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官媒痛批宮鬥劇
這一舉動使得宮鬥劇《延禧攻略》、《如懿傳》都開始下架
有一些人感到惋惜,畢竟當時熬夜追劇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更多的人拍手稱快,因為宮鬥劇三觀不正
宮鬥劇是近年來興起的劇情類型,多以「皇宮大內」為敘事背景,以「後宮鬥法」為線索,以陰謀和愛情為基本配方,展現了各種迷障背後以生存權力為導向的衝突。
宮鬥劇的起源要追溯到2004年的《金枝欲孽》
金枝欲孽劇照
該劇以清嘉慶十五年的後宮為背景,講述了如玥、玉瑩、爾淳等妃嬪為爭寵而勾心鬥角的故事 。2004年8月23日,該劇在無線電視臺播出。2005年,該劇獲得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劇集節目組特別優異獎、Astro華麗臺電視劇大獎我的至愛戲勢最強大獎等獎項 。
從此影視劇一發不可收拾,紛紛推出宮鬥劇,下面列舉幾部宮鬥劇:
《大清後宮》(2006年)
《母儀天下》(2008年)
《宮心計》(2009年)
《美人心計》(2010年)
2011年至今,內地宮鬥劇推出一大批頗有影響的作品,比如《傾世王妃》《步步驚心》《宮鎖心玉》《唐宮美人天下》(2011年),《宮鎖珠簾》(2012年),《武媚娘傳奇》《宮鎖連城》(2014年),《羋月傳》《太子妃升職記》(2015年),《錦繡未央》(2016年),《楚喬傳》(2017年)。2018年內地宮鬥劇推出多部鴻篇巨製,都超過70集。
越來越多的宮鬥劇出現了,數量增加了,質量卻開始下降,許多作品最終落入劇情同質化、角色臉譜化的泥沼。以消費主義主導的古裝宮鬥劇,常以想像和虛構的方式對待歷史,以消解嚴肅性為觀眾獲得身份置換的快感,總是講述將愛情獻祭給權力的故事,宣揚權謀價值觀,這些頑疾已越來越為人所詬病。
就在觀眾開始審美疲勞的時候,2018年《延禧攻略》面世了,一開始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因此獲得了不錯的收視率。
宮鬥劇《延禧攻略》的製作非常精良,畫面清晰舒服,而且女主角魏瓔珞大膽勇敢,敢於突破封建桎梏,又古靈精怪、嫉惡如仇,一下子抓住了觀眾審美心理。
魏瓔珞
那麼為什麼又下架了呢?
歷史上真實的宮鬥是什麼樣的,難道也這麼殘酷嗎?
事實上歷史上也存在宮鬥,但是沒有宮鬥劇那麼普遍和充滿陰謀詭計。
先舉一個真實宮鬥的例子。
魏王送給楚懷王一位美人,楚懷王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他的一個妃子鄭袖看在眼裡,面上並不動聲色,暗地裡接近這位魏美人,看起來姐妹情深的樣子。楚懷王知道了,逢人就誇獎鄭袖識大體。一天,鄭袖有意無意地說:「其實,你可以讓大王更喜歡你的。」魏美人一聽就來了興趣:「噢?怎麼做?」鄭袖笑眯眯地說:「大王曾經對我說,你哪裡都漂亮,就是鼻子不太好看。所以,你以後每次見到大王,都拿袖子把鼻子掩一掩,大王就會更喜歡你了。」傻乎乎的魏美人信以為真,從此每次看到楚懷王,總是趕緊把鼻子捂上。懷王看了心裡納悶,問魏美人,魏美人只是微笑,也不回答。有一天,懷王跟鄭袖說到魏美人。懷王說:「她最近有個奇怪的毛病,見到我就捂著鼻子。」鄭袖一聽,表情馬上變得很局促不安,又作出極力要掩飾什麼的樣子。楚懷王於是緊追不捨地問:「你一定知道為什麼,快說。」鄭袖假惺惺地掩飾說:「好啦,還是別說了,咱們吃水果吧。」懷王哪裡肯聽,逼著鄭袖一定要說。鄭袖說:「那好吧……我可就說了,大王可別生氣。——她捂鼻子,是因為嫌你身上有狐臭!」楚王一聽,惱羞成怒地罵道:「就她香!真不知天高地厚!來人來人,給我去把魏美人抓起來,砍掉她的鼻子,關押著不準再出來!」
這是為數不多的宮鬥例子,電視劇宮鬥劇多以清朝為背景,實際上清朝正史中記載的宮鬥故事很少,大部分在民間野史中,還沒有漢唐時期多,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為真實的歷史上宮鬥並沒有那麼可怕和普遍。
這要從皇上選媳婦的制度和侍寢制度說起。
封建社會選妃程序嚴苛,嬪妃數量少
後宮" 選秀女 "是宮鬥的第一步。你得先成為皇帝的女人才有資格宮鬥啊。
皇帝選妃是非常浩大的工程,5000 個淑女參加初選、複選和終選,經過 9 輪淘汰,最後欽定一個人作為皇后。
吳振《養吉齋叢錄》中記載,清代挑選八旗秀女制度森嚴、程序繁瑣,秀女必須是血統純正滿蒙官員之女,年齡 13 至 16 歲,身體健康無殘疾。選出的秀女一部分伺候皇帝,有的分去伺候皇帝的近支宗親。
清朝的皇帝中,康熙和乾隆的後宮人數最多,康熙 41 人,乾隆29 人。但是平時真正陪在 在皇帝身邊的只有太監和幾個后妃。
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皇后地位非同一般
以清朝為例,根據史料記載,紫禁城裡,只有皇后可以跟皇帝過夜,嬪妃侍寢不允許在皇帝寢宮過夜。嬪妃使絆子,互相搞一把,這很困難,因為平時見不到面。除非皇帝召見,一起給皇后、太后請安,一般情況下不許串門。
想要在等級森嚴的後宮發動爭鬥,不僅制度不允許,一旦發現還會受到嚴懲。正史中均沒有後宮之事的記載,所以就算後宮內發生過種種腥風血雨,也全憑民間記載或者學者筆記,無法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