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山洪面前,為救群眾,你們凌晨出警逆災而行;
今天,上萬群眾,眼噙熱淚,送英雄的你們最後一程。
千秋西嶺盡肅穆,高飛水河淚奔流。8月26日,為救援被山洪圍困的群眾而犧牲的四川省大邑縣西嶺派出所民警李科、周正良遺體告別儀式舉行,上萬名群眾扶老攜幼,含著熱淚自發前來悼念,為「最可愛的雪山衛士」敬獻鮮花,送英雄「最後一程」。
李科4歲兒子在靈柩前大聲呼喊著「爸爸」,但再也喚不醒捨生忘死為民擔當的父親。萬千網友點燭哀悼,「人民的英雄,一路走好」。
「有群眾被山洪圍困,急待救援!」
8月19日晚,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西嶺鎮境內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引發特大山洪造成多處房屋受損、路面塌方。
20日凌晨2時11分,警鈴急促響起,值守抗洪搶險一線的西嶺派出所副所長李科迅速帶領輔警周正良、羅永紅駕車出警救援。
凌晨2時34分,村道監控捕捉下他們留在世界上最後的6秒影像,一輛警車閃著警燈在黑夜裡冒雨挺進。「車被衝走了,群眾暫時沒事。雨太大,我們只能慢慢開……」
凌晨3時10分,李科正向縣局指揮中心報告救援進展,通訊卻突然中斷,就此失去聯絡……
數位群眾流淚回憶,那晚電閃雷鳴、山洪傾瀉之際,他們沿途喊話讓村民安全撤離,一路駛向最危險山道。
20日14時許,李科、周正良的遺體在河壩上被找到。截至發稿前,羅永紅仍處於失聯狀態,戰友們至今沒有放棄,堅持沿江搜尋,盼著奇蹟發生。
李科:從警10年,忠誠守望西嶺山水
無數個周末被值班代替,無數個夜晚被警情喚醒
8月21日下午,記者趕到西嶺派出所,印有李科照片及名字的值班桌牌還擺在派出所的接警臺上。李科的辦公室整潔有序,書桌側堆滿專業書籍和相關文檔,一切保持著他離開時的模樣。「辦理犬只證、加強農家樂管理……」牆上的小白板上留下了李科最後的字跡,這是他用來提醒自己的簡要工作安排。
踏實肯幹、帶頭履職、親民愛民,是身邊人給李科的三個標籤詞。犧牲時,李科年僅34歲。2009年3月考入大邑縣公安局,他先後在白馬派出所、沙渠派出所歷練3年,又在經偵戰線上奮戰4年。2016年,李科來到西嶺派出所擔任副所長,分管刑偵、社區、治安等工作。翻開李科的10年從警履歷,他在一線摸排滾打,在基層迅速成長,多次獲得成都市公安局嘉獎。
西嶺雪山古往今來遊人如織。西嶺派出所是大邑縣海拔最高的派出所,全所上下只有5名民警、6名輔警,在守護當地群眾安居樂業的同時,需要24小時連軸轉,應急處理遊客求援、糾紛等情況。45歲的社區民警蔣紅軍是李科的搭檔,兩人感情很深,「山區經常下雨,所裡被褥很潮溼,必須開電熱毯才能睡。李科年輕但能吃苦,我們就像家人一樣,守著這裡的山山水水」。
「李所長特別盡職盡責,為群眾辦事從不推諉」,黃亮曾任村委會副書記,與李科有過許多工作交集。在他的回憶裡,群眾在道路旁售賣商品曾多發交通事故,李科到任後,著手加強治安管理,耐心做好群眾工作,確保2016年後再未出現此類交通事故。大家還記得,李科經常頂風冒雪執勤,成了移動的「雪人」。每年春節期間遇到山路結冰,李科從早上7點就上崗開展道路防滑工作,經常要到次日凌晨才能下班,皮鞋總是被雨雪打溼,加上每日步數不低於5萬步,所以他的警用皮鞋很快就要換掉。
「節假日期間,景區遊客每日最少3萬人。近三年來,轄區糾紛近1000件,李科和同事們都能熱情、規範開展調處工作」,時任西嶺派出所副教導員郭志兵告訴記者。在同事們的回憶中,很多遊客開車上山會出現故障,李科還會經常帶著同事,主動為遊客提供充電、修車等服務,同時很多次幫走失兒童找到父母。
群眾和遊客都記得這個總是笑嘻嘻的警官。西嶺鎮綜治辦主任範雲感慨萬分,「有一年冬天,我看到李科把大衣給了一位老年遊客穿上,自己卻承受著天寒地凍繼續執勤。這讓我很感動,雖然是小事,但卻折射了『人民警察愛人民』的深刻內涵」。今年1月,李科、周正良幫助一名被困遊客安全返回30多公裡外的酒店,這名遊客很快送來錦旗和感謝信,並在信裡情真意切致敬,「人民警察就在身邊,他們時刻會幫助我們……」
「有險必救,有難必幫」,是李科和同事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西嶺派出所的轄區達440多平方公裡,大多是原始森林,裡面藏有許多不可預見的危險,極易被蛇、螞蟥等咬傷。李科和同事多次上山救人,甚至是在深夜也毫不退縮。2018年夏天,一名外地遊客被困螞蟥溝,李科率隊上山施救,搜尋多日才在深山找到奄奄一息的被困遊客。為了儘快救人,他們輪流背人下山走了10多公裡山路,讓這名小夥子獲得救治脫離危險。回到所上,李科撩起褲腿,這才發現腿上還有叮著吸飽了血的螞蟥。
大邑縣域層巒疊嶂,西嶺景區天氣多變,有時明明豔陽高照卻會突降暴雨,救援疏散群眾任務成為「家常便飯」,但李科與同事們儘管數次直面生死考驗仍義無反顧。2017年7月27日晚,李科與同事根據手機定位,歷時10餘個小時、徒步10餘公裡,穿越陡峭山路,安全解救了80多名被困遊客。有一次,李科帶領同事調取監控,循線查找一整夜,終於找到了走失的81歲患病大娘並及時送醫救治。
同事們哽咽述說:「這些年,他們不知道出了多少警、救了多少人,每次都能平安回來。不管是春夏秋冬,均無遊客傷亡。可是這一次,怎麼就沒有回來呢……」
無數個周末被值班代替,無數個夜晚被警情喚醒……忙碌,是許多同事、親朋好友對李科的最深刻印象,都說他既是身先士卒的「作戰員」,又是不言疲倦的「工作狂」。「他對工作太認真了,我總勸他注意身體,他每次都答應說好,可是轉頭就忘了」,輔警李德貴說。曾有人問他願不願意調出公安機關,但李科回答,「喜歡這個工作,離不開。唯一愧疚的是家人跟娃娃」。
20日,李科的父母正在遠隔大邑縣600多公裡的重慶忠縣,一邊高興準備豐盛家宴,一邊卻發現再也打不通兒子的電話,直到下午等來了噩耗。原來,李科在19日剛填寫了假條,打算帶著愛人和4歲兒子回老家看望父母。李科的母親劉承瓊心如刀絞,「當警察是兒子從小的夢想。可是兒子當了警察,我才知道這個職業這麼辛苦。從警10年,他只回老家過了一次年」。劉承瓊執意要去派出所看看兒子生前工作戰鬥的地方,抱著李科的桌牌,再一次淚流滿面,「兒啊,我會幫你照顧好家裡……」
周正良:「穿上了這身制服,我覺得很自豪」
答應值完班給兒子買蛋糕過生日,但他食言了
在那一夜驚心動魄的抗洪搶險中,周正良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9歲。2009年10月,他到西嶺派出所成為了一名輔警,主要輔助民警開展「一標三實」、農村交通治理、校園安全維護等工作。
「如果工作幹不好,自己都要懲罰自己」,同事眼裡的周正良特別較真,也樂於勇挑重擔。每次熬夜執勤或者結束工作後,周正良總是悄悄打掃所裡衛生,經常下廚為疲憊不堪的同事改善夥食。就連枯燥的「接警坐崗」,他也總是爭著搶著去做這份「苦」差事,同事們都笑稱,「接待窗口成了他的專屬座位」。
群眾事無小事。同事們回憶,每年春節期間,核心景區車輛、人流始終處在超飽和狀態,周正良在每天一大早便和同事開始沿途巡查道路狀況。2016年2月的一天,周正良接到一名遊客的焦急求助稱,「錢包掉在了一輛計程車上」。周正良經請示後立即駕車帶著遊客朝山下追,但由於車輛較多,計程車早已沒有了蹤跡。回到崗亭後,周正良又帶著遊客查看崗亭監控,最終查找到計程車。錢包失而復得後,遊客拉著周正良的手不停致謝。
周正良是西嶺鎮雲華村土生土長的村民,不管是對當地的人還是事或者地理環境等,都瞭然於胸。指路識人、介紹風土人情,都是他給新同事的「見面禮」。特別是上山搜救,周正良總是毛遂自薦,給搜救隊伍帶路。山裡道路泥濘,荊棘叢生,下雨時霧氣重重、能見度底,搜救難度極大。同事們回憶,周正良總愛說,「這路,我熟。我來開路!」周正良犧牲後,一張他背遊客下山的照片在微信群中被不斷轉發,大家都對他的離去倍感痛心。
西嶺鎮有豐富的林業資源,當地群眾「靠山吃山」,每年都會辦理伐木證。許多老百姓記得,申請辦理伐木證的材料比較複雜,但周正良每次都會耐心解答老百姓的問題,告訴他們需要準備的材料,甚至每年都會提前準備好「購買散裝汽油證明」,並不厭其煩地細心提醒他們,「得帶上證明材料,記得要帶上鐵質油桶」。為了幫助老百姓節省開銷,周正良想到用汽車用過的廢機油來代替潤滑油,他堅持把周邊的汽車換下的廢機油收集在一起。遇到前往辦理伐木證的老百姓,周正良就把這些廢機油免費送給他們,手把手教他們如何用廢機油為油鋸進行保養。
黃燕與周正良同是西嶺老鄉。加入輔警隊伍之前,她覺得周正良的工作太忙,經常風裡來雨裡去,可以說是費力不討好。周正良多次對她說,「穿上這身制服,我覺得很自豪」。在周正良的影響下,黃燕也成為了一名輔警。看到周正良經常上山救助群眾,黃燕忍不住勸道,「你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想卻換來他「年輕人就是要吃苦」的回答。82歲的原西嶺鎮中學校長張道深談起這個學生很是惋惜,「他對工作認真,為群眾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心中有責』,他的這種精神很可貴。」
在西嶺鎮雲華村的村委會警務公開欄上,至今還張貼著周正良的照片和聯繫電話。孝順的周正良經常回家看望父母,做好家裡農活,也經常幫助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村民間產生矛盾糾紛,村委會都會找到他參與調解,村民對他非常信任。正直樂觀、古道熱腸,是村民們對周正良的一致評價。參加輔警工作6年來,他在父老鄉親和公安機關之間架起了一座警民連心橋。
8月20日是周正良兒子的11歲生日,他本來答應值完班給兒子買蛋糕過生日。但是,周正良食言了,永遠不能兌現自己的承諾了。他的兒子再也等不到爸爸了……
(轉自: 新警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