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電影】電影《黑天鵝》分析

2021-02-21 讀後感雜誌

簡秋生,郵箱:jajaja92@yahoo.cn(《影劇映像》2012-5-1第1期)

電影《黑天鵝》由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導演,娜塔莉波特曼,米拉庫尼絲及文森特卡索主演,講述了一個有關芭蕾舞的真實驚奇的故事。

女主角尼娜(娜塔莉波特曼飾)是一位資深舞蹈演員,自幼習舞,渴望成功。在被提升為女主角後,她發現自己被困在與另一個舞者——莉莉(米拉庫妮絲飾)的競爭之中。隨著演出日子的臨近,尼娜的壓力越來越大,並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精神問題。

電影結構緊湊,故事敘事有條不紊,現實與虛幻相互交織,多種意象的使用,更是作品顯得連貫,扣人心弦。片子中最令人影響深刻的莫過於顏色和鏡子的使用。

首先是顏色。該片的顏色主要有黑色、白色、粉色和灰色。其中又以黑白色為主,為影片籠罩了一層陰鬱的色彩。

白色是純淨的,無暇的,正如白天鵝一樣,美麗、優雅,也如其一般追求完美。主人公尼娜一開始是以白示人的,素淨的臉龐是白皙的,圍巾是白色的,舞衣、舞鞋也是白色的。這種對顏色的一致要求體現了尼娜對完美的極致追求,同時,也可將其理解為一種強迫症的表現,對細節吹毛求疵,這種自我束縛是尼娜不堪重負,最終產生精神問題,不時出現幻象的原因之一。

與之相對的是黑色,劇中另一女主角——莉莉,是黑色的代表,無論是衣著、外表,或是行為、動作無不顯現出黑色的魅惑力量。整部影片也可以看做是尼娜從「白」向「黑」轉變的過程。劇中,尼娜為了保住女主角的位置,不得不做出一系列有違本性的行為,使自己變得更加性感、有誘惑力、更加符合編舞約翰(文森特卡索飾)的要求,真正從白天鵝轉變到黑天鵝。依我看來,「黑」並不是邪惡的象徵,他代表的是一種更加富有張力的力量,他是狂野的,充滿魅惑的,他代表了內心的欲望。

其次要說的是粉色,有人說粉色象徵著尼娜最初的純潔,在我看來不全是這樣的。從影片中,我們不難發現,粉色主要出現在尼娜的房間裡,粉色的牆,粉色的飾品,粉色的用具,而這些集中出現在她的家裡,換句話說就是尼娜母親的控制範圍內。粉色可以看做是小女孩的顏色,而這種顏色多是母親在女孩年幼時為女孩營造出來的顏色,她很美,很溫暖。可是問題是,尼娜已經28歲了,她年輕漂亮,應該擁有許多朋友,可我們並沒有從影片中找到尼娜在舞團外的朋友(當然,那兩個在夜店認識的男孩不予考慮)。不管什麼事,尼娜總想與母親分享,可到了後來,她卻無法忍受母親,拒絕她甚至傷害她,這就可以說明問題了。尼娜的母親年輕時也是一名芭蕾舞演員,因為要生尼娜,放棄了舞蹈,他便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傾注在尼娜身上,小的時候,她強迫尼娜跳舞,長大了控制其生活、朋友,母親的期望與控制也是尼娜不堪壓力的原因之一,所以在這裡,我更傾向於把紅色認為是冷暴力的象徵。

接下來說說鏡子,這裡所指的鏡子並不僅僅是客觀存在的鏡子,一切能反映事物形象的物體都可成為鏡子,比如水、窗戶甚至人。鏡子裡的世界亦真亦幻。

鏡子顯現了真實的生活。尼娜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鏡子,舞廳裡的巨大落地鏡,家裡的摺疊式鏡子,明亮的鏡子照出了尼娜的全部,優點、缺點,就像一雙雙眼睛,冷酷地盯著你。這是來自隊友的覬覦,是來自約翰的壓力,還有來自母親無處不在的控制,在這樣的密切注視下,尼娜的壓力急劇上升,她恐懼缺乏安全感,精神的崩潰也是必然的事。

鏡子同樣是虛無的。尼娜常常從鏡子中看到另一個自己,另一個邪惡的,使人驚懼的自己,而這其實是尼娜心中擔憂惶恐的顯現。他人也是鏡子。夜店裡尼娜遇到的一個男孩說:「哦,原來你是舞蹈演員啊,難怪你們長得都一樣。」試想世界上的人都與自己一樣那該多麼可怕。而芭蕾舞團卻恰恰營造了這樣一個虛擬的世界,相似的衣物,一樣的髮髻,一樣的動作,讓人分不清,究竟我是我還是別人是我。現實與幻象一片混沌。鏡子裡的世界捉摸不透,但可以從中窺探到人類的潛意識。在演出間隙,尼娜用鏡子殺死莉莉,即可反應這一點,尼娜希望排除一切障礙,但她出現了嚴重的幻覺,以至於把鏡子中的自己當成了莉莉,以至於傷害了自己。

影片的真實與虛幻相互交織,正是依靠種種意象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部享譽甚多的片子。


《讀後感》電子雜誌創刊於2010年3月1日,原為半月刊,後改為月刊,每月一號發行。宗旨:分享學習,以書會友,用知識創造價值。口號:用心寫的就是最好的!雜誌內容皆為原創,反映了當今中國大眾文學寫作水平。雜誌致力於中國教育的發展,鼓勵大眾在寫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有所成就。現已出版散文集《我們讀世界》《三人行叢書:高原驕陽、行路集》。目前有讀者十萬多人,作者七千多人。

讀後感電子雜誌微信公共帳號:duhouganzazhi,歡迎關注!

投稿郵箱:duhougan@vip.163.com

購買退熱貼請聯繫:15618874577邵傑

相關焦點

  • 《黑天鵝》電影賞析
    」想要出現,但是卻一次一次被媽媽阻止,在中間有個場面是Nina從後背拔出了一個東西,這個其實就是翅膀,由於受到自己內心「白天鵝」的譴責,所以要阻止「黑天鵝」的出現,但是到最後完美變成「黑天鵝」的時候,在Nina 的感覺中,就是長出了翅膀。
  • 電影《黑天鵝》
    昆明觀影通:kmguanyingtong電影《黑天鵝》/《Black Swan》   基本信息《黑天鵝》是2010年由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執導的美國電影。如同boss所言,只能演好白天鵝,不能演黑天鵝。      電影越深入,你越會發現,她強迫的個性除了和狹隘、封閉、緊張的家庭關係有關之外,其最深處還帶著原始的宗教性。  母親嚴格的管教讓她對性諱言莫深,純潔的不去觸碰「惡」。
  • 從潛意識,原生家庭,精神分析角度,深度解析電影《黑天鵝》
    電影《黑天鵝》正是講述追求完美的舞者,如何在一步一步在原生家庭與情緒壓抑下走向以「生命為藝術付出」的道路。《天鵝湖》黑天鵝這部電影之中的女主人公妮娜,是一位芭蕾舞者,而從小在母親嚴格管教之下的他,生命的每一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練習芭蕾,進而芭蕾技術越加精湛。
  • 電影資源推薦:黑天鵝 在線觀看
    好看的電影資源推薦黑天鵝
  • 36 電影《黑天鵝》在說些什麼?
    36 電影《黑天鵝》在說些什麼?榮獲二〇一〇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獎的電影《黑天鵝》在臺上映之時,因為涉及自我的陰暗面,頗引起一些議論。一位演藝人員說看後心有戚戚,雖然想做好女孩,但的確在使壞時會覺得比較爽。但這部電影涉及自我的複雜內涵,是不宜簡單解讀的。而編導的處理似乎也有點力不從心,以致在人性詮釋的關鍵處未能到位。
  • 喜歡的第66部電影:《黑天鵝》
    妮娜是一個內心由純潔到邪惡,再回歸純潔的這麼一個天才芭蕾舞者,塑造的芭蕾舞劇中角色,正是白天鵝到黑天鵝等待演出的每一天都是漫長的期待和折磨,飛出艙外的到底是一隻美麗純潔的白天鵝,還是一隻狡詐邪惡的黑天鵝,導演用驚悚意識流帶我們進入到妮娜的內心,它由白天鵝幻化成了黑天鵝,把母親、總監、莉莉、舞伴都想成了迫害自己的對象,自己變成了殺人惡魔,在殺害了莉莉後自己積聚起來的邪惡、恐懼力量促成了舞臺上完美的邪惡黑天鵝
  • 映世窗No.31 | 電影《黑天鵝》
    瓜君查詢了一下原版《天鵝湖》的故事,這個怪物是一隻貓頭鷹,也是惡魔巫師,他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和王子在一起而給善良的公主下了詛咒,讓她變成白天鵝,相對的惡魔的女兒就是黑天鵝。      而跳舞的是白天鵝和惡魔巫師,他們在周旋,在對抗。注意細節,白天鵝的羽毛散落了一些,可以理解為她在對抗中受傷了。
  • 淺談一部美國電影《黑天鵝》
    因此電影《黑天鵝》之所以被貼上驚悚的標籤,鏡子的效用功不可沒。天鵝湖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美麗的公主被魔法詛咒變成一隻白天鵝,只有王子堅貞的愛情才可以打破魔咒,但王子卻被邪惡的黑天鵝迷惑,白天鵝在悲憤絕望中跳下懸崖,以此來獲得愛情的永恆。高尚、純潔、善良的白天鵝,與邪惡、狡詐、淫蕩的黑天鵝,本就是水火不容的兩個極端。
  • 最驚豔的驚悚電影《黑天鵝》
    認認真真看完了電影《黑天鵝》,實在讓我震撼,瘋狂完美的舞者,黑白交替的人性,壓抑束縛的欲望,真真假假的夢想,自我毀滅還是自我救贖?
  • 歐美電影《黑天鵝》資源 在線觀看
    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 金獅獎(提名)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第68屆金球獎 電影類 最佳劇情片(提名) 因從天鵝湖的故事裡選擇「黑天鵝」來做電影名字,所指引的討論方向——邪惡,就已相當明確了;又因為現實與理想之間太遙遠的距離,就如戲裡戲外幕前幕後無法合併成皆大歡喜式人生。
  • 他者凝視下的雙重人格,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影片《黑天鵝》
    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電影《黑天鵝》講述了原本是「乖乖女」的尼娜,為了實現母親和自身的欲望,爭奪芭蕾舞劇《天鵝湖》的由一個人分飾單純天真的白天鵝和邪惡魅惑的黑天鵝的女主角,而她的競爭對手是適合演邪惡化身的黑天鵝的莉莉,她則更適合演純潔的白天鵝,為了贏得這一角色,尼娜在不斷地掙扎和自我身份認同過程中
  • 《黑天鵝》這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
    《黑天鵝》獲得了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等數十項獎項,導演是達倫·阿倫諾夫斯基,主角是哈佛女神娜塔莉·波特曼,她曾經因飾演《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角而一鳴驚人。這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這部電影我看了兩次才看完,第一次是高中的時候,第二次是大二上學期,為什麼第一次的時候要棄影呢?原因很搞笑,但是也很好理解,因為疼。
  • 電影《黑天鵝》中的色彩藝術,值得一看漲知識
    電影《黑天鵝》通過美術色彩的多樣變換,為觀眾準確、清晰地展現了片中角色的內心活動及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作為一部講述成長的影片,《黑天鵝》通過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及精神狀態的刻畫,生動描述了妮娜的成長曆程。妮娜是一個芭蕾舞演員,她溫柔、純潔、善良且聽話。但是在她周圍有許多優秀的芭蕾舞演員,再加上媽媽給予了她太多的期望,使她承受了太多的壓力,最終,她難以排解壓力而精神分裂。
  • 驚悚電影黑天鵝:超自然現象發生在一個資深芭蕾舞演員的故事
    文章內容包括小編觀點旨在傳播娛樂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標題與內容相符且無虛假/誇大/誘導/不友好驚悚電影黑天鵝:超自然現象發生在一個資深芭蕾舞演員的故事!小編給大家推薦《黑天鵝》這部電影。而關於她突破自己母親的極限,不再是個配角,而是在舞臺中央翩翩起舞這樣的情節在其它電影中可能會讓我留下更深的印象,可是在這部偉大的電影面前,這些表達,真的算不了什麼。
  • 《黑天鵝》12項提名領跑廣播電影影評協會獎
    搜狐娛樂訊 美國當地時間12月13日,第16屆美國廣播電影影評協會獎(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提名名單隆重揭曉。由達倫-阿諾夫斯基執導、娜塔麗-波曼主演的《黑天鵝》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在內的12項提名,成為本屆提名的領跑者。緊隨其後的《國王的演講》和《大地驚雷》則並列獲得11項提名。《社交網絡》表現不俗,在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領地中均佔據席位,優勢依然明顯,雖然提名數不及《黑天鵝》,但奪獎率較高。
  • 《黑天鵝》電影賞析:母權下的自我覺醒,瘋魔成性,活之亦難
    以上種種,都使得《黑天鵝》成了一個「高端產品」,它代表的是時尚和優雅,高貴和正統,在評論界和影迷中受到好評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就《黑天鵝》的整體品質來說,它受到的讚譽幾乎都是實至名歸的,我毫不猶豫地喜歡上了這部電影,但是個人認為相對於整體影片的出色,被人們倍加讚譽的娜塔莉.波特曼的個人表現其實並非如傳說中的那般驚豔,我並不同意娜塔莉.波特曼所受到的所有讚譽,即:這是一部頂級電影,但並非一次頂級表演。
  • 美國高分驚悚電影《黑天鵝(2010)》高清中字
    美國高分驚悚電影《黑天鵝(2010)》高清中字導演: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編劇: 安德雷斯·海因斯 / 馬克·海曼 / 約翰·J·麥克勞克林主演: 娜塔莉·波特曼 / 米拉·庫尼斯 / 文森特·卡索 / 芭芭拉·赫希 / 薇諾娜·瑞德 / 更多...
  • 電影《黑天鵝》:我們追求完美,但完美可能傷到自己
    《黑天鵝》電影劇照1.一個關於完美與毀滅的故事電影《黑天鵝》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完美的故事。主人公妮娜是一個芭蕾舞演員,從小跟母親在一起生活。但導演要求舞者不僅能夠演繹白天鵝的脆弱與無辜,還能演繹黑天鵝的邪惡與淫蕩。妮娜是白天鵝的完美候選人,但是,因為從小活在母親的控制之下,她的個性聽話、規矩刻板。她不知道如何釋放、如何演繹邪惡。
  • 電影推薦|解密精神分析第一彈
    在這樣氛圍中,給大家推薦幾部有關於精神分析的心理學影片。強烈建議結伴觀看!!!「兩個女人呆在一起,就像在兩隻同一個籃子裡的貓一樣。」紐約劇團要重排《天鵝湖》,因前領舞Beth離去,總監Thomas決定海選新領舞,且要求領舞要分飾黑天鵝與白天鵝。Nina自幼練習芭蕾舞,在母親的細心關照下,技藝出眾。
  • 果然藝術不「走火入魔」難達完美,以電影《黑天鵝》舞蹈為例
    電影以芭蕾舞劇《天鵝湖》為靈感,圍繞「黑、白天鵝」的切換,講述女主為追求藝術完美,「走火入魔」、「戲入人生」最終走向毀滅的悲劇故事……《黑天鵝》中的紐約劇團打算重新拍攝芭蕾舞劇《天鵝湖》,由於芭蕾舞演員新舊更迭,領舞貝絲即將離開,舞臺上需要一位新人上位分飾兩角,就是白天鵝和黑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