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雙發戰鬥機的時候,我們說到了蘇聯的前線轟炸機蘇24,其實蘇聯的第一種雙發噴氣式輕型轟炸機就是視頻中提到的伊爾28,那這一期文章咱們就來說說伊爾28和為我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轟5轟炸機。
二戰期間,德國優先將噴氣式飛機投入戰場,其他國家也前前後後將重點放在噴氣式飛機身上。輕型轟炸機雖然沒有B29那麼霸氣四射,但是使用靈活方便,依舊是不可或缺的機型。蘇聯有多重視這種飛機呢?從1950年服役開始,其服役期長達30年,這還是在機型更迭快速的冷戰時期,還是發展最快的蘇聯,非常的不可思議。
伊爾28的外形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轟炸機的樣子,更像是戰鬥機,整體的結構像是二戰中的雙發轟炸機換成了噴氣式發動機。機頭是蘇聯飛機特有的領航觀察艙,裡面乘坐著領航員。機頭上方有一個和戰鬥機非常相似的座艙,容納著飛行員。機翼為上單翼,前緣平直後緣前掠,翼根附近安裝有兩臺發動機,型號是克裡莫夫VK-1型渦噴發動機,最大推力為53.8千牛。機尾有一門尾炮,炮手兼職通信員,控制尾部的AM-23雙管機炮。飛機整體數據如下。
埃及的伊爾28
其實看了這架飛機的數據後,大家一定會聯想到一架飛機,蘇25。可以看到,作為一架噴氣式轟炸機,伊爾28的性能是十分有限的。伊爾28的正常武器主要有炸彈和火箭彈以及魚雷,是海軍航空兵的主要進攻武器之一。
伊爾28在蘇聯的服役時間久遠主要和蘇聯的實際情況有關,周圍的壓力太大,只要是能用的上的不算特別落後的飛機都不會輕易淘汰,真正核大戰打起來,伊爾28這一類便宜實用的飛機反而有著非常好的適應性和極低的製造使用成本。
伊拉克的伊爾28
不過呢,蘇聯整體的發展勢頭很生猛,後來誕生的雅克28更為先進,進入70年代以後,改進自米格23的米格27也是一種優秀的對地攻擊飛機,加上後來誕生的真正戰鬥轟炸機蘇24,這些不夠優秀的飛機也都按部就班的退出了現役。
不過呢,伊爾28的故事在蘇聯那邊不夠精彩。大家來看一個比較奇特的數據,外界估算的伊爾28產量從2000架一直到6300多架不等。這裡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國也曾仿製過伊爾28,伊爾28的第二大用戶就是中國,我們稱為轟5。
圖片來自網絡,這張圖出現了很多我國過去的主力機型
伊爾28這種飛機對於蘇聯來說,真的不算什麼,蘇聯的生產研發能力遠遠在中國之上,而這種不怎麼優秀的小型轟炸機對於一窮二白的我們來說,其實是一種非常現實而選擇。哈飛在充分研究了伊爾28後,於1963年1月開始研製轟-5,1966年9月25日首架轟-5在哈爾濱試飛成功,並在1967年裝備部隊。
轟5的出現,讓中國第一次有了較為「先進」的噴氣式轟炸/攻擊機,考慮到當時我們所面對的大大小小威脅,轟5其實也還夠用。
抗美援朝期間,中國從蘇聯引進了不少好東西,戰鬥機就是米格15,轟炸機則是圖2螺旋槳轟炸機和本文的主角伊爾28轟炸機。圖2是二戰期間的研製的雙發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2噸,載彈量約為3噸,成員多達四人。圖2是二戰中公認的最好的「中型轟炸機」,各方面的性能非常優秀。圖2有個非常滲人的改進型,叫做圖2Sh,怎麼說呢,聽完介紹你們就知道蘇聯人瘋起來全給美國電影導演們扔好點子。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圖2Sh在機腹安裝了88桿波波沙衝鋒鎗,槍枝朝下開火,專門用來在低空對付密集的德軍。設計者認為這樣的想法可以讓圖2充當大號飛行的霰彈槍,會打的德國人哭爹喊娘。不知道讀者中有沒有喜歡看漫威電影的人,如果有,你們一定記得美隊二中媽惹法克俠向美國隊長展示的新一代空天戰艦時,那一個個定點清除的武器吧,簡直和這個圖2Sh如出一轍。
不過圖2畢竟只是架起飛重量十來噸的飛機,安裝的波波沙威力射程都有限,飛機不得不採取低空飛行的方式攻擊,這樣一來危險性大增。你可以用波波沙打別人,那麼別人的98K也能給你鑽上幾個子彈眼,要是哪個子彈不長眼打中了不該打中的人,那不就成了人間慘劇!所以這個設想沒有繼續下去。
圖2在中國的地位相當之高,很多人說起中國的飛機,往往只知道現役的飛機,往前數也就是五爺六爺。拜自媒體所賜,曾經沒有裝備部隊或者沒有研發完成的殲12和殲9一類飛機也開始為人所知,然而圖2作為新中國早期的大功臣,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圖2轟炸機憑藉著較為靈活的飛行性能和強大的火力多次攻擊美國和聯合國軍,也沒少攻擊海的對岸。其實從這些例子大家可以看出來,中國選擇伊爾28進行仿製不單單是因為自身實力不夠只能仿製較為簡單的飛機,還有站在自身立場的考慮,輕型轟炸機的適應性很好,而且使用的方式已經在很多方面接近攻擊機。
美國喜歡將同一系列的武器統一命名,比如中國的殲11在他們那裡也叫做側衛,美國的資料中也多將中國的轟5稱作伊爾28,維基中文兩者的詞條都在一起。但實質上,我國的轟5和原版的伊爾28相比有大約40%的改動,不但進行減重,各項性能也都有所增加,而且為了較少維護保養和製造的難度,還特意和當時一起研製的轟6在多種結構上進行通用。
轟5的改進型也不少,很多都超出了自身的能力範圍,也足以看出但是我國對更大的飛機的渴求程度。轟5衍生出了用於電子戰和偵查的HD5轟電5飛機,還有轟偵5以及轟教5以及魚雷轟炸機,甚至還有能使用核武器的機型。當時的我們真的是恨不得讓所有能飛的玩意都能扔核彈,強5也是其中一員。
由於轟5的飛行性能還算不錯,也曾擔任過實驗機型,最著名的就是為飛豹試驗雷達。其實從任務的更迭上就能看出來,飛豹正是轟5的替代機型。這個事情應該這麼說,蘇聯那邊的大體替換歷程是先有伊爾28,然後有雅克28,接著有米格27和蘇24,蘇24目前還在服役,更為強大的蘇34也已經大量服役。中國這邊跳過了雅克28,直接讓飛豹接替轟5,並且裝備了和蘇34同級別的殲16。其實單獨看蘇34的體型和能力,它應該是和F111一個級別的大型專用戰鬥轟炸機,要比蘇30和殲16這類多用途戰機要更大,也比正宗的蘇24大得多。
可以說,轟5在我國的空軍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並且也是我國當年援助友好國家的當家武器之一。大家如果看過F14最後一章,應該知道伊拉克曾買過中國的轟6轟炸機,其實轟5也曾多次出口,在1971年援助羅馬尼亞4架,還和來自蘇聯的原版伊爾28一起服役,其實這也沒啥意外的,59和T54/55,殲7和米格21一起服役的例子多了去了,至今還有不少56衝和AK47在一起廝打呢!
如今再往前想,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最主要的轟炸機居然是這架小巧簡單的轟炸機,實在是難和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相稱。可就是這些老一輩的戰機撐起了祖國的天空。和轟5被殲轟7接替一樣,我國的海軍艦艇,陸軍的坦克和直升機大都有著這種「跨越式」的發展過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落後世界近一代。如今雖然先進戰機遍地,但是大家也要知道轟5和殲6退役也僅有十幾年,強5隻退役了幾年而已,殲7殲8還在服役,轟6還有新型號出來。一方面,這些老飛機見證了我們的過去,另一方面,這些還在老驥伏櫪的飛機也告訴我們,大國,都是有家底的,那叫做豐厚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