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9天時間,中國晶片巨頭「猛虎出籠」,打破美方晶片封鎖

2020-12-22 數碼小妖精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

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

近年來,國家對晶片領域扶持力度增大,而在華為尋求臺積電代工受阻後,作為中國內陸晶片代工巨頭的中芯國際更是受到大眾的關注,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眾人的心。在5月5日,中國國際宣布將於科創板上市的消息,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6月1日,中芯國際的遞交的申請被受理,6月19日,成功過會。同月29日,中芯國際的科創板註冊申請獲得證監會的同意。中芯國際僅用29天的時間,便走完其他公司或許要費上幾年才能通過的上市流程,堪稱神速,創下了科創板最快紀錄。目前,中芯國際已經確定發行價為27.46元/股,並且將於7月7日開始申購,換句話說,這家中國晶片巨頭即將「猛虎出籠」,預計市值將達到1960億,成為科創板最大的IPO。

而中芯國際之所以會創下如此快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已是香港上市企業,企業已經得到了規範,其治理結構、財務透明度等都做得不錯。此次上市,中芯國際擬募集200億資金,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儲備資金以及補充流動資金三大項。

未來,投身A股的中芯國際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有望打破美方的晶片封鎖。目前,中芯國際已經形成從0.35微米到40納米的成熟邏輯技術,並研發出28nm與14nm的先進邏輯技術,同時,中芯國際的N+1工藝更是備受關注,據悉,該工藝能與7nm工藝相媲美。

在中芯國際的總營收中,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業務便為其帶來93%的營收。受到ASML高精度光刻機遲遲沒有交付的影響,不少人擔心中芯國際的工藝會因此止步不前,但其卻巧妙的通過技術的改進,用現有裝備向更高精度晶片向前一步,表現很是亮眼。

而在近來,中芯國際更是好消息不斷。得益於在一季度的9.04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64億元亮眼業績和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中芯國際增加支出資本,從原來的32億美元調整至43億美元。同時,還有兩家國家級基金向中芯國際注資22.5億美元。而在近日,中國信科與上海集成電路產業也成為中芯國際戰略投資者。

據悉,二者共斥資25億元,用於中芯國際科創板IPO戰略配售。而受中芯國際種種好消息影響,港股市值也在迎來大漲,到7月7日,中芯國際每股股價已至38.2港元,市值為2173.83億港元。而在一個月前,中芯國際港股股價僅18.68港幣,可見其增長速度。

歡迎關注數碼小妖精,一個有趣且有觀點的科技自媒體

相關焦點

  • 手機上的關鍵晶片,幾乎被日美壟斷,中國晶片公司打破技術封鎖
    這導致目前,在許多與晶片相關的行業仍處處受制於人,例如光刻機製造、晶片製造等方面。 雖說華為、聯發科等巨頭已經掌握了手機處理器設計能力,但手機上的另外一種關鍵晶片,目前依舊被日美企業壟斷,該產品正是射頻晶片。
  • 中國晶片再傳佳音,打破美國技術封鎖,速度之快讓美方始料未及
    在手機中,最核心的東西就是處理器,而處理器的核心又是CPU晶片。所以,對於手機等智能設備來說,晶片才是重中之重。但對於絕大多數國家而言,晶片製造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原因是太難了。
  • 中國邁出關鍵一步,6nm晶片強勢官宣,美國的封鎖不攻自破
    科技水平是評判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標準之一,而以往我國受到了許多國家的處處「針對」,通過技術上的封鎖,來令中國發展停滯不前。但中國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這段時間展現的淋漓盡致,依靠自主研發成為了世界上又一科技大國。
  • 請回答2020:晶片巨頭併購潮究竟意味著什麼?
    今年下半年,腦極體開始系統性地關注半導體晶片(IC)產業的發展,也在專注智能科技生態的極術社區中分享了我們對IC產業相關技術、公司、地區的突圍法則的研究。而就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也注意到全球IC產業迎來再一次短暫而劇烈的產業大併購,從7月份開始,短短四五個月時間,全球幾大晶片巨頭髮起的五起併購,其規模已經超過2015年一整年併購規模。
  • 歐洲巨頭送千億晶片支援,無美國技術川普管不到
    圖為華為商標自從美國方面宣布對華為進行晶片禁運之後,很可能將導致華為市場萎縮,與此同時,歐洲巨頭馬上就送來了千億晶片支援,這家晶片巨頭就是英飛凌,並且它還宣布將無限制對華供貨,因為沒有美國技術所以川普也管不到
  • 將拋棄最親密合作夥伴:晶片巨頭聯盟被打破
    【12月26日訊】導語,在全球PC市場中,美國微軟公司和Intel一直都是最親密的合作夥伴,因為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作為全球最大的電腦作業系統,而Intel又是全球PC晶片巨頭,而它們又通過Windows系統和Intel晶片形成了「wintel」聯盟,直接改變了全球PC市場,影響著全球
  • 中國晶片巨頭強勢官宣,高通也沒有料到會這麼快
    如此局面之下,國產晶片終於有了新的突破,中國晶片巨頭紫光展銳,在近日強勢官宣了幾款全新的晶片產品。    中國晶片巨頭強勢官宣  據悉,紫光展銳是一家以經營中低端晶片產品為主的半導體企業,更是搶先華為、蘋果一步發布了自己的6納米晶片。
  • 國產晶片有希望了!獲兩大晶片架構力挺:可打破英特爾的壟斷地位
    Mac電腦上啟用M1晶片產品,這對於Intel 晶片霸主地位無疑也是會造成巨大的打擊;其實早在蘋果之前,華為就推出了鯤鵬920晶片產品,最高可擁有64核心設計,整體性能同樣也可以媲美頂級的Intel X86架構晶片產品,或許也是在蘋果、華為兩大晶片巨頭的啟示下,ARM官方也在近期推出了A78C晶片架構,改變了目前「大四核+小四核」八核心設計,全新A78C晶片架構可以完全採用八顆大核心設計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包括東京應化,富士膠片等日本企業都是光刻膠領域的巨頭。 因為在光刻膠產業有著極大的話語權,所以不少國家都要選擇與日本合作,進購光刻膠。日本長期維持對光刻膠的壟斷,但中國企業傳來好消息,突破了關鍵晶片材料,打破壟斷。
  • 中國晶片打破日韓壟斷,國產化加速進行中
    以前企業為了研發晶片技術,攻克技術難題,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現在有了免稅待遇,納米製程越高,經營時間越久,享有的免稅待遇就越好。這一切都是為了鼓勵國內半導體企業大力發展晶片。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也能促進國產企業對晶片技術上的突破。結合市場消息來看,國內晶片企業取得的進展也是可見的。
  • 晶片的榜樣「大型盾構機」,從被封鎖到壟斷全球
    尤其是最近,川普下令封鎖大部分晶片相關企業與華為的合作,一石激起千層浪,網際網路上討論不斷。看衰華為、看衰我國晶片事業者大有人在。誠然,對於目前的中國來說,晶片技術是一個短期內難以攻克的險關。就仿佛兩個高手同臺競技,結果我們上來就被人扼住了喉嚨。
  • 全球第五顆5nm晶片,國內巨頭拿下首發權,驍龍888的強勁對手!
    在過去兩個月時間裡,市面上出現了數款採用5nm工藝的晶片,最開始是蘋果A14晶片搭載在iPhone 12系列上,緊接著麒麟9000和蘋果M1晶片陸續登場,馬上第四款5nm晶片驍龍888也將首發了。
  • 美國能禁得了晶片,封得了華為,卻擋住不中國這家科技巨頭!
    因此美國在如今的各種科技領域都佔據著絕對的主導權,像是在各種各樣的專利方面,很多國家生產的產品,都需要向美國的科技企業繳納一定的專利費,就連在晶片這一方面,美國也有絕對的話語權,能供給給誰不能供給給誰,基本上都由美國說了算。然而美國能禁得了晶片,封得了華為,卻擋住不中國這家科技巨頭!
  • 打破美日韓壟斷?中國晶片加速國產化,國家開始「放大招」了
    如果說中國沒有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在電子商務上會分分鐘取而代之;如果說中國沒有了華為,又有哪一家公司可以替代,或許華為的兄弟企業中興通訊會扛起我國通訊的大旗。美國對華為科技封鎖以及晶片限制,驚動了整個晶片產業,非要用一句話形容華為的話,就是「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 還是離不開中國!又一美國晶片巨頭來中國投資,比爾蓋茨預言成真
    國際半導體協會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美國升級對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的制裁令之後,包括高通在內的美國半導體行業損失慘重,預計損失高達11137億人民幣!以大家熟知的美國晶片巨頭賽靈思為例,一直以來,華為都是該美企的主力客戶,為賽靈思創造了不少經濟收入,而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讓賽靈思不得不放棄與華為的合作。
  • 中國芯傳來捷報,國產光刻機打破技術封鎖,沒有ASML照樣獨立自主
    通常,晶片的生產包括了2大環節,一個是晶片架構的設計,另一個是製造,但限制我國晶片產業發展的並非是設計環節,而是製造。目前,包括華為海思、紫光展銳都實現了獨立設計晶片架構,但是晶片製造環節,尤其是對工藝製程要求較高的晶片,卻一直都需要依賴於臺積電,畢竟從現階段來看,只有臺積電才能獲得荷蘭ASML公司的高端光刻機,要知道,光刻機作為晶片製造環節的核心部件,在缺乏了光刻機設備後,晶片也只能依附在圖紙上。
  • 國產晶片再次突破「封鎖」這些國外企業開始緊張了
    中國的射頻前端模塊市場主要由美國和日本製造商劃分。美國和日本的製造商佔據了約95%的市場份額至於射頻細分模塊市場的細分,目前的情況主要是美國製造商佔據更多份額。在長期的市場細分和佔領方面,出現了四大巨頭,即思佳訊,高通,Qorvo和村田。
  • 荷蘭媒體:晶片禁令對華為效果有限,中國光子晶片助華為脫離險境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擅長的科技領域,也都會優先發展對自己有益的尖端科技,在各自的不懈努力下,每個國家都築起了高高的科技壁壘,一般來說,現代科技的壁壘已經越來越難以被打破,幸好我們國家這些年的科技發展也是不慢,在各類科技領域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 失去中國手機企業支持,高通首次在全球手機晶片市場敗給中國晶片
    小米也借著高通的支持,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就做到了中國手機第一名、全球手機市場第三名,由此高通聲名鵲起,此後中國的其他手機企業如OPPO、vivo紛紛選擇與高通合作,高通迅速奪下了全球手機晶片一哥的位置。
  • 晶片破壁者(二十一):纏繞中國晶片的《瓦森納協議》包圍圈
    在討論了一系列晶片產業的突圍歷史後,讓我們把拉視野回到現在。中美科技摩擦發生以來,晶片成為了最關鍵的「卡脖子」問題,大眾對中國半導體的關切程度也一下拉到了最高。  在圍繞晶片的爭端發生後,很多朋友第一時間會問,美國不賣晶片了,我們不能從其他國家買嗎?或者我們不能買了設備自己製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