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這十年

2021-01-14 澎湃新聞

原創 王不易 商業人物 收錄於話題#博納影業2#中國電影十年1#華誼兄弟1#北京文化1

作者:王不易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資本」,2010年至2020年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詞。

之前,包括華誼在內的所有民營影視公司,名氣和積累雖然有了,但幹活都是作坊式的,四處湊錢,湊齊了就拍。王中磊甚至連A輪、B輪都不太懂。王中磊說,以前拍電影,常和香港的影視公司合作,因為香港老闆有錢,「我們需要大老闆」。[1]

2009年10月,創業板開啟。10月30日, 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開盤,其中漲幅最大的是華誼兄弟。王氏兄弟敲鐘的那一下和馮小剛收穫2億的快樂,讓人們的目光投向民營影視。

創業板首批公司在深圳舉行敲鐘上市儀式。圖為華誼董事長王中軍

圖源:視覺中國

王中磊說,敲鐘的那天,他感受到了資本和影視的對接。

那不是一聲簡單的鐘聲。

2010年底,博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第二年,光線傳媒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民營影視企業插上資本的翅膀,飛入黃金期。

有人在微博上發問:為什麼感覺2009年之後,精品影視作品越來越少。編劇汪海林回答:2009年創業板開啟,影視資本化。

汪海林有一段很著名的演講——《懷念煤老闆做投資人的日子》。他在演講中說,剛入行時,大量投資人都是煤老闆、房地產商,後來網際網路企業進來了。他對比了兩種資本,「肯定」了前者:「他們除了要求找女演員以外,沒有別的任何要求,他根本就不幹預我們的創作。」否定了後者:「他有很多他的想法,大數據啊、各種流量、大IP啊,越來越離譜。」

圖為視頻截圖

搞創作的好像天然警惕資本。

資本進入影視行業後,火熱是有目共睹的。

2010年之前,中國銀幕數量每年增加100-626塊不等,2010年,銀幕暴增1500塊,2015年,新增銀幕8035塊,銀幕總數達31627塊。銀幕數越多,意味著源源不斷的票房。2000年,全國總票房是8億元;2010年,全國總票房是100億元;2015年,全國總票房超440億元。

中國電影票房的上一次大漲,是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以3000萬美元投資、1000萬元宣傳費開啟了大片時代。當時許多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說:」我已經好多年沒有進過電影院了。」《英雄》調動了人們的電影消費欲望。

電影《英雄》劇照

張藝謀沒想把《英雄》做得這麼大,香港影視公司老闆江志強堅持這麼做。張藝謀很緊張:「我們花了這麼多錢,中國又沒有市場,這些錢能賺回來嗎?」江志強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我從來沒有遇過這麼關心老闆的導演,因為他覺得拍電影沒有老闆不行,老闆死掉我還怎麼拍電影?」[2]

張藝謀的思維和王中磊很相似。那畢竟是2002年。離王中磊遇到馬雲還差4年。

2001年,國產片票房冠軍是華誼的《大腕》,4300萬元。2002年,《英雄》的國內票房是2.5億元,全球票房14億元——《英雄》推高了中國票房,也更新了影視行業的玩法。在那之後,過億國產片頻繁出現,大製作、高片酬成為時代現象,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三大導演紛紛躋身億元俱樂部,第五代地位穩固。民營影視企業也在這十年中紛紛打下江山,「民營五大」格局初現:華誼、光線、博納、小馬奔騰、星美各佔一方。2010年,國產片票房57.34億元,「民營五大」票房總和超過30億元。

如果說開啟中國電影上一個十年的是《英雄》,那麼這一個十年,資本是絕對的主角。

「中國電影票房達到10億元的時候,我在做生意,發展自己的企業;當票房達到100億元的時候,我在觀察;當票房達到300億元的時候,我要出手了。」

說這句話的是快鹿集團前主席施建祥。

快鹿集團原來是做電纜、房地產的,後來搞金融。2011年,施建祥開始涉足影視圈,投資過《忠烈楊家將》《八星抱喜》《葉問》。最終令他聲名大噪的是《葉問3》。施建祥對《葉問3》的票房期望是30億元,希望憑藉《葉問3》創造中國影史奇蹟。但最終《葉問3》留在影史上的關鍵詞是「幽靈場」「票房注水」,而《葉問3》的風波最終導致了快鹿集團陷入兌付危機,施建祥的「網際網路+電影+金融」夢碎了。

電影《葉問3》劇照

他手上還殘留著一個比《葉問3》還大的項目,投資高達7億元——《大轟炸》,範冰冰特別出演。至今未有上映的消息。

施建祥的資本軌跡,很多人重複。這種重複最終在2014年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易凱資本CEO王冉在微博上調侃:「中國養豬的、做乳製品的、開餐館的、做金屬管材的、賣五金的、放煙花的企業有什麼共同點?答案:都變成了影視公司。」

2010年至2015年,是資本最青睞影視行業的幾年,是民營影視的黃金五年。

《泰囧》將國產片帶入十億時代。這幾年,中國票房連年增長,2015年比2014年大漲48%。內地票房排名前十的影企中,有八家是民企。資本爭相搶入這片熱土。

中南重工改名中南文化,北京旅遊改名北京文化,通靈珠寶成立鑽石影業,熊貓煙花計劃收購影視公司……如果說煤老闆搞影視是最不可思議的跨界,這些和影視完全不搭邊的企業一腳踩入影視圈,才是真正的令人大跌眼鏡。它們忙著搶佔資源,希望像華誼和樂視一樣將明星和導演緊密團結在資本周圍。

2015年,共發生了88起影視業的重組併購,涉及金額高達435億,文化傳媒上市公司光增發募資就達到865億元。2015年,華誼市值最高峰達894億元。

博納於冬很後悔,當年美股上市後,博納5年的融資總額不到一億美元。於冬很不服氣:「我問過王長田,也問過王中磊,你們覺得博納和華誼、光線的差距真的能有十幾倍嗎?」

博納影業創始人於冬。圖源:視覺中國

2015年年中,博納宣布私有化。即便是失去了這5年,博納依舊得到了資本的支持。最終博納的私有化買家包括:阿里、騰訊、中信證券、復星國際、紅杉、軟銀賽富。可謂豪華。6個月後,博納完成25億元A輪融資。

「未來內容產業將給BAT打工」還言猶在耳,於冬已經牽手網際網路資本,博納終於和華誼、光線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剎車也來得猝不及防。

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遭遇十年來增速最緩慢的一年,同比增長3.73%,而上一年的增速是48.7%。接下來崔永元事件,影視圈遭受暴擊,還未從暴擊中緩過來,2020疫情來襲。

中國電影這十年最後的榮光落在了一家新公司上——北京文化。

北京文化的董事長宋歌是典型的新勢力。在民營五大座次重排、甚至淘汰的歷史進程中,他從完美影視跳到萬達影視,後來又自己開了公司,最終被一個由旅遊轉型影視的公司——北京文化收購。

北京文化近些年是當之無愧的爆款製造機:《戰狼2》《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背後都有它的加持。

圖源:視覺中國

而宋歌像一個中心,連結著其他的新勢力——吳京《戰狼》第一部就找過他,徐崢《泰囧》找過他,寧浩《心花路放》是他操盤,郭帆稱呼他為「宋大大」,《流浪地球》之前,宋歌已經幫他操盤過《同桌的你》……

這股新勢力正衝擊著新的「民營五大」。樂視、萬達掉隊,華誼靠著《八佰》緩過一口氣,博納靠著主旋律片堅守位置,光線靠《哪吒》扳回一城,可王長田明白:「沒有耐心,別做動畫。」

另一個中心是歡喜傳媒的董平。董平是影視圈老炮兒,第五代導演的崛起離不開他的資本支持,2014年,他把文化中國按104億港元的估值賣給了馬雲,後來文化中國改名為阿里影業。董平籤下了張藝謀、陳可辛、王家衛、顧長衛、張一白,吸納徐崢、寧浩為大股東。

這兩個中心所形成的漩渦,攪動著最後的風雲。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600億。

狂歡背後是2018年票房增速9.1%的事實。

「商業人物」2017年曾採訪過宋歌,提出了一個問題:「國內電影產業未來會是怎樣的發展狀態?」宋歌回答:「我覺得電影市場應該慢慢地止步不前了,基本上快到頭了。」

2018年,光線上市以來首次營收下滑,淨利潤為-2.84億元。華誼也在這一年迎來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淨利潤為-10.93億元。2018年傳媒行業總淨利潤為-282億,所有行業倒數第一。

回國搞上市的於冬很倒黴。剛回來就遇上證監會收緊影視類資產的併購和上市,資本退出。3年了,於冬仍在堅持:「博納不借殼,不走捷徑,就老老實實排隊IPO。」

2014年蹚入影視圈的那些資本,更加灰頭土臉。中南文化被ST,2018年文娛淨利潤為-21億元,同比下降817%,市值縮水超90%。其他轉型而來的企業都在2018年遭遇滑鐵盧。

北京文化也在高光過後開始走下坡路。2019年,淨利潤-23.1億元,同比下降1943.12%,《流浪地球》也救不了。不知道投資13億元、3部連拍的《封神》三部曲,能不能救北京文化於水火之中。

去年的金雞電影節上,王長田開始懷念資本:過去幾年並非是資本綁架了電影,而是很多電影公司沒有善待資本、在糟蹋資本。花了很多不該花的錢、不遵守契約精神,這也加速了資本的退潮……我們對不起資本。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國全年票房204.17億元。熱度褪去,做夢的才會醒,故事才真正開始。

參考資料:

[1].《兄弟:王中軍、王中磊和他們的「國王班底」》,作者:遲宇宙。

[2].《南都專訪江志強:大製片家的秘密是順其自然》,南方都市報。

*題圖為視頻截圖

原標題:《馬雲對華誼說的一句話,開啟了中國電影這十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馬雲對華誼說的一句話,開啟了中國電影這十年
    [1] 這句話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另一個十年。「資本」成為2010年至2020年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詞。 在馬雲點醒王氏兄弟之前,包括華誼在內的所有民營影視公司,名氣和積累雖然有了,但幹活都是作坊式的,四處湊錢,湊齊了就拍。王中磊甚至連A輪、B輪都不太懂。
  • 假如中國電影倒退十年,會是什麼樣子?
    作者 / 呂世明「真希望中國電影倒退十年。」可能你也看到過這類觀點。如果您極度「討厭」中國電影,面對被疫情重創的中國電影會滿是抱怨;但如果您非常熟悉中國電影,可能又會設想如果中國電影能回歸到十多年前將是多美好。
  • 向你推薦這十年最好的電影!
    阿彼察邦完成在電影節的加冕,成為了享譽世界的作者導演,依然不得不為電影投資發愁;奉俊昊成功「出圈」,徵服了奧斯卡和票房市場,他找到了普世的表達,也獲得了普世的成功。  2015年,《刺客聶隱娘》入圍主競賽單元。頒獎當晚,許多中國影迷深夜未眠,盼望這部場刊高分作品可以成為繼《霸王別姬》後的中國第二部金棕櫚電影。
  • 程青松:這十年電影產量最高但爛片最多
    當問到這麼多年中,電影的變化是什麼的時候,程青松談到:「非常巧,十年前,電影頻道有一個紀錄片叫《似水流年—1978-2008我們的銀幕記憶》,我是這部紀錄片的總撰稿,我們當時回顧了中國電影三十年的變化,那麼後邊這十年當中,可以說是跟前三十年一個最大的變化是在電影產業上
  • 北京電影節十年回顧丨全球電影人見證中國電影發展
    作為世界電影人交流溝通的重要平臺,多年來,北京電影節匯集了國內外頂尖電影人,他們用專業和智慧貢獻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演講與對話。他們在這裡談論中國電影市場、談全球文化融合,談中外合作,這些專業的言論、閃光的思想火花既代表了北京電影節所走過的十年,也是中國電影產業十年發展歷程的見證。
  • 《不見不散》與中國電影的十年④再見了,香港電影!
    ,這是香港電影發展的黃金時代,喜劇片,槍戰警匪片,功夫動作片,不論是哪種類型片,香港電影都有出色的佼佼者,而這些經典的影響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觀眾,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歲月,伴你長大成年,結婚生子,而如今再看香港電影的發展,不禁令人唏噓感慨,難道香港電影的輝煌真的一去不再了嗎?
  • 文娛十年|對電影公司來說,這是怎樣的時代?
    過去十年,既給了電影公司蓬勃發展的土壤,也提出了不進則退的警示。十年前,一部雲集百餘位一線演員的電影《建國大業》上映,影片從籌備、拍攝,到宣傳、發行等各方面,都拿出了罕見的架勢。在這種條件加持下,《建國大業》收穫4.16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當年度國產電影票房冠軍。
  • 中國網際網路這十年,光燒錢了!
    不知道這場轟轟烈烈還未開始的「鬧劇」會不會因此而提前終止,但是這件事讓大叔回過頭看了一下中國網際網路的近十年,大叔驀然發現這十年中國網際網路儘管看似很激烈,實則卻是索然無味。驀然回首,中國網際網路這十年,索然無味!
  • 十年18部大片 漫威電影中國票房逾百億元人民幣
    圖為:電影《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海報。資料圖中新網杭州4月26日電(胡小麗)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自2008年《鋼鐵俠》於中國院線首開畫至2018年3月《黑豹》上映,十年間,漫威電影中國市場總票房達104.81億元(人民幣,下同),總計18部作品。
  • 電影驚奇 | 漫威十年,也是他們的十年
    十年間,每一位演員已與角色融為一體,在我們看來,他們就是英雄本身。而人生又能有幾個十年?讓我們共同回顧一下英雄演員們在漫威這十年吧!埃文斯主演了電影[雪國列車],這是他參演的第8部漫畫改編電影。 7月斯嘉麗登上法國版《名利場》雜誌封面。她憑藉[皮囊之下]獲得第16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女演員提名,憑藉[她]獲得羅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成為羅馬電影節上首位因聲音獲獎的最佳女主角。
  • 國劇那十年銷魂 這十年轉變
    在這本書的後記中,您把中國電視劇的高潮放在了2009年,那是一道分水嶺。美劇又是另外一條線索,我們分開來談。國產劇的黃金十年,我們真的看了好多劇啊,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還有其他比如《亮劍》《士兵突擊》《潛伏》數不勝數,這些劇很多已經成為經典,至今還有很多人在看,比如最近,我又重溫了《大明王朝1566》。有人也把《大明王朝》稱作中國版《紙牌屋》,您怎麼看?
  • 十年丨21世紀的五分之一過去了,中國電影經歷了什麼
    又比如張藝謀《英雄》開創的「武俠大片」熱,幾乎席捲了21世紀第一個十年,只要是個大導演,甭管原來擅長的是什麼類型,總能搗鼓出一兩部古裝商業大片。還比如,曾經對於中國電影人來說,有個猛如虎的噩夢叫做好萊塢。
  • 十年「魔」一劍:你不知道的國產動畫電影這十年 | 如晤
    十年前的同一天,發生了一件影史上不起眼的事:《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登上大熒幕,帶著前工業時代的豪情,嘗試將每天固定收看CCTV動畫頻道的小朋友們帶進電影院。這是一個沒有太多野心的開始:沒有競品、沒有熱切期盼、沒有千難萬難。那時,能區分TV動畫片和動畫電影的受眾尚是少數。
  • 李敏鎬攜電影《賞金獵人》赴中國觀眾十年之約
    △2013年《繼承者們》 這部電視劇算是火爆中國了,簡直沒有人不知道這部《大長腿們》有多好看!僅是單集點擊量就超過1.4億。~~  △2015年電影《江南1970》 這部電影可是厲害了哦~作為2015年韓國國內首部觀影人次突破200萬的影片,歐巴憑此片獲得第51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最佳人氣獎、第19
  • 我的十年十佳華語電影
    這就是選「個人」片單的意義,讓屬於自己獨特「氣味」的電影被驕傲的呈現出來,也讓大家有機會去感受一下其他人的靈魂氣味。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比如,如果讓我重選「十年十佳」,我或許會加上《星際穿越》。今天選,十年十佳華語電影,爭議可能更大吧。
  • 今後十年的電影,會更好嗎?
    ,可能很多人已經記不得十年前電影市場是怎樣一番光景,與當今行業現狀之間的差距又有多少。當我們聚焦國內影視行業發展,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首次突破百億大關,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之間的戰爭剛剛有了點硝煙味兒,大概2015年的時候中國電影高速增長的黃金期達到峰值,發展逐漸減緩,電影業開始面臨種種危機與挑戰。
  • 中國網際網路這十年:緣起賈伯斯,走向反壟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網際網路深讀過去十年,和此前、此後的很多個十年似乎沒有什麼不同,同樣的新概念、新名詞層出不窮;但也是同樣的太陽底下那些事。不過,對於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來說,這仍然是有著特殊意義的十年。
  • 一個外國人,做出過去十年最好的華語電影,也選出了他的十年十佳
    2007年還是巴黎三大電影系學生的他,和自己的同學一起來到中國,給賈樟柯拍了一部紀錄片,由此與華語電影結緣。後來,他乾脆搬到中國,開始了和華語電影人親密無間的合作。從賈樟柯的《天註定》到《山河故人》,與剪輯師馬修合作的影人從韓傑(《Hello!
  • 中國電影,路在何方?這段視頻引人深思|《向上的力量》
    導讀致敬時代巨變,展望未來十年。共青團中央宣傳部聯合中國日報新媒體、火星演講會推出「向上的力量未來十年」大型主題演講活動,邀請各行業代表齊聚同一個舞臺,與你一起展望未來十年!各位嘉賓演講精彩來襲,不容錯過!
  • 十年,他們努力向世界展示真實的中國
    在北京師範大學田家炳藝術樓的展廳裡,「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十年圖片展吸引了中外嘉賓駐足停留,展覽對「看中國」項目進行宏觀回顧,披露了很多珍貴資料,總結了「看中國」十年來的成果與收穫。    「看中國」項目總發起人黃會林回顧了「看中國」項目走過的十年曆程,從2011年的「看北京•中外青年暑期DV計劃」開始,十年間,「看中國」誕生了無數精彩作品。