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人際交往過程中,四步驟提升自身魅力和吸引力,樂於交往

2020-12-24 十八點心理

在一段與人相處的感情中,很多問題的出現都有一種存在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並不能讓我們及時去發現。人際關係的處理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門必修課,很多人際關係處理不好,關鍵點在於自我的警覺性不夠,自我的反思性不夠。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有些是純粹的交往,有些是帶有功利之心的交往。每一種交往都是一種人際的互動,人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情緒的變化。情緒是一種多變的,情緒是一種動態的,每一種動態的發展對於我們自己來說都是一種波動。

我們選擇和一個人交往的時候,往往看重的是這個人的才能、顏值、資源、地位、魅力、興趣等,因為被對方的某一特點吸引,就會產生一種動力的交往,這種動力來自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潛意識,自己有時候也無法察覺到。與人交往,總想能夠長久交往下去,這樣也能夠獲得持久性的內心安慰。

那麼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有魅力和吸引力呢?可以通過以下四步驟:

首先:注重自己的禮儀修養。一個粗魯的人,是不討人喜歡的,比如在吃飯間隙:大聲喧譁,對人指指點點,背後說人壞話。這些行為表現就會讓人看著不舒服,也很討厭。而一個溫文爾雅,個人修養非常好,那麼就會被很多人願意交往,因為交往起來很舒服呀。

其次:修煉自己的才華。對於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魅力會越來越放大,因為褪去了青澀的青春,褪去了幼稚的行為舉動,渾身散發出的是一種光芒。在沉澱自己才華的同時,也是在修煉自己的心境。一個才華橫溢的人通常會給予被人希望和力量。可以從自己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那麼很多人自然而然就願意交往。

其三:多去無條件幫助別人。幫助一個人,別人很大程度都會心存感激,尤其是雪中送炭的時候,那一刻的自己最真誠。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的內心是快樂的,因為付出的過程,是自己心甘情願的,這種心甘情願也是在和別人進行一個深度溝通交往的過程。就像在路上遇到一位漂亮的小姐姐,想要去搭訕,但是自己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搭訕?這時候可以跑上前去說:小仙女,你好,能否幫我拍下照片?一般這點舉手之勞都能夠輕易做到,於是兩個人就產生了連結。互幫互助其實就是一種良性交往的開始。

其四:讓自己變得有價值。一個人有沒有利用價值,是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方向,在一家公司裡面,如果一個人始終產生不了價值,那麼也是沒有用的,遲早一天會被公司開除掉。所以讓自己有價值,就是能夠讓周圍的人感覺到:我交往的人是非常有價值的,從心理層面會獲得榮耀感。一種榮耀感的產生,對於自己來說是一種標誌性的幸福感。所以有價值感,是人際交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特徵。

一輩子,不可能認識所有的人,但是遇上了誰,就好好交往吧。在交往過程中體現人性的光環;在交往過程中,去挖掘自己的潛力。一輩子時間很短,但是我們交往的人畢竟有限。讓自己做一個被人願意交往的人,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生命的走向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單程。我們遇見的每個人,有些人會陪伴自己走一段路,有些人會陪伴自己走幾段路,還有些人會陪伴自己走一輩子。珍惜遇見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個人真誠交往,散發人性的光芒。

相關焦點

  • 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太弱」,該怎麼辦?6個步驟,幫你提升
    人際交往能力弱的人,往往心理上承受的壓力會更大,很多事情要自己琢磨和消化,導致更容易胡思亂想,要是想不開,就更麻煩了。確實,人應該獨立、應該靠自己、應該有主見,但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自己現有狀態的基礎上,提升和精進人際交往能力,對自己是有很多好處的。
  • 人際交往的過程總結
    人際交往的過程總結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有的人懂得方法,就很輕鬆的能夠和新認識的人聊的很好,並且在以後的生活中交往密切、資源互助。而那些不懂得人際交往方法的人,初次見面不知道與對方聊什麼?
  • 心理學:人際交往中,比第一印象更重要的「近因效應」,別忽略了
    的確,人與人在交往之時,初次見面,彼此客氣,可能是因為禮貌,想給對方留下一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是,兩人在最後一次見面之時,所給彼此留下的印象,才會是更加真實的。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首因效應」,他是指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給彼此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決定著我們今後的交往,是否會順利。
  • 「人際交往距離」是心理學中指導夫妻、親子、婆媳關係最好的概念
    正文:心理學第一門專業課程——《普通心理學》中提到了 「人際交往距離」的概念:人際交往距離是指人與人的交往中,能夠讓個體舒適的空間和心理距離。在西方世界,人們都很尊重人際交往距離,認為隨意的越界是一種粗魯的行為,在普通朋友或陌生人間如是,在家庭成員之間更是如是。德國是西方科學心理學的發源地,我有一個關係很好的研究生同學,畢業沒多久去了德國發展,後來嫁給了一個德國人。
  • 人際交往中的「距離法則」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親密程度往往視其與對方的距離而定。空間距離較近,心理距離則較近;空間距離較遠,心理距離也較遠。因為,雙方距離縮短的同時,彼此的戒備心理也開始放鬆,而且有產生親密感的心理傾向。
  • 人際交往,真正聰明的人,會牢記四個關鍵詞,是說話情商高的表現
    人際交往,如何提升你的溝通力?牢記四個關鍵詞,讓情商提高一倍;真正聰明的人,也會牢記這四個關鍵詞,是說話情商高的表現。真正情商高的聰明人,在與別人溝通時,首先要加入的第一個邏輯關鍵詞是「名字」。另一方面,心理學研究顯示,人際交往,如果一句話的開頭或者結尾,提起對方的名字,那麼,對方被說服的可能性會有明顯提升,是情商高的一種表現。當然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不斷提起別人的名字,那就太蠢了。僅次於名字之後的,排名二、三位的就是「請」和「謝謝你」。
  • 一起書寫疫情中人際交往的贏家腳本
    視覺中國供圖人際溝通分析學(Transactional Analysis)與其他經典心理治療理論最大的區別是——非常適合做心理學科普,非常「有效率」。對一個沒有心理學專業學習背景的人而言,他完全有可能僅僅通過自學就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並將之用於改善人際關係和促進個人成長。
  • 卡耐基《人際交往心理學》句句揭露人性的弱點,寫盡現實說透人生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悟就是,學會溝通,能減少很多生活中的麻煩,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提升親密關係,還能在工作中獲得成功.....卡耐基《人際交往心理學》句句揭露人性的弱點讀書要順藤摸瓜,於是我又找來了這本《人際交往心理學》,果然也沒有失望,確實能幫助解決很多現實裡常遇到的各種難題。很多人經常不經意就得罪人了,但是自己卻渾然不知。
  • 在人際交往中你悟出過什麼道理?
    在人際交往中你悟出過什麼道理?1.如果你樂於幫助別人,但別人依然對你不友好。很可能是你既好說話,又好欺負。2.遠離那些經常佔你小便宜的人。小便宜本身沒啥損失,損失的是他讓你產生了壞情緒。3.切勿交淺言深,80%的概率會後悔。4.壞話和好話都會傳千裡,只不過速度不同。背後多說好話,其實他早晚也能知道。
  • 社交心理學: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心理定律,受用一輩子
    社交心理學: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心理定律,受用一輩子;多少人敗在不懂社交!悟透這人際交往的六大心理定律,人生越來越順。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社交活動中的投桃報李,並不是無目的地給予,而是看準對方所需和自己所求,有針對性地互通有無,實現差異互補。四、「似曾相識」定律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與某人初次相見,感覺卻好像曾經見過似的,對方身上的某些東西,如相貌、舉止、言談、性格等,你都很熟悉,於是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
  • 學習人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避免人際交往中「發揮失常」的經歷
    在人際交往中經歷「不正常」。在生活中仔細觀察他們待人,遇到各種情況是怎麼處理的,學習他們的相處技巧,從他們身上,找出自己人際交往方面的缺點和不足,及時改善,在這些方面向他們學習,我會繼續,找到適合一套自己的任何人交往的方式。
  • 心理學:人際交往中5種常見的潛臺詞,成人的世界真的好複雜
    交往中過於直接的言詞可能會給自己或他人造成比較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拐彎抹角一下,雙方都心理都會舒坦一點。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聽懂人際交往中的潛臺詞的,因此才會有很多誤解和矛盾。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常見的5種潛臺詞,以及其隱藏在其背後的心理學因素。
  • 來看看影響人際交往的七大心理效應
    如果把人際關係看成是一幅人們相互作用的動態圖,那麼它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人們之間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也可以說是一種吸引力效應。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際吸引具有以下的規律:     1.接近吸引律。  當交往的雙方存在著年齡、興趣、態度、職業、學歷、背景等的接近點時,人會產生一種尋求歸屬感的心理傾向,彼此之間易於相互吸引。  2.對等吸引律。
  • 在人際交往中,這3方面大方的人會吃虧,卻能夠收穫好人緣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不願意和斤斤計較的人交往。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會有交際,而社交卻離不開人與人的交往,那麼我們如何在生活中獲得更好的人緣呢? 最近老劉很是感動,他感覺自己沒有看錯人。原來,前段時間,老劉看到身邊的人都與自己的高中同學聚會,就很羨慕,也有想要見見老同學的想法。
  • 怎樣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合作鍛鍊的5種方法建議收藏
    孩子在與人交往中,能夠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運轉方式。心理學上把人際交往中,初次見面所形成的對一個人的印象,稱為第一印象,產生的心理影響被稱為「首因效應」。就像我們看到滿背紋身的人,會刻意遠離,潛意識認為那不是什麼好人,甚至會自主地判斷,沒有什么正當工作。
  • 人際交往中,最大的忌諱在於交淺言深
    拒絕過分認真的交流,是英國人的社交準則。這種人際交往的一般方式,外表看上去波瀾不驚,實際上,對於剛相識不久,交情尚淺的人來說,確是最合適的相處方式。你是我的誰啊?你說這種話我答應了嗎?繼而讓人觸發反感情緒,而並非被你的甜言蜜語撂倒。社會滲透理論(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指出,關係發展的過程是由較窄範圍的表層交往,向較廣範圍的密切交往發展。在雙方了解程度還不夠的時候,你突然對對方投以爆發式增長的熱情,是難以被人認可的。
  •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如何把握好度?如何給這個人際關係投資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要懂得把握好一個度,超過這個度。人際關係,就有可能走向反面。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不能滿足彼此的某種需要,那麼一般來說這種關係就比較難以維持了。心理學家霍曼斯,曾經指出人跟人之間的交往,在本質上屬於一種社會交換,而這種交換,跟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守的那些原則是相同的。
  • 心理學:關於人際吸引,你知道多少
    最近小編喜歡上了一檔綜藝節目叫《戀夢空間》,這是一檔社交戀愛觀察秀節目,節目組請到了幾個明星(俗稱「戀愛觀察員」),觀察素人男女在戀夢小屋發生的情感走向變化,很可能昨天你以為有可能湊到一起的一隊,過了幾天就和其他人走到一起了,決定兩個人是否能最後走到一起的因素其實很多,時機,地點,性格,三觀,這些也可以都歸納為心理學中「人際吸引」這範圍內。
  • 那些在人際交往中受歡迎的人,都做對了什麼?
    在人際交往中受歡迎的人, 都做了什麼呢?為什麼另一半總是貶低我?
  • 人際交往的意義(豆瓜)
    人際交往的意義即使是眾星捧月級的人物,如果你真誠地對他們感興趣,也會引起他們的關注,贏得他們的合作。人際交往的意義因此他們在信中列舉了一系列有關自己以及他們的寫作方法的問題。人際交往的意義他們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