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作《1917》,與經典的英式軍裝文化

2020-09-22 垚欞

戰爭電影《1917》,為什麼讓軍工裝愛好者瘋狂?

在我國未上映就勢頭猛到不行的《1917》終於在8月7日揭開面紗,不管是之前通過其他渠道了解過這部影片的粉絲,大半表示還會去影院支持。還是剛在院線復工信息中得知它的觀眾,結束後留下最多的評價則是「震撼、視覺奇觀、後現代電影標杆。」

上映3天就斬獲3000萬票房;豆瓣評分在經過複雜成員構成的市場鑑定後,仍保持8.5高分;電影大咖們幾乎無差評的打卡......這些成績都可以得知它是一部被認可的電影。

討論《1917》的熱度,其實早在去年就開始就沒減過。雖說它的背景設置是在宏大的一戰期間,並被歸類為戰爭片,但如果是衝著驚心動魄的爽感去的,你可能會失望了。

《1917》海報

因為導演給自己與作品的定位上,是以文藝為基底的。導演薩姆·門德斯出生於1965年8月1日,混跡電影圈多年,也已經成名已久,獲獎無數。

他曾獲得兩次勞倫斯·奧利弗獎。1998年獲託尼獎。1999年執導的電影《美國麗人》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2012年作品《007空降危機》獲得全球過11億美元的票房和諸多好評。

這次執導《1917》,他更想把大家熟識的一戰題材,以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做到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

薩姆·門德斯

除去噱頭最大的「偽一鏡到底」,它可以堪稱為史上最佳「後現代主義電影」,這才是其最不該被無視的偉大之處。憑什麼說它是史上最佳?後現代主義電影又是什麼?

任何搜尋引擎都可以得到理論性答案,簡單粗暴的總結就是「當為蒙娜麗莎畫上鬍子的那刻起,後現代就出現了。」這也幫助大家更具象地初步了解到後現代主義電影是持有反叛性、創新性的。

再來了解它的基本釋義:泛指打破現有的傳統規則、對新的形式風格的探索,核心思想是顛覆反傳統電影,自我意識強烈,試圖打造一種無序、浪漫的自由思想。

後現代主義產於反文化思潮盛行、嬉皮士群體活躍的20世紀60年代,人們將他們的思想放入銀幕,就成了後現代主義電影。最終目的是實現雅俗共賞,將藝術與生活結合起來。

早批的經典戰爭題材電影代表作有《魂斷藍橋》和《桂河大橋》,那《1917》跟前輩比起來,它憑什麼可以稱作史上最佳?那還是因為它的「後現代主義」。

它不玩傳統戰爭片的宏大戰爭敘事套路,也沒有爽感十足的激烈戰爭場面,而是執著於最平凡的士兵第一人物視角進行敘事。

比如加入了當下年輕人喜愛的電子遊戲既視感,在短短的2小時內,它牽引著「遊戲人」跟隨主角腳步感受著他們所處的宏觀的殘酷戰爭氣氛,以及他們的呼吸、恐懼和希望...

但這個過程中,它在反抗精英主義倡導的大格局戰爭觀,把重心放在最平凡的戰士眼前的當務之急。從攝影技巧到價值觀傳輸,都脫離了傳統的戰爭電影調性,都在試圖以新的視角表達非大眾的價值觀,這些帶有創新性的「後現代主義」,都是令人尊敬的。

總有人說認真在講述戰爭細節的電影,受眾不會太廣,因為生在和平年代的年輕人作為消費主力軍。但剛好《1917》的「後現代主義」,就解決了這些問題。

年輕人從攝影技巧入門,再被故事所感動,而老一輩的觀眾則專注「一戰」的故事不動搖,這種無門檻的受眾設定又體現了《1917》的巧妙之處。

《1917》劇照

對於影迷來說,《1917》呈現的視聽語言是他們沉醉的點,但對於軍工裝愛好者來說,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可不止故事和鏡頭,還有它在服裝設計上高度還原了一戰期間的英式軍裝

《1917》裡的兩位主角作為英國陸軍步兵在執行任務,一戰期間,英軍步兵制服選用的主色調是卡其色因此全片見到最多的也是卡其色軍服。

早期,英國軍隊制服都以醒目又華麗的紅色來製作。18世紀,卡其色被首次運用到印度軍隊制服後逐漸受歡迎,並宣揚到世界範圍。

之後,英國軍隊在布爾戰爭因為制服過於鮮豔容易被發現,吃了不少虧,他們發現低調的卡其色更利於戰鬥,於是在1902年戰爭勝利後開始實行全面普及深色卡其色來製作軍服,1902式制服(1902 tunic)就這樣出現了。

早期的英軍制服

布爾戰爭時期的英軍常服

一戰時期的英軍常服

到一戰期間,英軍步兵普遍都裝備著以M1902式為基礎,並改良後的M1902式制服,這款實用性會更強,制服也更合身。這樣不僅減輕步兵的壓力,還提升了士氣。

於是這款1902式制服經過一戰後,不僅奠定了往後至今英式軍裝的基礎,更是造就了英國軍隊的經典形象。

在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哪個國家的軍裝最好看?」其中被討論最多的回答是英式軍裝,接著才是俄式軍裝、法式、美式...

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中對一戰期間英軍步兵制服的呈現

而說到英式軍裝,多數人又會從一戰時期的軍裝開始說起,電影《1917》的熱播,服裝愛好者熱議的也是一戰英式軍裝。為何人們還在津津樂道這個百年前的制服?不如先來了解下一戰英式軍裝到底有什麼魔力。

眾所周知,英國羊毛產業發達,其具備堅韌、保溫降溫雙重作用、吸潮,顏色偏橄欖黃等特點,再來因英式軍服自古以來注重可觀性,羊毛制外套氣質典雅大氣,因此羊毛很適合運用到軍服製作上。

於是一戰期間,製作英式軍服的主要材料就是羊毛,比如羊毛制的油布裡襯兼排汗的鴨舌帽、一件同樣是羊毛制的M1902式外套。

M1902式外套

M1902式外套的配件設計也大有講究,一切都遵循功能性和實用性。它的構成包括一個向下傾斜的領口,其通過鉤子和扣眼固定、加固的肩墊、肩帶(上面鑲嵌了一枚帶有團徽的紐扣,紐扣下方附有一枚用金屬製作的帶團名的徽章)。

最顯眼的還是它那四個帶有紐扣和翻蓋的寬大口袋,這種設計也有所講究,比如口袋有袋蓋,可用紐扣蓋住,而裡面是印著使用者的個人編號,是身份的象徵。

cr.Kotori

大部分英軍在戰場服役時都會戴著羊毛制的M1905式卡其色軍便帽,帽裡有黑色油布襯裡,它經過了簡單的硬化處理,以保持軍帽的圓潤外觀。

帽子上還有一個用棕色皮革製作的下顎帶,由兩個小小的帶有團徽的紐扣固定,團徽則是身份識別的重要標誌之一。

M1905式軍便帽

褲子選用的布料是法蘭絨、配以吊帶和皮帶的1902款。步兵們通常還打著卡其色的綁腿,他們一般會逆時針包裹,以起到保護和支撐的作用。

軍官們會在外套裡面搭配一件襯衫,大部分襯衫由灰藍色法蘭絨製成,再搭配一條同色系的領帶。

軍官SD制服

除了這些「硬體」上的設計,還有一些特別的細節。一戰前,多數國家的軍裝都會設計成立領的軍服,因此各國軍隊的軍容看起來區別不大。

在經歷布爾戰爭等一系列衝突後,英軍較早意識到在炎熱氣候地區立領大大降低了舒適度,很多官兵會將立領翻下來並解開第一顆扣子,讓自己更舒適一些,而這種也就衍生到後面的翻領設計。

因此在一戰爆發前,絕大多數英式軍服都選擇了翻領設計,但這沒有涵蓋所有,因為有一些追崇經典的軍兵會選擇立領。

這裡簡單介紹了英式軍裝中的步兵標配,從選材到設計的每一處細節,無處不在透露著細緻的氣質。

一戰結束後,英式軍裝已經給軍裝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不少後代軍工裝的創作也受到不少它的啟發。

比如我們熟悉的中山裝,就有受到一戰中英國陸軍軍服的靈感啟發,還帶著一個故事。

中山裝

1919年,孫中山先生把一套他穿過的英國陸軍制服帶到上海亨利西服店,要求要求改制成具有漢族特點的簡便服裝。

改制成的服裝,背面有中縫,後背中腰有帶,門襟釘九個鈕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襉」。既不像當時流行的「唐裝」,也不是一般的「西裝」,而且還很有當時英國陸軍制服的影子,最後店員們稱這個無法定義的服裝為「中山裝」。

當然,故事真實性有待考證,但偉大的中山裝在靈感啟發上與一戰中的英式軍服是認證有一些聯繫的,這也是時至現在,仍不少人還對英式軍裝津津樂道的原因。

孫中山先生

目光回到當下,加入潮流元素的卡其色軍工裝、軍事風外套等等都成為熱門單品。這可以理解為人們想要延續軍裝英姿,則通過創新設計,演變成符合活在和平年代的現代人著裝要求的軍事風。

而且,軍裝時尚風的出現,別只是把它當成一股潮流,因為它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可不小。

《Men&888888; --tt-darkmode-color: 888888; --tt-darkmode-color: 888888; --tt-darkmode-color: #888888;">《1917》

《1917》內核是講述以犧牲少數人拯救多數生命的故事,這與《拯救大兵瑞恩》中傳遞的「個體高於集體」價值觀雖然不同。但最終都通過血淋淋、赤裸裸的犧牲過程在告誡著我們,生命都是平等的,一切戰爭片的最終目的都是反戰的。

再回觀我們今天聊的英式軍裝,要知道,軍裝的設計最注重的是功能性與實用性,細緻、耐用是它的特點,但這些特徵越突出,就越體現戰爭的殘酷性,以至於人們需要想盡辦法創造防禦的裝備來保護自己。

因此,和平是活在戰爭炮火中人們的強烈渴望,也是我們應該維護的寶藏。peace.

相關焦點

  • 以電影《1917》為例,淺論美國軍事文化作于于大眾文藝載體的策略
    以電影《1917》為例——淺論美國軍事文化作于于大眾文藝載體的策略戰爭殘酷,平民百姓被作炮灰送死,一封信的背後關係著上千人,到底是徒勞奔走地送死,還是視死如歸的英雄。對於令行禁止的士兵來說,這一切的意義在哪裡?
  • 《兩桿大煙槍》:英式黑色幽默的巔峰之作
    電影《兩桿大煙槍》是蓋·裡奇驚為天人的處女作,是多條線索平行敘事的經典犯罪片。前十分鐘人物和背景鋪陳完後,就開始環環相扣的精妙結構和數不清的黑色幽默讓人血脈噴張,古怪的英式口音和臺詞真是越聽越來勁!四個好賭嗜酒的死黨年輕人,一群毒販對上流氓,印第安斧哈利差遣打手和催債人,黑人羅伊帶一伙人,還有偷搶小毛賊、希臘胖子和交通警察也被牽扯進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多重混亂漸進式兼充滿幽默驚喜的巧合,配樂帶感運鏡很酷,絕對是一部英式幽默的巔峰之作。犯罪都那麼的英倫範,蓋·裡奇構造了一部無巧不成書的黑色喜劇,調侃、刺激,別有一番滋味。「四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蓋·裡奇果然不是蓋的。」
  • 六本老書蟲不捨得刪掉的經典小說完本,本本封神之作錯過太可惜
    今天為大家帶來了幾本一書封神的經典小說,完本奉上,終於可以看個爽了。《修真聊天群》這本小說是作者聖騎士的傳說筆下的封神之作無疑,不但標新立異地創作出聊天群這種新穎的修行金手指,更是在創作風格上獨樹一幟。
  • 2020年一鏡到底的神奇之作《1917》
    一鏡到底的神奇之作《1917》今天我們要是講的電影是一部戰爭片,而且整部電影都是一鏡到底,看下來只有一個鏡頭,你能想像這事有多13嗎?《1917》某榜評分8.5,今年怒拿10項奧斯卡提名,這是註定要載入影史的節奏了。
  • 90版的《封神榜》成為經典之作,28年後,眾主演們差距較大
    1990年的古裝神話歷史劇《封神榜》,由港臺大陸聯合出品,改編自僅次於四大名著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該劇在服裝設計、神怪造型上都開創了一種新的風氣,劇中的不少橋段,如"炮烙之刑"、"姜太公釣魚"、「楊戩開天眼」、「姜子牙封神」等場景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英式、義大利、美式西裝到底有何不同?
    一件經典的西裝通常屬於兩大傳統之一:英式西裝或義大利西裝。這一期,馬克先生將說一下,這兩種西裝的特點是什麼?如何區分它們?美式西裝風格在這兩者之間又屬於什麼位置?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西方剪裁起源於英國,特別是在19世紀的倫敦。因此,英式西裝是西裝的鼻祖,最傳統款式的西裝被稱為英式西裝。
  • 北京文化用"封神"世界打開中國影視國際化大門
    憑藉成熟的工業體系,北美電影市場建構了成功的超級英雄體系,而中國電影的工業體系也需要各環節的專業化運作,北京文化正是通過《封神三部曲》這一項目,助推重工業影視的發展,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34;或將就此誕生。
  • 12本足以封神的經典小說,每一本都是巔峰之作,千萬讀者口碑認證
    12本足以封神的經典小說,每一本都是巔峰之作,千萬讀者口碑認證1.《超神機械師》齊佩甲 448萬字一本讓人眼前一亮的遊戲異界文,大致講述了一個遊戲高手穿越到曾經的遊戲世界後,由一個NPC成長為世界boss的故事。如果不是玩家的出現,那麼這可能就是一本正經嚴肅的穿越異界題材小說。目前作者以成功封神。
  • TVB經典劇之《大時代》鄭少秋憑反派角色演技「封神」之作!
    在娛樂圈經典的電視劇作品中,鄭少秋塑造了無數個經典的角色;瀟灑倜儻的楚留香,玉樹臨風的乾隆皇帝,快意江湖的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等等一系列讓人為其演技而津津樂道的經典角色。這些角色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些人物所展現的基本上都是正面形象!
  • 一戰封神,太公歸來!2020國漫封神之作11月19日重磅上線!
    一戰封神,太公歸來!2020國漫封神之作11月19日重磅上線!》 不但引爆了整個暑假檔票房 還開啟了一個國漫大電影 「封神宇宙」的新概念
  • 你不可不知的超經典軍裝外套 男人味爆棚的髒帥軍裝外套!
    想了很久,都想不出除了軍裝外套以外還有什麼男裝是可以符合——時髦,又不過分時髦,所有人都不討厭,並且能夠一直穿到老的衣服了!俗話說的軍綠色飛行夾克在近幾年可謂席捲潮流界,看過美軍二系列電影的時髦客們想必都對帥氣陽剛的軍裝充滿嚮往,但是帥氣至於其中的細節寓意你知道麼?
  • 最早的網劇封神之作
    這部封神之作就是網劇《毛騙》,第一季評分8.4,第二季評分9.3,第三季也就是終結篇評分9.6。
  • 這部電影是劉德華的封神之作,卻因為刪減的太多,從經典變成爛片!
    劉德華早期的主要方向是歌手,但是華仔是屬於綜合類型的藝人,所以唱歌跳舞演戲都是很拿手的,所以目前劉德華已經很少出新歌了,主要的經歷都是在演戲上,劉德華的演技也是很好的,在千禧年憑藉暗戰獲得影帝,但是劉德華最早的封神之作卻不是暗戰
  • 《安寧之刻》,倉本聰封神之作
    在我看來,相比此前豆瓣高分的《安寧之鄉》,它在內容敘事上,又上了一個臺階。如果不意外,這部最新上映的電視劇,應該是今年已84歲高齡,日本國寶級劇作家倉本聰的封神之作。>這部劇更經典的在於它的出演陣容,擔綱的主要都是昭和時期,已經七八十歲的著名老演員,也因此,這個陣容被稱之為「奇蹟般的演員陣容」。
  • 《1917》影評 —奧斯卡遺珠之作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作品是2020年1月10日上映由美國夢工廠出品的戰爭片《1917》。    影片聚焦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講述了一戰時期,兩名英國士兵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險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1917年春,一戰時期,正值索姆河戰役白熱化階段,當時德軍從正面戰場撤退到興登堡防線,英軍誤以為德軍兵敗後撤,於是進行縱深,以兩個滿編營1600名英軍乘勝追擊。
  • 越冷越帥氣,這4家復刻軍裝品牌你最愛哪一家?
    Nigel Cabourn「我不是一個時尚設計師」這是他經常說的話。確實,復刻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並不是時尚元素,而是富有歷史意義的故事、復古的情懷和經典的剪裁工藝。Nigel Cabourn單品大多用上英倫傳統布料製作而成,利用精緻的裁剪和細節的加減讓「野性」的軍裝多了風優雅。
  • 四本大流量IP純愛小說,都是作者們的封神之作!
    以前很多被封神的作者和作品都被稱作老古耽了,如果不去考古的話,可能不知道當時那個年代封神級別的大佬有哪些?像天籟紙鳶,風弄,藍淋,君子在野,滄海遺墨,公子歡喜,暗夜流光,易人北等。對於現在看純愛小說的朋友們,耳熟能詳的都是墨香銅臭、木蘇裡、木瓜黃、淮上、P大……那傳說中純愛界「四大名著」是真的嗎?書友們說法眾多,畢竟每個人心中的「四大名著」都不一樣,是吧。
  • 北京文化攜《封神三部曲》或將再次掀起觀影風潮
    由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三部曲》取材於中國家喻戶曉的古典小說《封神演義》,講述了一場三千多年前人、仙、妖之間曠日持久的神話戰爭,譜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神話史詩。整個項目周期長達十年之久的《封神三部曲》匯聚了眾人的心血,北京文化董事長兼總裁宋歌曾表示《封神三部曲》將是一部可以對標好萊塢的中國本土化大片,這樣一個超大體量製作的電影或將成為中國電影工業化的&34;之作。
  • 超實力主創強強聯合,北京文化耗時十年打造「封神」世界
    整個項目周期長達十年的神話史詩電影《封神三部曲》由烏爾善導演,北京文化出品,其董事長兼總裁宋歌任出品人,再次演繹中國古典奇幻IP,打造不一樣的「封神」世界。,將中國經典的美學形態融合再創作呈現給觀眾。「最難的不是文化,而是角色巨大的身形差異和截然不同的超能力。這些形象就算在中國電影中出現過,也從未達到如此水準,所以認知和磨合的過程消耗了很多時間。特效關乎每一個鏡頭,哪怕鏡頭移了45度,後期就是天差地別了。」從此前的採訪中也可以看到二人對待作品認真的態度,這兩個人的搭檔,實在令人期待《封神三部曲》會帶來一個怎樣的特效展示。
  • 《In Bruges》-經典的英式黑色幽默
    ·格裡森飾)來到了比利時的西北部城市布魯日肯喜歡這座古老城市的精神與文化享受布魯日的古建築而雷則像一個頑劣的孩子,討厭布魯日的一切,討厭肯對古老歷史與文化的解說但不可否認的是,本片是一部精彩的聖丹斯風格電影,蘊含新穎獨特的英式黑色喜劇魅力,讓山叔回想起看《兩桿大煙槍》時的驚喜,不斷交織的各種伏筆,在影片結尾集中式的爆發回收,讓人目不暇接,有一種大快朵頤的暢快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