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上個世紀80年代,對於日本四大品牌來說,中國無疑是一個必爭的市場。但是為什麼本田,山葉,鈴木在中國混得風生水起的情況下,作為技術並不屬於這三家品牌的川崎,卻沒有在中國發展起來呢?
其實川崎對國內市場也是非常渴望得到的。黃河川崎就是對國內市場的一種嘗試,激進大膽的川崎,也造就了黃川250這款車成為一代經典,這臺車特有的時代美感,即便放到今天也依然不上落伍,黃河川崎的輝煌並沒能延續下去,推出黃川250之後,並沒有推出更多的車型,隨著公司的經營狀況急轉之下,便開始轉型,黃河川崎品牌打下的品質基礎也逐漸被消耗殆盡,川崎在華的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
不過川崎並沒有因此停止對國內市場的渴望得到的腳步。這次川崎選擇了當時在國內風頭正旺的新大洲, 很多朋友可能會好奇,新大洲不是和本田是合資公司嗎?和川崎有什麼關係?但其實最先找到新大洲談合作的並非本田,而是川崎品牌。
川崎再經歷了上次的失敗後,這次合作顯得更加謹慎,非常渴望能新大洲合作長久,但是合作策略和上次有了本質的區別,以新大洲為主,川崎只是輔助提供技術來,在當時的摩託車品牌裡,放眼望去,新大洲的確是當時中國品牌最具生機與活力的新興品牌,在當時看來,選擇以新大洲合作開拓中國市場的確是川崎的明智之選。
很快呢,新大洲和川崎開始了他們嚮往已久的合作,第一款車型新大洲川崎選擇切入當時大火的太子市場,作為對這次重要的合作,川崎將90年代獲獎的車型bn125作為原型車,與新大洲聯手打造了一款為中國市場量身定造的太子車型,超影175,但是相比之前的黃川250,新大洲川崎出品的這款超影175在今天看來,能屬於冷門小眾車。但是也不妨礙他稱得上是一代經典,一些配置現在看上去雖然不算高大上,但是在當時來說絕對算上豪華,不過這些豪華的配置導致當時的超影175成本過高,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售價過高。
川崎和新大洲的合作,並沒有打算放低身價去打市場,但川崎在當時的中國並不具備本田,山葉,鈴木的名氣,而且超影175還是一款針對於中國市場開發的車型,不算正宗川崎的車型,已接近兩萬的售價,最終的銷量也可想而知,在當時以兩萬的售價可以買到正宗日本三大品牌的產品,何必去買一臺拼裝車型呢?
由於超影175的銷量並不盡如人意,也導致川崎和新大洲的合作並不成功,這也導致後期並沒有更深入的合作,壯志滿滿的川崎在中國市場上的道路又一次失敗了,這款保有量少得可憐的超影175也成為了很少被人提起的冷門車型。
至今是很多人只記得當年新大洲和本田合資,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曾經也和川崎有過合作。新大洲也好,黃河也罷,最終都成為川崎進京中國道路上的痛點,兩次進入中國市場的失敗經歷,川崎不得不放緩了對中國成立合資公司的計劃,從而轉向深耕純進口大貿的形式來開拓中國市場。但這期間還有家珠海奔騰也組裝過川崎車型。下期我們聊聊這家公司。
其實凡事有得必有失,雖然川崎在中國的摩託車市場以失敗告終,但是進口大貿市場,銷量卻是節節攀升,這對於川崎來說也算是另一種安慰吧。
今天就先聊到這,喜歡我的朋友點個多關注, 作者 不稱職的灰太狼 與您一起長知識!!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