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有點暗了,香港警嫂梁潔牽著兒子的手,腳下步子又加快了些。母子倆剛剛在外面吃晚飯的時候,聽說今天有暴徒在警察宿舍鬧事。沒來得及等孩子好好吃完,他們便匆匆往回趕。早點回家吧,外面不太平。
還沒走到他們位於警察宿舍的家,梁潔就看到路上聚集了一群蒙面黑衣人揮舞著拳頭,高聲叫罵。暴徒對面,警察架起路障,列陣戒備。梁潔趕緊抱起兒子,遠遠躲開黑衣人。
梁潔的丈夫李先生是一名警察。修例風波以來,警察成為暴徒攻擊的目標。不久前,一名警察在港鐵觀塘站處理刑事毀壞案件時遭黑衣人割喉。機動部隊一名警員曾被暴徒圍毆,導致眼角膜破裂,眼帘縫補20針。還有後來被海內外網友熟知的「光頭劉Sir」,也曾多次被暴力分子圍堵攻擊,至今膝蓋裡還有一處碎骨。截至11月18日,已有454名警察受傷。
暴徒還使用網絡暴力威脅恐嚇警察。特區政府警務處日前透露,共有1614名警察及家屬的個人資料被人發布在網上,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生日、住址、照片等。在香港的街道上,至今仍能發現暴徒噴塗的警察姓名、電話、家庭住址。
梁潔等警察家屬也受到牽連。有警察宿舍被噴上「禍必及妻兒」字句,還有警察子女在學校遭到欺凌。香港真道書院助理校長戴健暉在社交平臺上甚至咒罵警員子女「活不過7歲」。
梁潔抱著兒子,躲躲閃閃避開黑衣人,終於在天黑前安全到家。示威者在樓下的嘶喊聲不絕於耳。後來,她聽說另一名警察的家被人砸爛了。當時,一些暴徒從街上扔磚頭砸窗,還有一些衝上來拍門。那天,兩個孩子和奶奶在家,他們躲在客廳的桌子底下,家裡的家具都被打爛了。第二天,全家就搬離了警察宿舍。現在兩個小朋友還經常做噩夢。
儘管梁潔的丈夫李警官是一名文職警察,日常並不在一線執勤,但她還是免不了為丈夫擔心。那天,在家裡打開電視,她說:「以前我從來不看電視,也不看網絡直播,那天不知為什麼開了電視,恰好看到我老公和幾位同事在檢查路人身份證。」
「你怎麼不戴口罩啊?」她看到電視上,丈夫竟然不戴口罩執勤,立刻發簡訊提醒。在當前局勢下,警察身份若遭洩露,人身安全時會受到威脅。可是正在執勤的李警官哪裡有空看手機。
梁潔剛發完簡訊,手機就「嘀嘀嘀」響了起來,很多朋友發來發信息說,在電視上看到李警官了,竟然不戴口罩。
在混亂中,警察家屬不得不學會隱藏身份。不久前,在金鐘添馬公園一場挺警方的集會上,一位警察家屬談起近來遭遇時情不自禁落淚。她無奈地說:「我現在不敢跟人說我是警察家屬,甚至不敢討論相關話題。」有的家屬打車或坐巴士選擇提前或者遲一站下車,再走回警察宿舍的家。
梁潔也有過相似的經歷。一天,她帶著兒子乘地鐵,地鐵電視上正播著防爆警察的視頻,5歲的兒子脫口而出:「爸爸、爸爸。」
梁潔一把捂住兒子的嘴。「我當時嚇懵了,這是在公共場合,千萬別惹事啊。」梁潔後來回憶那天的情形時,仍然後怕,同時又覺得有些可悲。「爸爸是警察,兒子特別驕傲。怎麼現在連說都不敢說了呢?」
梁潔想不通的問題,暴力示威者卻有一套似乎能自圓其說的答案。在暴徒看來,暴力抗警是「違法達義」,就是說,他們的目標是正義的,而使用暴力是迫不得已——如果說示威者使用暴力不合理,那警察使用暴力也是不合理的。
不僅如此,他們還散布各種謠言,污衊警察,進一步證明暴力抗警的合理性。謠言不一而足:「警察強姦了中文大學一名女生」「警察打瞎了一名無辜市民的眼睛」「15歲少女因參與遊行,被殺並被浮屍海上」……本月上旬,警方還破獲一起非法持有槍枝案,落網激進分子交代,他們企圖在遊行時用槍械製造混亂,嫁禍警察。
除了面對暴徒,香港警察還要承受來自輿論的壓力。一名防暴警察的妻子發文講述家裡的一幕:「我丈夫經過一天的奮戰後回到家中,身心俱疲,還沒來得及衝涼便睡倒在沙發上。醒來看到電視新聞回放片段,『尊貴的』議員在那裡批評警方,我丈夫非常氣憤,委屈落淚,握在手中的玻璃杯都被捏碎了,血水從指縫滴下來。」
梁潔說,修例風波以來,夫妻倆基本碰不上面。李警官有時上早班,一天十幾小時在外,有時上晚班,十幾小時後回來倒頭就睡,「最誇張的是一連工作40個小時」 。梁潔在香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自己工作也很忙。兩人偶爾在家碰面一二十分鐘,也來不及說什麼。李警官在家從不談工作上的事,因為在他看來,和家人說警務「很不專業」。
每到周末,梁潔就帶著兒子去深圳或珠海,她說:「在那裡吃吃玩玩真開心,也不想香港那些有的沒的了。」李警官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這幾個月也愛上了來內地,現在警界兄弟們聚會都改在河對岸的深圳了。
最近,梁潔聽說樓下鄰居把孩子送到深圳的一所國際學校念書了。她和李警官也在想,要不要效仿,只是那樣開銷太大。
然而,轉學深圳的好處顯而易見,起碼5歲的兒子可以大聲說出來:「我爸爸是警察。」
(為保護隱私,梁潔使用化名)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宰飛 吳頔
微信編輯:胡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