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紀錄片之父再起航,94歲主持人點亮疫後希望

2021-01-19 環球網

本文轉自【周末畫報】;

94歲的英國主持人大衛·愛登堡帶著全新作品《完美星球》回歸螢屏。這部由英國廣播公司等機構聯合製作的紀錄片耗時四年拍攝。疫情當前,愛登堡第一次在家中錄製旁白。他希望《完美星球》是一劑解藥,能傳遞新的希望,讓停擺的世界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這場大流行用一種奇怪的方式讓許多人意識到,自然界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是多麼寶貴和重要。」

2003年,大衛·愛登堡參觀澳大利亞動物園。

那是一個極具辨識度的聲音—溫暖風趣,娓娓道來,與恢弘的交響配樂一起,將觀眾拉入畫面中不可思議的自然世界。躲避天敵追捕的火烈鳥,噴湧而出的火山巖,滔天巨浪……愛看自然紀錄片的觀眾一望便知,大衛·愛登堡回來了。

其實愛登堡從未淡出公眾視線,他甚至比以前更活躍了。2020年,這個94歲的傳奇自然節目主持人先是為紀錄片《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配音,又出版了同名新書。他註冊了社交媒體Instagram帳號,4小時粉絲數量就突破100萬,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當全球在疫情陰霾中步入2021年,愛登堡繼續為全新紀錄片《完美星球》配音主持。這部由英國廣播公司(BBC)與中國中央電視臺等機構聯合製作的自然紀錄片耗時四年,在全球31個國家與地區取景。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壯闊畫面,令觀眾牽腸掛肚的動物的命運,自然強大的力量……與過去愛登堡參與製作的自然紀錄片相比,它似乎在傳遞更多樂觀與希望。愛登堡在《紐約時報》的採訪中說,他希望《完美星球》是一劑解藥,一種新的希望,展現「自然界非凡的復原能力和萬物相互交融的奇妙方式」。「這場大流行用一種奇怪的方式讓許多人意識到,自然界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是多麼寶貴和重要。」

愛登堡和女兒。

「最酷男人」的隔離生活

疫情當前,哪怕是曾經被評為「英格蘭最酷名人「的愛登堡也要在家隔離,沒有例外。愛登堡回憶,《完美星球》的大部分內容在疫情前已經完成拍攝,餘下內容由節目組在各個地區聘用當地攝製人員前往取景或者使用無人機,交響配樂由冰島樂團在英國作曲家的遠程指揮下錄製。以往在BBC錄音棚中工作的愛登堡也不得不改變方式,在自家餐廳裡架起麥克風。「我的餐廳正對著一個花園,我在那裡搭建了臨時音響系統。麥克風放在餐廳裡,牆上掛著毯子和羽絨服,以便減少噪音和回聲。我的錄音師帶著錄音設備坐在餐廳外面,我們互相給對方發送信號。我們在另一個城市布裡斯託的團隊將視頻片段發送給我,讓我解說。」愛登堡在新聞媒體Vice的採訪上回憶。

這樣獨特的錄音經歷,在他的傳奇從業生涯中也是第一次。1950年代開始,愛登堡頻繁與BBC攝製組前往全球各個角落拍攝自然奇觀。在過去70多年間,他就像是現代文明社會與大自然之間的一座橋梁。通過他的敘述,被困在鋼筋水泥森林中的現代人有機會在自家客廳的屏幕上了解自然界的「愛恨情仇」。1979年,愛登堡與大猩猩一家相處的畫面在英國首次播出。大猩猩和他玩耍,撫摸他的臉,仿佛他是它們中的一員,仿佛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物種間的隔閡。這個場景後來多次被評為「電視史上最難忘的時刻之一」。在愛登堡的旁白中,動物世界像人類世界一樣,充滿溫情與危機。那不僅僅是蜥蜴吃什麼、猩猩在哪裡生活,而是如何與天敵搏鬥、雄性如何在群體中廝殺的故事。

「自然學家大衛·愛登堡爵士和他那令人欣慰、時而帶著嘲諷、上帝般的聲音旁白,幾乎沒有受到歲月的影響。他仍然在為坦尚尼亞的小火烈鳥、加拉帕戈斯群島的蜥蜴和印度尼西亞海岸上的墨魚增添氣質與光彩。」《紐約時報》評價。愛登堡從小喜歡收集化石。他說自己唯一不喜歡的動物是老鼠。儘管60歲時已經安排著退休計劃,愛登堡還是帶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年復一年工作到今天。疫情之後,愛登堡似乎在隔離中看到了一絲新的曙光。隔離期間,他只有兩次出門去看牙醫,其餘時間都在家中工作。愛登堡對BBC說,疫情給了許多人一個重新認識自然的機會,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花園裡聆聽小鳥說話。」愛登堡在美聯社和《紐約時報》等媒體的採訪中說。因為世界停擺,常年奔波的他終於停下腳步。「很多人突然意識到,觀察自然界能帶來深刻、長遠的快樂。」「在我的花園裡,我看到了自然世界如何變化流轉。我幾乎從未有機會做過這樣的觀察。」

「我們曾經忙於自己的工作,坐地鐵,衝進辦公室,開燈工作。今天的我比過去幾十年來更能清楚看到倫敦周圍的自然世界發生的變化。夏天的時候,我每天去花園散步兩次。雖然花園小的像手帕,但我每次都能發現新的東西。」

也許是一種巧合,《完美星球》講述的正是大自然的「恰到好處」。影片以火山、天氣、洋流等自然元素為主題,展現它們如何推動地球上的生命變化,野生動物如何適應環境。在大自然的安排下,生命的流動自然又充沛,可怕的火山巖漿帶來豐富營養,荒涼、腐蝕性極強的土地是小火烈鳥成長的搖籃。在過去多部紀錄片中,愛登堡反覆呼喚觀眾正視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完美星球》就是世界因疫情暫停時的一次反思。

「成千上萬的人因新冠病毒死去,我們不能裝作無事發生。疫情應該警醒所有人,倖存者們應該振作起來,思考人類可以做些什麼。如果人類想在未來避免重大災難繼續生存,現在就是停下來的機會。」愛登堡曾提出警告,他預測2030年時75%的亞馬孫雨林會消失,氣候變化和物種滅絕會為地球環境帶來毀滅性影響。但他依然抱有希望——「我們必須用盡全力,我相信我們會努力做到最好。聯合國召開的會議為減緩氣候變化制定了各種計劃。我們需要做的是說服自己國家的政府,讓公民意識到世界上正在發生的變化。」

《完美星球》拍攝現場。

「僅僅是製作畫面唯美的自然節目已經不夠了。」《完美星球》製片人阿勒斯泰爾·福澤基爾說,今天的自然紀錄片必須討論更深層的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法。《完美星球》的最後一集展現的正是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在宣傳採訪中,愛登堡也沒有迴避今天的政治家和氣候政策的重要性。他說聽到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選時,自己第一次開心得從椅子上站起來揮舞雙手。

「人類與災難的距離越來越近。想要妥善處理氣候變化等問題,世界各國都需要參與,每個人都需要努力。但我依然樂觀,我認為圖像和電視這樣的視覺語言能繼續溝通全世界。」

「對於一個自然學家來說,我的職業生涯可以說是完美的。我非常幸運,一生都在旅行,別人付錢讓我看世界上最美麗的景色。這難道不是完美的職業嗎?這是難以置信的幸運。」愛登堡在採訪中說,常年與大自然接觸讓他對說死亡有健康的態度。「如果你是生物學家,你總會意識到死亡的存在,你知道物種的壽命有多長,它們什麼時候會達到最佳狀態。我從來不害怕死亡。」2017年,當時19歲的愛登堡坦言記憶力的確不如從前,「解說時需要花更多時間思考準確的詞語表達」。他不再吃家禽或紅肉,多數時間吃素,有時吃魚,每天堅持散步鍛鍊。他對《太陽報》說,大自然依然讓他心馳神往,「想不出任何理由我不能活到100歲,或者不能繼續工作」。

「你永遠不會對大自然厭倦,」愛登堡說,「退休在家是挺好的,但不是很無聊嗎?」

撰文—林湃 編輯—Y 圖片—BBC、Getty、Huw Cordey/Silverback Films 2019

相關焦點

  • 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再創新作《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這位老人大有來頭,他就是BBC靈魂人物,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在BBC從業50餘年的電視主持人大衛·愛登堡,他說「我去過世界的各個角落探索世界各地的荒野「,從南北極到亞馬遜,他和那些讓人耳熟能詳的BBC紀錄片,比如《冰凍星球》、《藍色星球》、《王朝》、《地球脈動》等。
  • 自然紀錄片大拿大衛艾登堡新片曝預告
    中字預告時光網訊 對自然紀錄片稍有了解的網友,應該都知道英國大衛今年94歲的他推出新片《大衛·艾登堡:活在我們的星球》,分享他幾十年的拍攝經歷,並為保護地球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近日拍攝於去年的這部作品曝光中字預告,將於10月4日在Netflix上線。大衛·艾登堡,這位聞名全球的博物學家回顧畢生遭逢的關鍵時刻,以及他所目睹的毀滅性變化。本片深入探討地球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帶領觀眾了解全球大自然在短短數十載所遭受的摧殘。
  • 饒陽縣94歲老兵崔文顯的抗「疫」情結
    饒陽94歲的退伍老兵崔文顯捐款抗擊疫情。饒陽縣委宣傳部/提供 老兵崔文顯所獲得榮譽紀念章。饒陽縣委宣傳部/提供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通訊員 王志明 李彥芬 記者 扈煒)近日,在饒陽縣留楚鄉東合村,一名94歲的退伍老兵雙手把1000元錢遞交到包村幹部手中,用於支援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94歲「正念之父」靜待死亡|電影《與正念同行》活在當下的藝術
    被譽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精神領袖」之一的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6年前年因嚴重腦出血後送法國梅村修養及治療,4年前(90歲)的一行禪師回到了越南順化歸原寺靜養,並希望在那裡度過最後的日子,靜待落葉歸根。今年10月剛過完94歲生日,目前據梅村禪修中心報導情況穩定。
  • 《希望,在重啟中點亮》——武漢抗疫藝術作品頒獎大會 在武昌舉行
    本網武漢10月22日訊(雷雨 程喜花 王三華) 10月21日,武漢市《希望,在重啟中點亮》——抗疫藝術作品頒獎大會的盛典在武昌舉行。這次抗疫藝術作品徵集活動分兩輪進行:第一輪徵集《希望,在等待中閃亮》(1月26日——4月8日)封城.抗疫篇的藝術作品;第二輪徵集《希望,在重啟中點亮》(4月15日——8月30日)重啟.希望篇的藝術作品。
  • 昨夜小蠻腰為「最美逆行者」亮燈,萬人云合唱為戰「疫」加油!
    同時,《半壺紗》的演唱者、音樂唱作人劉珂矣,實力唱將張赫宣、孟凡明等多位知名音樂人參與鯨鳴活動用歌聲燃亮希望。 廣東廣播電視臺音樂之聲、廣州合唱協會也在第一時間號召主持人、合唱團積極參與活動。 酷狗音樂、酷狗直播手機app則邀約百名優質明星、主播領唱,與酷狗用戶萬人云合唱。
  • 讓人瞠目結舌,希望大家能夠看看
    大衛·愛登堡,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如今 94 歲的大衛·愛登堡,卻十分擔憂地球的未來,於是便有了這部《大衛·愛登堡:我和我們的星球》。沒人希望動物走向滅絕,但如果某種動物成為人類的目標後,地球上便再無它們的藏身之處。
  • 瞠目結舌,希望大家都看看這部
    Netflix 最近備受好評的片子也跟這些沒關係,是一部帶有傳記色彩的紀錄片——《大衛·愛登堡:我和我們的星球》David Attenborough: A Life on Our Planet大衛·愛登堡,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
  • 派出所的故事2019丨 魔都,用燈光點亮希望!
    派出所的故事2019丨 魔都,用燈光點亮希望! 視頻來源:東方衛視派出所的故事2019微博(01:28) 東方衛視派出所的故事2019微博2月10日消息,#派出所的故事2019# 魔都,用燈光點亮希望
  • 【地評線】中安時評:同舟共濟 點亮全球戰「疫」勝利之光
    雖然這場災難大考還沒有到最後交卷言勝的時候,但中國方案已被事實證明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方案,中國行動為全球戰「疫」點燃了信念之光。   患難之中見真情,守望相助為全球戰「疫」點亮溫暖之光。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
  • 「疫」線鐵軍|「這是我的一點心意」 94歲軍轉幹部捐款萬元
    淄博的退役軍人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組成一支「疫」線鐵軍,始終踐行著「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出淄博速度、淄博擔當、淄博力量、淄博情懷!來到居委會的老人名叫胡冠卿,原齊陵公社人,今年94歲了,是一名軍轉幹部。1947年,21歲胡冠卿從廣饒縣參軍,在軍隊提幹後加入農業部,又隨中央工作隊到湖南工作,後來回到臨淄酒廠工作,一直到退休。「感謝您,太感謝了。」
  • 2021年,在希望中起航——不一樣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但隨著2004年後穆蒂宣布不再執棒維新,2014年馬澤爾謝世,以及祖賓梅塔的老去,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度出現指揮荒。2008年84歲的法國指揮家喬治普萊特首次登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打破了"指揮皇帝"卡拉揚80歲的登臺記錄,並在2010年第二次以86歲高齡再次創造記錄。
  • 山東16市地標共同點亮齊魯夜空,為戰「疫」加油!
    2月22日19時整至20時整,山東十六市的各大地標建築在同一時間一起璀璨點亮。為了給山東和全國戰「疫」加油,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逆行者」致敬,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發起了這場以"點亮齊魯——戰疫·齊魯集結號"為主題的公益活動。為每一位堅守崗位、抗擊疫情默默付出的山東人鼓勁,更為中華兒女匯聚起來的強大力量喝彩。
  • 第九期「點亮福田」向奮鬥者致敬
    第九期「點亮福田」現場,主持人對話《緊急救援》劇組主創從醫療和科研戰線的逆行者,到堅守在社區村鎮疫情防控一線的執勤者,再到風雨無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的奮鬥者,無論是否身處抗疫一線,他們都立足平凡的工作崗位,堅守信念,勤勞奮鬥,成就了守護人民健康安全的不平凡業績。
  • 《海綿寶寶》之父史蒂芬海倫伯格去世,享年57歲
    在金庸跟斯坦·李相繼離世後海綿寶寶之父也離開了我們
  • 點亮希望 驅魔救人——全國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的故事
    新華社北京2月11日電題:點亮希望 驅魔救人——全國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的故事新華社記者惠小勇、徐揚、董小紅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敵人是看不見的疫魔。這是一支挺身而出的隊伍,病房就是他們的戰場。以集結號為令,一批批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趕赴疫情最嚴重的湖北,源源不斷持續增援,在荊楚大地為患者點亮一盞盞希望的燈,譜寫著一曲以生命赴使命的壯麗戰歌。(小標題)出徵「我和其他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的呀!我必須去!」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護士佘沙在請戰書中這樣寫道。
  • 2020 有人用微光點亮希望
    2020 有人用微光點亮希望 2020-12-17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畢業季·校長寄語㊾|江蘇開放大學校長崔新有:戰「疫」起航 篤行...
    江蘇開放大學校長崔新有:戰「疫」起航 篤行致遠回想三年前,我和你們初次見面,面對正值青蔥歲月的你們,我滿懷喜悅甚至羨慕,以「勵志篤行,求真尚美」為題目,給大家上了你們入學後的第一堂課。今天,作為校長和老師,按慣例,由我為大家講授你們離開校門前的最後一課。這節課的題目是:戰「疫」起航,篤行致遠。
  • 致敬逆行者 | 用生命守護生命、用希望點亮希望,讓我們致敬「了不...
    她們用生命守護生命、用希望點亮希望,頂起了半邊天。於家,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於國,她們是醫生,是警察,是志願者……從直面病毒的「主戰場」,到保障物資供應的大後方,羊城萬千女性勇敢逆行,用無數背影寫下新時代女性的家國情懷和大愛無疆。一封公開信,帶頭加入戰「疫」還記得嗎?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點亮希望 驅魔救人——全國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  新華社北京2月11日電 題:點亮希望 驅魔救人——全國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徐揚、董小紅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敵人是看不見的疫魔。  以集結號為令,一批批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趕赴疫情最嚴重的湖北,源源不斷持續增援,在荊楚大地為患者點亮一盞盞希望的燈,譜寫著一曲以生命赴使命的壯麗戰歌。  出徵  「我和其他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的呀!我必須去!」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護士佘沙在請戰書中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