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失控的大腦:上癮是一種病 與道德無關

2021-01-09 中安在線網站

  拯救失控的大腦

  不管人們是否樂意承認,我們的大腦都正在被形形色色的「癮品」劫持。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上癮是一種腦部疾病,它與道德無關。

  21年前,美國國家藥品濫用研究所主任阿蘭·萊什納在《科學》雜誌上,第一次完整地闡述了這一觀點。「幾乎所有被濫用的藥物,都直接或間接作用於人的大腦,並形成獎勵路徑。」負責形成「欲望」的是一種被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它被稱為「大腦中的小惡魔」。

  當地時間2017年12月14日,多米尼加巴拉奧納,當地緝毒警察展示了繳獲的古柯鹼,總重量超1026公斤。

  從遺傳學的角度而言,人類會通過獎勵信號或提示線索進行學習。甜品店散發的烤餅乾的香甜氣息、酒吧開放時散發的迷人酒香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渴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癮也是一種病態的學習模式。成癮引起了突出神經元之間的化學和細胞信號傳導,通過大腦神奇的可塑性,成功塑造了神經迴路,為古柯鹼、海洛因或杜松子酒賦予了最高價值,犧牲了其他事務的利益,比如健康、工作、家庭或生活本身。這就像用放大鏡放大了一樣事物,並將其他的所有物體都排除到了視線之外。

  沉迷和上癮的信號,在獎勵系統中甚至以你意識不到的速度快速傳遞著。賓夕法尼亞大學癮症研究中心臨床神經科學家安娜·羅斯·柴爾德,曾經通過核磁共振等方式追蹤腦部神經活動。她掃描了22名古柯鹼吸毒成癮者的大腦,在他們面前以每幀畫面33毫秒,大約是眨眼所需時間的十分之一的速度展示吸毒用具,「他們並沒有有意識地『看見』任何東西,但這些圖像卻和毒品一樣激活了大腦中的獎勵路徑。」

  古老的獎勵系統就像滾雪球一樣沒完沒了。本質上而言,所有令人愉悅的活動都有潛在的上癮可能。因為它們向我們的大腦釋放了有關幸福的信號,而幸福總是短暫且令人嚮往的。科學家將其戲稱為「進化的遺產」。

  「任何過分有意思的事情,都會讓人上癮,但是否會上癮則取決於一個人的脆弱程度、遺傳基因、創傷心理和抑鬱情緒等因素。」芝加哥大學管理成癮、強迫和衝動障礙診所的格蘭特說。為了規避「誘惑」,大腦在漫長的進化中也形成了複雜的風險控制機制,但呈現在眼前的事實是,渴望和習慣會壓倒理性。這是為什麼?

  「因為有一個強悍的惡魔把你搞砸了。」一個有著多年吸毒、復發歷史的病患在接受最新的前額葉皮層治療時說。這是一項尚在實驗階段的臨床治療手段,最早見於2016年1月出版的《歐洲神經心理醫藥學》雜誌上。神經認知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塔裡尼歐招募了一群古柯鹼成癮者,通過對比治療有效排除了上癮者的毒癮。

  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負責判斷和決策的區域。加利福尼亞大學實驗室以實驗老鼠尋求古柯鹼時的神經元活動為例進行測量,發現涉及意志行為的前額葉皮層區域異常安靜。而如果刺激這些「無精打採」的細胞,「老鼠們對古柯鹼的興趣基本上會立刻消失」。由此,研究人員認為,刺激人腦負責判斷的區域,可能會平息吸毒者高漲的毒癮。「成癮者總是為自己做出糟糕的決定畢竟也是有原因的。」

  如果你翻開一本三十年前的醫學教科書,你會發現書中對成癮的描述忽視了最為兇險的環節——復發。為什麼人們在身體不再依賴癮品的時候,喉嚨裡依然會燃起對威士忌或海洛因帶來的幸福渴望?因為成癮會強迫人們進行重複活動,哪怕它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前額葉皮層研究之所以有意義,不在於參與治療者在第一個療程結束後就感到了平靜,失去了對古柯鹼的渴望,最重要的是在治療六個月後,這種平靜的感覺還在。這就是希望。對於許多吸毒人員來說,離開戒毒所才是噩夢的開始。

  38歲的義大利人派屈克·佩羅蒂是在17歲時的一個派對上開始接觸古柯鹼的,在此後漫長的人生中,他曾經參加過一個為期三個月的戒毒所,在踏出戒毒所大門後的第36個小時復吸,之後他又花了八個月的時間參加另一戒毒項目,回家的當天遇見毒販就打回原樣。「從那以後,我開始變得偏執、痴迷、瘋狂,也看不見出路。」

  如果批評派屈克是「自甘墮落」,那麼居住在西雅圖高速公路下無家可歸的喬安娜·雷恩則有些「冤枉」。21年前,喬安娜因為治療工傷服用了處方止痛藥,之後便一點點沉迷海洛因,直到失去家園。在美國,像喬安娜一樣因為阿片類藥物成癮甚至死亡的人不斷增多。

  2015年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報告稱,阿片類藥物包括處方止痛藥和海洛因在內的死亡人數突破以往記錄33091例,比前一年高出16%。2016年阿片類藥物濫用奪走了6.4萬美國人的生命——比美國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陣亡人數還多。2017年,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指示其代理衛生部長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以抗擊日益嚴重的阿片類藥物泛濫。

  事實上,如果將上癮的概念擴大為強迫重複性活動,那麼你會發現即便沒有藥物,上癮行為依然可以發生。「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最新版本首次承認了行為上癮——賭博。一些科學家認為現代生活垃圾食品、購物、智慧型手機的許多誘惑都可能使人上癮,因為它們對大腦形成了類型化的獎勵機制,潛在的渴望和誘導因素已經強烈地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

  最有爭議的「新」癮是食物與性。世界衛生組織已建議在下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中納入強迫性性行為作為衝動控制障礙,但是美國精神病學會在最近的診斷手冊中否定了強迫性性行為,食物上癮也未被列入其中。但高脂肪食物和精緻麵粉等高加工食品與糖一樣成問題。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最近對384名成年人進行了調查:92%的人表示長期以來一直渴望吃某些食物,並多次試圖阻止成癮。受訪者將披薩列為最容易上癮的食物,薯片和巧克力次之。研究人員認為「毫無疑問食物是會引起上癮的,這就是現代人類始終要與肥胖作鬥爭的原因」。

  二十餘年來,人們對於成癮的恥辱感依然沒有消除。很難把酗酒者比作糖尿病患者,前者似乎永遠無法得到後者那麼多的同情和幫助,我們傾向於認為上癮者是意志力薄弱的「壞人」,是缺乏自制力的人,是一群不懂得在恰當時間說「不」的人。然而我們卻並沒有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有成為「壞人」的可能。

  治療這種疾病,不能簡單粗暴地通過抹殺他們的存在來完成。2016年,新當選的菲律賓總統羅德裡格·杜特爾特誓言要殺死三百萬吸毒成癮者,在他的任期頭幾個月內這個目標就完成了三千人次。然而暴力帶來的只有恐怖,或許科學才能帶來希望。

  另一種嘗試則是回到信仰,佛教心理學學生、專門從事上癮研究的精神病專家布魯爾認為,治療成癮的希望或許在於融合現代科學和古代沉思實踐。佛教哲學當中,渴望被視為痛苦的來源。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表明,基於冥想、正念的方案在預防藥物成癮復發方面比其他方式更為有效。

  這個方法是幫助人們平息欲望的浪潮,鼓勵人們注意自己放縱的原因。冥想能夠對抗當代生活中洶湧泛濫的多巴胺洪水,使神經空間日趨平靜。「大腦可以自我重建,這是最令人驚訝的事情。」這就像多年前美國歷史學家戴維·考特萊特在《上癮五百年》一書中斷言的那樣,「這是一個飢餓心靈取代了飢餓肚皮的世界。」或許在這個世界裡,回歸心靈本身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相關焦點

  • 大腦是如何發明道德感的?
    你會注意到,像「理性」和「責任」這類詞——傳統道德哲學的中流砥柱——在丘奇蘭德的講述裡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對大腦區域的討論,比如大腦皮層。Goodreads將道德根植於生物學的做法,讓丘奇蘭德在哲學家中成為了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有的人認為這種做法本身就道德敗壞,因為它構成了貶低倫理價值的威脅,把倫理降格至一堆包裹著大腦的神經化學物質。
  • 從第一次吃甜食到上癮,大腦的變化竟只用了 12 天……
    然而,真正讓我們對其上癮,達到依賴水平的,歸根結底則是大腦中出現的一些細微變化。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對糖上癮?糖上癮究竟會有多嚴重?糖可以通過,改變進食習慣、激活獎勵機制、改變大腦反饋,這三種常見方式,讓我們上癮。 我們都知道21 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這點對於味覺系統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連續 21 天,每天的飲食中都存在甜味成分,我們在 21 天后會不由自主的都吃甜食。
  • 這似乎是一種病,一種讓大腦無意識操縱的病
    該睡的時還是會睡,醒來可能就是直接七八點,大腦理智告訴自己,已經一天都沒出門了,是該出去走走了,不能繼續外賣。外去後也只是吃了飯,不知道還可以做些別的什麼,去走走一個人又覺得沒意思,自然放棄,只能回來。打開電腦或者手機,來吸引注意力還是那些東西,不刺激著你的神經。耗在這上面的,可能又是幾個小時,等再次離開屏幕,又是兩三點的時間。
  • 鄭爽回應和貓貓直播失控原因.貓妹妹病了?發文自己反應遲鈍 大腦老化!
    everyone for watching  貓妹妹病了發文自己反應遲鈍 大腦老化!由於鄭爽事件上了熱搜的貓妹妹突然發文:我現在知道為啥我說話慢吞吞了 反應也遲鈍了,前段時間做了腦部核磁共振給我嚇壞了,說我的大腦老化 不像20歲的孩子,跟四五十歲年紀的大腦一樣模糊!
  • 國際禁毒日:成癮行為如何用快感綁架大腦?
    毒品會用極致快感和痛苦摧毀大腦,各種各樣的成癮行為同樣會綁架我們的生活。題圖:被癮品控制的大腦作者 | 徐斯佳 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院編輯 | 陳天真 高佩雯社交媒體上的瘋狂點讚,觥籌交錯間的光怪陸離,城市角落裡的吞雲吐霧…… 從行為到藥物,形形色色的事物似乎都在引誘我們,取悅我們,讓我們上癮。癮是什麼?
  • 真正了解一下行為上癮,就會明白為什麼人會上癮
    或許我們不應該把它看成是一種疾病。這是社會構造的一部分,但是這確實也是一種上癮的行為,而且我們在不斷地走向危險的邊緣。在此之前,我們要了解一個東西。行為上癮,通俗的來說就是,一組短期內可安撫人未能得到滿足的心理需求,但長期執行會對人有害的行為。就比如說手機,當我們用了幾個小時以後,就會覺得被安撫,這只是短期,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這顯然是不可能,所以說我們就會一直使用下去。
  • 夢見電梯失控預示著什麼 夢見電梯失控是什麼意思
    夢見電梯失控,有兩種可能性,其一表示環境出現變動動蕩,其二則反映你心情的變化。夢見電梯失控,預示著你一方面因為環境的變化而變得動蕩不安;另一方面則反應你最近心情的變動。打算出門的人夢見電梯失控下墜,建議難找。在途中意外傷害,往西方問問。準備考試的人夢見電梯失控下墜,意味著文科方面差一些,可望錄取。
  • 心理學:網絡搜索改變人類大腦獎賞機制,上癮成為新的情感體驗
    又是怎樣的設計讓用戶深陷「搜索上癮」而無法自拔呢?本期《心理學簡報》時評專欄(Psychological Bulletin Opinions)特邀作者Bear將從心理學角度為讀者們剖析網絡搜索是如何改變人類大腦的獎賞機制,並解密人們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將「搜索上癮」替代成為現代生活的情感體驗新模式。
  • 科學家繪出大腦決策區域的分子3D地圖 進一步了解為什麼會「上癮」
    科學家繪出大腦決策區域的分子3D地圖 進一步了解為什麼會「上癮」  Winnie Lee • 2019-12-31 15:31:55 來源:前瞻網 E1755G0
  • 上癮症的評估及身心根源
    物質上癮如煙、酒、零食、各類毒品等;行為上癮也稱為過程成癮,如手機、購物、賭博、工作、(極限)運動或其他一些強迫性行為等。如果某個物品或者某個行為滿足了以下2個特質,它就是具有成癮性的:1、不是生活必需品,和我們的生存概率無關。
  • 唱歌跑調是一種病
    早在1878年,英國科普作家格蘭特·艾倫描述了第一例失歌症者。而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召開的國際音樂交流科學大會上,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比爾·湯普森教授對失歌症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唱歌找不著調也是一種病,稱為「失歌症」。
  • 手機上癮是怎麼一回事?心理學博士為你解密上癮之謎
    上癮是對難於戒除的有害體驗的深度依戀,這種體驗在短期可以解決某種心理需求,但長期而言會造成傷害。只有當一種行為此刻帶來的獎勵,最終因為它起破壞性後果而抵消,才叫行為上癮。相比較而言,我們每一個人的呼吸都是上癮,無聊時盯著一堆積木看,也不是上癮。因為哪怕難以抵擋,不是不覺地做這些事,也沒有什麼壞處。
  • 上癮不似你所想
    3.上癮和感覺良好無關,和感覺糟糕有關(也即痛苦來源部分)逃避痛苦上癮的對立面並不總是禁慾總結:上癮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我們又該怎麼避免上癮?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精神病毒感染了受害者大腦,進而讓他們做出違背自己意願的舉動。雖然殭屍故事基本只是低俗小說,但我們無法擺脫的精神控制夢魘確有值得探討的地方。這種恐懼的源頭,也許是一種對病原體與生俱來的厭惡,恐懼它們感染身體並引起疾病?也許是一種領悟,意識到我們的行為有時自己也無法完全理解?又或許是人們舉動怪異的真實案例?甚至,也許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殭屍?
  • 《白痴》:梅詩金的象徵意義——用道德和愛來拯救世界
    儘管他一再聲稱,他的病已經治癒,但幾乎所有的人都堅持認為他是白痴,有人在背後暗戳,更有當面言語攻擊。在我看來,書名裡的「白痴「並不是一個帶有鄙夷性質的詞語,而是指追求一種東西到極致的偏執。梅詩金受憐憫之愛的影響,想用一己之力挽救被各貴族嫌棄的娜斯塔霞·,期待自己成為拯救世界的先行者。這種品格,是超越書中其他人的,但同時不合普遍的想法讓他被視為異類,成為別人眼中的「白痴」。
  • 鄭爽直播翻車情緒失控,她是不是病了?
    朋友發來鄭爽直播的視頻cut給我,問「她是不是病了?」我循著這段視頻又看了不少片段,跟大家復盤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鄭爽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生日前夜做一場帶貨直播,直播當天也邀請了其他兩位主播一起,一個是男主持人DJ子勁,之前跟鄭爽有過合作,另外一位是現在很火的美食主播貓妹妹,帶貨能力一流。
  • 吃主食上癮竟因成分接近毒品?控制飲食比戒毒還難?!
    首先,關於為什麼我們會對甜食上癮?有研究表明,甜味是人類出生後首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母乳就是甜的,因此愛吃甜食可以說是一種本能反應。不僅如此,還有研究發現,吃高糖、高熱量的食物時,大腦會釋放類鴉片活性肽,這是古柯鹼、海洛因等麻醉劑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會讓人越來越上癮。
  • 一旦上癮,難以擺脫,就像是大腦磕了藥
    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管在做什麼,露露的腦海裡總是時不時就出現那些想法……一、性成癮,一種少為人知的心理疾病出於傳統觀念的影響,說到「性」,很多人都諱莫如深。不過,每個人都有正常的生理需求,這無可厚非。但我們需要警惕的是超過生理需求之外的心理疾病:性成癮。
  • AV如何摧殘大腦 ?蠢到極點的人才會爭先恐後地進「坑」!
    從古至今,諸佛菩薩,古聖先賢,正人君子,都把不道德的男女之事,視為一種醜態,唯恐避之不及。為什麼呢,知恥。古聖先賢,正人君子,能夠依照倫理道德,國家法律行事。夫妻間的性行為,雖然是正常的,但是,他也是一種隱私,也是隱藏起來的。這是倫理道德的約束,這是自然規律。有些人喪盡天良,製作、拍攝,販賣傳播色情電影,違背倫理道德,國家法律,自然規律。
  • 騎自行車上癮,真的好嗎?
    騎車成癮被解釋為一種長期的內在需求,即儘可能多地騎車,不抽出時間休息。這樣,騎自行車不僅會產生積極的感覺,但也會損害我們的精神狀態和社會生活。強迫性思維通常會導致情緒波動,降低表現,最終導致對這項運動本身的厭惡。一些車友描述了他們的沮喪、對健康水平下降的負面想法、沮喪或整體不快樂的感覺。
  • 與拯救世界無關的超級英雄財產排行
    與拯救世界無關的超級英雄財產排行    你以為超級英雄都一樣,有超能力就夠了,哼,一樣是拯救世界,有人富到可以買下全世界,一言不合就把幾千萬美金的車撞爛,而有人卻窮得連泡麵都吃不起。當小蜘蛛還在求姨媽給他買個傻瓜相機的時候,鋼鐵俠已經在用鈔票擦頭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