發展下去,會威脅到其在網絡通信領域的宰制力。斷了供貨來源的華為,沒有任何的辦法,只能靠僅有的晶片庫存艱難度日。

  

  我們也都知道在晶片的研製上,我們十分迫切,因為我國本就是一個半導體消費大國。好在我們有華為這樣的"國產之光"企業,它也早就拋棄了一切幻想,不管是"卸重"出售華為,還是加速晶片產業鏈的布局,我們都不難看出。

  

  而在如今,有一個領域的處境可以說比晶片更加迫切,因為它更容易被"卡脖子",它就是被譽為現代信息工業之"魂"的作業系統。

  如今全球主要的作業系統都是由美研發,在PC端,最被人熟知的Windows系統就是微軟的產品,而這個系統在整個PC端的統治力讓人咋舌。據相關數據統計,Windows系統如今全球的佔有率達到了86%,這個數據基本上達到了"壟斷"級別。而能在Windows系統如此大的市場份額之下,還能具備一定生存空間的作業系統卻也是蘋果的Mac OS。

  

  也就是說,蘋果的專有系統Mac OS以及Windows基本上在PC端具有壟斷性的優勢,而在移動端領域依舊如此。雖然沒有像Windows這種"大體量"的企業,但谷歌的安卓以及蘋果的IOS也是已經將市場份額控制的死死的,達到了95%的市場份額。

  

  在如今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在作業系統上,95%的市場被美壟斷,可想而知一切有多麼迫切。

  之前華為就因為這種現狀在海外手機業務上吃了虧,當時對華為的制裁當中谷歌禁止使用華為的GMS生態,直接讓華為在歐洲手機市場丟失了龍頭寶座。其實與晶片一樣,在作業系統上,我們也不能抱有任何的幻想,這也一直是我國的長期發展戰略,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推動國產作業系統的研發工作。

  

  在長達20年的發展歷程當中,中國作業系統還是取得了一些矚目的成績,其中在PC端麒麟系統和通信UOS已經接近成熟。而在手機端領域,我們能依仗的還是華為,其鴻蒙系統已經上線HMS,而且HMS生態發展態勢也不錯,目前已經有超過180萬的全球註冊開發者,也許在未來的某天,我們會迎來屬於自己的國產作業系統。

  

  讀者朋友們,對於"比晶片更迫切!95%的市場被美壟斷,能依仗的還是華為"這一話題,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比晶片更「迫切」!美國壟斷95%市場,中國花20年時間嶄露頭角!
    比如在PC領域,根據調研機構Netmarketshare發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的整體市場份額超過86%,可謂是「一統江湖」!而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蘋果Mac OS,不足10%;僅這兩家美國公司,就壟斷了全球95%以上的作業系統市場份額。在手機端的作業系統方面,基本上由安卓和蘋果iOS兩大作業系統壟斷。
  • 比晶片需求更迫切!美國壟斷全球95%市場,我們花20年難成氣候
    「缺芯少魂」中的芯,則是晶片;魂,則是作業系統,這一現象的發生其實也是東方大國信息產業最大的短板。顯然美國是知道東方大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缺陷,所以美國專門針對這一短板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攻擊,按照美國現在針對東方大國的科技信息領域如此大動幹戈的趨勢,並不排除在未來,該國還要針對東方大國的多個領域進行「瘋狂攻擊」。面對美國的「精準打擊」,東方大國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突破美國的故意為難,晶片是,作業系統更是。
  • 比晶片更迫切!美國壟斷95%作業系統市場,中國是如何應對的?
    被美國人壟斷95%以上的作業系統 電腦、手機已經是現代生活最常見的用品,尤其是手機,片刻不離其身,但是在全球手機端的作業系統領域,安卓和蘋果
  • 95%的市場被美國壟斷!比晶片更重要,國產作業系統能否翻身?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晶片半導體行業的壟斷地位,對中國晶片企業打壓不斷升級。 但中國下有華為海思、中芯國際、上海微電子等一大批半導體後備企業,上有02專項和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晶片困境只是暫時的,破局的過程是艱難的,但結果是光明的。
  • 比晶片被「卡脖子」更讓人擔心!被國外壟斷95%...
    中興事件之後,晶片問題就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科技霸權,在晶片領域卡住中企的脖子。一年多的時間內三次升級出口禁令,切斷華為自研手機晶片和向第三方採購的途徑,美國的PC處理器企業英特爾和AMD也一度斷供華為。此外,美國還把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限制其生產10納米以下製程的晶片。
  • 比晶片更容易被卡脖!美國壟斷95%市場,中國花20年時間嶄露頭角
    比晶片更容易被卡脖根據根據調研機構Netmarketshare發布的數據,當前微軟在全球所佔有的市場份額超過了86%,而蘋果Mac os則佔據了不到10%,這兩家美國科技企業在PC領域佔據了全球超過95%的市場份額,而在手機領域,蘋果跟安卓也佔據了大多數的份額。
  • 打破美日韓壟斷?中國晶片加速國產化,國家開始「放大招」了
    儘管華為在發展的過程中接二連三受到美國的幹擾與打壓,但在今年三季度還是以30%的市佔比贏得了全球通訊設備市場的第一寶座。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是華為經過不懈努力換來的豐碩成果。可是這依然擺脫不了華為存在的「軟肋」,亦或者是我國科技企業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最大「短板」。 眾所周知,自華為被制裁以來,美國就多次修改晶片出口規則,導致了包括臺積電、美光、三星、索尼、高通、中芯等在內的晶片企業無法在供應華為晶片。不難發現,這些企業都是華為的供應鏈,但是他們大多都是美日韓晶片企業,而為數不多的中企卻也受到了限制,是因為都用到了美國的技術。
  • 比晶片更緊迫,美國幾乎壟斷全球市場,中國用20年才嶄露頭角
    而無論是晶片還是作業系統,美國都處於壟斷地位。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就因為沒有掌握晶片的核心智慧財產權,而處處受制於美方。華為、中芯國際等在晶片技術的研發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的中國科技巨頭,更是成為美國商務部制裁的主要目標。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多年來我國一直在加大晶片研發方面的資源投入,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扶持國內的晶片企業。
  • 國產廠商強勢崛起,晶片、系統全自研,壟斷美國75%市場份額!
    導讀:國產廠商強勢崛起,晶片、系統全自研,壟斷美國75%市場份額!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正在不斷的加深,作為現代科技領域發展的核心,半導體晶片對於整個科技領域發展的重要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由於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再加上長期以來「造不如買」思想的嚴重影響,也導致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始終比較落後!
  • 手機上的關鍵晶片,幾乎被日美壟斷,中國晶片公司打破技術封鎖
    這導致目前,在許多與晶片相關的行業仍處處受制於人,例如光刻機製造、晶片製造等方面。 雖說華為、聯發科等巨頭已經掌握了手機處理器設計能力,但手機上的另外一種關鍵晶片,目前依舊被日美企業壟斷,該產品正是射頻晶片。
  • 中國最大半導體企業研發Risc-V晶片,打破ARM的壟斷局面
    目前移動處理器市場已幾乎完全由ARM壟斷,ARM佔有移動處理器市場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不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越來越擔憂這種過於依賴ARM架構對於中國晶片產業的來說存在隱患
  • 日本媒體:美國打開潘多拉魔盒,中國獠牙漸顯有望壟斷晶片市場
    當然,這還是因為中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迅速,我一直都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同樣的,我們現在也能感受到中國科技在世界上有怎樣的影響力。我國的科技在世界上也是開始佔據了更大的比重,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美國才開始打壓中國的發展的,尤其是美國開始打壓中國的科技企業,其中先後就有聯想,大疆,華為等企業遭到了美國的「襲擊」,其中華為無疑是被美國針對的最慘的中國企業。
  • 華為鴻蒙之後,另一國產作業系統開始內測,打破微軟的壟斷
    近兩年,中興、華為相繼遭到美國制裁,兩家企業的遭遇也給國內科技公司敲響警鐘,技術去美化勢在必行。而在眾多技術中,最迫切需要實現突破的當屬系統和晶片。目前以中芯國際為首的國內晶片製造企業,正在不斷改進技術。系統方面,華為則是於12月16日帶來了鴻蒙OS手機開發者測試版。其實,除了兩家頭部廠商外,國內還有其他公司正在嘗試打破海外企業的市場壟斷。
  • 晶片格局迎來重新洗牌!高通在中國市場吃癟,華為海思後繼有人了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華為海思後繼有人了!高通在中國市場吃癟,全球晶片格局迎來重新洗牌。在海思麒麟晶片停產之後,全球晶片格局迎來了全新的洗牌,高通在中國市場的吃癟,給了其它晶片企業機會,華為海思總算是後繼有人了。
  • 美國專家:當初就不該逼迫中國自研光刻機,中國或將壟斷晶片市場
    晶片禁令看似是針對華為的晶片供應,實際上針對的是我們國家的半導體行業,尤其是光刻機技術,也許大家可能對光刻機技術不是特備的了解,但是大夥只需要記住,光刻機是生產晶片必須的設備,而我們國家的光刻機技術和美國荷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 比晶片還迫切!三大中企強勢出手,必須突破
    比晶片還迫切從2018年開始,隨著美國針對我國中興、華為發動相關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禁令之後,讓我國科技企業深刻地認識到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不足,因此,在2020年我國大舉投入資金和人才進入國產半導體晶片領域,力求在5年之內實現70%的晶片自給。
  • 國產晶片終於逆襲!華為海思首次登頂中國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市場
    【天極網手機頻道】眾所周知,華為海思研發的麒麟系列晶片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認可,搭載在華為手機上的麒麟SoC在許多方面已經不輸高通驍龍SoC,在部分領域甚至還遠遠領先。正因如此,曾經國外進口手機晶片壟斷中國市場的局面已經消失。
  • 華為受影響的的不只是麒麟,還有一種晶片,95%來自美國
    FPGA普通人對於晶片的了解,多數是在CPU、GPU方面。比如之前不管華為、高通還是聯發科每發布一款新的晶片的時候,都會對CPU、GPU的性能做重點的介紹,可見這兩的晶片對於一款集成晶片的重要性。但是還有一個晶片,它的名字雖然很少被人提及,但是它卻有著不亞於CPU、GPU的重要性,它就是FPGA。
  • 補齊短板,華為自研顯卡打破壟斷!軟硬並進,這三項更受大家歡迎
    晶片最嚴禁令的實施,給了華為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使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和運營商業務受到了不小的損失。尤其是手機業務不斷下滑,但華為囤積了大量的晶片,也給華為爭取了有限的時間,華為也開始向IDM進軍,自建晶圓廠。
  • 華為不斷傳出好消息!中企加速半導體國產化進程,打破日韓壟斷!
    該排名是基於四個維度來分析而得出的結果,即基帶容量、頻射產品組合、部署簡易度及技術演進能力,華為獲得冠軍,也就意味著華為正在成為5G相關方面的「領導者」。華為好消息不斷作為5G技術的引領者,越來越多的國家向華為拋去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