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聽過「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 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然這句話跟文章沒有太大關係 但是是從小聽到大的經典
1. 我們先來看看,職場人際交往難在哪兒
《青春有你2》裡,趙小棠只說了一句話,就在熱搜上霸佔了好幾天。她說:「同行之間沒有朋友,你們不要在這裡搞什麼姐妹情深。」
這條動態下,絕大多數網友表達贊同,「職場裡就別想有真朋友。」
這句話並不是危言聳聽,職場的人際關係有多難?可以來看一個數據:
2019年中國職場社交報告:21%的職場人認為壓力來自於職場社交。90後職場新人在職場社交上感受到的壓力相比其他年齡層更大,職場新人更「畏懼」社交。
首先,我們來看看:職場中的人際關係,和普通交朋友,有什麼不一樣?
第一,學校的同學關係很單純,職場中的同事卻必然要面對「談錢、談利益」的現實考驗:處在一個公司、一個部門,升職、加薪乃至培訓的機會是有限的,同事間不可避免會產生利益衝突。
第二,生活中,和朋友分享情緒和秘密,是讓友誼加溫的方式。但在職場,你的工作圈和朋友圈是沒有界限的。如果不想你的秘密被全公司知道,就要小心和同事「掏心窩」。
劉墉的小說裡曾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公司裡向來非常沉默寡言的女職員C,某一天心情低落加班時,無意間向前來主動關心的老大姐同事吐露了心事:自己正在交往的男朋友其實是一個有家室的男人,即使今天過生日,對方也無法抽身陪自己,感到很失落。
第二天,這個「獨家新聞」就在全公司傳開了,C驚訝又生氣,不得不選擇離職。
2 說完職場人際交往為什麼難,我們來看看剛進入職場,要小心踩哪些坑
第一個坑,就是把職場人際交往想的太嚴重。
我剛畢業時,一提到「人際交往」腦子裡就是給領導請客送禮,給同事端茶倒水。
好像就必須場場飯局不落,逢聚會必到,到了必買單;甚至還認為,最好的人際關係是與人為善,誰也不得罪。
其實我把「處關係」想的太嚴重了,職場新人最重要的任務,一定是:踏實做好本職工作,學習和提升技能。
第二個坑,就是抱著「求人不如求己」的心態,總是單打獨鬥
記得我在剛進入工作環境時,害怕暴露自己的無知,碰到不懂的事情,不願意向別人請教,而選擇自己琢磨。
後來我才體會到:想要儘快成長,職場新人一定要注重協作和請教。
第三個坑,是和同事無話不談
剛剛離開校園的時候,非常希望能在新環境裡儘快找到朋友,從而獲得安全感和接納的感覺。不過後來我發現,朋友有分工,和同事就聊聊工作就好,知心話還是交給親閨蜜放心。
能讀到這裡的都是願意學習、深度思考的人,我想請你幫個忙,如果內容對你有啟發,你可以花1秒鐘點個讚再繼續閱讀。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十年工作總結的經驗,你可以打起精神來,重點內容到啦!
3.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我們要怎麼樣去與人交往?
1)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要認清人際交往的核心:自我價值。
孔子說:「不患人之莫知己,求為可知也。」意思是:不怕人們不認識我,怕的是沒有值得他們結識的價值。
每一個職場新人都要儘早明白,提升職場人際交往實力,最關鍵的還是提升自我價值。
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影響力》這本書裡總結道:互惠是影響力的關鍵要素之一,有資源、有能力給他人帶來價值,也就有機會從他人身上得到你想要的資源。
做事靠譜,是一個人最好的社交資產。人脈非常重要,但人脈其實是價值交換。
作為剛入職的職場小白,比起學習各種技巧、「人脈術」,其實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打造職場核心競爭力。一個人的職場核心價值才是人際交往的底氣,當你足夠優秀,其他人自然會向你靠攏。
2)你要記得:關係維護在平時,「臨時用人」在職場是大忌
有一個寓言:黃蜂和鷓鴣因為口渴,去找農夫要水喝,並答應給農夫回報。農夫拒絕了。
他對黃蜂和鷓鴣說:「你們沒有口渴時,怎麼沒想到要替我做事呢?」
農夫的話在職場中其實同樣適用。
曾有一個老闆說,最反感那些只在需要幫助時才出現的人。
很多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有這樣的毛病:平時只顧自己手上的任務完成,不願意給他人多出一點力,等到有求於人時,就未免太遲。這種「臨時用人」的做法,正是老話說的「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作為新人,咱們再平時就儘量在能力範圍內經常給與別人支持和幫助,哪怕是一句鼓鼓勵和問候。
3) 還有一點很重要:要擺脫學生氣,建立職場社交形象
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進入職場後,需要及時從「學生角色」轉換成「職場人角色」。
第一個就是要打造職場形象:不要小看每天的衣著打扮,你可以留心觀察下,那些職場裡那些升遷最快的人如何著裝,讓你的著裝和神態更符合你的職業形象。
第二,發微信時,能發文字就別發語音;在微信上聯繫對方時有事直說,不要只問「在嗎」;對於工作信息,「秒回信息」是職場人一項簡單但很加分的選項。
第三要做好情緒管理:情緒管理能力是職場社交形象的一部分。
職場中有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年輕人:定好的會議他卻臨時缺席,一問才知道昨天剛分手了心情不好;工作中稍微遇到一點不如意就情緒上頭,動不動和其他人「開撕」。
要知道,職場裡不會有人為你的情緒化買單,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職場形象可能一下子就崩塌哦。
4)「刺蝟效應」和「四不談」界限
心理學理論裡有一個「刺蝟效應」。與此類似,在人際交往中,雙方也需要保持一定距離,才能在互相取暖的同時避免互相傷害。
作為職場新人,在和人交往時,要記住這「四不談」:
不和同事談及你和領導的關係;
不和同事說其他人的壞話;
不將自己的底細全盤託出;
不討論收入,就算是相同的崗位可能收入也是不同的。
5)會吃虧的人,才能贏得長遠信任
一些職場新人最怕初來乍到的自己會「吃虧」。很多人每天都在算計:為什麼這件事要交給我?為什麼我比同事做得多一點?做事前總權衡再三:做這件事我吃不吃虧?
其實,在職場上混得好的人,都很會吃虧。
戴西在做職業諮詢的時候,就常有來訪人告訴我,過去幾年,他比辦公室的其他同事都累、加班出差都多,但後來他升職了,辦公室那幾個平時愛推諉責任的同事還是老樣子。
所以你看,作為職場小白,在自己擁有的資源不多時,與人交往不要過於精明,有時候看上去吃點虧,從長遠來看卻有必要的。
職場上適當吃虧、多扛點責任,不僅更容易得到同事的信任和老闆青睞,還能夠會為自己爭取到更多成長的機會。
最後我還想跟你分享一句簡單的真話:做事先做人。哪怕在職場,其實人際交往的核心還是真誠,真誠對他人,真誠對待自己。不要擔心,長遠來看付出一定會有回報的。加油!
我是@瑤瑤知事,如果你想要更多成長乾貨和職場經驗,歡迎關注
@瑤瑤知事
,我會定期分享優質的職場乾貨,希望陪你一起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