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600噸巡防艦安平艦下水,還計劃造35噸的巡邏艇

2020-12-22 環球印象

臺灣第一艘安平級巡防艦下水,星期五(12月11日)在高雄中信造船廠舉行下水典禮。除慶祝第一艘600噸級安平級巡防艦正式下水,星期五的儀式還包括第2艘成功艦命名下水暨35噸級巡防艇PP-3589交船。

這是臺地區「國艦國造」的重要成果之一,該艦雖然隸屬海巡署,但在戰時可緊急改裝為雄風二/三反艦飛彈發射平臺。同時今天該型的二號艦成功號(與成功級護衛艦首艦重名)下水,三號艦也已整體成型。

安平艦上首次安裝了島內自行研發的20毫米遙控炮塔,以及鎮海火箭彈~~明年將進行反艦飛彈試射。

臺灣媒體報導,安平艦是一艘先進的雙體船,屬平戰兩用,可以在戰爭期間配備飛彈,最多可搭載16枚反艦飛彈。

安平艦最快航速高達43節以上,並增設最大射程達120公尺之高壓水炮,可執行海上救生救難、越界陸船登檢及驅離等勤務。

臺灣行政院2017年核定了「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劃」,用10年時間(2018年至2027年)新建141艘各型海巡艦艇。蔡英文表示,為期10年的「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劃」,預計打造的超過百艘艦艇都將是國艦國造,能夠帶動臺灣造船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相關焦點

  • 臺首艘600噸級巡防艦今交船,蔡英文將主持,艦上保留飛彈發射基座
    臺「海巡署」安平級巡防艦首艘安平艦(CG-601)完成海上公試,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將親臨交船典禮。臺灣省綠媒吹噓稱,安平艦具平戰轉換功能,平時捍衛藍色「國土」,也可搖身一變成為「國防戰力」。根據「海巡艦艇發展計劃」,共要建造141艘艦艇,新造600噸級巡防艦參考海軍沱江艦設計基礎,最大特色為甲板面積大,保留了雄二、雄三飛彈發射基座,也增加了警備救難區及救難艇,平常可以執行海巡救生救難及海域執法任務,平常速度達40節以上,據稱「可大幅提升巡防能量」。
  • 臺灣首艘自製600噸安平級巡防艦今交船 蔡英文:造艦...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臺灣海巡署首艘自製600噸安平級巡防艦在今天(12月11日)早晨舉行交船儀式,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前往見證並表示,她對承造海巡造艦計劃的各項進度都大幅超前表達肯定與勉勵之意,也希望海巡同仁能善用臺灣自製新艦艇,共同達成守護臺灣的目標。
  • 臺「海巡署」首艘600噸級巡邏艦交船,戰時可配16枚反艦彈當軍艦
    綜合臺媒報導,12月11日上午,臺「海巡署」首艘600噸級巡邏艦安平艦的交船儀式、安平級巡邏艦2號艦成功艦命名下水儀式以及35噸級巡邏艇PP-3589交船儀式在高雄中信造船廠舉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出席並主持了典禮。
  • 臺灣海軍20年造艦計劃 每年需230億臺幣
    中新網9月2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海軍官員透露,臺灣海軍計劃未來20年內,將建造4艘1萬噸的驅逐艦,逐步汰換已老舊的4艘「紀德艦」,新型的驅逐艦完全臺灣製造,並將配載神盾戰系
  • 22型飛彈艇封存,海巡署安平艦試航—對岸為何不汲取雙體穿浪船的...
    10月8日起,對岸新建造的600噸級雙體穿浪型巡邏艦首艦「安平」艦(CG601)開始出海試航,安平艦於4月27日在中信造船高鼎船廠下水,完成舾裝後,在9月15日、9月28日進行了兩次廠試,預計將於11月中旬交付海巡署。
  • 臺海軍700噸「高效能艦艇」下水,蔡英文飄了:未來對西方出售軍備
    (觀察者網訊)15日上午,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出席並主持「高效能艦艇後續艦首艦命名下水暨快速布雷艇首艦交艇儀式」,並將「高效能艦艇」後續艦首艦命名為「塔江」軍艦。在致辭講話中,蔡英文生動展示了什麼叫做「人有多大膽」。
  • 臺造萬噸油彈補給艦「磐石艦」今交艦
    臺海網1月23日訊 據「今日新聞網」報導,由臺灣自行建造的油彈補給艦「磐石艦」今(23)日將在臺灣造船公司高雄修船碼頭舉行交艦典禮,交艦儀式由「國防部長」嚴明與臺船總經理親自主持。海軍新補給艦取名為「磐石」(舷號AOE-532),仍依照海軍為軍艦命名的慣例,後勤軍艦都以高山命名,在民進黨政府推動本土化運動後,更以臺灣本土山嶽的名字命名。磐石山位於花蓮縣,海拔3106公尺,在臺灣百嶽中排名第90。
  • 臺船首艘飛彈巡防艦 預算245億元新臺幣
    臺海軍建造新一代4500噸級飛彈巡防艦原型艦1艘,代號「震海計劃」,因臺「中科院」達不到海軍需求標準,致進度一再落後。負責建造艦體的臺船公司在上周舉行法說會中,透露首艘原型艦預算約245億元(新臺幣,下同),預計2021年底啟動,未來建造19艘。不過,有軍方官員認為,臺船推估的進度,過於樂觀。
  • 臺造艦計劃出爐:潛艇七艘 巡防艦十多艘,美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美國海軍的這一計劃最近被臺灣模仿了。根據臺當局對外公布的消息。臺各型軍艦、海巡艦目前正在依「自製防禦潛艦」計劃建造當中,新一波的建造數量已出爐,預計將建造七艘潛艦(潛艇),飛彈巡防艦14到19艘。臺基隆級驅逐艦臺灣現有美國原基隆級驅逐艦4艘,成功級巡防艦10艘,康定級巡防艦6艘,濟陽級巡防艦6艘,光華六號隱身飛彈艇31艘,錦江級巡邏艦12艘,沱江級巡邏艦1艘,劍龍級常規潛艇
  • 拼當臺灣「第二海軍」?「海巡署」造艦裝火箭彈惹爭議
    臺灣新任「海巡署長」由臺情報部門駐美特派周美伍擔任,這是繼現任「海委會主委」李仲威之後,再度由臺海軍退役將領接掌海巡。民進黨當局也不諱言,要將海巡打造為「第二海軍」。對此專家提醒雙方的基本任務不同,人員裝備組成也存在落差,「海巡署」一味模仿海軍,不見得是對防務最有利方式。
  • 為什麼俄羅斯能改建四萬噸級航母,卻造不了兩萬噸的兩棲攻擊艦
    為什麼俄羅斯能把4.5萬噸級基輔級載機巡洋艦4號艦戈爾什科夫號改造成滿載排水量4.5萬噸的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卻造不了一艘2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如果俄羅斯有選擇俄羅斯不願意造成一艘8000多噸左右裝備同樣裝備的艦艇嗎?問題是俄羅斯沒選擇!蘇聯解體的俄羅斯那幾個造船廠沒一個正常運行的。能夠製造5000噸級以上的軍用造船廠,那是少之又少,不是專為民營不敢用(蘇聯時期的軍用造船廠不少轉成民營的了,俄軍敢讓這群有大量歐美資金的造船廠,造俄軍的軍艦?)就是倒閉。
  • 臺灣展出"輕型巡防艦" 防空飛彈發射架咋這麼奇葩?
    原標題:從臺灣新輕護看臺灣區域防空飛彈在9月22日舉辦的「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上,臺灣國際造船首次展出了和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聯合研製的1500噸級「輕型巡防艦」(護衛艦)。據媒體報導,該新型輕護衛艦對臺灣海軍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自上個世紀90年代,臺灣海軍的「山字級」也就是「天山」級/「文山」級(原美國海軍在二戰時期建造的1400噸「高速運輸艦」)等「二級護衛艦」退役之後,臺灣海軍只剩下了「成功」級(佩裡)和「濟陽」級(諾克斯)以及後來的「康定」級(拉法耶特)被臺灣劃為「一級護衛艦」的艦艇,再往下就是小型巡邏艦和飛彈艇組成的「三級艦」部隊了,本次公開的「1500噸級輕型護衛艦
  • 臺灣海軍專題(三)——中看不中用的法國樣子貨「康定」級巡防艦
    為實現軍事裝備的更新換代,海峽對岸先後推出所謂「光華計劃」,其中「光華一號」計劃即在美國佩裡級護衛艦的基礎上自行建造「成功」級巡防艦,用來取代「陽字號」驅逐艦。而「光華二號」則是計劃向韓國購買18艘「蔚山」級飛彈護衛艦,用來替代「山字號」巡防艦,但80年代末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生變,導致臺灣一改往日軍購被壓制的窘境,頻頻向西方國家示好。
  • 臺灣海軍專題(四)——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成功」級巡防艦
    小編最近在撰寫臺灣海軍的專題系列,以供關心祖國統一大業的網友一讀。在前三個海軍專題文章中,小編已經系統介紹了濟陽級巡防艦(原美國諾克斯級)、基隆級驅逐艦(原美國基德級)以及康定級巡防艦(原法國拉斐特級)進入海峽對岸服役的來龍去脈,並詳細分析上述幾款軍艦的性能優劣,為熱心祖國統一事業的廣大網友作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貢獻。
  • 臺灣自製潛艦,當以澳洲經歷為鑑
    按照臺灣地區國防部 「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 公告,在2015年年底,進行公開招標選商,由臺船公司得標負責設計與建造,估計2016年到2019年,完成潛艦外型設計,用5年時間建造,2024年,首艘原型潛艦下水,於2025年正式成軍。
  • 臺灣「海巡署」計劃新建33艘平戰兩用艦艇 戰時加裝飛彈可變軍艦
    這141艘艦艇包括4000噸級巡防艦4艘;1000噸級巡防艦6艘;600噸級巡防艦12艘;100噸級巡防艇17艘;35噸級巡防艇52艘;沿岸多功能艇50艘。這些船在戰時可以被改裝為飛彈護衛艦,飛彈艇或者布雷艦,執行軍事任務。臺灣軍方希望臺灣「海巡署」製造「平戰兩用艦」由來已久,在2005年,臺灣軍方曾經改裝過「偉星艦」,加裝了反艦飛彈發射箱,在「漢光11號」演習期間試射過雄風2飛彈。
  • 美國將出售派裡級巡防艦 臺灣、菲律賓成潛在買主
    臺海軍成功級艦配載「雄風三飛彈」。     人民網7月18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由於美國國防經費刪減,美國海軍2014年將有大批軍艦除役、出售,其中臺灣與菲律賓可能成為7艘二手派裡級(Oliver Hazard Perry class)巡防艦的買家。
  • 美將售臺兩艘派裡級巡防艦 擬改造成「小神盾」
    美擬售臺2艘派裡巡防艦  今後還想再買4艘 組臺版神盾艦隊  劍嘯  臺軍將領4日透露說,美國海軍已告知臺灣軍方,可售臺兩艘即將除役的「派裡」級巡防艦,每艘售價約2000萬美元(約新臺幣
  • 臺海軍首艘飛彈巡防艦,預算245億新臺幣,預計明年底啟動建造
    臺海軍建造新一代4500噸級飛彈巡防艦原型艦1艘,代號「震海計劃」,因「中科院」達不到海軍需求標準,致進度一再落後。負責建造艦體的臺船公司在上周舉行法說會中,透露首艘原型艦預算約245億元(新臺幣,下同),預計2021年底啟動,未來建造19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