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過去十年尺度最炸裂的國產片

2021-01-11 烏潮電影

停了將近180天的電影院,這個月終於復工了。

電影院太久沒開門,大家都不敢把自家的新片拿出來試水;所以第一批上映的,基本是重映的老片。

其中,就有十一年前的《風聲》。

今天去查這部電影當年的新聞,你會發現它真的應了自己當年在海報上貼的那句話:」風聲之後,再無傳奇「——它當時有拍攝三部曲的願景、但是再無下文;據說會出未刪減版,後來也沒了音信。甚至,在這之後,幾乎也沒有和它比肩的同類型電影了。

雖然《風聲》是2009年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當年國慶檔的三大獻禮片之一),但是現在來看,它的票房和口碑,在當年還是被低估了。

在商業片領域,它的製作團隊、演員陣容、類型、情節設計和主題結合之完美,在國產電影裡很難找出第二部。

相比之下,網上流傳最廣的《風聲》裡的血腥酷刑場面,在這部電影裡反而是最淺的。

恐怖、血腥、密室和群戲

即使已經過了十年,再看《風聲》,它在視覺上給我的震撼,都不輸任何一部好萊塢視效大片。

電影裡的酷刑,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讓人全身發麻:

這些酷刑都真實存在過。比如片中周迅扮演的顧曉夢,最後受的「繩刑」,就取材於柏楊的回憶錄。

為了配合恐怖殺戮的氛圍,它在聲音和畫面的處理上,也用了恐怖片的處理方法。比如在色彩上大面積地用暗綠色和黑色,渲染陰森和死亡。

第一次看的時候,這些細節都被忽略了,第二次看只覺得背脊發涼;如果是在全黑的影院中,效果一定更明顯。

自從顧曉夢、李寧玉、白小年、金生火、吳大隊長5個人進入裘莊之後,這個地方就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密室。

從外形上看,裘莊這座城堡,活脫脫就是一口棺材:

電影中多次出現大全景的裘莊輪廓,從而產生讓人窒息的壓抑感。裘莊是7個人無法逃脫的密室,故事中每一個變故,都和它有關。

在推理小說裡,密室是故事的舞臺,也是故事的助推劑。

《風聲》也把裘莊這個舞臺用得恰到好處。這個極端封閉的環境裡,每個人根據劇情走向給出的反應,是最精彩的部分。

所以,在第一個大全景的裘莊場景之後,出現白小年擺弄崑曲手勢的片段,就是在暗示——這是這場遊戲中,第一個出局的人。

這十年來,《風聲》被反覆提及的,還有它精彩的群像戲。

這部電影裡連驚鴻一瞥的的配角,都是後來大火的「老戲骨」,吳剛老師和倪大紅老師。

吳剛老師扮演的「六爺」,陰毒又變態。

這個人和電影中其他所有角色的區別就是,沒「人味兒」。

同樣是以折磨人為樂的王田香,在電影中還些微流露出了迷戀、恐懼和不忍;但是在六爺這個人身上,人應該有的情緒,愛恨貪嗔痴,幾乎完全沒有。

而且,即使吳剛老師在電影中出場不過幾分鐘,臺詞也沒有幾句;但是這個人物的性格、行事方式,甚至是過往經歷,都在這兩段戲裡出來了。

當年風聲在上海首映時,有觀眾在現場就說:

我覺得最好看的是吳剛扮演的六爺,他對待酷刑的科學精神讓他的笑容顯得毛骨悚然,在他的眼裡,他面對的不是一個生命,而只是等待著他去摧毀的一段肢體。

雖然有網友評論說,《風聲》裡展現的酷刑,和史書上記載的酷刑相比,不算什麼;但是,在這部電影裡,有六爺這樣一個角色存在,已經足以說明「人到底可以有多惡」了。

同樣讓人驚鴻一瞥的還有倪大紅老師。他在裡面演一個跛腳清潔工,其實是傳遞信息的聯絡員。這個角色沒有臺詞,但是「面癱」的倪大紅老師,就是能夠詮釋出緊張的氛圍。

不僅演員陣容強大,而且每一位演員,都有後來很難超越的表演。尤其是黃曉明扮演的武田和蘇有朋扮演的「兔爺兒」白小年。李冰冰更是憑藉李寧玉這個角色,拿下了金馬獎影后。那一年和她一起入圍這個獎項的,是周迅、袁泉和張榕容。

這不只是一個血腥的密室逃逸故事

如果僅只於此,那麼《風聲》也只是一部尺度大膽、群戲精彩、充滿戲劇張力的好電影。

但是,《風聲》最讓人叫絕的地方,在於它把「一個人,為什麼可以為了一個信念、一個理想付出自己的所有乃至生命」這麼抽象的話題,講得精彩且讓人相信。

這很難。

一個人為了錢、為了利益做事,很好理解,它看得見摸得著,也容易形成完整的邏輯鏈條;但是信念是抽象的,理想是看不見的,把一個看不見的東西講得讓人看見並且心服口服,就需要更加嚴密的邏輯鏈條。鏈條裡一個環節斷了,這個故事就失敗了。

這不是幾句臺詞、幾個角色設定就能解決的問題,不然在《風聲》之後,不會有那麼多諜戰劇收視撲街,口碑也在及格線徘徊。

它首先需要一個令人相信的故事背景,在這部電影裡,就是歷史背景。

電影裡用了很多細節去填充這一點。比如說,電影開場的暗殺結束之後,段奕宏扮演的漢奸被一槍打死,然後,是一組介紹時局的新聞。

有了這個背景,在裘莊這個「煉獄」裡發生的所有故事,所謂「密室逃逸」的情節,才不是一個獵奇的三流故事。

電影裡有很多血腥的鏡頭,但是這些鏡頭出現的目的,不是獵奇,而是讓人膽寒。

比如說,六爺折磨吳大隊長這場戲,五針紮下去之後,連六爺這麼心狠手辣的人,也忍不住說:「一般人三針下去,該畫押畫押,該招供招供;這吳大隊長,不是凡人。」

為什麼要專門把這一點拎出來說?因為《風聲》當年就因為血腥鏡頭受到爭議。

洪晃甚至說:「這些騙老百姓可以,騙知識分子不行」。後來,這種電影更是幾乎沒有了,就算偶爾出現,它在故事的完成度和力度上也遠不及《風聲》。

這部電影的原著小說作者麥家,對自己作品的定位是:「我就是想知道,人在被逼到極限的時候,能做出什麼。」

麥家是早已獲得主流文壇肯定的作家,曾憑藉小說《暗算》獲得茅盾文學獎,作品入選英國「企鵝經典文庫」。他也是唯一一位入選此文庫的中國當代作家。

而且,麥家的作品一直很受市場追捧。《暗算》累計發行超過200萬冊,同時被改編成2006年的同名現象級電視劇。小說《風聲》出版之後,前後有好幾家公司想找麥家買版權拍電影,其中之一就是姜文,他一度非常想拍這個故事。

相比於其他小說,麥家的小說在形式和內容上,懸疑感都很強。在密碼破譯部門的工作經歷,讓他能把這項枯燥但又神秘的工作講得非常生動。

這很難得,因為中國基本沒有偵探懸疑小說的寫作傳統,優秀的偵探小說更是鳳毛菱角。

更重要的是,他有強烈的、去寫這群從事特殊工作的人的衝動,他想要記錄下這群很難被人理解的人。這是除了懸疑和離奇之外,他的故事和其他故事不一樣的地方,也是今天極其稀缺的東西。

因為市面上流行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在講述個人的記憶、情緒和欲望,尤其是曾經風靡一時的所謂「青春疼痛文學」。不是說它們不好,而是文字可以不只是這些。

小說可以不只是一己之私,不只是講述自己的欲望,不只是黑暗、絕望和醜惡,還有溫暖、柔軟和力量。作家王安憶就稱讚他的文字:

在儘可能小的範圍內,將條件儘可能簡化,壓縮成抽象的邏輯,但並不因此而損失事物的生動性,因為邏輯自有其形象感,就看你如何認識和呈現,麥家就正向著目標一步一步走近——這是一條狹路,也是被他自己限制的,但正因為狹,於是直向縱深處,就像刀鋒。

電影版《風聲》的導演兼編劇陳國富,對小說做了大刀闊斧的改動。劇本突出類型和商業元素,改變了部分人物關係、角色設定和遊戲規則。改了「老鬼」的身份,加了「老槍」這個角色,砍掉了枝節情節。

沒有了小說中撲朔迷離的歷史,留下的是一部人物和情節集中、節奏緊張的類型電影。但是電影延續了小說最重要的精神內核:「書寫一種強悍有力的人生,塑造一種光芒萬丈的人格。」

對於非議,陳國富當年就說:

如果觀眾看到酷刑覺得很爽,那我們就錯了。但事實是觀眾反映覺得看了很不舒服。

這是《風聲》這部電影,和三流國產驚悚片的區別;這種區分類似於《色.戒.》這樣的電影中的情色片段,和三級片中的色情的區別。

人物的行為在道德上是不是立得住,觀眾有自己的判斷。

十年了,風聲還是沒有續集

《風聲》在上映之後,就傳出了要拍續集的消息,「野心勃勃」的陳國富甚至希望最後能拍出《無間道》系列的效果。但是後來再無音訊。

2011年,一部同樣是麥家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風聲傳奇》上線,但是電視劇的評分僅過及格線。

可見,不是有了一個好的故事做底稿,就能出一部好劇。

不僅如此,電影上映之後不久,周迅和黃曉明就離開了華誼。而且,對於這部電影中的演員來說,他們當中大多數之後再也沒有出過超出《風聲》評分的作品——這不是在說演員的業務能力,而是在說,也許在那之後,國產電影裡,幾乎就沒有出現過《風聲》這樣的傳奇故事。

仔細去翻2009年的國產電影,當年全年票房62.5億,《風聲》2.24億;2009年也是中國電影準備爆發之年。前一年,2008年新聞裡還在說,今年有8部電影票房過億;後一年,2010年年初的《阿凡達》,成為第一部在國內上映超過10億票房的電影。

到了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到了642.66億,票房過億已經不是值得寫新聞的事了,但是已經沒有了像《風聲》這樣的電影,儘管也有別的好電影。

前段時間,豆瓣上流傳著一個段子——「疫情讓中國電影倒退三十年」,「我心想還有這等好事」。

原來,即使連十年前的電影,可能也不會再出現了。

相關焦點

  • 這是過去十年尺度最炸裂的國產片
    甚至,在這之後,幾乎也沒有和它比肩的同類型電影了。雖然《風聲》是2009年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當年國慶檔的三大獻禮片之一),但是現在來看,它的票房和口碑,在當年還是被低估了。在商業片領域,它的製作團隊、演員陣容、類型、情節設計和主題結合之完美,在國產電影裡很難找出第二部。相比之下,網上流傳最廣的《風聲》裡的血腥酷刑場面,在這部電影裡反而是最淺的。
  • 十年前,原來我們也有「全員炸裂」的R級國產片
    一未見,院線電影中充斥著大量的鮮血淋漓、暴力美學、同性元素,尺度直逼R級。二未見,國產片首次拍出了長期以來主旋律作品中曖昧迴避的部分事實。三未見,諜戰片竟能在有限的空間裡,撬開如此考究質感。四未見,哪怕精準到秒,全員皆演技炸裂,貢獻了一絕的群戲表現…11年間,它經反覆回望、檢視、挖掘、咂摸、咀嚼,依舊屹立於頂端,震撼程度,不減反增。什麼片?
  • 十年前的國產片,尺度竟然這麼大
    面對往日戀人,面對一份因沒收到信而錯過的愛情,李莉突然釋懷了。這已經是王全安和餘男的第四次合作了,兩人的默契程度,早就在時間的敲打下,磨合得讓人看不出任何瑕疵。兩場澡堂戲,可以說是全片最鮮活的片段了。你能看到,這些坦蕩蕩的裸體早已青春不再,大多肌肉鬆弛,臀部下垂,卻沒有任何掩飾,也未見絲毫彆扭。
  • 香港上映2周遭下架,內地禁映10年,這是國產片最大尺度
    電影上映後,出現兩種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這是一部難得的經典國產片,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爛片,除了關之琳的美,完全沒有看點。之所以口碑兩極分化嚴重,是因為對小說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刪去了許多重要人物,上映後又因為尺度太大被大量刪減,由原來的87分鐘變成了77分鐘。
  • 十年前的國產片,尺度竟然這麼大
    最後,可能才到導演這層身份。去了才知道,原來十年前寄出的幾百封信,對方一封也沒收到。可惜啊,一輩子太短了,彈指一揮間,就匆匆過去,只留下故人,在原地苦苦懷念。所以,電影把最奇葩的一幕奉獻給了舞廳。為了生計,丈夫們騎著自行車,送妻子們去舞廳跳舞賺錢,一路上還有說有笑。
  • 8年來尺度最大的國產片,感謝它上映
    許鞍華執導,周迅、彭于晏、霍建華、葉德嫻主演,再加上取材於真實歷史人物在香港淪陷時期生死救援的故事……可以說,《明月幾時有》是這個月院長最想看的國產片之首。然而看完後我才發現,它更像是一部氣質文藝結構鬆散的香港歷史群像,而非我們期待中的抗日諜戰片。說它差,不至於;但也絕不能算是許鞍華或者周迅作品中的佳作。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十年後,國產片再也沒打出過這樣的子彈。與其說今天人們重提《讓子彈飛》是在回味那些情節和敘事,不如說是那些情緒碎片被似曾相識的場景重新激活。/豆瓣一切回到起點,這本是一部充滿黑色幽默的商業片,一個發生在中國的西部牛仔式故事。上映在年末賀歲檔,不出意外的話,《讓子彈飛》的命運應該和大多數賀歲電影一樣:觀眾們在電影院收穫幾個小時的笑聲,而後迅速收拾好心情,投入下一年的勞碌。以至於當年的我們,並未奢望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還能引發討論的熱情,或者說,還有討論的價值和必要。
  • 這才叫懸疑的巔峰,上映十年之內沒有一個對手
    但是十年前還有一部電影,開創了用商業片的模式去做主旋律的電影。而且片中用刑的情節畫面,以及人物關係的暗示……尺度真的非常大這部電影也是教主最不油膩的高光時刻了。這句話也成為了當年的最IN流行語。讓《風聲》異軍突起,成為十年來最驚豔的主旋律電影
  • 演員令人不寒而慄,尺度堪比R級,國產片早該這樣放開尺度
    《送你一朵小紅花》《溫暖的抱抱》《拆彈專家2》等國產片,票房均已超過5億人民幣,《心靈奇旅》《神奇女俠1984》《瘋狂原始人2》等外語片,也都跨過1億票房大關。1月接下來的時間,《緝魂》《日不落酒店》《武漢日夜》等各有話題的國產片,也將陸續搶灘內地院線,其中,一部題材獨特的作品尤其引人矚目——《掃黑·決戰》!
  • 它是最被低估的國產片
    而且有趣的是,《風聲》的影史地位,是在影迷這十年的回望裡才慢慢得到擺正的。 當《風聲》吹過十年之後,是很多人偶然回頭重看才發現,原來我們當時也可以有這樣寬鬆的審查尺度,支線甚至可以有明顯的同性戀存在。
  • 中國電影這十年
    在那之後,過億國產片頻繁出現,大製作、高片酬成為時代現象,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三大導演紛紛躋身億元俱樂部,第五代地位穩固。民營影視企業也在這十年中紛紛打下江山,「民營五大」格局初現:華誼、光線、博納、小馬奔騰、星美各佔一方。2010年,國產片票房57.34億元,「民營五大」票房總和超過30億元。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十年後,國產片再也沒打出過這樣的子彈。與其說今天人們重提《讓子彈飛》是在回味那些情節和敘事,不如說是那些情緒碎片被似曾相識的場景重新激活。十年之後,內卷騰空,打工人伏地,大家忽然想起張麻子來鵝城,承諾要辦的那三件事。
  • 白鹿原被禁原因曝光:性描寫「尺度過大」?22天後復播口碑炸裂
    白鹿原電視劇被禁原因曝光,22天後復播口碑炸裂。白鹿原電視劇經過重重坎坷,終於在今晚復播了,相當不容易,談及白鹿原電視劇之前被禁,到底是什麼原因在作祟呢?而今復播,又是為什麼?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白鹿原這部電視劇!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國產片再也沒打出過這樣的子彈。十年快馬加鞭,子彈仍未落地。其實只要翻翻姜文那些年的帳本就知道,這大概率是句客套話,《讓子彈飛》明明是送給投資人還債的。資金最緊張的時候,有次姜文喊完預備,發現燈光都轉到另外一邊兒去了。姜文一問才知道,燈爺的工資沒給結,撂挑子了。
  • 十年前的國產片火了,9.5分的佳作我推薦晚了
    最近有部十年前的國產片火了,豆瓣評分高達9.5。 但奇怪的是,因為技術原因,沒有任何的圖像資料。 只有《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字報導。
  • 清明檔:仨國產片齊上陣對抗好萊塢「金剛」
    四月已經來臨,國產片的春天也要來了嗎?自今年春節檔結束後,國產片便被接連上映的進口片碾壓。沉寂了將近兩個月後,國產片終於將在清明小長假迎來一次扭轉頹勢的機會,《嫌疑人X的獻身》《非凡任務》《綁架者》三部新片昨天同日上映,掀起一輪影市小高潮。
  • 2018評分排名前5的喜劇片,國產片力壓群雄佔前二,你看過幾部?
    2018評分排名前5的喜劇片,國產片力壓群雄佔前二,看過幾部?剛剛過去的那一年,是電影行業比較高產的一年,特別是國產電影,出現了幾部口碑炸裂的電影,收穫了一大波票房,而喜劇片一直是比較歡迎的電影類型之一,誰不想看看搞笑的電影開懷大笑呢?
  • 「以為是國產片,結果全是國外產的」,最後一部騙了我們十年!
    最後一部是《中華小當家》,是一部很有趣的動畫片深受大家的喜歡,很多的人應該都看過的吧,裡面描述了中國的美食文化,再加上片名中有「中華」兩個字,所以很多觀眾覺得它是國產片。
  • 過去十年 最具拼搏精神的十大國腳
    眾所周知,過去十年,是中國足球走向衰落的魔幻十年。中超球員的整體待遇飛速提升,然而,在亞洲範圍,國足能穩勝的對手名單卻越來越短。與此同時,在國際A級賽事中,來自國足的技戰術精妙配合近乎完全消失,甚至是球員自信做動作的表現都變成了稀有鏡頭。取而代之的都是什麼奇怪畫面呢?
  • 八九十年代國產影視尺度太炸裂!
    年輕人生長在被和諧的年代,找點資源看一下就找不著北,以為這就是世界。但其實,比起啪哥小時候的各種童年陰影,現在看的那點東西簡直可以說是清湯寡水。再翻出當初看過的電影,啪哥都開始深深佩服自己的承受能力。尺度、諷刺意義和重口味,簡直是360度螺旋吊打現在的影視作品。這裡先踩一腳剎車,膽小的老鐵可於此站回家下車回家、各找各媽,場景可能引發不適,請在備好尿不溼之後觀看(哥已經刻意不放恐怖血腥圖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