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龍
提到「偽裝」偽裝這個詞,我們立刻想到這是一個貶義詞。是的,但是「偽裝」也是一種生存技巧,比如上面的圖片中的變色龍。
我們在生活中,與人交往想要左右逢源,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要要學會「偽裝」。
我們周圍什麼樣的人最聰明?是哪些把「精明」寫在臉上的人嗎?還是那些善於「偽裝」的人呢?有豐富閱歷的過來人,會異口同聲說「當然是善於偽裝的人更聰明。」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那些看起來平凡的人。史書上就記載一些人學會了這個技巧,獲得成功,甚至當上帝王,比如曹丕。
三國時期,曹操重視人才,更重視百年後接班人的選擇。曹丕是長子,是太子。曹植是次子,但是才華出眾,會作詩吟對,歌頌父功(拍馬屁),因此曹操更喜歡曹植,並且產生了立曹植為接班人的想法。
當曹丕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他明白誰當太子,誰就是以後的帝王。因此急忙找賈詡求教:「先生,我該怎麼辦?」
作為太子黨一方的人,賈詡知道必須處理好這件事情。思考良久,方想出對策,道:「曹植雖然才華橫溢,但是為人驕縱,輕視他人。太子卻接人待物,勝他一籌。我們現在只要將自己的優勢表現出來即可,然後像寒士一樣兢兢業業做事,不要違背做兒子的禮數,就可以了。」曹丕謝過賈詡,一夜沒睡。
次年,曹操親徵,途中紮營修整,曹植又來拍馬屁了,像往常一樣,高升誦讀自己新作的歌頌父親的文章來。
這時候,曹丕卻跪在營帳前大聲哭泣。曹操看到很不解,就問他:「你為何長跪不起,一句話也不說?」曹丕哽咽著回答說:「父親的年齡都這麼大了,應該是頤養天年的時候,還要掛帥親徵,作為兒子,我是每日都擔憂又難過,所以說不出話來。」
聽完曹丕的話,圍繞著的大小官員都被太子的人仁孝而掩面流淚。大家都覺得,曹植只會炫耀自己的才華和拍馬屁,一點為人子的孝道都沒有,恐怕難以勝任一國之君的位置。結果曹丕贏得了所有人心,在曹操死後,順利登上魏國皇帝的寶座。
「偽裝」是動物用來隱藏自己,或是欺騙其他動物的一種手段。不管是對於捕食者,還是對於獵物,「偽裝」的能力會對他們的生存產生重要的影響。
很多時候,「平凡」只是一種表象。通過這樣的「偽裝」,別人就無法看透你的真實身份,這正是為人初始的高明之處。
不急於表態,就會讓別人揣測不已,要學會「偽裝」。即使是面對必須要說出真相的時候,也不要將所有的事情都全盤託出,不然被人會將你看的透徹。只有「偽裝」才能讓別人忽略你的力量,不會將你作為勁敵加以防範,這樣就會為你減少一些麻煩,你要知道,有些麻煩足以致命。
其實,最聰明的人,最有本事的人,有才華也不會自作聰明,雖然能言善辯,但也是「偽裝」自己,表現得不會說話辦事一樣,才會讓人看不透。
「外亂內整,內精外鈍」,既是兵法的韜略,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將自己的智慧收斂起別人來,顯出一副混沌的樣子,才是城府深的表現。假裝糊塗,讓別人認為你無能,就會讓被人忽略你的存在,有必要的時候,能夠不動聲色的先發制人,這是兵家的計謀,也是人生的計謀,讓別人意料不到你的下一步,才能更好的贏得勝利。
「看不破」的秘訣就在於「偽裝」。讓人「看不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再好的計謀,也會百密一疏。因此,在「偽裝」的過程中,如果處理好疏漏的地方,就顯得尤為重要。
「處事不驚,必凌駕於事情之上;達觀權變,當安守於糊塗之中。」這句話道出了「偽裝」的玄機;如果你想一時讓人看不破,就需要藏巧於拙;想要讓人永遠看不破,就應該時刻發現和修復自己的「破綻」。
孔子告誡世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誇者無長。」白話文就是:如果你不懂的「偽裝」,一定會遭到別人的嫉恨和非議。
大多數人的本性都是喜歡直爽厚道的,而對於投機取巧之人是非常厭惡的。
可是,胸懷大志的人,要想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會「偽裝」,不會玩心機,這是絕對不行的,尤其是當他所處的環境並不盡如人意的時候,那就更要學會「偽裝」。
在這個殘酷的社會裡,為了不讓自己上當受騙,你必須將自己「偽裝」起來。為了讓別人看不破你,就要把握好自己的行為。
高興、快樂的時候,不能表現得太過張揚,你要學會「偽裝」低調做人。如果你對功名利祿「不屑一顧」,別人就不會對你產生妒忌,這對你是有利的。
悲傷、難過的時候,不能表現得太過悲觀,你要學會「偽裝」,要平靜自己情緒處事。如果想讓別人知道你經得起任何風浪,就要裝作鎮靜、不畏不懼。
生氣的時候,不能表現得太過暴躁,要學會「偽裝」,穩重對待,給別人留下懂得包容的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