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是一種區別於懸疑和燒腦的題材,它需要懸疑燒腦作為整體框架,但也要有家國情懷、生死看淡作為血肉填充,所以諜戰題材,即要邏輯上嚴謹,又要感情上豐盈。
而我為何堅信,《風聲》是國產諜戰電影裡的最強佳作,原因有三。
壹:什麼是好的推理?
好的推理,會讓人真相未解前一路懵逼,真相道破後恍然大悟。
念書時,老師會在每次考試以後講解試卷,而通常的我們會在老師講解某道題結束時,猛拍大腿,原來如此,這麼簡單……
但是,我們卻在考場時無論怎麼抓耳撓腮,就是怎麼想也想不出來。
而《風聲》則完美的表達了這一點,在武田被殺之前,整個劇情(特指第一次觀看)總體向前推進的過程中,我們唯一可以得到的準確答案是:老鬼是顧曉夢,白小年是偽政府漢奸,金生火自殺明志可能不是間諜,至於李寧玉和吳大隊長,真實身份屬性有極強爭議。
另外武田在百草堂苦守一夜以後,計劃中的暗殺並未進行,然而顧曉夢從頭至尾並沒有成功與外界聯繫,那究竟是誰傳遞了取消行動的指令……
種種一切,都顯得撲所迷離。
然而在吳大隊長送武田上路之後,觀眾會逐漸有了幾絲準確的猜測,再到吳大隊長與李寧玉會面,完整的說出整個事情經過。
此時我們再與前面電影情節對照,然後會如醍醐灌頂,大嘆一聲:原來如此……
這就是一部高明的諜戰片所要做到的基本準則:真相未破前,只能瞎猜,真相解密後,經得起反覆推敲。
當然對於部分常看諜戰片的朋友,在電影整體推進中,有三個已知要素是足以支撐大家提前解答題目的。
要素1:「顧曉夢主動要給李寧玉縫補旗袍,並在每一次事態跌進後,都有這一場景。」;
要素2:「陽臺上吳大隊長唱空城計,顧曉夢與他發生了一段看似平常,卻處處機鋒的對話。」;
要素3:「吳大隊長在醫護室搶救時,再次唱起空城計,畫面拉遠後,一位護士開門走了出去。」
這三個畫面,構置的已知要素,填充在同一道題中,已經相對豐富,是可以支撐我們解題並得到大致答案的。
但有兩幕場景,分別是顧曉夢與吳大隊長房間爭吵,以及獄中互咬攀咬,這兩段都是只聞其聲、未見畫面,而明面的交流之下究竟隱藏的是什麼,我們並不知道。
當最後一幕吳大隊長在與李寧玉會面時,完整的交代了這兩段場景背後的內容,於是三個已知條件+兩個隱藏條件,合在一起,一個完整的脈絡圖便就此呈現。
再為大家簡單的梳理,整個電影的故事,以此來驗證我上面所說的脈絡。
日軍南京駐守及汪精衛偽政府,在1942年雙十節前後,不斷遭遇暗殺,日軍特務機關長在分析以後得出兩個結論:
(1)內部有奸細,這個奸細代號「老鬼」;
(2)對方有專門發布命令的通道,以及負責下達指令的人員,此人代號「老槍」;
在不斷的對抗中,某次暗殺行動時,對方一位女暗殺者被抓。在「針手」六爺的特殊手段下,女暗殺者說出:所有暗殺指令,均來自城隍廟布告欄上含有摩斯代碼的廣告。
但誰是洩露了日軍高官具體行蹤的老鬼,以及對方負責發布指令的老槍,這個答案,日本人並未獲取。
於是在武田的安排下,日軍發布假召集令:「十月三十一號,掛尾中將會在百草堂集會」。如果城隍廟有人發布了「十月三十一號襲殺掛尾中將」的指令,即說明消息已經洩露。
便可實現兩個目的:(1)凡經手這個消息的人,其中必有老鬼。
(2)老鬼控制以後,再集大軍圍堵百草堂,抓捕對方暗殺人員,同時審判老鬼繼而獲悉老槍真實身份。
於是「情報收發專員顧曉夢」、「譯電組組長李寧玉」、「偽軍剿匪大隊長吳志國」、「軍機處處長金生火」,以及「司令侍從官白小年」,這五人成了唯一接觸過指令的人,被請回受審。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為何只鎖定這五人。
武田發布的掛尾中將集合令,是只發給有限的幾位值得掛尾邀請的人,而偽政府軍張司令便是有資格被邀請的幾人之一。同時為了避免錯判,武田選擇逐個發送「誘餌情報」,然後根據城隍廟是否有指令告示貼出來判斷是哪一次邀約有問題。
而張司令處在收到情報以後,城隍廟便出現告示,所以可以鎖定以上五人之中必有老鬼。
當以上五人被請到了日軍駐紮特務機關處,整部電影的諜戰部分劇情便也正式展開。
請回的五人,被分別安排在四個房間。
顧曉夢與李寧玉一個房間,其餘三人各一個房間,在短暫休息以後,五人被邀請到大廳開會,偽軍特務處王處長拿出了一份截獲的密碼,並要求現場的人進行破解,在武田補充母本以後,密碼成功破解,內容便是城隍廟告示內容。
此時武田說出:內部有奸細,望奸細主動現身的話語以後,並隨即轉身離去。
而五個被請回來的人,則被安排回房間,同時房間內裝有竊聽器,武田與王處長則會根據他們五人的動靜和對話,來做第一次預判。
此時顧曉夢房間內,顧曉夢說:「想想也知道誰是鬼了……」,但這段對話並未展開,而是轉成給李寧玉縫補衣服的那一幕。
而正在此時,隔壁吳大隊長在陽臺唱起了「空城計」,於是有了另一幕:顧曉夢與吳大隊長的機鋒對話。
我們根據後面的劇情可以知道:
(1)縫補衣服是顧曉夢在縫補電碼,這次內容為:「取消百草堂暗殺行動」,在其後顧曉夢還有兩次縫補,而三次縫補的內容合在一起是什麼,在電影的最後有交代。
(2)吳大隊長的真實身份是老槍,他知道另外四人中必有一個是老鬼,所以他用唱戲的方式與老鬼接頭,並且通過這次對話,他獲悉顧曉夢的身份是老鬼。
(3)顧曉夢知道自己是老鬼,她並不知道老槍也在他們之中,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她故意說出了「想想也知道誰是老鬼」這句話,為後面的洗脫嫌疑埋下伏筆。
到這一幕結束:老鬼與老槍互相確認同志身份,但顧曉夢只以為吳大隊長是普通的潛伏者,並不知道他的身份其實是老槍,同時「取消暗殺行動」的指令尚未傳出。
第二日早餐之後,王處長對以上五人分別提審。
白小年咬定金生火,金生火卻處處啞謎、官腔,同時在提審此二人期間,顧曉夢第一次嘗試通過打電話回家來傳遞消息,但以失敗告終。
在提審顧曉夢期間,顧曉夢第一次咬吳大隊長,說吳大隊長本不該看電報卻看了電報,這一幕符合顧曉夢前一幕在房間裡說的那句話。
在提審吳大隊長時,吳志國只說自己的過往戰績,沒有攀咬任何人,也沒有做任何老鬼是誰的猜疑回答,這一幕符合吳大隊長軍人的設定。
在提審李寧玉時,李寧玉只有一句話:「我什麼都不知道」,這一幕符合李寧玉過往的高冷性格設定。
審訊結束以後,在武田授意下,故意將審訊內容洩露給以上五人,然後根據接下來的飯局中五人相互之間的表現和對話,來做第三次預判。
接下來武田安排眾人寫下各自的生涯履歷,作為後期協助辦案的獎勵憑證,但他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比對筆跡。
此時白小年則成了第一個下水的人,他被認定為老鬼,然而在一番審訊以後,白小年死在酷刑之下,但白小年並非老鬼,而是被栽贓。
第二個被單獨審訊的人是李寧玉,在審訊李寧玉期間,吳大隊長闖入顧曉夢房間,在竊聽器中我們聽到了吳大隊長打罵和威脅顧曉夢的對話。
在電影最後一幕,我們知道這是老槍、老鬼二人第一次避開所有人單獨相處,目的是為了商量對策。
到這一幕結束:顧曉夢與吳大隊形成默契,確定二人相互攀咬的策略,犧牲一人,保留一人。
在審訊李寧玉以後,武田排除李寧玉的嫌疑身份,此時唯一有嫌疑的只剩顧曉夢、金生火及吳大隊。
於是武田安排了另一場飯局,並在飯局中讓負責在城隍廟貼告示的清潔工去收拾桌面,這個過程中,如果誰和清潔工傳遞消息,誰便是老鬼。
飯局結束,武田確認整個過程中唯一沒有和清潔工有過眼神接觸的吳大隊、顧曉夢是最大嫌疑人。
於是在拉走李寧玉,金生火自殺以後,牢房之中只剩吳大隊與顧曉夢。
而就在此時,竊聽器中傳出了顧曉夢說吳大隊長才是老鬼,並且他通過香菸傳遞消息給清潔工的對話,在顧曉夢提供了有電碼的香菸以後。
武田鎖定吳大隊長是老鬼。
在對吳大隊長審訊期間,顧曉夢再次縫補衣服,並告訴李寧玉其實自己才是老鬼,希望李寧玉去舉報她。
於是在吳大隊長遭受「六爺針刑」以後也未獲取有效信息,再加上李寧玉舉報了顧曉夢,兩者結合之下,反轉開始,吳大隊長嫌疑洗脫,顧曉夢被鎖定為老鬼。
然而在審訊顧曉夢,以及到顧曉夢死亡的這段過程中,武田一無所獲,他只能把唯一的希望壓在了第二日的百草堂集會,然而暗殺行動並未啟動。
到此時,整部電影諜戰階段,全部結束,然而取消行動的指令究竟是如何傳出的?
在其後我們知道,吳大隊長的原計劃,是通過給顧曉夢香菸,讓他舉報自己,然後洗脫顧曉夢嫌疑,繼而達到出去以後傳遞消息、取消指令的目的。
但是在百草堂集會之前,哪怕已經判斷身份,武田也不會放人,於是這個策略並不可行。
顧曉夢在吳大隊長受審時,讓李寧玉舉報自己,同時在與武田單獨相處時力求一死,便是顧曉夢想到的第二計劃。
她知道只有死人才可以離開這裡,所以顧曉夢在為李寧玉縫補衣服時,也在自己身上縫製了摩斯電碼,她通過自己的屍體在運出以後,衣服上的摩斯電碼來傳遞消息。
而另一邊吳大隊長在排除嫌疑以後,送至醫院搶救時,通過「空城計」的語調變化也傳出了另一份內容一致的消息。
到此時,百草堂暗殺取消的指令成功發出。顧曉夢以死傳遞消息是第一層保險,同時拯救吳大隊,讓他可以在醫院傳遞消息是第二層保險,雙保險之下,最終完成指令傳達。
貳:什麼是好的演技?
諜戰作品,極其考驗演員演技,內心活動既需要通過表情來呈現,又需要通過善於變幻的表情來掩蓋內心真相,所以在不同的場合和時機下,用身體語言來呈現不同的內心活動,這是一個好的諜戰作品基本訴求。
而在《風聲》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陣容:張涵予、周迅、李冰冰、黃曉明、王志文、蘇有朋、英達,以及飾演清潔工的倪大紅,飾演六爺的吳剛、以及僅漏一面便被擊殺的段奕宏。
這樣的陣容,放在10年前也算是神仙陣容,在10年後更是再也無法聚齊的超大牌陣容。
這部電影中,千人千面,各有各的特色。
王志文,飾演的王處長見人三分笑的外表下實際心腸毒辣;
周迅,飾演的顧曉夢嬉笑之餘,卻藏著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
張涵予,飾演的吳大隊長硬漢面容下,卻有著極為細膩的謀略智慧;
李冰冰,飾演的李寧玉鐫刻的清高之下,有著與時代脫軌的迷茫;
黃曉明,飾演的武田則讓人咬牙切齒、憎恨不已;
蘇有朋,飾演的白小年則陰氣十足,舉手投足間娘裡娘氣;
英達,飾演的金生火則完美的詮釋了貪生怕死,更怕折磨的懦夫形象;
吳剛,飾演的六爺則是一副讓人不寒而慄,明明是笑卻如魔鬼的恐怖既視感;
而倪大紅,則再次成功的把自己隱藏起來,猶如空氣無處不在,卻又讓人容易忽略;
這就是實力派演員,一個個鮮活的角色,讓人銘記,讓人懷念,也再也無法重現。
叄:什麼是好的情感?
只有懸疑的諜戰,一定不是好的諜戰,在《風聲》的最後,顧曉夢透過摩斯電碼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段話,被顧曉夢的原聲娓娓道來。
李寧玉顫抖的雙手,點燃不了的香菸,吳大隊長坐在車中,被淚水模糊的雙眼……
這一切,這一刻,溢滿胸腔的情感無比豐盈,讓人猶如穿越了七十載的歲月,回到了那段往事。
顧曉夢在被武田用家人威脅時,眼裡的痛恨、絕望和愧疚,又在轉身赴死以後,眼裡的訣別、堅毅和不舍,這樣的情感糅合在顧曉夢一個人身上,極度的讓人震撼。
顧曉夢是那個偉大的群體中的一員,如同顧曉夢所說:「武田永遠不明白,其實老槍與老鬼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風聲》用了90分鐘的時間來描寫諜戰部分,只用了35分鐘的時間來傳達情感,然而這僅有的35分鐘,卻並不遜色於我們過往見過的任意一部「抗戰」作品中的那種慘烈與悲痛、堅毅與訣別,這便是《風聲》,一部無法取代和超越的諜戰電影佳作。
(文/大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