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尋人間風味的旅途中,與美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上周日晚,《風味人間》第2季重磅上線。陳曉卿導演、李立宏解說、阿鯤作曲,金牌「鐵三角」再度攜手,回歸人間風味。
首播十二小時,豆瓣、知乎雙平臺均給出了9.4分的高分力薦,微博主話題#風味人間#的閱讀量達到了4.7億,討論量32.4萬,視頻平臺播放量達到6000萬量級。
伴隨著人間風味的再次回歸,網友們也早都準備好了小板凳,守著時間點兒準時收看。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殺傷力十足的美食紀錄片。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不少網友說,當李立宏老師的解說聲出來後,自己就開始餓了。
「本來說好了要減肥的,結果晚上看了又忍不住點了份夜宵,說好的減肥再次泡湯。」
「這片兒不能晚上看,吃的再飽,還是一看就餓,也不能早上看,因為那樣早餐就有些味同嚼蠟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尤其是在這樣的特殊時期,人們對美食的強烈欲望,以及旅行的渴望,仿佛都能在《風味人間》第2季中找到滿足感,因而這註定是場風味十足的感官盛宴。
第二季的第一集是《甜蜜縹緲錄》,從甜的角度入手,在全球範圍內追尋甜味十足的人間美食,為你呈現「甜」這一世間滋味。為什麼會是甜呢?甜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
01
甜,來之不易
越是稀罕的人間風味,就越是難得。當然,有人可能會說甜味如此常見,是隨便往嘴裡塞顆糖就能解決的事兒。
如今,人們確實可以很容易獲取到甜味。但是在以前,想要吃甜甜的糖,可沒那麼容易。曾有一個小故事,說萬曆皇帝上次張居正,銀三百兩,白糖一百斤,糖和銀一塊兒賞賜,足見它的珍貴。
彼時,社會的製糖技術還不成熟,所以產出的量有限,大多只有皇家貴族等達官顯貴方能吃到。隨著甘蔗的普遍種植,製糖技術的成熟,產量的提高,老百姓才有了機會吃上一口糖。
在今天,甜味確實不是什麼稀罕物。可仍然有人會為了一口甘甜,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獲取。
尼泊爾,喜馬拉雅南麓地區。這裡有一群人,會用最原始的方式採集蜂蜜,他們被稱為「蜂蜜獵人」。他們僅藉助繩梯攀爬,身上沒有任何安全防護,而腳下是上百米的懸崖。每年都有人為此失去生命。
巨蜂窩的位置在懸崖的凹面。獵蜜人需要靠著細繩和竹竿穩定位置,然後用燃燒物驅趕蜜蜂,還得防止燒到繩梯。再之後,他們把竹竿固定在懸崖上,並借之縮短身體與崖壁的距離,直到可以用工具觸及蜂窩。
即使成功採到蜂巢,他們也只是採一半,確保明年可以再來。
在甜味早已司空見慣的今天,面對這樣一筐全世界獲取難度最高的蜂蜜,獵蜜小哥們的眼睛發亮,手裡緊攥著一小塊蜂蜜卻遲遲沒有吃。他們的眼中,滿是不舍與珍惜。
也許,只有歷經萬千險境,付出了無數努力,才能感受到這甜味的珍貴與來之不易。
02
甜,最撫人心
不易察覺的一絲甘甜,或許更能夠讓人怦然心動。甜味,不一定就是我們熟悉的糖,也可能是天然物質。
蘇州的雞頭米,花苞狀如雞頭,探出水面,開合兩次,又重新沉入底下,飽脹的子房內,籽實繼續生長。在將熟未熟之際,雞頭米迎來風味巔峰。
蘇州夏季多雨,人們必須風雨無阻,在雞頭米一個多月的成熟期內,完成所有的採摘工作。這是一項十分耗時而且費力的活兒。
六到八成熟的雞頭米,糖分的含量最高。如果超過了這個臨界點,糖分就會轉化成澱粉,雞頭米的甜度和水潤的口感,都會大打折扣。
雞頭米質地嬌柔、吹彈可破,彈韌的口感,軟糯的溏心,粉嫩的清甜。人們費時耗力,就為了嘗到這口鮮甜。
雞頭米老了,夏天也就要過去了。
天然物質的甜味,同樣有著無窮的魅力,迫使人類不畏艱險,追尋各種天然的人間風味。
比如新鮮的海膽,就能讓世界上最後一支海洋民族——巴瑤族,為之付出努力。
巴瑤族的人從小就生活在海洋,他們的飲食所需,也絕大多數是來自海洋。新鮮海貨含有豐富的糖原,這是海洋食材有甜味的主要原因。
為了適應海水下的水壓,巴瑤族人從小就把耳孔穿洞。水性最好的人,能夠以自由潛的姿勢,在海底行走,只佩戴簡單的泳鏡,沒有穿任何的防護設備。
海膽黃中富含游離胺基酸,顆粒質地細膩的脂肪,具有濃鬱的甘甜味,能夠為海上生活的人們送上最鮮甜的滋味。
民以食為天,美食自古以來都是國人對於生活深切依戀的最直觀展現。因此,《風味人間》第2季繼續聚焦全球範圍內的美食,追尋人間的風味,傳遞美食之外的人文關懷。
遍尋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拍攝超過300種美食,分為八個互相關聯的小主題,《風味人間》第2季一直在尋找全球美食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不同地域都有其獨具特色的風味美食,對食材的處理方式各自迥異,口感也各有千秋。但是,美食帶給人的那種幸福、快樂與滿足感,卻是相通的,美食背後蘊含著的豐富人文底蘊,都是不同國家地區飲食文化與民族習俗的外在展現。
山川依舊,風味不改!跟隨《風味人間》第2季的步伐,讓我們再一次追尋人間風味,找回那個熟悉的煙火世界。
紀同學小聊
說說你最喜歡的甜味美食~
今天大家都在看
點亮在看,不負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