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要懂得把握好一個度,超過這個度。
人際關係,就有可能走向反面。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不能滿足彼此的某種需要,那麼一般來說這種關係就比較難以維持了。
心理學家霍曼斯,曾經指出人跟人之間的交往,在本質上屬於一種社會交換,而這種交換,跟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守的那些原則是相同的。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如果你對別人過度投資很可能會引起三大不良後果:
第一、如果對對方好的過分,很可能會讓對方對你的這種恩情感到麻木,時間一長也就不會覺得你對他有多好了。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一鬥米養個恩人,一升養個仇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了。
第二、容易讓對方看你心太軟,不怕你。對你肆無忌憚在辦公室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之輩,因此我們得學會讓自己有點威嚴。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保護我們自己,同樣也能使自己更有影響能力。
第三、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所得到的多於自己所付出的,如果結果煩的話,什麼的心裡會失去平衡,而這種心理負擔就會是付出的一方選擇疏遠對方。
古人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人總是有種慣性要對一個人好,就只能對她,越來越好,好像這樣才符合人的心理規律。
如此一來,你的好就被視為理所當然了。
對方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去享受你的好。好像你的付出是應該的,如果你總是無原則地對別人太好,就會讓人覺得你是個善良而軟弱的人,甚至想要利用你。
尤其是作為領導。一定要懂得恩威並施的雙重,手段不僅要有軟的一面同時也要有硬的一面。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應該學會有所保留。有些職場人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把好事一次性做盡,以為自己全心全意的對別人做事,就會使彼此關係更融洽更密切,但事實卻不是呢,因為當一個人一味地接受別人付出時,他心裡就不會產生感激的想法了,甚至覺得理所當然。
所以一定不要一次把好事做盡,留有餘地,給對方回報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