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綠媒喪盡天良炒作大陸遇難者家屬赴臺奔喪!

2021-02-23 鑑軍堂

臺灣花蓮6日發生的6.0級地震,到11日上午10點已超過106小時,花蓮縣政府宣布搜救告終,停止人工搜救,將改用機具挖掘。

臺灣搜救隊員結束搜救向遇難者致哀

在這次地震中,共有17人遇難,其中7人來自大陸的自由行遊客,在這7人中,兩位是一對母女,5位是一家三代5口人。昨天大陸遇難者家屬、親屬赴臺含淚忍痛識別辨識遺體,最後送親人一程,就地火化後帶他們回家。

大陸遇難者親屬到達臺灣接親人回家

活生生的人到臺灣旅遊,如今卻讓親人帶著他們的骨灰返回家鄉,是多麼的悲慘,外人是無法真正體會的。因此,不打擾他們讓他們能在肅穆安寧的氣氛中與自己的親人做最後地訣別是起碼的人性體現。

大陸遇難者遺體被火化

但是,臺灣民進黨綠色媒體《自由時報》,卻喪盡天良,竟然在這個時候還不忘政治炒作。今天在其主要位置以「北京來人探視罹難者 爆出數十名黑衣人擋拍照」的標題報導大陸遇難者親屬情況。

《自由時報》報導的標題截圖

該報導沒有絲毫悲痛的表示,反而對於殯儀館和花蓮政府派出的陪伴大陸遇難者親屬的工作人員避免幹擾而不讓拍照大發不滿,並故意點出陪同親屬一同前往的北京市臺辦相關人員,把這樣一件悲痛的事情有意往政治上扯。在該報導中,甚至將大陸遇難者被挖掘出的遺體不全,都以一種玩味的心態報導。實在是人心喪盡,令人憤怒至極。

《自由時報》如此惡劣的報導,連臺灣民眾都看不過眼,在下面留言予以了痛斥:

臺灣讀者的留言

「為什麼,自由時報總是標這樣負面的字眼?希望你是識字不多!而不是你的心是黑的!!」

妓(記)者無非是想拍北京遇難者家屬悲痛的表情罷了,然後再炮製一篇帶點政治私貨的文章發表。人家不想讓你拍,你管那保鏢是黑衣還是錦衣?」

「死也要拍,你去當戰地記者啊」

「媒體記者!你妳們全家沒死光啊?為了新聞報導資料不擇手段惡劣、怎麼?不讓妳你們拍就扯上黑衣人?死者為大,家屬有人格,沒經過人家同意隨便拍家屬或死者小心被告到法院.別以為你妳們是媒體報導記者愛怎麼就怎樣!」

「不可隨便拍受難者是基本知識,不需要高層交辦。報紙自己要自律。」

從臺灣民眾的留言可以看出,《自由時報》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

有一些親民進黨當局的媒體,特別是《自由時報》在這次地震中自始至終都在消費大陸對臺灣表示的關心和援助的希望。大陸表示出這樣的心情再正常不過了,因為地震受難者中也有大陸同胞啊!可是,民進黨當局藉此次地震哈日抗「中」,配合日本表演「臺獨」的醜劇。

正像臺灣資深評論家邱毅教授指出的:

臺灣資深評論家邱毅臉書截圖

「在救災的黃金七十二小時裡,大陸主動表達關切慰問,並表示願意派出救援隊,提供先進的救援器具來參與救災。然而蔡英文政府一方面以救災人力、資源、器具充裕為由,拒絕了大陸的善意,另方面卻轉身感謝日本的救援隊伍,並向日本借取深層生命探測器。而在救災現場最緊要時刻,據大陸東南衞視記者現場目擊,日本救援隊還以危險為由拒絕進入救援。

我很遺憾並感憤怒。在此一災變中,花蓮災區發生重大傷亡,大陸遊客亦有多人喪生,蔡英文在救人如救火的關鍵時刻,滿腦子還只想著『媚日抗中『』,這種罔顧人道泯滅人性的行為,比禽獸更加不如!

而在日本救援隊到達日本之後,雖然帶來了生命探測儀,卻搜救隊員卻因為怕危險,不敢進入了倒塌的建築物中使用,而是讓臺灣的搜救隊員進去。對此,在現場的福建東南衛視記者葉青林特別記錄了當時的情況。他當著臺灣和日本搜救隊員說:「要是我們(大陸)的救援隊來了,一定主動進去!」

《東南衛視》記者葉青林在臉書上記錄的情況

臺灣政治評論家黃智賢在臉書發文,直言民進黨當局是不折不扣的「三腳當局」。一碰到日本,膝蓋就軟了,臉上充滿媚笑,「恨不得把臺灣一股腦雙手奉上。」全文如下:

1

日據時代,臺灣人抗日,被日本殘殺了60萬臺灣人,佔當時人口的五分之一。

臺灣人憤恨,罵日本是畜生,四隻腳的。

人是兩隻腳的。

罵漢奸」三腳仔」,因為他們太想跟四隻腳狼狽為奸,不做人了。

民進黨當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三腳當局」,

從不肯好好做人,

只要一碰到日本,膝蓋就軟了,

臉上充滿媚笑,

恨不得把臺灣一股腦雙手奉上。

2

民進黨半夜裡向日本密商,安排日本七人搜救隊來臺灣。

但七個人裡面,真正的搜救人員,只有一個,其他都是官員。

那唯一一個搜救人員,還嫌太危險,只肯在災難現場外面「指導」使用生命探測儀。

一臺區區200萬臺幣生命探測儀,

讓蔡當局豔羨得幾乎要跪地迎接,

也沒有比臺灣在現場用的探測儀準確。

3

日本耀武揚威,當然幾乎所有臺灣媒體都配合做政治營銷,主動或被動,鋪天蓋地洗腦。

演出日本對臺灣如何「關懷」,儀器如何先進高階。

這齣戲,不花日本一分錢。

沒關係。臺灣人很好騙的,因為媒體幾乎都在「臺獨」手上。

4

這是一場安倍大賺特賺的「政治營銷戲」 :

日本每年跟臺灣地區進行貿易往來,淨賺600億美金。所以日本的 「先進、高端」 的科技形象要加強營銷。有益於更加壟斷掌控臺灣的經貿。

日本每年從觀光,在賺走臺灣1000億美金。所以營造日本」文明善良」的形象,很必須。

最重要的,是讓蔡當局嚴詞拒絕大陸派遣救難隊。

表演溫情戲,好準備叫臺灣人吃日本人不敢吃的核食。過年前後, 就要逼臺灣人吃了。

5

民進黨當然是日本的「三腳仔」。

許多民進黨的作為,怎麼想都不會明白,

怎會如此沒有人性 ?

怎會「逢中必反」?

怎會與自己的同胞為敵為仇 ?

所有傷害兩岸關係,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鄙視大陸的作為,在臺灣的「仇中去中」,都和日據時代的日本政府,絕無二致。

民進黨在花蓮地震,拒斥大陸關懷協助,大得日本歡心。

現在臺灣,卻早已是「三腳仔」執政,

李登輝和陳水扁加起來已經20年。蔡英文繼續發揚光大。

繼續把臺灣跟大陸的利益,把所有中國人的利益,打包送給日本主人。

民進黨不是真正的臺灣人,更不認自己是中國人。

不要再對民進黨有任何幻想。

現在,只剩下戰鬥 !

不顧人民死活,利用地震進行政治炒作,分裂國家搞「臺獨」,蔡英文當局及臺灣綠媒的這些令人憤怒的表現,不僅臺灣民眾看的一清二楚,大陸民眾更是一點一滴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這更積累了必須早日收回臺灣,統一祖國的決心和意志!

相關焦點

  • 桃園公祭大陸旅行團車禍遇難者--旅遊頻道_權威全面報導旅遊--人民...
    昨天,大陸赴臺旅行團嚴重車禍遇難者公祭儀式在桃園御奠園淨界紀念會館天御廳舉行。 大陸赴臺旅行團嚴重車禍遇難者公祭儀式昨天舉行。 遇難者「頭七」公祭舉行 昨天,大陸赴臺旅行團嚴重車禍遇難者公祭儀式在桃園御奠園淨界紀念會館天御廳舉行。中午12時許,遇難者遺像被請至天御廳。隨後,遇難者家屬陸續到達天御廳進行祭拜。 12時50分許,公祭儀式正式開始。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首先步入靈堂,上香、獻花圈、三鞠躬,並逐一與遇難者家屬握 手。
  • 綠媒主持人稱大陸軍機繞臺要交5億過路費 被罵軍盲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當局日前聲稱大陸解放軍派戰機越過「海峽中線」,引發兩岸關注,然而島內綠媒對此極盡炒作,4月1日一檔綠媒政論節目中,主持人宣稱今後可以收大陸戰機「過路費」5億人民幣,被網友諷刺「就是軍盲」,也有網友痛批:胡說八道!臺當局4月1日稱大陸派出2架殲-11戰機越過「海峽中線」飛行超過10分鐘,稱此舉為大陸對臺採取的「直接挑釁行為」。
  • 為詆毀「兩岸一家親」,綠媒炒作「臺灣人基因」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島內部分學者和綠媒又炒作「去中國化」,這次他們甚至用上了「臺灣人的基因與中國人不同」的荒謬論調。對此,有島內網友直言:不是基因問題,是腦子有問題。1月14日,綠媒《自由時報》刊出了這樣的新聞↓
  • 島內綠媒又在炒作
    媒體的炒作讓這一話題進一步被放大,特別是民進黨一些成員叫囂到:臺軍從太平島打回東沙群島。顯然民進黨成員的叫囂間接地體現了他們的「恐懼」。島內綠媒藉此炒作,試圖增大威脅力根據日本媒體的報導,解放軍會在8月份南海模擬奪取東沙群島的演習,不過並沒有透露具體事項,究竟在8月份那個階段進行演習也尚不明確,有關於演習的場地外界更是毫不知情。看來這是島內綠媒唯恐事小,在他們的歪曲炒作之下,增加了有關於「演習」一事的威脅力。
  • 綠媒炒作臺積電主管跳槽大陸,臺網友:少拿愛臺灣要挾人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呂棟 編輯/尹哲)11月28日,臺灣綠媒傳出臺積電部門主管跳槽至大陸濟南的晶圓代工廠擔任要職,並聲稱「擔憂技術外流」。針對該傳言,臺積電當天回應表示:不予評論。事實上,臺灣半導體企業員工跳槽大陸工作的例子並不罕見。一位半導體業內人士告訴觀察者網,大陸企業工資待遇很高,臺積電人才流失十分正常。「別人給的薪水高人才自然往那裡走,如果不想人才外流自然要提高薪水,少拿愛臺灣要挾別人,老話一句,只花的起香蕉,只能請到猴子。」一位臺灣網民評論道。
  • 綠媒炒作:解放軍疑似「雙機」編隊進入臺西南空域,美軍機在周邊盤旋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趙友平】島內綠媒「自由時報」1月18日炒作稱,有傳言稱美軍航母在巴士海峽周邊經過,解放軍軍機今天(18日)疑似以「雙機」編隊進入臺灣西南空域,美軍MQ-4無人機及偵察機也在周邊飛行。
  • 「抹黑大陸」的綠媒電視臺恐遭下架,臺網友叫好:不用被洗腦了!
    臺灣知名綠媒「民事新聞」時常因在政論節目中故意抹黑大陸形象而遭到外界詬病
  • 為詆毀「兩岸一家親」|綠媒炒作「臺灣人基因」
    導讀:近日,島內部分學者和綠媒又炒作「去中國化」,這次他們甚至用上了
  • 「抹黑大陸」綠媒電視臺恐遭下架 臺網友叫好:不用被洗腦了!
    海外網12月28日電 臺灣知名綠媒「民事新聞」時常因在政論節目中故意抹黑大陸形象而遭到外界詬病。近日,「民事新聞臺」因與臺灣有線電視運營商TBC未談攏頻道授權問題,恐於明年被「下架」。對此,島內網友紛紛留言叫好:「這樣的洗腦臺有啥好看的?」圖為臺灣民視新聞公司大樓。
  • 大陸赴臺自由行遊客將「歸零」
    臺媒報導截圖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16日報導,對於大陸赴臺自由行是否恢復,島內旅遊業者並不看好,並估計今年1月陸客人數將從去年的10萬下跌到約2萬人次。「兩岸關係是陸客來臺多少的最重要指標,看目前狀況不是很樂觀。」
  • 綠媒節目稱「大陸人以為中國第一個登月」 臺網友看不下去了
    綠媒5日一檔政論節目提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一事時,主持人聲稱「大陸人都以為中國第一個登月」,不知美國「阿波羅11號」的存在。主持人言論一出,被網友群嘲「井底之蛙」。該檔綠媒政論節目於12月5日播出。節目中提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時,臺媒體評論員黃創夏先是稱這當然是成就,然而話鋒一轉又提到,「1969年,那時候的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50年了。」
  • 綠媒炒作抽砂船圍馬祖,勘破外強中乾本色
    近段時間以來,臺當局和臺媒成了驚弓之鳥,大陸一絲一毫的動靜,都能讓他們解讀出不一樣的含義。幾天,大陸幾艘抽砂船就把他們嚇得夠嗆,連忙拜託還能在大陸開展業務的臺媒向大陸求證。10月28日,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臺媒記者向發言人朱鳳蓮求證,日前出現在馬祖南竿附近傳出有大量大陸抽砂船出沒,是不是解放軍在徵用民船進行演練測試?對此,朱鳳蓮沒有給出確切答案,但強調臺民眾之所以會產生這樣那樣的聯想或擔憂,正是由於民進黨當局和臺分裂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的結果。
  • [災難]墜機事件已有31人遇難 6位大陸遇難者已確認身份
    目前,已確認身份的遇難者名單如下:①大陸6位:胡少玲,李玉蘭,張曉燕,王青火,王張生,吳華麗;②臺灣3位:連行知,吳浤源,莊新賓。 根據臺灣觀光部門資料,機上乘客共有31名陸客,包括廈門旅遊集團國際旅行社組團的2個大陸旅行團,以及4名自由行陸客。兩團大陸遊客來臺參加6天5夜行程,都將今天踏上回程,其中飛揚旅行社成員原本是要搭乘復興下午班機,提前返鄉卻搭上「死亡班機」。
  • 綠媒:大陸的 「攻臺計劃」曝光!|大陸|解放軍|綠營|三立新聞網|...
    導語:「臺美勾結」致使兩岸局勢緊張,大陸的任何舉動都會引起臺灣媒體的注意。綠營媒體一向喜歡炒作,經常誇大解放軍的正當行為,企圖製造兩岸的對立情緒。近日,綠營媒體又開始有所行動。「三立新聞網」曝光「攻臺計劃」,妄稱解放軍正在模擬訓練10月30日,「三立新聞網」曝光了一個重磅消息,該媒體聲稱解放軍正在模擬「攻臺計劃」。此言一出,瞬間引起了島內的極大關注。「三立新聞網」聲稱,根據最新衛星照片的比對,大陸甘肅地區的沙漠裡出現了「異象」,竟然出現與美軍在日本衝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相似的跑道。
  • ——「719火燒車事件」罹難者家屬怒吼
    7月29日,市民在大連市殯儀館哀悼赴臺旅行團遇難者 厭世?報復?要真相 陸家屬怒:跨海討公道28日最後一位罹難者家屬直到離臺前都還在問:「到底我們的家人是怎麼死的?」罹難者家屬表示,無論是遊覽車司機故意釀成人禍,或營運公司疏於管理,或只是交通意外,臺灣官方對此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希望臺灣能正視問題嚴重性。大陸罹難者家屬怒吼:「我們不會放棄跨海追討公道的。」
  • 26名大陸遊客遇難車上找到5個裝有汽油的容器!不排除人為致災可能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臺灣地區交通部門負責人賀陳旦以及前往臺灣處理善後的大陸海旅會秘書長劉克智等人到場參加,馬英九鞠躬默哀後,隨即上車離去,全程並未發言。賀陳旦則希望早日讓遇難者家屬得到心靈撫慰,無論事故原因的追查、理賠都要能讓家屬得到安撫。
  • 埃航空難「頭七」,新京報記者直擊遇難者家屬現場祭奠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當地時間3月16日,中國遇難者家屬在墜機現場放了鮮花、水果和酒,祭奠逝去的親人。 新京報記者 申曉磊 攝中國遇難者家屬均已抵埃在事故中遇難的中方人員的家屬,已陸續趕到阿迪斯阿貝巴,在埃航的安排下,統一入住當地的skylight酒店,除中國遇難者家屬外,ET302空難遇難者家屬均被安置在此處。
  • 臺地鐵再次斷軸,日本自己都認了,臺媒還堅持甩鍋大陸
    臺地鐵再次斷軸,日本自己都認了,臺媒還堅持甩鍋大陸今年11月21日,臺灣輕軌列車印連接器的軸心斷裂導致全線停運之後,僅過去一周,又有一輛同型號的列車發現連接器軸心斷裂。得知消息的臺灣綠媒第一時間將責任甩鍋大陸,暗示大陸的廠商應該為這次的事故負責並承擔所有的損失。儘管日本的承包商川崎重工已經自12月21日召開記者會,承認是拼裝不良導致的軸心斷裂,與大陸生產的軸心沒有任何關係,但臺灣媒體還堅持將這口鍋甩給大陸。據了解,在第一次臺灣地鐵出現軸心斷裂的情況時,臺媒就提出有故障的部位是「大陸製造」,藉此引起了島民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