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時間熱播的都市劇《三十而已》中,每一集結尾都會出現賣煎餅的一家人。他們每天重複著同樣的事情,做著最平凡的事情,甚至在劇中連姓名和一句臺詞都不曾擁有。她們是一個城市最普通的人物,最樸實,卻最給人力量。他們讓我們看到,每一個平凡人心中都有一束光。
在《三十而已》中,賣煎餅的一家人與三位女主的關係也都是以微小的細節穿插。顧佳的兒子和攤主兒子是街邊偶遇的朋友,曾一起在街邊玩耍;王漫妮上班前偶爾來這家攤子買早餐;鍾曉芹的貓丟了,碰巧被小男孩發現後收養。
雖然這個小短片沒有聲音,沒有人物對話,沒有複雜宏大波瀾起伏的情節,也沒有任何字幕註解,但每個畫面都柔和而溫暖,充滿治癒力。
在每集結尾這一家人眾多的小故事中,有一集《光》令我印象深刻:
夜幕降臨,妻子還在路邊擺攤賣著煎餅,送外賣的丈夫結束了一天送外賣的工作,來到妻子的攤位幫著妻子一起打下手,兒子在攤位旁的車上自己玩耍著。收攤後,丈夫蹬著餐車帶著兒子,妻子騎著丈夫送外賣的摩託車,一家人一起在城市的喧囂中回家。路燈的光昏黃而溫暖,坐在車上的兒子伸出手,讓光落在手心,然後抓住了&34;。
當我看到破舊的餐車緩緩前行,小男孩兒把光抓在手裡。我內心最柔軟的東西被觸碰到,而這是屬於每一個人的無價的幸福。
在另一集《蝸牛》中,媽媽在路邊賣煎餅,兒子在小攤邊的花壇仔細地看著一隻蝸牛。媽媽攤煎餅的空隙過來給兒子喝水,看到了蝸牛後會心一笑。晚上收攤時,蝸牛被裝在了一個透明的玻璃瓶裡被帶回家成為兒子的小寵物。
而同齡的顧子言,住在豪宅裡,卻還在為了進入最好的幼兒園而背媽媽提前準備的面試題目。
有人說,有些人只是活成了別人眼中最普通的樣子,就已經用盡了全部力氣。然而有些普通人的幸福,是多少人多少金錢都無法換取。
這個劇講的是30歲左右的人為了自己的人生在大城市努力奮鬥打拼的故事,而攤煎餅的這對夫妻也是30歲左右的樣子,他們是大城市裡每個普通人的縮影,無處不在,可能在每個街頭巷尾、在每個平凡的崗位、住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他們很渺小,小到被人忽略,可又不能不存在,因為城市好像就是由這樣不同身份不同層面的小個體組合起來的。
在大城市裡,每個人都如同一顆零件,共同組成了城市&34;,而並不是每顆螺絲都可以被看見,都會擁有姓名,但他們共同讓這個龐大的&34;得以正常運轉。同時,他們也是可替代性最強的一群人,他們可以隨時離場,會有更多的人補上來,城市不會因為他們的離開發生任何變化。
但這並不代這些平凡的普通人就是可有可無,他們有自己的世界,也有自己的幸福。你在街頭遇見的每一個不起眼的平凡人,都可能是別人魂牽夢縈的人,是別人生命中的光。
生活中,其實不是每個人都能自己開公司,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奢侈品店工作,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出身上海土著家庭坐在辦公室裡。
光鮮亮麗的只是那最少數的1%,而像煎餅夫婦一樣,靠雙手努力工作,為家庭打拼的才是大部分人的現實寫照,他們也是主演,演的就是在日常生活裡做著最普通的工作為生活打拼的人。
不管颳風下雨他們都努力經營自己的小攤位,風雨來了就遮風擋雨,與隔壁攤位互相交換食物,一家三口在晚上回家後可以互相給彼此剪頭髮;擠在小小的房子中,他們沒有抱怨,沒有爭吵,而是充滿了善良、愛和希望。
這就是平凡的一家人,過著平凡的生活,無法成為世界的中心,卻可以是自己生活的中心,成為照亮彼此生活的一束光。
這個具有煙火氣息的小結尾就像是說,家不在多豪華,而是要溫馨;生活不在於有多亮麗,而在於有希望。
攤煎餅的一家人只是現實生活的一個縮影,在現實生活中,還有無數這樣平凡的人。他們的生活不一定光鮮亮麗,但他們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活成真實、可愛或幸福的模樣。
2018年11月27日,一部名叫《生活萬歲》的現實題材電影上映,這部電影講述了十五名普通中國人在2017年真實的生活狀態。並無交集的十四段故事譜寫著同一個世界角落的生活,它或許艱辛,或許無奈,或許也帶著些許苦澀,但每個人都在默默堅持著、愛著這樣的生活。
與其說這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是一部記錄平凡人生活的紀錄片。
武漢機場,帶著女兒開夜班出租的單身媽媽。每天下午5點出⻔,次日凌晨5點交班回家。一邊開車,一邊招呼乘客,一邊照顧車裡的孩子,因為她不願意錯過孩子成長的每分每秒。
一位上海老奶奶,為了幫兒子還債,賣掉了自己唯一的房子。每天,她都要出去賣油墩子(上海的一種點心),一個只賣幾塊錢,這樣慢慢用賺來的錢還債。還完債的願望,是想換一張大一點的床,去一趟北京看看毛主席像。
一位退伍老兵,每天,他都在墳前給妻子朗誦樸素的情書。昔日的戰友、妻子、大兒子都已相繼去世,他平時就只能看看新聞、翻翻老照片,在院子裡開玩具坦克、踢踢正步。在墳前,他對妻子說:&34;
……
這部紀錄片,通過剪短真實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的是人間萬象。這個片子裡的每一個人物都在過著60分以下的人生,生老病死裡他們總佔一樣,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光、自己微不足道的夢想。
普通人到底怎樣才能通往幸福,大概就是&34;。
也許生活給我們的門不是敞開的,不是通達的大道,而是一道窄窄的小門。也許當我們進到這個窄門裡,我們要走很長的夜路;但只要我們在這條漫長的路上找到亮,找到微光,就能找到活著和追求幸福的勇氣和力量。
就像《三十而已》中賣煎餅的一家人,他們沒有衣食無憂的生活,沒有高大上的工作,沒有上最好的幼兒園,但親情的溫暖和愛就是他們生活的微光。
電視劇的結尾,煎餅夫婦奮鬥多年終於擁有了自己小小的門面。從此,他們不再害怕狂風暴雨來臨時,攤位會被風吹雨打。這是屬於平凡人的幸福。
進窄門,走遠路,見微光。有一種幸福無關貧富,它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一束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