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早餐,之前大熱的紀錄片《早餐中國》裡,讓人大咽口水的視覺盛宴,也只露出泱泱中華朝食文化的一角。在中國,早餐頗具煙火氣,就像是鄰家的少女,明朗親切。
而在離我們一海之隔的日本,早飯就像冷峻的小夥,幾乎不拋頭露面。若是第一次到日本旅行,碰巧酒店沒有提供早飯,幾乎找不到熱氣騰騰的小攤點,只能在便利店買飯糰的旅客一定會奇怪,為什麼這個國家連個早餐店都沒?
其實,沒有早餐供應的現象,並非當今的日本人不吃早餐。相反,吃早餐這個事情,可以說是霓虹國人心中的一條鐵律。只不過在注重禮節的日本,在家裡吃早餐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的首選,他們將此視為對家人的禮貌和尊重。
早餐,是日本人心中一天裡最重要也最隆重的一餐。吃過早餐,擦擦嘴,才能心滿意足地迎接一天的開始。
節制而鋪張的儀式感
在「全世界最健康的飲食」排行裡,不能少了日本料理的席位。如果有過跟日本人一起吃飯的經歷,會發現他們的確和日劇裡一樣充滿儀式感,吃之前會很認真地雙手合十說「いただきます」(那麼我開動了),吃飽了還會說一句「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多謝款待)。
然而,這種餐桌禮節只是日本料理儀式感的一部分,最深入人心的則是日料中節制而鋪張的美感——小到日式拉麵、日式鐵板燒,大到精美的刺身拼盤、高級的懷石料理,都詮釋著這一特點。這種節制又鋪張的美感,從他們每天的第一頓飯——早餐中,就可以略窺一二。
日本受中華飲食文化影響頗深,喜食大米,輔以麵食和雜糧,蔬菜水果多樣,還偏愛各種豆腐及豆製品。他們的一日三餐,能量佔比較科學。按熱能計算,日本人的早餐約佔40%,午餐20%,晚餐40%。
早餐能吃到很多品種的食物,但每份的量都不大,這就保證了攝入營養的均衡和豐富。通常日式早餐的搭配:一碗味噌湯、一小碗白米飯、一些蔬菜的拌菜、魚類和日本醃製小菜。若再家常些,一般一碗米飯、一份湯、一盤醬菜以及些許水果,也就差不多了。
日本人吃飯不像我們——一份菜用一個碗或碟盛在一起,湯水在一個大碗裡用勺分著喝,他們的儀式感更重。在看日劇或動漫時也不難注意到,日本人吃飯時即使每個人的菜式完全一樣,也一定會提前分成幾等份再端上來。
早餐中,鹹食佔比很大,種類豐富的食物恰到好處地搭配著,被盛放在小而精美的器皿中。日本人最喜歡用各種小杯、小碟、小碗裝些小菜、小料,連醬汁都不嫌麻煩地備出好幾份,就為了保證每人都有一小碗。盛裝飯菜的碟子小巧又素雅,一頓早飯下來,7~8個小碟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用小碟盛的醃製小菜
如此多的碗碗碟碟,讓日本人也開始講究起對餐具的審美。比起中式早餐來,日式早餐更加注重情調。一個個或質樸或精美的碗碟,加上每一道分量不多卻帶來滿足感的小菜,既達到了品種豐富,又做到了「點到即止」,不會攝入過多,全部吃光也不過七八成飽。
一汁三菜的傳統
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的作品中,常出現的一個場景就是傳統日式早餐。多半有一碗冒著熱氣的味噌湯、配套的米飯與小菜。撇開「晦澀難懂」的歷史不講,單從很多動畫片表現的時代裡就可以看出,這種傳統早餐的配置歷史已然不短,傳承到現在,估計能算得上一項文化遺產了。
之所以對早餐重視,是因為在日本人的觀念中,早飯和午飯同樣是一餐,所以,早餐要有白飯,還要配湯。
傳統日式早餐的配置是一汁三菜。「一汁」一般是味噌湯或其他湯類,「三菜」則是米飯,以肉、魚、蛋豆類為主的「主菜」,以及玉子燒、蔬菜拌炒等「副菜」(具體來說,有燴煮蔬菜或是納豆等現成的小菜)。如果準備時間比較充分,或是講究的人,還會在副菜之外準備「副副菜」,品類大概有些醃製小菜、雞蛋卷,甚至加上幾片烤海苔。
傳統日式早餐中,最有特色的當屬那些口感精緻的日本醬菜(漬物)。日本飲食以清淡為主,所以當地人十分喜歡醃漬醬菜(漬物)搭配著菜品。原料一般以根莖類蔬菜為主,如梅子、蘿蔔、黃瓜、茄子等,搭配著各式調味輔料如海帶、昆布、紫蘇等。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吃早餐時還有食用納豆的習慣。這是一種由黃豆通過納豆菌發酵製成的豆製品,具有黏性,味道微甜,但氣味較「臭」,也被譽為日本美食界的「國寶」。
雖然對很多外國人來說,納豆看起來或聞起來都很可怕,但其營養價值卻很高。豆類含有豐富蛋白質,納豆尤其對消化系統具有驚人效果。
逐漸西化的洋式早餐
傳統日式早餐雖然美味,但對忙碌的現代日本人來說,卻稍顯費神。
19世紀末,傳統的日式早餐開始起了變化。二戰時日本遭受重創,百姓生活也開始劇烈變革。
戰火帶來的毀滅與饑荒讓日本瘡痍滿目,這個國家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外來援助以求恢復氣血。日本,一個幾乎頓頓有米飯的國家,開始接收來自美國的麵粉。麵粉帶著其他舶來的西式風俗,慢慢滲透進日本的日常生活,早餐也不例外。
在掙脫衰落的困境之後,日本的主題就是追求經濟的增長。無數青壯年整日全情投入工作,分秒必爭。在這個時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準備的慢節奏傳統日式早餐,變得不合時宜。日本人為了順應生產力、效率與繁榮這樣的集體理念,漸漸西化;戰前的一些傳統被大眾淡化,日式早餐也隨之淡出。
與傳統的日式早餐相比,洋式早餐顯得十分隨意。今天想吃簡單點就帶一個夾心麵包出門;明天想吃豐盛些,那可以麵包配培根、香腸、煎蛋、蔬菜沙拉,然後再加個牛奶或酸奶;還可以搭配新鮮蔬果、果汁,或是一杯提神咖啡。
但傳統日式早餐也並非就徹底被歷史放逐,只是基本限制在周末、假期,以及為好奇的遊客提供西式、日式兩種早餐的酒店。也還有一些日式老飯館,會提供傳統的早餐定食,並把它們按順序呈給食客:先是一杯清茶,一碟醃梅潤腸排毒;接下來是一份溫泉蛋,一條烤魚,一份魚糕,一份味噌豆腐湯,一碗米飯,一份納豆。鹽醃魚、醬菜或梅子汁醃姜,也可以隨時增補。
當然,和式和洋式混搭著一起吃的人也很多。麵包能配味噌湯,醬菜也能和牛奶一起,三明治還能搭著納豆,可以說是相當隨性了。很多日本家庭的早餐也都是「和洋並存」,既有傳統的日式早餐,又有麵包、牛奶等西式早餐。
日式朝食的幸福感
日本的有名美食記者兼食文化研究家、評論家向笠千恵子曾說過:「早餐,是和午餐晚餐相比,最私人的一餐了。」如今,日本人一頓早餐,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而吃的,更是演變成了一種生活風格,一種積極的理想態度,一種幸福感的傳遞。
無論和式、洋式,還是和洋並存式早餐,日本人都堅信一個觀點:認真對待早餐,會讓家更有氣氛,能帶給家人一整天的充沛能量。
很多日本母親的一天,是從早起為全家人做一頓豐盛的早餐開始;有些甚至早上五六點起來,為家裡的所有人準備早餐。她們帶著對家人的愛,在晨間忙碌著,在一家人整整齊齊吃早餐的過程中,品嘗的是幸福的味道,是親情的溫度,每一口都融進記憶和血液裡。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長大以後,人們總會想念兒時爸媽做的菜,不論走到哪裡,都有記憶中最值得回味的味道。
或許,看著家人用滿手的芬芳端上熱氣騰騰的食物,用最自然柔軟的裝飾擺盤,那便是人世間最幸福的味道和最美的晨光。
作者 | 宇平
編輯 | 何子維 hzw@nfcmag.com
排版 | 唐俊霏,STAN
猜你還想看
圍觀
成為火腿,是一頭豬最好的歸宿
故事
殺豬聲一起,俺們東北就該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