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是精神的旅行,讀書是思想的馳騁。讀書是與前人會心的交流,讀書是自我靈魂的感悟。近期,君山區教育局在全區中小學校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閱讀徵文活動。孩子們用心用情抒懷,在字裡行間體現出作為中國新時代少年的自豪和做好接班人的自信。
《腹有詩書氣自華》
獨處鬥室,掩卷遐思,倏爾梔子花香撲鼻而來。臨窗而望,豔陽高照,暖陽在梔子叢中含笑,惹得清風微醺似醉。手捧《平語近人》,感覺書香馥鬱,沁人心脾。窗外,雲捲雲舒,窗內,習爺爺的諄諄教誨在我耳畔迴響:我們一定要強化活到老學到老的的思想,主動來一場「學習的革命」。啟超先生也有言: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理應是「革命」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乃是由內而外散發的獨特的魅力。飽讀詩書,揚我華夏,我們責無旁貸。
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無論是科技之光,還是文化之花,都驚豔全球。嘆萬物之博華,感生靈之天寶。古有「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今有「兩彈」「人造衛星」「雜交水稻」「神舟飛船」。唐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宋有「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元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眷念,清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堅貞,現代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夢想。當我們徜徉於中華文化長廊時,要記住:我們是中國繁榮昌盛的「圓夢人」!飽讀詩書,我們才能肩負起圓夢的責任。
湯湯大國,富有詩書,才能雄赳赳,氣昂昂。
偏僻的南陽沒有把諸葛孔明變成簡陋的漁夫,蠻荒的北海沒有把蘇武變成西伯利亞的牧民,齋誠的寺廟也沒有把朱元璋變成一心聖賢的和尚。只因心中有書,心中有韻,才堅守自己,保持本真。朱自清賞荷塘,觀月色;俞平伯泛秦淮,聽清唱;余光中聽冷雨,思故鄉……正因為見多識廣,觸目抒懷,才有如今高堂滿櫃的經典文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往今來,無一例外: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學有所成,必是讀有所得。運籌帷幄的諸葛亮如此;富貴不淫的蘇武如此,一統天下的朱元璋如此,滿腹文章的朱自清、俞平伯、余光中亦如此。《中國詩詞大會》的決賽場上,一舉奪魁的武亦姝,若不飽讀詩書,又怎能成為舞臺上亮麗的風景!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巴甫連柯也說:「書籍使人們成為宇宙的主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理應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必須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不能沒有「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我義不容辭。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迢迢河漢間,星辰閃爍如同舊時歲月,漸淡漸遠;明月下,高樓上,凝望那一叢火樹銀花的盛景。當夢入芙蓉,小楫輕舟,捧一卷詩書,流連忘返。
讓我們謹記習主席的教導,將星辰繪入畫卷,點墨入詩,釀成一杯陳年佳醋,醉了太白竹於花間,輕輕吟那「腹有詩書氣自華」。
評語:文章緊扣"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主題,行文婉轉似「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於筆墨清香中將讀書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娓娓道來。
語言優美,文採飛揚。多用引用、舉例、比喻論證,有理有據;長短句結合,錯落有致;多用排比,增強氣勢;感情真摯濃烈,可謂字字珠璣。
作者用心精巧,於和風細雨中無聲潤物,頗有一番隔座細語詩酒香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總的說來,不失為一篇佳作。
嶽陽市第十六中學1808班 楊伊濼
指導老師 毛愛英
END
右下角,您點一下「在看」
小編工資漲1毛
【來源:君山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