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權在握的多爾袞,當皇帝的機會很多,為何他沒有爭奪

2020-11-20 騰訊網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站在多爾袞立場的人認為,他權勢滔天,卻始終沒有邁出那一步,說明他的人品還是不錯的。其實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從他本人內心深處來說,絕對有著想當皇帝的心思。否則的話,在努爾哈赤駕崩後,他的那些兄弟包括皇太極、代善等人,就不會逼著阿巴亥(多爾袞生母)去殉葬了。

從中不難發現,早在那個時候,他的野心早就暴露在諸位兄弟面前。然而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樣,當時坐上龍椅的卻是能力明顯勝出一籌的皇太極。好不容易熬到皇太極也駕崩了,這時多爾袞已經手握重兵,更是為了爭奪皇位和豪格徹底撕逼,說他不想當皇帝,估計誰都不相信。然而他為何沒有走出這一步呢?其實原因還是挺複雜的。

首先,當時的八旗制度,對於多爾袞造成了很大的制約。在當時確定繼承人的時候,他也是因為得不到支持,這才不得已退而求其次,把福臨給抬了出來。其實他當時的想法,就是覺得這是個小孩子、好操控,自己可以憑此掌控朝政大權。然而事情卻並沒有像他設想的那般美好。

因為他權利最巔峰的時期,也只不過是掌控了兩旗(正白、鑲白)的話語權。儘管他想方設法提高了白旗的地位,但從數量上來說,2:6也是絕對的弱勢,根本不足以掌控大局。當然他如果強行篡位也不是不可以,但他勢必要承擔可能會發生的分裂與內訌,這些都是他不願意面對的,否則當初就不會讓順治登基了。

其次,孝莊的作用不可低估。不管有多少關於她的野史或者傳聞,但客觀公正地說,她對於清初政權的順利過渡與延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管她是否下嫁多爾袞,其實這些傳聞裡,體現更多的,是她對局勢的全面掌控和對事務的靈活處理。也因為她的存在,多爾袞很是投鼠忌器。

再次,多爾袞身上的性格,使得他最終沒有稱帝,具備了相應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先來看一下必然性,在當年打天下的那些人中,他的性格算是比較隱忍柔和的,否則當初他的生母被迫殉葬,他早就造反了,根本不會等到皇太極稱帝,順治就更沒有機會了。

從偶然性來看,其實當時的多爾袞,名義上是攝政王,但他的權勢卻是越來越大,史書中有很多記載,都表明他確實有著想要稱帝的野心,很多規則都已經向皇帝看齊。如果不是墜馬身亡這個突發事件,也許終有一天,他會把順治趕下臺,畢竟他當時想篡位,機會還是很多的。

相關焦點

  • 女扮男裝傀儡皇帝vs重權在握丞相
    今日推文——《鳳髓》 作者:尤四姐簡介掌中書評女扮男裝傀儡皇帝vs重權在握丞相男強女強+相愛相殺,女帝和權臣這個cp我太可了,而且這本難得的是女主反客為主,步步緊逼,精彩!女主從小就被迫女扮男裝當了皇帝,男主奉先帝遺命輔政,是真正掌權的丞相。隨著女主一步步長大,就不滿只當一個傀儡,想要收回權力,於是步步為營。兩人在朝堂上相互算計,瘋狂交鋒,也慢慢淪陷……其實,女主早在男主教養她的過程中就動心了。女主動心了就直接開撩,還喜歡作弄男主,故意叫他相父什麼的。
  •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清太宗皇太極公元1643年,皇太極突然間無疾而終,由於在他生前並沒有指定過接班人,新皇帝的人選一下子變的敏感起來,而最有競爭力的無疑是多爾袞和豪格,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皇位爭奪,甚至幾乎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但是結果卻讓人意想不到
  • 多爾袞至死也沒當過皇帝,為什麼被叫成清成宗?
    多爾袞三次都沒當上皇帝 多爾袞,原本是有三次機會做皇帝的,甚至到了後期想做皇帝只是他一句話的事兒,可一生偏偏三次都與至高無上的皇位,擦肩而過。他一生中多次離皇帝寶座都只有一步之遙,但卻終究沒能實現夢想。除了無可奈何地抱怨命不好之外,似乎也沒有更恰當的理由來解釋多爾袞為什麼沒能當上皇帝了。 綜上所述,縱觀多爾袞的一生他並沒有做過皇帝,他也沒有加冕為皇,但是他卻一直行使著一個帝國的最高權力。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中原繼承人的標準是父死子繼,而豪格還有多爾袞就屬於是兄終弟及,並且在當時深入人心,多爾袞繼位的機會是很小的。 多爾袞自己還提到:若果真所言,予即當自刎,誓死不從。從此,多爾袞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從攝政期間,到駕崩之後,多爾袞的命運軌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多爾袞想不想當皇帝呢,應該是想的,在這場博弈中,他深知自己所處的位置,所以選擇了妥協。 在七年當中,多爾袞雖然被加封,權勢滔天,但是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多爾袞並沒有稱帝,僭越皇權。
  • 乾隆為何為多爾袞翻案?同時重新評價明朝投降將領,他的用意何在
    他提出翻案理由時說:「夫睿王果有異志,則方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為?」又進一步解釋說:「攝政幼年, 威福不無專擅,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就是說謀反肯定不存在,但專擅不排除。 於是將有關多爾袞的檔案記載全部與進行銷毀,在乾隆眼裡的多爾袞如此「優秀」為何當初被順治迅速清算呢?透過歷史的光線,我們通過閱讀其他方面的史料會得到一些真實或是貼近人之常情的信息來。
  • 豪格實力最強,為何皇位爭奪還是敗了?多爾袞:該強硬時他軟弱了
    皇太極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圍繞皇位的爭奪很快展開了。當時最有實力爭得皇位的有兩個人: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努爾哈赤兒子、皇太極的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作為皇太極長子,豪格戰功赫赫,八旗中正黃、鑲黃、正藍三旗的支持,外加一幫皇太極的重臣。更重要的是,漢族皇權「嫡長子繼承制」的觀念已經逐漸影響滿清八旗,而且威望最高的禮親王代善也支持豪格。
  • 孝莊與多爾袞做了8年夫妻,為何沒有留下子嗣,和多爾袞有關
    福臨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他的生母是大玉兒但並不是皇后因此他也不算是嫡子,在這場皇位爭奪中年幼的他並沒有太高的勝算,但是他最後卻坐上了皇位不得不說這是多爾袞對他的支持。多爾袞這樣做的原因有很多,不過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他明白如果自己一意孤行的話,那他和皇長子豪格的爭奪只能是兩敗俱傷,最重要的是她和大玉兒的感情糾葛了。在扶持順治登基之後身為太后的孝莊,後來做出了下嫁多爾袞的決定,不管她是為了鞏固自己孩子的皇位還是出於報恩,都可以讓人看出她個多爾袞之間的關係,確實不是空穴來風。
  • 豪格跟多爾袞有過節,為什麼卻沒有阻止多爾袞成為攝政王?
    文/有內涵的我呀 圖/網絡皇太極因為突然去世,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所以導致長子豪格和十四弟多爾袞爭奪皇位,最後弄得兩敗俱傷,誰也沒有登上皇位,在妥協下,讓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即順治帝,但爭奪皇位的戰爭結束以後,有一個細節比較耐人尋味,那就是多爾袞雖然沒有成為皇帝,但也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從此開始壟斷權力。
  • 多爾袞:我要的是皇帝的榮耀,不是那個萬眾矚目的皇位
    本來,按照這樣的歷史發展,多爾袞已與皇位徹底無緣,最多能做個「權臣」。可上天偏偏喜歡開玩笑,皇太極的身體在入關前突然出現了問題,命在旦夕,清朝的皇位花落誰家又充滿了不定因素,甚至內亂可能也難以避免。 對於多爾袞來說,眼前的皇位就像是一塊大蛋糕,就差他把握機會前去截取。
  • 為何乾隆為多爾袞平反昭雪,康熙和雍正為何沒有
    順治皇帝有一萬個理由恨多爾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權威受到挑戰,多爾袞名義上做了七年攝政王,實際上就是做了七年實權太上皇。皇帝的權力只是號令天下臣民百姓,而多爾袞這七年不僅可以號令天下臣民百姓,而且皇帝也要看他的臉色行事,也就是說把皇帝也號令了,這對一位君王來說算是奇恥大辱了,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 孝莊秘史:皇太極驟然離世,豪格與多爾袞為爭奪皇位,勢如水火!
    孝莊秘史:皇太極驟然離世,豪格與多爾袞為爭奪皇位,勢如水火!文/開到荼蘼李小煜在公主結婚的喜宴上,皇太極突然中風離去。他的驟然離世,讓皇帝這個寶座空廢了很久。豪格跟多爾袞兩人開始爭奪皇位,兩人勢如水火!
  • 皇太極死後,豪格怎麼會同意多爾袞當攝政王,他卻不爭不搶呢?
    太多的流血犧牲即便自己強行繼承大位,也不會有太多人真正的臣服不如立幼子繼承皇位,自己輔政,雖然沒有皇帝之名,但是有著如同皇帝一樣的權力。於是多爾袞就提出了由幼子繼承的方案,在綜合考量下,決定選擇先帝第九子福臨繼承皇位,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政,用來平衡和穩定各方勢力。
  • 豪格死後,大權獨攬的多爾袞遲遲不肯篡位,真的是因為孝莊嗎?
    (千年風霜·第161期·清史 文案/沐小瞳 圖片/沐小瞳)為了美人寧願捨棄江山,這就是清朝睿親王多爾袞的影視形象,在很多電視劇中,多爾袞為了護大玉兒母子周全,放棄唾手可得的皇位,讓很多人非常欣賞他的痴情。
  • 豪格實力不輸多爾袞,為何最後還是奪位失敗了?
    由於他的死亡讓人猝不及防,所以關於誰繼承其位就成了困擾大夥的棘手問題。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帶著滿各旗貴胄齊心合力進行發展,還對明廷取得了一系列的戰果。但皇太極一死,以多爾袞與豪格為首的2個派系就開始為爭王位而互不相讓,整個局勢非常混亂。按著古時的大位繼承原則,通常都是嫡長子優先;若先皇無子的話,則由親兄弟繼承。本來依照這套規則來算的話,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就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了。
  • 多爾袞為何要害死侄兒豪格,除了權力爭奪,這才是主要原因
    豪格還沒來得及吃,就被人連捆帶綁的抓入了打牢,說他剋扣軍餉,冒領軍費,豪格想上訴卻無人理他,一個月後莫名其妙的就死掉了。那時的順治帝還只是個十歲的娃娃,當時朝廷說了算的就是順治帝的攝政王叔父多爾袞。害死豪格的自然就是多爾袞了,那麼多爾袞為何要害死自己的侄子呢。實際上多爾袞和豪格的恩怨可以追溯到1643年。
  • 多爾袞死後被順治定罪,康熙雍正緘口不言,乾隆為何敢出頭?
    而順治皇帝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其立下的規定,自然也都是後代皇帝們不敢打破的。當時,多爾袞去世後,順治皇帝便給多爾袞定了罪,但為何到了乾隆皇帝,卻敢於給他平反呢? 了解多爾袞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他自幼就跟著努爾哈赤東徵西戰,立下了很多戰功。
  • 多爾袞和豪格在進行皇位之爭時,為何多爾袞主動放棄爭奪?
    也正是因為皇太極逝世的非常突然,並沒有對外指定皇位的繼承人,於是接下來由誰坐上皇帝這個寶座就成為了清朝所面臨的重大危機。因為誰來成為繼承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人選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讓國家產生嚴重的分裂,從而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在皇室子弟中,擁護者最多也是最有可能繼位的人選最終落在了豪格和多爾袞身上。
  • 豪格為何不與多爾袞爭奪攝政王:不是豪格不想爭,而是真的爭不過
    可就是有著如此強勁實力以及皇太極長子身份的豪格,卻也在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去世後的那場皇位爭奪戰中敗下陣來,不僅沒有能夠登上大清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寶座,就連被委以輔政王、與多爾袞平起平坐的資格都沒有獲得,以至於在此之後豪格不斷遭到了多爾袞的排擠與打壓,並最終在順治五年(1648年)的時候含恨而終。
  • 《孝莊秘史》中,多爾袞明明知道蘇茉兒深愛他,為何最終沒娶她?
    蘇茉兒然而,當她把自己內心的深情,在一次與多爾袞的對酒當中,無形中吐露給多爾袞,多爾袞也深知蘇茉兒的深情,當即多爾袞給了蘇茉兒一個答案,那便是他無法給予蘇茉兒一份真摯的感情蘇茉兒與多爾袞蘇茉兒作為大玉兒的貼身侍女,為何多爾袞沒有去了蘇茉兒?
  • 皇太極逼死阿巴亥,為何不連其兒子,多爾袞多鐸一同除去
    既然皇太極已經逼死阿巴亥,為何不連其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一同除去呢?要知道,努爾哈赤在臨終之際,已經將正白、鑲白兩旗交給了多爾袞、多鐸兄弟。皇太極等人逼死他們生母,等將來他們長大,羽翼漸豐的時候,不怕遭到報復嗎?其一,皇太極找不到理由努爾哈赤當初創業的時候,是一步步將其他部落打服氣,才有了後來的後金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