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十年,中國電影倒退十歲

2021-02-08 壹條電影

今天儀式感上身。

早在上個月,就想和大家聊聊這個國產老片了。

忍到現在,離它公映整10年,還有10天。

10年裡,前前後後也翻出來重看過五六遍,每次隔段時間重看,心裡都會確認倆事兒:

1、誰說內地演員撐不起一部大片,它就做到了;

2、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沒有一部國產電影能超過它的群戲表現。

10年的節點上,我很想和大家好好聊聊它:《風聲》。

找海報才發現,10年前的電影宣傳還真沒現在講究,

這海報做的,不看陣容,以為是個三流諜戰劇

不管是電影本身,還是10年的光陰積澱賦予它的附加意義,都讓《風聲》在又一個10年節點到來之時,讓我對它如此懷念。

沒錯,發自內心的,懷念。

而讓人懷念的,總是巔峰。

1

對《風聲》的第一個懷念,是10年來,再沒有人這麼拍國產主旋律了。

像拍商業大片那樣拍主旋律?當然不是。看看最近三年的幾大爆款,都是這麼個操作玩法。

我想說的,是《風聲》全方位的精緻、華麗和考究。

而它們共同指向一個詞——這或許才是對一部電影的最高稱讚——耐看。

《風聲》的耐看,首先源自它抗日主旋律外殼下的懸疑氣質。

第一遍看,你的注意力都在尋找誰是老鬼,以及那些變著花樣虐人的酷刑。

據說當年電影院有不少女生被當場嚇哭,這我是信的。

張涵予這個受刑的極致表情,一度就曾是我的心理陰影。

利用音效、攝影、剪輯和配樂,《風聲》成功營造了一種攝人心魄的現場感。

隨便找出一段,就是標準的驚悚片拍法:

伴隨著高跟鞋聲,李冰冰走入刑房,門重重地關上,她被嚇得一震,此時配樂驟停,鏡頭一個180度快速平移,黃曉明飾演的武田長官穩坐泰山。

隨著看的遍數增多,《風聲》形式上的精緻,剪輯上的華麗,和劇本的考究,會逐漸咂出更多滋味。

因為全片基本發生在一座室內建築當中,《風聲》在鏡頭運動和角度上,做到了儘可能的複雜,俯拍、搖晃、正反打,包括這樣頗有構圖講究的廣角鏡頭。

周迅身份揭露之時,光線由暗轉亮直到過曝,呈現的是人物由表及裡地即將迎來升華。

耐心的影迷,還可以比賽,猜測哪場是高群書的,哪場又是陳國富的。

開場兩場室內長鏡頭,介紹五位主要角色,乾淨利落,像高群書的大開大合。

中段的審問,不斷地跳切,剪去問題,每個人或急迫、或從容、或膽怯,人物和情緒一下子躍然銀幕,像陳國富的剪輯必殺。

劇本上,兩位導演也故意留下了一些細節和伏筆,供好事者自己去完整故事。

而藏在這個標準本格懸疑推理下的主旋律之魂,又在影片最後地下黨員捨生取義的選擇中,得到最有力的釋放。

周迅末尾念給觀眾的那段自白,殺傷力更是驚人: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愛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

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

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

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卻將與你們同在。

論主旋律和類型片的完美融合,10年之後回看,更能發現《風聲》的珍貴。

以上,雖被我誇得天花亂墜,但並不是《風聲》獨享。不少國產電影,都做得到。

於是,下面姍姍來遲的,才是重點。

群戲,表演。

2

有句話,雖不一定正確,但一直被我揣在懷裡當作真理:

話劇可以獨角戲出彩,電影表演要出火花,必須得靠對手戲。

如今回看,不需要我多強調,你也能看出《風聲》裡扎堆了多少實力派。

先說配角。

段奕宏一副陰損漢奸相開場,90秒的戲,幾句臺詞,奸壞形象就此揮之不去。

暗殺他的那個地下黨,是演員劉威葳。

在後來的劇版《風聲》中,她飾演了李冰冰的角色李寧玉。

司令部的清潔工是倪大紅,出場幾次,露正臉不超過10秒。

彎個腰,瘸腿走路的背影,同樣過目難忘。

那個手法毒辣的六爺是吳剛,一前一後出場兩次。

第二次,看著原來自己服務的張涵予,成了被用刑的那個,工具箱放下,注意吳剛表情的變化:

短暫的驚訝後,立刻轉回諂媚的笑容。尖刻勢力的小人形象,一下子就出來了。

甚至,就連只亮相了20秒、很多人都沒認出的鄧家佳,都活脫脫一個日本女人的模樣。

以上,是客串的五位。

再看五位主角。

軍機處處長金生火是英達,這個靠裙帶關係當上處長的傢伙,全然不像個領導,渾身一副市井氣質。

但後來舉槍自殺,那一刻,軟弱中的強硬,又讓這個人物瞬間立體了許多。

司令侍從官白小年是蘇有朋,這個陰柔傲嬌的男寵,註定是他演員生涯的重要一筆。

表演的細節,都在下面一動一靜兩段裡了。

剿匪大隊長吳志國是張涵予,說實話,在這群主角中,發揮空間最小的,其實是他。

一方面,吳志國是個暴脾氣大老粗,一來二去就是那麼幾下子;

另一方面,這個角色作為反轉的重要一環,要負責給觀眾抖出最後那個包袱,就註定在表演上更多以收和藏為主。

但在有限的空間內,吳志國身上的直、衝與反轉後的大義凜然,還是被張涵予詮釋地足夠豐富。

特務機關處處長王田香是王志文。

王志文戲好,是公認的。眼神、表情、動作,都是戲。

審問顧曉夢時,這個叼煙斜看的姿態,特務處長的狡黠和城府,一目了然。

後來,對顧曉夢動大刑,人物的慌張惶然、窮途末路,同樣傳神。

接著,是飾演日軍特務機關長武田的黃曉明。

簡單說,這就是黃曉明生涯的表演巔峰。

出彩的一大原因,當然是這個高智商中帶著自卑感的變態反派足夠豐滿,相比他的過往角色,也足夠反差。

尤其,和他搭戲的,是李冰冰、周迅和王志文,且都是給黃曉明配戲居多。

在幾大高手的輔佐下,黃曉明可謂是氣場全開。

最後,兩位女主角:譯電組組長李寧玉是李冰冰,收發專員顧曉夢是周迅。

單拿出來,兩個人都與角色融為一體。

李寧玉憂鬱、沉默、隱忍。

顧曉夢則正相反,眼神靈動、快言快語。

應該這麼說,兩人從一動一靜兩個極端,詮釋了什麼叫「渾身都是戲」。

而真正可以留名影史的,依然是對手戲。

顧曉夢身份揭露一場,精彩至極。

這精彩,首先歸功攝影。

換了電視劇,這種兩人對峙戲,一定是最簡單的來回特寫正反打拍法。

看《風聲》是怎麼拍的:

搖搖晃晃的鏡頭,始終對準李冰冰,周迅完全作為輔助背身給觀眾,即便在她一句臺詞講完,鏡頭依然直勾勾地對著她。

這是什麼?這就是在給演員留出表演空間。

這段長達四五分鐘的對峙,李冰冰的角色經歷了從真相揭露、震驚憤怒,到悲傷難過、同情理解,直到最後被周迅打動。

這裡面包含的情感,衝擊之強,轉變之快,內容之複雜,是每個演員都夢寐以求的所謂「高光時刻」。

李冰冰最終憑《風聲》拿到金馬影后,這一場戲,功不可沒。

而負責給李冰冰配戲的周迅,同樣不俗。

這一段從苦笑到哭的自然表演,也是影后級別的。

即,高段位的演員,帶來精彩的對手戲。而一段精彩的對手戲,又往往會使得演員向更高段位邁進。

《風聲》就是這樣的作品。

它被演員成全,反過來,又加倍地成全了演員。

3

10年後再回看,《風聲》的好,經過沉澱,愈發讓人愛不釋手。

不過,更讓我感慨的是:

無論對演員,還是中國電影,《風聲》都成了一次帶著點悲劇色彩的絕唱式演出。

金馬封后之後的10年,李冰冰再無任何代表作。

連續在好萊塢大片出演配角,並未給她帶來想像中的飛躍。

周迅產量頗豐,質量卻大多欠佳。

10年過去,10年間唯一豆瓣破8分的高分作品,依然只有《風聲》一部。

《風聲》之後,黃曉明在《葉問2》中,將自己剛立下的冷硬調性,很快又給「二」了回去。

同時,他與angelababy相戀並結婚,在作品選擇上也開始更加隨意。

除了遇到陳可辛,拍出《中國合伙人》,10年過去,武田依舊是黃曉明的巔峰。

王志文在《風聲》之後,出演電影的機會越來越少。

更多時候,是在《黃金時代》和《相愛相親》這樣的文藝片中客串,去年主演陳衝導演的《英格力士》,至今也無公映計劃。

蘇有朋的這10年,從演員到導演,似乎變化最大。

在主演了兩部不太成功的懸疑推理電影後,他退居幕後,做起了導演。

到現在,兩部導演作品《左耳》和《嫌疑人X的獻身》不功不過,他被人記住最多的,除了被玩壞的杜飛,還是千嬌百媚的白小年。

對比來看,張涵予或許是其中的幸運兒。

不過彼時,《風聲》才是他《集結號》後第二次主演國產大製作。

在這之後,他的硬漢形象深入人心,接著,又恰恰趕上主旋律動作片的上位。

事實上,除了蘇有朋和黃曉明的顛覆,《風聲》中的多數演員——比如李冰冰、周迅、王志文——其實就是TA們的正常發揮。

一來,我相信一句話:沒有不會演戲的演員,只有挑錯演員的導演。

二來,為什麼這些優秀的演員,沒有得到更多「正常發揮」的機會?

說白了,過去這10年,真正好的國產電影,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再回看《風聲》海報上那句「風聲之後,世間再無傳奇」的宣傳語,忽然就成了大大的諷刺。

而對這幾位生於60到70年代的主演來說,過去這10年,是TA們身為演員的黃金10年。

是被期待著從開花,到真正結出碩果的10年。

如今回看,雖不能說是全然浪費,但其中的遺憾,我們也都看在眼裡。

當越來越多聲音開始討論流量,關注偶像;

當「內地演員撐不起一部大片」的說法漸漸成為電影投資方默認的真相;

當無片可看的觀眾只能在綜藝節目中談論表演,感受演技;

當10年過去,這樣由一線演員帶來的頂級群戲,再也沒有出現哪怕一次。

在又一個10年的歡樂鐘聲即將敲響之際,我的心裡,卻隱隱地有些憋悶。

這一切,是誰的責任呢?

我不知道答案。

相關焦點

  • 《風聲》十年,中國電影倒退十歲
    這海報做的,不看陣容,以為是個三流諜戰劇不管是電影本身,還是10年的光陰積澱賦予它的附加意義,都讓《風聲》在又一個10年節點到來之時,讓我對它如此懷念。我想說的,是《風聲》全方位的精緻、華麗和考究。而它們共同指向一個詞——這或許才是對一部電影的最高稱讚——耐看。《風聲》的耐看,首先源自它抗日主旋律外殼下的懸疑氣質。第一遍看,你的注意力都在尋找誰是老鬼,以及那些變著花樣虐人的酷刑。
  • 假如中國電影倒退十年,會是什麼樣子?
    作者 / 呂世明「真希望中國電影倒退十年。」可能你也看到過這類觀點。如果您極度「討厭」中國電影,面對被疫情重創的中國電影會滿是抱怨;但如果您非常熟悉中國電影,可能又會設想如果中國電影能回歸到十多年前將是多美好。
  • 倒退30年,中國電影有多敢拍?
    有人說:疫情讓中國電影業倒退三十年。有網友回覆:還有這等好事?30年前,中國電影是什麼樣子?今天,君君就帶大家回首那個「中國電影很牛B」的八九十年代。而在電影類型上,那時的中國電影,更是世界級的前衛。但如今回首那十年;是中國導演拿獎拿到手軟的十年。
  • 11年前《風聲》打造了中國諜戰電影的高峰,此後全是山丘
    就像今天我要推薦的這部電影一樣,恍然之間,這部曾經在華語影壇叱吒一時的影片,已經上映十一年了。十一年前的那個同樣寒冷的冬天,《風聲》悄然在各大影院上線,一時間人們開始驚呼,竟然會有如此一部演技在線、製作精良、故事懸念迭起的電影出現。
  • 專家:沒有她,中國電影倒退十年
    1979年,中國對越反擊戰開始,嚴歌苓做出了一個大膽又令人敬佩的決定,就是成為戰地記者,那時候的嚴歌苓只要21歲,但是她看上去卻那麼的幹練。戰爭為嚴歌苓提供了素材與靈感,於是《七個戰士與一個零》這部長篇小說應運而生。當嚴歌苓將自己的小說拿給他父親看的時候,嚴歌苓的父親驚呆了,嚴敦勳從來都不知道他的女兒還會寫作。
  • 11年前《風聲》打造了中國諜戰電影的高峰,此後再無人超越!
    就像今天我要推薦的這部電影一樣,恍然之間,這部曾經在華語影壇叱吒一時的影片,已經上映十一年了。 十一年前的那個同樣寒冷的冬天,《風聲》悄然在各大影院上線,一時間人們開始驚呼,竟然會有如此一部演技在線、製作精良、故事懸念迭起的電影出現。
  • 《風聲》——絕對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
    2009年,華誼的一部國產諜戰巔峰之作——《風聲》問世。「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風聲》改編自麥家的同名小說,說說《風聲》的原著麥家,是一位非常擅長寫諜戰的作者,他曾經在部隊工作過,也曾是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
  • 【我喜愛的文化經典】電影《風聲》
    信仰,強大的精神力量《風聲》我反覆看了又看,十年間,我認為《風聲》在諜戰片這個分類,無人能出其右。它依然獨一無二,傲立魁首。整部電影劇情緊湊,環環相扣,邏輯上嚴謹,感情上豐盈。《風聲》用了四分之三的時間來描寫諜戰部分。在一個陰暗且封閉的空間中,各位實力派演員完美詮釋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動態。
  • 黃曉明主演電影《中國合伙人》《風聲》今日啟動重映
    隨後電影院復映片單公布,由黃曉明主演的兩部口碑之作《中國合伙人》、《風聲》均在首批重映影片之列。《中國合伙人》中黃曉明主演的成東青曾兩次高考落敗,但他不屈服於當農民的命運,最後一搏,考上北大,在經歷諸多磨難後終於獲得了成功。影片中黃曉明改變了以往帥氣形象,戴著厚厚的大眼鏡,穿著土氣的衣服,塑造了一個雖然土氣但是真誠的農村小子。
  • 《風聲》再起,麥家、黃曉明十年後再聚首,共談人生低谷
    十年回憶殺感動全場黃曉明自曝人生低谷為了支持自己的好友兼作家偶像,正在武漢拍戲的黃曉明特意趕來。黃曉明與麥家的緣分始於2009年上映、改編自麥家同名原著的電影《風聲》,這部至今仍被影評人譽為「無可比肩」的華語大片,也是黃曉明作為演員的經典代表作。
  • 這是過去十年尺度最炸裂的國產片
    這十年來,《風聲》被反覆提及的,還有它精彩的群像戲。這部電影裡連驚鴻一瞥的的配角,都是後來大火的「老戲骨」,吳剛老師和倪大紅老師。吳剛老師扮演的「六爺」,陰毒又變態。這個人和電影中其他所有角色的區別就是,沒「人味兒」。
  • 十年前《風聲》,十年後《八佰》
    眾所周知,類型片遭遇瓶頸已久,就說戰爭片,除了依靠不斷升級的電影工業水平打造更具視覺衝擊力的畫面之外,故事、創意、技巧層面上的花樣已經越來越少了。 但《八佰》有別出心裁的地方,管虎導演挑的這個故事太特別了。
  • 電影《風聲》,毀在了電視劇《風聲》手裡……
    2009年,國慶上市了一部電影,也是目前最好的諜戰電影:《風聲》。
  • 一部不可能再拍的電影!《風聲》為什麼是中國商業片的巔峰?
    如果有問我,中國電影有什麼商業大片?那本僧一定會推薦他去看看《風聲》。你就知道這電影當時有多牛X!這麼多巨星加實力演員一起演的是中國的最強類型片:諜戰!能不好看嗎?這次投資8000萬,請出久未出山的陳國富當導演,加上專拍懸疑片和諜戰片的高群書一起,劇本用已有原著小說的《風聲》做補底。電影配樂由創作《ICO》、《鋼之鍊金術師》、《太閤立志傳》的大島滿負責。幕後穩得爆炸。絕配更難得的,是臺前與幕後做出的絕佳配合,演員與角色很難找到第二個替代品。
  • 電影《風聲》:國產諜戰電影的傳奇
    今天為大家解析一部中國首部諜戰巨製《風聲》。主演聚集了周迅,李冰冰,黃曉明,王志文,張涵予,蘇有朋,英達等實力派演員。該片作為中國首部諜戰巨製,它出道即巔峰,十幾年過去了,小編覺得沒有哪部同類型電影可以超過他。
  • 這是過去十年尺度最炸裂的國產片
    恐怖、血腥、密室和群戲即使已經過了十年,再看《風聲》,它在視覺上給我的震撼,都不輸任何一部好萊塢視效大片。他也是唯一一位入選此文庫的中國當代作家。而且,麥家的作品一直很受市場追捧。《暗算》累計發行超過200萬冊,同時被改編成2006年的同名現象級電視劇。小說《風聲》出版之後,前後有好幾家公司想找麥家買版權拍電影,其中之一就是姜文,他一度非常想拍這個故事。
  • 韓國諜戰電影《幽靈》開機,影片改編自中國麥家小說《風聲》
    摘要:1月7日消息,由薛景求、樸素丹、金東希、李哈妮、樸海秀聯袂主演的抗日諜戰電影《幽靈》正式開機,影片改編自中國作家麥家小說《風聲》。近日,韓國抗日諜戰電影《幽靈》正式開拍。該片由曾執導《毒戰》的李海暎導演,薛景求、樸素丹、金東希、李哈妮、樸海秀聯袂主演。
  • ​《風聲》誰是「老鬼」,是誰傳出的情報?原著答案比電影更精彩
    1、電影精彩,原著更精彩《風聲》是第一部國產諜戰電影,可惜,出道即巔峰。10年了,可以說《風聲》依然是最好看的國產諜戰片。為了揪出「老鬼」,他們在封閉的裘莊互踩互鬥,李冰冰、周迅、張涵予、黃曉明、王志文、蘇有朋、英達,演技炸裂,輪流飆戲,配角也是戲份拿捏的恰到好處,倪大紅、段奕宏老戲骨們甘當綠葉。
  • 蔡英文稱自貿區讓臺經濟倒退數十年 網友:終於可以重回「亞洲四小龍」了
    」如果臺灣經濟倒退數十年,回到80年代「臺灣錢淹腳目」,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的時候,臺灣人民可能真的要樂瘋了!臉書粉絲頁「臺灣鯛民」畫圖諷刺,如果自貿區會讓臺灣經濟倒退數十年,那「臺灣終於可以重回亞洲四小龍了!
  • 電影《風聲》影評
    09年我還在小學,那時候最愛看的是海綿寶寶和百變小櫻,我還沒有電影的概念這年有部諜戰片,電影《風聲》,演員陣容可以說很強大了。近幾天刷抖音看見有人推薦,今天晚上有幸遇見這部優秀的影片,很久沒被一部影片的情感渲染的無語凝噎。我看過很多讓我震撼的影片,而《風聲》帶來的震撼不一樣,沒法說出什麼不同,但觀影期間的的確確讓我的身體都忍不住打起冷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