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顧船王身為老槍,為何將顧曉夢送給戴笠?果真薑是老的辣

2021-02-08 樂意觀影說

當顧曉夢終於擺脫裘莊地獄,重見天日時,她想不到會在街上與父親交匯,更想不到父親原本是帶著怎樣悲痛的心情打算去接一個活的李寧玉和一個死的顧曉夢回家。當她決定要脫離父親和軍統的掌控,誓死要完成李寧玉未完成的任務時,卻不知道自己其實一直都未脫離父親的視線,並在冥冥中朝著父親預想的方向發展。

對於《風聲》這部劇,喜歡它的觀眾說它燒腦、意外、有驚喜,就像經歷一場又一場的劇本殺,不斷的反轉,耐人尋味的臺詞,讓人慾罷不能。而不喜歡的人則覺得人物之間大段大段的臺詞純屬故弄玄虛,而每個人物的身份和行為又根本經不起推敲。

比如,這個雙面間諜顧船王,既然核心身份是我方在蘇寧杭地區最高級別的地下黨「老槍」,為何會將自己的女兒顧曉夢送去給戴笠做軍統的特工呢?難道不怕女兒真的跟自己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揚鑣嗎?

但如果你看過諜戰劇的經典之作《偽裝者》,理解明樓為什麼放縱明臺成為軍統特工,就會很好理解其內在的邏輯。顧民章也好,明樓也罷,恰恰顯現出在抗日這一特殊時期背景下這樣一類特殊人群的生存狀態。

所謂「雙面間諜」,其能夠存在的必要條件,必定是有兩個相愛相殺的組織。這兩個組織因有共同的敵人而聯手合作,卻因路線分歧和信仰矛盾而彼此防備,並不能向對方完全敞開心扉。這樣一來,在三方關係中不僅有敵我關係還有合作關係,玩的不是零和博弈,這樣「雙面間諜」才有騰挪轉移的餘地和空間。如果只有敵我這剩下雙方,沒有共同對抗的第三方,這場遊戲就馬上變成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零和博弈」,那麼「雙面間諜」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消失。

在當時全民族抗日的背景下,國共之間因有日本侵略者這一共同的敵人而暫時拋開分歧達成合作,但之前十年對峙造成的矛盾並未就此消弭,而在之前潛入國民黨內部的我方情報人員也不會就此停止自己的工作。而當這些人再次受國民黨的委派,潛入汪偽政府執行特殊任務,他們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雙面間諜」。

作為臥底,本身就是行走在死亡陷阱上的欺騙者。更何況是雙面間諜,更是每一步都需要權衡計較。他們不僅需要提防明面上的敵人日本侵略者,還要提防來自國民黨特務機關的審查。他們在得到一份情報時必須考慮是兩個組織都給,還是先給哪個組織,或是給一個而不給另一個。這裡面的艱難與危險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因此不管出於組織紀律,還是出於自保,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能暴露自己最根本的那層底色,這裡面也包括自己的子女和愛人。

其實不管是顧民章還是明樓,本意都不想將自己的至親之人捲入到自己的這個艱難處境中。他們更希望自己最為愛護的女兒和弟弟成為一個能大大方方活在陽光下的人,一個身家乾淨的人。所以他們會按照自己最表面的那層身份去對待他們。送他們去最好的學校,讓他們享受富貴之家應有的奢華與品位。讓家人活得像這個階層應該有的樣子,才是對他們身份最好的偽裝。

可是,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在那樣一個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不管是出身富貴還是出身平民,青年人身上都有一股為國奮鬥的熱情在躍躍欲試。這些情報部門本就喜歡招攬有志青年。如果這些「間諜」的家人正好能力出眾、有報國之心,自然也就成了組織選拔諜報人員的首選。

特別是對於講究裙帶關係和血緣親族關係的國民黨特務機關,這種將諜報人員的家人同樣發展成工作人員的方式,還可以加強對現有諜報人員的羈絆和控制。在《偽裝者》中,王天風(劉奕君飾演)就是這樣盯上了明臺,並在暗中考察後設計將明臺誆進了特工訓練營。想必在《風聲》中,顧曉夢同樣如此。並非顧民章主動將自己的女兒獻給戴笠當特務,而是出於戴笠的脅迫和顧曉夢為國效力的熱情,不得不順水推舟。

有人可能會問,那為何不從一開始就將自己的真實身份向顧曉夢挑明,讓她直接成為「雙面間諜」呢?這其中應該也兩個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人的成長是需要有過程,有歷練的。就像玩遊戲,總得從最低級別一步一步升級打怪才能成為大神一樣。對於一個諜報新手來說,一上來就面對如此艱難的「雙面間諜」處境,只能死得快。所以,顧民章作為父親和一個深知其中利害危險的老特工,當然不希望顧曉夢馬上處於如此高難度的局面中。所以與其讓女兒隻身犯險,倒不如利用和戴笠的私交成為曉夢在軍統的上級,隨時幫女兒掩護。

加入軍統,顧曉夢不僅能得到軍統對特工生存技能的專業培訓,剛開始接到的任務也會相對單一。就像顧曉夢執行的對金生火的「鋤奸計劃」,只需要進入汪偽政府的情報部門潛伏下來,接近金生火,摸清他的弱點和行事規律將情報傳遞給上級即可,其實並不需要她自己去執行刺殺。若不是顧曉夢無知無畏又立功心切,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去主動招惹金生火,一下讓森田大佐看出了破綻,最後不得不殺了森田,自己差點就暴露了。

所幸,她的上級是更加老謀深算的顧民章。在爸爸的提醒和點撥下她反思了密碼船上的問題。而顧民章暗地裡給顧曉夢找的導師李寧玉又可以給她作出良好的榜樣,為曉夢最後能成為優秀諜報人員做準備。

另一方面,年輕人天生叛逆,特別像顧曉夢這樣具有冒險家精神的大小姐,並不會乖乖臣服於一種信念或一個思想。當人沒有選擇餘地而走上一條道路,這叫做別無選擇;只有當人將好的壞的都見識到極致,每條路都嘗試過,然後再堅定地選擇一條路去走,才叫情有獨鍾。

因此,如果一開始就跟顧曉夢講共產主義信仰,她或許也會因自己天生的冒險精神和熱情投身進來,但她未必對別的信仰不抱有好奇和興趣。與其如此,倒不如先讓她充分見識軍統內部的操作,看看國民黨內部是如何的腐敗不堪,讓她自己去做選擇和判斷。只有當顧曉夢自己悟透了,看明白了,才可以逐步引導她成為有堅定信仰的諜報人員。

當顧民章「老槍」的身份被顧曉夢揭穿後,她固然會受到不小的打擊。但有李寧玉作出的榜樣,顧民章便很容易讓顧曉夢明白自己這樣選擇的價值和意義。而經過裘莊的洗禮,顧曉夢已經比之前在密碼船上成熟許多,也幹練許多,去除了年輕人的浮躁,慢慢讓其理性與智慧發光。顧民章果然是比金生火更高明的父親!

相關焦點

  • 風聲老鬼和老槍分別是誰
    風聲老鬼是顧曉夢,老槍是吳志國,其實在這部劇_茹_裡,任何一個_衛_代號也只是_農_一種精神和_鬱_信仰而已,每一個人都_郝_有_富_可能成為老_杭_鬼,但並不是_章_每一個人都_郝_有_富_資格變成_包_英雄,就像顧曉夢飾演的_壽_老鬼最後為_滿_了救下自己_步_的同志不得_屠_不暴露自己_陳_身份。
  • 《風聲》李寧玉為何決定讓顧曉夢出裘莊?
    抓鬼已經進入了尾聲,五個人裡,老謀深算的金生火被槍決,圓滑世故的白小年和戀人共赴黃泉,痴情孤傲的吳志國為保李寧玉甘願一死,如今只剩李寧玉和顧曉夢,老鬼必定在此二人之中。《十個印第安小男孩》英國一首著名童謠,1939年,英國偵探小說家阿加莎 克裡斯蒂將其作為小說《無人生還》的引子連貫其中,讓人嘆為觀止,它還被改編成電影、話劇等多種形式,在世界範圍內廣受讚譽,對懸疑偵探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以去看一看電影和小說,十分精彩。言歸正傳,龍川肥原認為此時的李、顧二人就像孤島上剩下的兩個男孩,都在抓她們心裡的鬼。可事實真如龍川肥原預料的那樣嗎?
  • 十年了,為何我一直堅持《風聲》才是國產諜戰電影的最佳
    而我為何堅信,《風聲》是國產諜戰電影裡的最強佳作,原因有三。壹:什麼是好的推理?好的推理,會讓人真相未解前一路懵逼,真相道破後恍然大悟。念書時,老師會在每次考試以後講解試卷,而通常的我們會在老師講解某道題結束時,猛拍大腿,原來如此,這麼簡單……但是,我們卻在考場時無論怎麼抓耳撓腮,就是怎麼想也想不出來。
  • 風聲原著小說各人物大結局是什麼 顧曉夢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電視劇《風聲》在北京衛視播出了,這是一部由徐璐、文詠珊、周一圍主演的諜戰劇,改編自麥家的同名小說,女主顧曉夢是軍統特工。那麼《風聲》小說各人物大結局是什麼? 顧曉夢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下面八寶網小編帶來介紹。《風聲》小說各人物大結局是什麼1、顧曉夢結局顧曉夢是偽總隊機要室譯電員,任性開朗,豔麗性感。
  • 電視劇《風聲》收官,顧曉夢的原型到底是誰?
    近期,電視版《風聲》火熱收官。人們在緬懷諜戰女傑的同時,對劇中主人公顧曉夢的原型也頗多猜測。
  • 《風聲》顧曉夢、李寧玉剛下賊船,又入虎口,女主冒失舉動太坑人
    由徐璐、文詠珊、周一圍等人主演的「推理」諜戰劇《風聲》正在火熱播出。在《風聲》的最新劇情中,顧曉夢、李寧玉一行人,包括金生火、吳志國以及白秘書在內總共五人,因為上了日本人的賊船,想要活著下船,就必須要結盟。於是他們5人通力合作,最終串通一氣,除掉森田大佐,把罪名全部扣到了金教授的頭上,最後李寧玉在憑藉過人的智慧和勇氣,保下了所有人。
  • 《風聲》11年後重映仍舊火爆,精彩的故事為何讓人百看不厭?
    本文將從故事結構和人物的角度,分析《風聲》的劇作,並探討電影的現實意義。懸念設置:採用「閉合神秘」的方式,使觀眾的好奇心一直保持到影片結尾在神秘模式中,觀眾知道得比人物少,兇手和偵探早就知道真相,但秘而不宣,通過好奇帶動興趣。
  • 風聲:地下黨老漢被捕?鬼子奸細黃雀現身?老槍、老鬼代號暴露?
    追劇2020版電視劇【風聲】的大批觀眾大多都是追過電影版【風聲】的諜戰粉絲,因為對電影版緊湊劇情的看不過癮,所以有了對後續劇情的無限遐想空間,而電視劇版本的【風聲】則給予了我們這樣的一個難得的機遇。經典系好片的翻拍總會不由自主的引人關注,只是效果是否能盡滿意?
  • 諜戰片復映,非《風聲》莫屬。
    電影《風聲》劇照7月20日,電影院在長達半年的關張後有序重開,除了3部新片上映,其他都是老片重映,其中就有《風聲》。最後以14分鐘一氣呵成地完成了3個月後的老槍復仇、新中國成立後揭秘、顧曉夢遺言面世等情節。「時間概念」控制下的情節段落設計,強化了影片在不同空間的特殊效果,以異質「空間」定格血染歲月裡的信仰人生,而不僅僅是「抓內鬼」的單薄故事。二是一人一刑訊的區別性用刑情節。影片一反影視慣用的「嚴刑拷打」路數,直逼常人生理和心理的承受極限,令觀眾極度不舒服。
  • 電視劇《風聲》重磅收官 徐璐飾顧曉夢展信仰力量
    本片初始,開門見山,點明主線,徐璐飾演的顧曉夢不假思索地回答「信仰」,如果說,此時的「信仰」二字只是顧曉夢正在追逐的一個目標,而隨著重重危機的到來和身邊夥伴的犧牲,「信仰」讓她切身體會,成為她成長的唯一答案。
  • 《風聲》金生火下線!猜測人心的高手,為何放棄反抗託孤李寧玉
    一代猜測人心的天才竟然成為《風聲》這場狼人殺中第一個出局的人,讓人看了不禁有些惋惜,也有些不解。惋惜的是,張志堅老師實在將這個洞察人心的間諜捕手演繹得入木三分。沒有了金處長,「風聲五人組」似乎少了穿針引線的人,將「捉鬼」和「裘莊」兩個懸念交織穿插,形成利益共同體。不解的是,憑金生火的精明和老謀深算,既然能對李寧玉的秘密和白小年的秘密洞若關火,為何看不穿顧曉夢的企圖?
  • 《風聲》吳志國已經選擇了犧牲,為什麼顧曉夢還要尋死
    《風聲》真是值得一部好好看的電影,吳志國為了保護顧曉夢,讓顧曉夢舉報自己,這樣顧曉夢才有機會活下來。我們知道吳志國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讓顧曉夢做這件事情的。吳志國作為汪偽政府的要員,他十分清楚那些特務的手段。
  • 電影《風聲》:被武田測量身體,李寧玉的精神世界是如何崩塌的
    今年重溫了一些老電影,距離《風聲》已經拍攝十年了,這十年演員也經歷了很多,可是《風聲》這個故事卻存在我的記憶裡,久久不能散去。有人說如果想要增長見識,看書和看經典的電影是最好的方式。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當我們沒有行萬裡路的條件時,就靜靜地讀書和看電影充實自己。
  • 11年後再看《風聲》,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好故事
    本文將從故事結構和人物的角度,分析《風聲》的劇作,並探討電影的現實意義。懸念設置:採用「閉合神秘」的方式,使觀眾的好奇心一直保持到影片結尾在神秘模式中,觀眾知道得比人物少,兇手和偵探早就知道真相,但秘而不宣,通過好奇帶動興趣。
  • 風聲:李冰冰為演好裸身接受日軍測量私密,硬是拍前喝了半斤白酒
    它的題材相似於電視劇《埋伏》,這也是國內第一次將諜戰大片搬上國外大片。《風聲》它報告的是共產黨臥底「老鬼」護衛「老槍」,從而與汪偽政府周旋的段子。傳奇失敗的段子情節、昏暗隱秘的人物心裡以及填塞魂魄的崇奉氣力,使得影迷接續喝採。不過該影片在拍攝進程中心,演員們卻飽受精力上和體魄上的熬煎。本日咱們就來聊聊風聲背地那些角的段子。
  • 張志堅《風聲》巨大轉折遵循原著,3點可知,真正的大戲還在後頭
    《風聲》最新的劇情中,龍川肥原(周一圍飾)和王田香(餘皚磊飾),把金生火(張志堅飾)、顧曉夢(徐璐飾)、文詠珊(李寧玉飾)、白小年(牛子藩飾)、吳志國(楊佑寧飾)五個人,困在了裘莊,意圖找出潛藏在他們五個人中間的「老鬼」。劇中,一開始就表明了李寧玉才是「老鬼」,跟《風聲》原著相同,劇情節奏迎來了巨大轉折。
  • 《風聲》只有顧曉夢的死,才能展現最完美的結局
    《風聲》也不例外,也許電視劇版的《風聲》更貼近於原著,但相比電影版《風聲》在結局的處理上,似乎顯得要稍微遜色的很多。尤其是電影版的《風聲》人物更富裕生動,比如英達飾演的金生火,他就是一個經受不住嚴刑拷打的官僚,最後在王田香的恐嚇下開槍自盡了。
  • 周迅、李冰冰、王志文,《風聲》後的10年,諜戰片走了10年下坡路
    2009年,《風聲》上映;十年過去了,《風聲》儼然已成為諜戰片的一個標杆,一眾演技派互飆演技的場面在如今的電影中再難尋覓。王田香將李寧玉帶走,把顧曉夢和吳志國兩人關在審訊室,用竊聽器探查他們私下的言語。果不其然,他們在竊聽器裡聽到顧曉夢聲稱抓到吳志國的「把柄」,準備將證物交給王田香——吳志國惱怒不已,準備殺人滅口。
  • 風聲34、35預告:王田香遭追殺!曉夢指控龍川?裘莊捉鬼再現
    雖然網上已經可以看完【風聲】劇集版的大結局了,但每天的衛視播出的兩集還是不容錯過,因為精彩的經典劇情,回閱數遍也依然是能夠牽動觀眾之心的好劇。由於結尾處龍川肥原突然拔槍朝後方黑暗中的陰影處打了一槍,讓王田香以為龍川肥原要除掉他(可能這也是事實!)
  • 電影《風聲》:國產諜戰電影的傳奇
    也正是因此,《風聲》才成為了一部成功的商業片。諜戰+懸疑+尺度,緊張刺激中融入主旋律。增強影片可看性的同時,又將家國大義的悲壯渲染得恰到好處。不過,光有這些還是不夠的。說得具體點,以上這些元素,確實可以讓《風聲》成為一部成功的商業片。但真正使其成為經典的,還是裡面豐富而飽滿的演員群戲,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鮮活而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